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656章


学的学校有113所,而华人大学生占泰国大学生总数的比例则接近90%。
整个华人世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非常惊人的。
在本土。海外回归的华人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12%,但在研究生及博士教育阶段,海外华人学生占大学生的总比例就提高到了21%。
现在就形成了一个很普遍的情况就是华人在海外生活,接受基础教育,回到本土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及以上级别的教育。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前往海外寻找机会,同样也有大量的海外归来的华人大学生留在国内工作。
在华人世界里,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完全不同于英美法等国的特殊情况。
帝国高等教育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那就是高等专科教育的国民化,帝国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全民大学教育化的目标。最终的方向是青年一代的所有农民、工人都要接受高专教育,整个国家都向着高教育和高技术的方向发展。帝国在本科教育上,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只占一半,所以,帝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空前庞大,1/3的学士毕业的大学生都会在社会环境的压力和要求中进一步读研。
在1940年,从帝国各所高校中毕业的高专生是万,学士毕业生万,硕士万,博士万,对比美国,这个数据几乎是美国同期水准的7倍,也就是相当于美国高等教育在七年时间的积累。
对比英法,这个倍数就更惊人了。
即使是对比高中生和中专生,帝国每年完成12年制教育的毕业生总数也是美国5倍,正是这种高素质的整体教育水平在推动帝国高速向前发展。
在过去五年时间中,中美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并不是在缩小,而是在逐步的扩大,以中美现阶段竞争最为激烈的家电产业为例,中国去年的家电产业发明及技术专利高达4万件,而美国同期只有9752件。
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差距。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如果说现代国家的竞争是科研实力的竞争,那么,教育就是科研的基础条件。
在上海自由贸易条约的约定下,中美经济之争在1941年时期已经基本显现出最终的结局,在1933年,两国签署《世界自由贸易条约》之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尚只有亿美元规模,到了1941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扩大至17亿美元,更为糟糕的是中美贸易结构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对华出口从过去的机械、电气、资源、农产品四足鼎力变成了只剩下资源一项优势,换而言之,世界经济第二规模的美国正在沦落为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国。
在这7年时间里,美国的航空、机械、电气、家电、电子、造船、汽车、化工、纺织、食品产业都陆续遭受到了寒冬一般的冲击,即便是在战争繁荣的这一特殊时期,美**工业能够从国际市场上分取到的份额也并不多。
对美国而言,它最困难的问题是它的黄金储备正在国际自由贸易中逐步被削弱。
随着欧洲经济的毁灭,美国在同一时期遭受了非常严重的冲击,刚从大萧条中爬出来的美国,迎头又是一次剧烈的冲击,此时的美国已经决定在年内让美元大幅度贬值。以缓解国家经济的困难和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逆差。
在英镑基本崩溃之后,美元是世界上唯一还能同中圆竞争世界流通货币地位的货币。而中圆和美元也是现阶段各国的主要外汇储备,特别是中国央行,手中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总额也很惊人。
没有中国央行的同意,美国也很难直接让美元贬值,如果激怒了中国央行而导致美元彻底失控式贬值,结果就会像英国一样被中国彻底击溃整个国民经济。大主宰
所以,美国现在也只能是很痛苦的和同中国谈判,寻求在中国的支持下实施美元贬值以解救日益困难的美国实体经济。
只要有强大的教育。强者愈强就是这个世界的永恒定律。
在江南重工的压力下,东北航工集团同样是依托整个东北重工财团的支持,全力投入到三大军机项目和大型喷气客机的研制中,这当然也是要保障东北在整个中国航空工业中的领先地位,关系到整个财团和超过四百家关联企业的集体命运。大主宰
第345章 卡萨布兰卡
比之北京的富庶繁华,伦敦肯定是世界上最悲惨的首都,食品和纺织品都实施限制供应,大多数的孩子在这两年就没有见过香蕉、甘蔗这些热带农产品,砂糖和黄油更是限量供应的厉害。
这是一个黑色的伦敦。
人们总是穿着黑色的衣服,打着黑色的雨伞从街道上匆匆忙忙的走过去,每天总会遇到一次大规模的空袭警报,刺耳的声音会响遍整个城市,偶尔也有几次空战就在伦敦郊区的上空爆发。
德国佬的飞机总是不经打,可又像是永远打不尽。
绅士们会拄着文明杖在街边的报亭驻足,掏出两个便士买下一份报纸,和前两年不同,如今的报纸上都是各种中国即将参战之类的消息,如果有报纸刊登了这样的消息,那总是会一售而空。
在伦敦人翘首以盼的时候,东亚自由联军已经在伦敦北郊扎根,这些东亚自由联军几乎都是空军编制,而且大多数都来自于中国,j456系列的战斗机正在大规模的涌入英国,承担起抗击纳粹德军的主力。
在伦敦的街头,身穿着英国皇家空军制服的华人每天都像是在变多,没有战斗任务的时候,他们也会匆匆的出现在伦敦城里,办理一些杂乱的业务。
虽然英国人一直希望中国出兵,但当他们真的看到华人出现在伦敦时,心里又不免的不自在了。
英国现在可真的是太穷了,政府只能靠大规模的借款和滥发英镑来维持开支,外务大臣费尽努力在中美那里借来的支票,往往几个月里就会消耗殆尽,又要再次借钱。
他们甚至连从中国租借战机和航母的租借款都没有支付,只能是用那些根本不知道能否的兑现的新印刷的国债抵偿。
刘赓云上将已经被任命为中国驻欧洲军事总长。这两个月里,他几乎每周都要在英国和西班牙之间往返一次,有时,他还要飞赴摩洛哥,在卡萨布兰卡会见法国自由政府的雷诺总统和法国自由军总司令戴高乐将军,为他们提供新的建议和支持。
每天都有大量的法国人穿过国境逃进西班牙,在西班牙加入法国自由军,为此,帝国也要继续向法国自由军重新提供装备。为他们提供培训,确保这些新兵可以成为合适的飞行员、炮手。
法国自由军迄今虽然已经接近七十万的规模,但在这样规模的世界战争里,他们也越加像是陪客,没有任何光彩之处。
法国的投降使得帝国在法国投资的军工业、现代工业成为德国的新基地。大量的企业被德**工巨头廉价的兼并,作为一种报复,帝国也在没收和查抄德国在亚洲的一切资产,双方的关系降低到了历史中的最低点,即便是一战开战之后,双方也没有如此的敌视过对手。
是的。
法国的投降令帝国损失惨重,帝国在瑞典和西班牙的投资也开始变得危险。在停止对德国的一切贸易后,德国已经明显有意图进一步进攻瑞典和西班牙,在挪威,德国也重新恢复了当地的重水提炼厂。继续生产重水,为纳粹德国的核武器计划提供保障。
除了意大利,真的再也找不到法国更无能和愚蠢的盟友了。
即便这样,刘赓云上将还是必须飞抵摩洛哥。同雷诺总统、戴高乐总司令就新一轮的援助进行商谈,急于寻求援助的法国自由军总司令戴高乐将军亲自到卡萨布兰卡的机场迎接。从专机里走下扶梯,刘赓云上将就看到了那位比起他肯定算是很年轻的戴高乐将军。
说实话,刘赓云并不喜欢和这位戴高乐将军打交道,在他看来,这位戴高乐将军实在有点摆不正自己的位置,难道还当法国是以前的法国吗?
对于戴高乐将军此前提出的援助清单,刘赓云上将总觉得这个人真的有点不识时务,或者是太过于理想主义,这个世界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特别考虑法国人屡次谢绝他的善意的提醒,最终导致法国战败,还有法国不战而投降,导致帝国在法国损失惨重等等事情,刘赓云上将对法国人就充满了太多的讨厌之情。
从飞机里走出来时,刘赓云上将还是尽量保持那种和蔼的笑容,哪怕他心里太过于厌烦这些自以为是的法国人。
他抬起手同前来迎接的戴高乐将军打招呼,并且快步的走下扶梯,同这位新的法军统帅握手。
出于彼此的国内外宣传工作的需要,两人必须保持这种相互都不太满意的姿态,微笑着让记者和摄像师们拍摄黑白色的照片。
不管对方如何努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