《天茧》第127章


李鸿回神,躬身:“奴才知道。”
“此刻——”叶其安看看阁门,“皇上的替身也应该准备好了,只希望尽快些,若是皇后返回时——”
话音未落,门口白影晃动,小包几步跃进,扑到叶其安怀里,令她踉跄退后了几步。不等她站稳,一个人在赵哲、孙善拥簇下,施然走了进来,停在几步之外,朝她微笑。
叶其安回看来人,有些恍惚。
金丝蟒袍,面若冠玉,一双眼深沉如古潭,乌发上金冠生辉,身材俊挺,威仪天成……
“皇……”李鸿下意识就要行礼,突然止住,瞠目结舌。
若这个是皇帝,那刚才送入地道的,又是谁?
——好精妙的易容术。
叶其安放开小包,走近来人身前,仔细端详许久,叹息着,笑开来。
“一月时间,一定瞒得过去。公公你说呢?”
李鸿点头称是,抬手抹了抹额头虚汗。
叶其安又是一笑,侧头看着赵哲、孙善:“韦谏呢?没有和你们一起吗?”不等两人有所回应,她却已吃惊抬头,再次看着眼前皇帝的替身,看进他眼底深处,半响,伸手握住他的手,“原来是你。”鼻间熟悉的清新味道还不曾被皇袍上的馨香掩盖,那清新的味道,是韦谏的。
“是我。”韦谏的声音,“我与皇上身材相仿,且熟悉他神态动作,我做自然合适。”
“可是,你——”
“放心。”韦谏说着,刻意变了嗓音,听上去仿若重病伤了嗓子,的确再难分辨得出,“不过一月时间,应当无碍。何况如今情势,人人自危,怎么还有心管这皇帝真假?”
叶其安眼神一黯,终于点点头:“幸好有你们,否则,靠我一人,不知道该如何。”抬头看着面前熟悉的,属于另一个人的面容,“……希望他一路平安。”
“放心罢,”韦谏用皇帝的脸微笑,“以无生门一门之力,借着乱世,将他送走,并非难如登天,何况封青、次郎陪伴,胜算更大。却是你那郡主府,府中女眷幼儿,届时大军入城,混乱之中,恐生事端,千万细心周详安置才好。”
“嗯。”叶其安点头,复又叹气,“……现在,就只需等着燕王入城了……”
第九十八章六月戊午
燕王拒绝了庆城郡主带去的割地求和旨意,六月初三,燕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守将降城,朱棣率军直趋金陵。
……
……
“妖佞!……巧言媚主!……”
奉天殿前,须发银白的老臣狰狞了面容,抛开了礼法尊卑,一直一直地扑上前,那样的仇恨,好似要将眼前人抓住撕成碎片,一口一口吃下肚去也不能解脱。
隔着微有怒意来回走动的小包和早已剑拔弩张的侍卫们,叶其安望着被牢牢抓住却还奋力试图挣脱的老臣,心中阵阵悲凉。围观的几位大臣,虽不似那老臣一般张扬,但目中的鄙夷怨恨,离了老远仍旧朝她侵袭过来。
如今,城破在即,她也成了众人眼中的红祸,尤其,众人内心的恐惧无法找寻排遣的出口时。
明明知道,迟早一天,这样的场景定会出现,可当真发生时,才晓得,无论怎样准备,都是不够,正如这一刻,面对老臣尖刻的指责、杀人不见血的犀利语言,她却只能一退再退,反驳的话一句也不能出口。
此时朝散不久,奉天殿前仍有许多官员未曾离去,见朝中颇有威望的老臣将路过的安阳郡主截在道中,且节节进逼,不由各怀心思驻足观看。有大臣忍不住上前劝阻,其中有宁常和几个与他交好的人,试图将老臣劝开,可惜,劝阻的话没说几句,反被老臣不讲情面地骂了回去,于是纷纷脸色难看地甩手不理,任由老臣喧闹惹得众人瞩目。闻声赶到的巡卫们,也因为在场人员的位高权重,不敢擅动,围在四周警戒。
原本肃穆威严的殿前空地中,渐渐如同闹市,在压抑阴沉的天空下,凸显出诡异的一面。
叶其安突然有了几分怒气,冷冷看着那老臣,一字字道:“方大人,安阳敬您是一代名儒……”话说一半,却泄了气,因为对方狂怒背后眼看着信仰趋临崩溃的剧痛,因为这人将来拒绝接受燕王登基而遭遇的“诛十族”,那么此刻,被他骂上一骂,其实本就算不了什么,何况,他的指责,本也并非全无来源,这么想着,她看向对方的眼光,刹时间没有了对抗的意图。
“……不必拦阻,”她转而对着赵哲说,“放开方大人罢。”
赵哲随即下令,侍卫们依令退开,只是将方大人与叶其安隔开。方大人年迈羸弱,挣了这些时候,显得有些体力不支,抚胸连连喘息,脸上怒意不减,仍不忘指着叶其安,骂声不断。叶其安只是低头不语。赵哲等人虽然面有怒意,却不敢违令。
骂着骂着,方大人情绪越发激昂,口中一通圣人、古道,从仪态骂到衣着,从修养训至节操,长篇大论,全无重复,终于又上前,挥掌朝着叶其安打来,不等侍卫们动手,早已不耐烦的小包低啸一声,疾风般跃上,阻在路中央,呲牙示威。方大人措不及防,惊叫一声往后退,失衡坐倒在地,随即又是一声痛呼,脸上顷刻灰败惨淡,似乎跌倒时伤到了腰骨。
这白虎在宫中年长日久,众人早已见惯,此刻看这通晓人性的白虎发威,才好似乍然记起它原来是只人力不可及的猛兽,于是纷纷惊叫退后老远以求自保,而看向叶其安的眼光反倒更加鄙夷。
叶其安只做不知,唤着小包。小包鼻中喷气,极不耐烦地冷冷扫视众人一眼,才迈步慢悠悠踱回她身后。她欲上前搀扶方大人,却被方大人唾了一口。孙善、赵哲顿时变了脸色几欲发作,被她眼色制止。
正好这时,李鸿总算匆匆赶到,看了看周围情形,脸色不好地唤过两个小太监将方大人扶了起来。
“皇上命奴才来瞧瞧,究竟何事喧哗。”李鸿给叶其安和几位大员见过礼,这才开口,姿态虽卑微,语气却不善,“皇上说了,若奴才眼瞎瞧不明白,便亲自前来——方大人,郡主殿下量大,不予计较,可奉天殿前,大人们这般胡闹,不是要做奴才的们往死路上奔么……”
李鸿身份虽是尴尬,但地位不容小觑,朝中大臣多少忌惮,见他出面,又将皇上抬出,何况以地位尊卑,方大人的确是逾越了,众官员久经官场,知道分寸,闻言顺水推舟,纷纷散去。方大人虽是一脸痛色、愤恨不平,却没了力气再嘶闹无休,身后几个门生忙上前将他从小太监手中接去,赔礼告退。
“郡主,”等到叶其安与宁常等人告了别之后,李鸿才上前,“皇上在干清宫。”
“好,公公近来辛苦了。”叶其安点头,压低了声音,“苏州的田产已经安置好了。”
李鸿闻言,露出几分喜色:“奴才谢过殿下。”
两人低声说着话,叶其安也不乘轿,步行前去干清宫。
“……方孝孺那老头,脾性刚直,年纪越大,越是倚老卖老,”李鸿渐渐将话题引回,明为责难,实为开脱,“殿下——”
“公公不必多说,”叶其安淡淡笑着,“我并未记在心里。方大人才高绝顶,正直不阿,我可是对他敬佩得很呢,只可惜……”
到得干清宫,小包早已自顾自地溜达往殿中另一处。李鸿等人没有跟进,而是侍候殿外,在叶其安踏进殿门后,用背影,在殿门外做了一道遮幕,将殿内殿外,格成两个世界。
在眼睛适应了殿中光线之后,叶其安开始迈步,朝着殿内深处走去。
……
幽深大殿里,朱红色的门框嵌着菱花格纹,六根巨大的梁柱上飞龙面目狰狞,厚重的帷幔腰束粗粗的金黄绳带,一尘不染的地面隐隐泛着金光,上方天花板形若伞盖,正中蟠卧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下方龙椅前案几之上炉中香烟袅袅,染得梁柱帷幔间影影幢幢。
一抹明黄,垂手静立在一根梁柱旁,背对着殿门,负光的脊背看上去有些暗淡模糊,听到身后的脚步声,也没有回头。
看着殿中孤寂的身影,叶其安的脚步有些凝滞,方才被方孝孺那般责骂也没有阴郁渐渐陇上心头。
“韦——”
刚刚开口,眼中的身影却好似被谁猛然推了一把,晃动未息,又骤然转身,一闪之间,人已在她身前,展臂将她用力抱在怀中,深深埋着头,发上皇冠碰得她生疼。
她有些惊慌,许多时日来,不曾见过他这样,刚想开口询问,却被他封住双唇,辗转索求,久久不放,待到唇舌分离,喘息中,才看见他眼底几许慌乱几许忧伤。她不敢再问,只是静静偎在他怀中,环在他腰间的手,轻轻抚摸慰藉,许久,终于听见他的声音在额际响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