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手遮天》第162章


那猫的狩猎范围真广……
“喔?可小弟手上地活计还未办完呢。”我压低声音问,“有好玩的?”
趵斩神秘兮兮地答道:“当然了,上次秋试(乡试)的答卷,按规矩保存一年,这几天就要销毁。去年大官才能看到卷子,现在监里院里传阅得起劲呢!”
比我们低一届的进士水平都不低。去年乡试,今年的会试殿试,我没机会凑热闹,可对他们的试题跟答卷。还是好奇得很的。
一听有答卷漏出来,我兴奋起来:“啊?也有各地解元的?”
“前三甲的都在传呢!”趵斩弹弹袖袋,“想看不?”
“这还用问么!今晚小弟请客!”
推开门张望一下,我关好房门,支开一道窗逢透气(屋内有火炉),这就催着趵斩拿出卷子来观赏。他嘀咕着我不是还在忙么,随手拈出几份抄誊地纸卷来。
“啊,这字迹,小弟见过!”我一眼就看到眼熟的笔迹,“前几天这位才子递帖。说想拜会曹先生来着。他貌似会试落第了,还一直呆在京里没走……”
趵斩听我这样讲,也来了兴趣,抽走我手里的答卷:“哦,那我先看看他答得怎样。”
我补充道:“文采不错,没考上确实可惜,我看他再发奋三年成绩应当更加出色。“大考也不是仅以文采定论的。”趵斩不赞同地摇头,“光是字句段落构思巧妙,内文空泛无物。又有何用?”他评得倒是一点都不给面子。
这些毛病我也看出来了,不过自认为没必要说出口。
评文么,还是说点好听的比较妥当。即使是在人后,不触及自己利益的好话。多讲也无妨。
那位才子地问题在于没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文章咋看惊艳,细读没深度,再读就味同嚼蜡了。其实这缺点不算严重,只要某一回的试题恰好对了路,就是他出头的时候。
我展开另一份誊卷,这回地字迹更是有印象了。
再看名姓,岂止面熟,如雷贯耳啊。
“今年金榜题名的头甲呀……”我赞叹着。满脸期待地往下看。
他的第一场(类似小作文)答卷,文笔精彩,桥段新鲜,立场鲜明。值得称道地是他并没规规矩矩来个一分为二地讨论,而是热血青年般地,对批判的观点拍桌而起。一通痛斥,仿佛敌人就在眼前,整篇文读下来是酣畅淋漓。两个字,痛快!
我看得欢喜,真希望把他地会试卷子也偷出来欣赏。
翻过一面,喜滋滋地读此人第二场(类似大作文)的文章,同样精辟。可我突然发觉里面的句子有些眼熟。
奇怪?
读完卷子。我想着不对劲,又返回来重新观看这篇。
我地记忆力只对人名与面孔有奇效。文字之类的,印象很难得准确,莫非是我记错了?
可他那华美文字,大段论述,还有观点,我全都好似在哪里见过。
仅仅似曾相识还好,我怎么觉得前后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呢?
纳闷着,趁趵斩在观看别人的文章,我花了一个时辰,提笔抄下此人地卷子,上万字啊,真是累人。可这蹊跷,我想日后弄个明白。
日后等于“明天”。
第二天,忙碌的书吏在收捡告示底案的时候,不慎将我抄的这几张纸页卷了进去。
咨章处理完的告示与提案,最后是要到督监手里盖印的。
没过正午时刻,杨选就冲到对门来,质问我:“北狄王女入京,喜告就是了,秦咨章你抄一份古人的书文是什么意思?”
我抱着茶杯暖手,无辜地眨眨眼,反问:“唔?杨督监是指何事呢?”
他气不打一处来:“你干的糊涂事,还装作天下太平?”
“天下本就太平,莫非杨督监所见的天下,与鄙人非是同一个?”我习惯性地逗他。
“你我不逞口舌!秦咨章,先解释这份前秦散家所著地《敬事书》,你是抄来做什么用!”
杨选啪地一声把一叠公文拍到我桌上。
我瞄向最上边的封面,确实是通告京都里民众喜事的封皮,再揭开内页,原本应该是告示的内文,却莫名夹上了我抄誊的那份卷子。
首当其冲,便是我拍案叫好的那张首场答卷!
正文 第二百一十四节 良心呢?
更新时间:2009…3…22 0:07:42 本章字数:4043
“分明就是《敬事书》中的两段,秦咨章作何解释?”杨选气势汹汹,颇有“好哇,你终于犯在我手上”的感觉,憋屈这么久,可叫他逮着机会修理我了。
大家好歹也是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干嘛这么针锋相对呢?
其实哪怕我把平时的什么便条不小心放进档案里,给京尹看到,罪过也没啥大不了,罚点薪水就是。
要横眉相对,也该是忍到我下台的时候再这么做吧?
我挺无辜地翻翻纸卷,告诉他:“兴许是书吏分捡的时候弄混,把废纸给夹塞入内…………督监何必这样激愤?”
“这不是告示的底案么?”杨选气恼道。
“嗯,可督监大人请看,这几页是嫩竹纸(黄色毛边纸,起草稿用),也并未与告示内文装订到一处,明显是误装入袋,夹在里面而已。”我用两根指头拈起那几份纸卷,展示给他看。
杨选定睛一看,脸上红了红,嘴硬道:“那又如何,总是咨章办事潦草的过错!”
“是啊,多得督监指出,否则就留给后人说笑了。”我笑眯眯地把卷子叠起来,放到一边。
被轻描淡写打发,杨选指着那叠纸,张口欲言,可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我当时也忙,没理他,继续写自己的文书。
等到忙过了。望向桌角地那一叠,我拿过来翻阅,心下纳闷:这几页确实就是我抄写的首场答卷没错。算起来总共千字。照杨选所说,是抄的前秦人旧作?
再过一日,我带了第二场地答卷来(厚厚一叠啊),请人送去杨选那里,问知道出处否。
结果他不知了。
果然是我地错觉么?我只怀疑第二卷的内文有抄袭而已………啊,我说了抄袭么?是借鉴,借鉴…………而杨选对首卷竟能指明出处,嗯……
我对研究那几段文字出处是颇有热情的。但这并不包括跟人一同讨论。
本来么,那新科状元抄了谁的文字以至上位,与我何干,做到心里有数,不当傻子,就足够了。多一张嘴,多一分是非。
于是收回两份抄誊件,默不作声。
而后却是杨选主动来找我,说要借上回看见的那份《敬事书》抄本。
他清清嗓子,似乎并不情愿对我好声好气地说话:“杨某年少时候得过此卷。据说是孤本,后家道中落,不得已售出。既然秦咨章手中有存本,不知可否借来一阅?”
我尚在喝茶,没打理他。
他自顾自,继续说到:“若是真是家中失落的那本,扉页上应该有杨府藏书的印戳。若是秦咨章不介意,能否让杨某赎回呢?银两多少,只要不过分……”
“那卷书文么?”我打断他的话语,解释道,“秦某也未曾见过原件,不过是半途抄誊而来。”
“哦?从谁那里?”
“这嘛……”来历不便言明呀,总不能告诉你我们在传抄人家考卷吧。“是在长公主处看见地。从何而来,内人不说。秦某也不方便追问。既然是皇家人抄阅的,说不定那本书已进了皇城,杨大人,想取回,恐怕不易哪!”
杨选听我这样讲,知道没希望了,颇失望地往门口去。
我抬头看看他,暗忖:还是少有传播的孤本哩……这么说来,见过的人十根指头就数得过来了吧?抄袭,呃不,借鉴这种没什么名气的文章,想必考官也不可能察觉,确实高明。
那原文写得确实不错,却淹没于历史中,无人知晓,正是可悲了。
外边过道寒冷,杨选推门出去,给风吹得一噤。
他回过头来关门,随口说道:“对了,秦咨章,你手边有没有接到栋州才子的案子?”
“没有,怎么?”
杨选道:“上边有人找到杨某,让此案从重发落,说是京尹那儿已经关照过了。杨某以为,秦咨章八成也已经得了消息。”
“哦,还没,多谢杨督监提醒。”我回答。
他抬手指向我,正色道:“秦咨章,若此案当真量刑过重,杨某笔下可不会留情!”
哈,原来他是这个意思。
量刑的又不是我,我只是在一旁帮忙而已,最后结论还是得由郑辅仁下的嘛。
拉不下脸去责怪顶头上司,就转而威胁我么?
谁吃他这席软趴趴的狠话,谁就是吓大的。
我笑起来,笔锋往空中一勾:“杨大人,不知那被状告地才子,与您是何关系?要不,您为何这样维护着他?哎哎哎,都说杨大人清廉端正,若有好物私藏,可别忘记见者有份啊!”
“你!”杨选被我气得咬牙,猛一把摔拢门扉,“污秽!”
我吐吐舌头,捧起茶杯暖手。
作为一个混日子等升官的闲差,等案子的相关资料到我手上,让我意思意思过目一下的时候,基本上调查取证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