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安居乐业》第314章


同时,将作院也派来了大批的工匠匠师还有学者,指点牧民进行定点放牧和农耕方面的知识,本土的商贾们还跑来开设了许多食物加工、纺织、皮革加工等作坊工场。对商贾们来说,这里的原材料丰富而且价格低,人工也远比大明本土的低,但对那些达达人来说,他们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不放牧不种地居然能过得更好。要知道,《大明律》可是严格规定了工人的工资标准和最低工资的,规定工人们每工作六天就必须得到一天的休息时间。在大漠上开办工场,虽然那些达达人的工资很低,但再低也有个限度,至少,对富有的明人来说这点工资是低得可怜。但对那些达达人来说,那些大明商贾开给他们地薪酬却是高得吓人,足够养活一家五口还绰绰有余。
而且,虽然大明本土的国民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一时半会儿还不会被推广到大漠八郡,但大明朝自立朝以来一惯极端重视教育,对朝廷来说,官府衙门都可以不建,但学堂必须第一时间建好。天子不是下令焚书坑儒吗,查抄到的儒生不知道有多少,就是现在陆续还有儒生参与反叛。以前这些儒生是一抓到就被就地活埋的,现在么,总理大臣向天子讨了个恩旨。以后抓到的儒生全部被发配到大漠中来…………教书。随着土地的扩张,各大政治学院培养出来的官员远不够实缺之数,官吏奇缺不说。公务人员,象教书先生、大夫之类的也有很大数量的缺口。那些儒生,反正是要被杀的,就当废物利用吧!
不过,有那么一种人是只多不缺地,那就是传教士。
朝廷是缺官吏缺人才,但民间可不缺,大明十年如一日地普及国民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知繁几,可也不是每个人都会为朝廷效力的。倒不是那些人不愿意为朝廷效力。只是,体制所在。每年被挑选培养出来地人才数目上都有一个限制,不可能说是个人才就拉去做官吧,那也太荒唐了。大明民间多奇士,这是举世公认地,这些人才呢,既然暂时无法为入朝廷为官,那么,当个传教士也是不错的选择。
众所周知,新教有朝廷的支持,大家也都看出来了,新教地传播有利于帮助大明朝收拢民心,在那些新占领的土地上,那些刚刚臣服地人自然不可能马上就对大明忠心耿耿,但一旦让他们接受新教,按照新教教义,新教教徒之间必须互敬互爱,严禁内斗,而是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一旦那些人接受新教,那么他们也就算是半个自己人了…………传播新教也是在为朝廷效力,而且相比于做官,做一个传教士显然更加自由些。
大漠八郡刚一建立,数千传教士顿时蜂拥而入,一时间整个大漠都充斥着这些人的身影,克烈部自然不会例外。
克烈人信仰的还是原始的长生天崇拜,这只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实际上算不上是一种宗教,这种原始崇拜没有严格的教义,没有体系,没有传教方式,没有宗教法典和宗教礼仪……几乎什么都没有,面对制度严谨体系完善教义先进的新教的大规模冲击,长生天崇拜被一冲而散,加上克烈人现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地被改善,这些牧民纷纷改宗。
乃蛮人是听说了,克烈人今年是攻灭了他们地世仇:辽人,但克烈人今年更惨,连整个部落都被人家明人一口给吞了,估计他们现在地日子不好过吧?哈哈!于是乎,乃蛮人呼啸一声,聚集了数万骑越过乌山(杭爱山),这些来自阿尔泰山的野蛮人高举着马刀纵马而至,靠近乌山地那些克烈人纷纷倒在他们的马蹄之下。
可敦城现在是克烈万户的驻地所在,而大明在更西边点的原阻卜大王府,也就是古回鹘城驻有四万骑兵,其中大明羽林只有一万人,另外的人马都是从乌古、蒙古人和克烈人之中征召来的。
古回鹘城里乌山并不远,乃蛮人一越过乌山明军就已经收到了消息,虽然在明军调兵期间被乃蛮人屠戮了几个克烈百户,但明军很快就迎击上去,让乃蛮人无法再发挥他们的野蛮本性。
那些明人怎么反应这么快?
乃蛮人大吃了一惊,要是在往常,克烈大王光调兵就需要两三天,加上征集粮草物资之类的,没个七天八天的,克烈人根本无法做出应对,怎么换到明人头上就不一样了?
因为明人还是刚入主大漠,乃蛮人摸不清明人的实力,他们可不想现在就跟明人起冲突,出兵来劫掠那是很正常的事,在大漠上哪个部落没被劫掠过?这甚至都算不上是仇恨。劫掠没什么,但一旦跟明军正面干上,那可就严重了。乃蛮人还不想就跟明人对上,但刚刚来就这么退去又有些不甘心,只得稍稍退后,在乌山脚下驻扎起来。
明军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乃蛮人,敌势未明,他们也不想轻举妄动,于是,双方就在乌山之下对峙起来。
古回鹘城守将是耶律昊,他刚被调入大漠没多久,可没想,刚刚一上任,还没等他屁股坐热乃蛮人居然就跑来捣乱,你说,这不是在打他的脸么?年轻气盛的耶律昊恨不得将对面那几万乃蛮人一口给吞了。
不过还是清点损失先。
耶律昊的脸色很难看。
事出突然,居住在乌山之下的几个克烈百户根本就没有防备,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一共有两个百户被乃蛮人屠杀一空,连老弱都没能跑出来一个,一个百户损失过半,只剩下些青壮侥幸逃了出来,还有一个百户正好准备迁徙乃蛮人刚好就到了,见势不妙,这个百户立马派人先跑回古回鹘城报信,所以耶律昊才能来得这么快。
一共有一百多户牧民被杀,人口损失近千,要是在大明本土,乃蛮人可是捅了个大娄子,天子肯定会下令血洗乃蛮全族来给倒在他们屠刀之下的明人报仇,但这里是大漠,离大明本土有六千里之遥,明军是可以赶着牛羊远征,但箭矢兵甲总得从本土运来吧,六千里地,光用想的都让人头晕,怎么运?若只是损失点人口,大明目前还真的只能就这么算了,反正在草原上被劫掠是很正常的事,克烈人也不会非要朝廷为他们报仇不可,但乃蛮人的野蛮若仅只于此就好了。
让耶律昊大怒甚至有些惶恐的是,倒在乃蛮人屠刀下的不仅只是克烈牧民,还有两个新教的传教士。
额滴神呐!
早说了,新教的传教士都是从大夫、学者之中严格挑选出来的,这类人一般都是受人尊敬的,而且,往往,受人尊敬的人不但有地位,更加会有一定的势力,别看他们只是一个传教士,连功名都没有,但是天知道这些人之中会不会有某个人跟朝中的哪位大臣或者军中的某位宿将有关系。
“大人,属下紧急派人会古回鹘城查询了衙门的备案,这两位传教士,一位叫李宗则的倒没什么,他只是苏州(今大连金县)的一位先生(老师),虽然在苏州本地有些地位,但他的学生中官职最大的也只是一个县令,以大人的家世可以不考虑此人;不过另一个叫千叶求真的,他是……”
耶律昊的脸色很难看,听了副将的话就更难看了,死就死吧,我受得住。“说吧,这个千叶求真应该是个日本移民吧,他有什么来头?”
“他是镇西将军那朵万户的教父。”
耶律昊的头顿时嗡嗡直响,镇西将军?那朵万户?那是什么人啊,不管那朵本身的官职和地位,她还是德妃的手帕至交,与大明王后也算得上是好友,这样一个人……现在她的教父被乃蛮人杀了,要说那朵毫无反应,耶律昊自己都是不信的。不过,这个教父干嘛跑到乌山这旮旯来传教,去别的地儿不行吗?
现在可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现在的问题是,不说乃蛮人杀的人之中有两个真正的明人,而且其中之一还大有来头。
耶律昊咬牙切齿:“战争,乃蛮人杀的不仅仅只是两个传教士,他们是在羞辱整个新教,他们是在亵渎盘古父神,只有战争才能洗刷我们蒙受的屈辱。”
战争,总是需要一个堂皇借口的,而耶律昊,目前也只能选择战争。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四十八章 郁闷的乃蛮人
更新时间:2009…5…9 0:33:16 本章字数:4372
看过《元史》的人都知道,从辽金时期到铁木真统一大漠之前,乃蛮部都算得上是一个大部,达达人称乃蛮“国大民众”,是大漠上公认的第一大部落。克烈人曾经是大漠雄主,但即使是全盛时期,克烈也不过跟乃蛮不相上下而已。在原本的历史上,辽亡之后,克烈人回到了鄂尔浑河的祖地,可即使经过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到西元1289年铁木真崛起的时候,克烈依然要仰乃蛮人的鼻息,在亦难赤汗时代,乃蛮人甚至直接将克烈部一分为二,克烈人也不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