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霸天下》第303章


“陛下,臣——”蒯通吓得赶忙跪倒在地,心说,这叫什么事儿!王竹挥了挥袖子说:“客气话,先生就不要说了,总之以后朕用先生的地方还有很多,这些表示不成敬意,请先生不要推辞。朕还有些要事处理,就不陪了,待会有人会带先生去领赏。告辞!”说着,转身从身后的角门走进了后堂。
蒯通差点把鼻子气歪了,也不知道秦二世是真*还是假*,从进来到现在竟然没让他说出一句话来,就这么自说自话的一顿赏赐。
“陛下,陛下,陛下——”蒯通再怎么喊也没用了,王竹已经走的无影无踪了。
蒯通对秦二世不满意,但对秦二世送给他的礼物却非常的满意。一万金和五十名美人,很快就摆在了他的眼前。一个笑眯眯的秦国老臣,自称叫做叔孙通,领着他来到原燕王王宫后殿几间豪华的房间,说是皇帝给他的临时住所,**金和美人都在屋子里。蒯通想要给叔孙通解释一下,叔孙通拦住话头,说自己还有些要事要处理,就不陪了,转身也闪了。蒯通连忙追出去,看到那个老小子,三步并作两步上了一辆马车,转眼间不见踪影。蒯通回到屋子里闷闷不乐,心想,自己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投降了,要回到韩信身边去。于是,让下人去禀报皇帝,说自己有事儿求见。下人们倒是都很听话,转身就去,过了一会儿就回来了,说皇帝没空。连续试了几次,都是这样说。蒯通开始觉得自己被人耍了。
一连三天蒯通都没有看到皇帝和叔孙通的面。在他眼前晃来晃去的只有那五十个美人和十万斤**金。蒯通想要自己走掉,刚一出门口,就被一位自称叫做吕马童的将军给拦住了,说是皇帝不让他出门。蒯通气愤的和他争辩,说自己是燕国的使者。吕马童官声官气的说;“我可不管你是哪一国的使者,总之,我奉命在这里守卫你,陛下不让出门,你就别想出去,想出去也可以,除非陛下下旨。”
转眼五天过去了。蒯通被困在燕王的王宫里不见天日。韩信焦急的不得了。后来,有探子来报告,说,听城内细作回报,蒯通已经投靠了秦国被封为临淄侯。气的韩信差点**,大骂蒯通不是个东西。
王竹不见蒯通,让他一个人沉浸在温柔乡里,慢慢地消磨斗志。另一面不断地指挥沧海君和樊哙到燕军大营外,向韩信挑战。韩信命楼烦和纪信出战连续三天都被沧海君打败,只得紧闭寨门,拒不出战。
韩信已经动了投降匈奴的念头,却害怕张良不同意。张良不同意,就会影响楼烦和纪信,军心就不稳定。韩信背着张良秘密派王**去辽东面见冒顿请求进入匈奴,称臣投降。纪信等人完全被蒙在鼓里。
由于有了李德阳这个内应,匈奴对王竹来说,根本没有秘密。韩信的动向很快就传到他的耳朵里。王竹非常担心,假如二十二万燕军向匈奴投诚,冒顿的实力立即就会大增,不容易对付了。对此,李德阳表示他也无能为力,冒顿有自己的主意,不是他能够控制的,韩信的投降对冒顿来说非常的重要,他几乎毫不犹豫的就接受了韩信所有的条件。
韩信的条件让王竹非常恼火,都是针对秦国提出来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条,第一就是让冒顿让出辽东郡给韩信居住,第二匈奴出兵帮助燕军击退秦兵,第三匈奴要为燕军提供粮草。作为交换条件,韩信答应,将十五万燕军交给冒顿,让他带回龙城。
匈奴地广人稀,这种条件对冒顿来说简直太**人了,他不可能拒绝。
一月初三,冒顿亲自带领十万控弦战士,进入燕国,接应韩信撤退。冒顿亲自帅军殿后,韩信从容撤往辽东。秦国将领主张追击,王竹觉得此时此刻大秦内忧太多,不宜喝匈奴结仇,命令大军不予理睬,任凭韩信撤走。当然,这个理由他是不会对外人说的。
一月中旬,在韩信撤往辽东之后,秦国兵马大举出击,全面占领燕国,将边境推进到辽东郡一线。冒顿陈兵百里,与秦军遥遥相对,秦兵不敢越界。
二月初,燕国已经在秦军的全面掌握之中。王竹亲自调整布防,任命周勃主将,沧海君、樊哙、李左车为次将,率领大军四十万防守燕国境地,只守不攻。自己却率领主力大军返回咸阳。临走的时候,将所有的诸侯王都潜回原籍。为了防止韩信和匈奴人,又嘱咐齐王灌婴,在齐国边境驻兵五万,随时和周勃两面夹击。
三月初,秦二世皇帝回到关中进入咸阳。北方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众将对王竹的举动都不理解,只有韩信和张良猜透了他的心思,只因为中原的异姓诸侯才是王竹的心腹大患,所以他才不敢去招惹匈奴人。相信,那些臣服于秦国的诸侯,很快就要倒霉了。
韩信想要趁着王竹回到关中的时机,出兵夺回燕国,可是又害怕灌婴在身后给他一下子,就写信给灌婴提醒他小心秦二世背后下刀子。没想到灌婴冥顽不灵,回信把他骂了一顿,韩信只得打消了,进攻燕国的念头。他失去的兵力太多,一时半刻,很难恢复元气。
正文 第三章水战
更新时间:2010…2…5 13:15:50 本章字数:4403
消灭异姓诸侯要从谁身上开始,让王竹颇为踌躇。
江东的战事,非常顺利,王贲和桓齮不费吹灰之力就渡过了乌江。毫无斗志的江东楚军一味的被动防守,根本没有在长江边设防。
王贲和桓齮的几十万大军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攻朱方、夺延陵、打常州,整个东阳郡很快就被全面征服。楚国大将金越元战败自尽。王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东阳休整二十天,站稳脚跟之后,派人前往会稽**降守将丁公、季心。
丁公、季心痛恨秦兵**长兄季布,对王贲提出的优厚待遇丝毫不理,拒不投降,陈兵钱塘江口,想要挡住秦兵南下的攻势。
这是一天傍晚,丁公正在钱塘江口呆呆的向江中凝望。夕阳西斜,霞光灿烂,半江萧瑟,半江赤红。对面的秦军大营中突然号角冲天,战鼓雷鸣,无数条中型战船乘风破浪,冲杀过来。就在翻腾的波浪间,一条条战船飞行如燕,时而颠簸在浪尖,时而没入谷底,穿波逐流,快愈奔马。
“秦军渡江,秦军渡江——”丁公扯过马缰转身向回跑,一边跑,一边高声呐喊。江边的楚军大营内号角连连,两万弓箭手从营寨内冲出来,屈膝江边,排成三列,弯弓搭箭,进入防守状态。
一千条龙舟在一阵紧密的鼓声中被抛入激流之中。
钱塘江虽然水流湍急号称大江,但毕竟没有长江**河水面宽阔,根本无法容纳上千条大船来打一场水战。丁公久居此地,把这一点看的非常透彻,所以别出心裁,将弓箭手和刀矛手,布置在龙舟上,利用龙舟的速度和灵活来牵制秦国的水军。想要把王贲的**彻底控制在钱塘江以北。
丁公目不转睛的注视着江中的战况。
沿江两岸,人山人海。沿岸十里的大堤上挤满黑压压的人头。一些悲愤的楚兵,过于激动,为了击退侵略者,索**卷起裤子,站在齐大腿根的江水中,冰冷刺骨的江水,在无限的战云中失去了本来的威力。
江面上,传来咚咚、哐哐的锣鼓声。一千只又尖又长的龙舟迎合着鼓点拼命的向江心划去,好像飘在江面上的几篇柳叶,轻盈、迅捷,那速度如同离弦之箭,直**而去。这一千条龙舟,各有各的鲜**和色彩,红的、蓝的、紫色的,每一艘龙舟的船头都有一名伍长,擂鼓呐喊,拼命敲打。龙舟上一般有二十名士兵划船,这些士兵,身上背着弓箭,舱内放着矛戈,随时可以奋起杀敌。
一千条龙舟,每二十条为一组,一个都尉级别的军官,站在中间一艘船尾做总指挥,手里拿着一面铜锣。敲一下铜锣,身子向前一倾。桨叶子如同数字一般整齐,一下又一下地划动着,划动着。随着划桨的节奏水手们齐声喊着“嗨嗨嗨”的号子。
“大将军,快看,楚军竟然用龙舟做战船向我军杀来!”秦军船上一名参合猛地指着江心中飞速过来的龙舟都王贲说。王贲眼前出现一片水花,一片银白,几只龙舟就在这眨眼间,已经飞掠过几十丈的江面来到了秦军的战舰阵中。
“放箭,快,放箭,放箭!”王贲虽然久经战阵,打水战却没有几次。龙舟这玩意更加是连见都没见过。只是曾经听人提起过,对于龙舟的这种速度,简直惊骇的咂舌。刚喊了这几声放箭,旗舰已经被二十条龙舟包围了,这些龙舟零零散散就像是大树上飘零下来的几片落叶,点缀着中间的旗舰。嗖嗖嗖嗖,龙舟上突然万箭齐发,如暴雨一般向旗舰**来,桅杆上,甲板上登时被倒竖的羽箭钉满了。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