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真实情况大致如此。
形势很严峻,但同志们很勇敢,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温体仁、周延儒擦干眼泪,决定跟钱谦益玩命。
周延儒问温体仁,打算怎么干。
温体仁说,直接上疏弹劾钱谦益。
周延儒问,然后呢?
温体仁说,没有然后。
周延儒很生气,因为他认为,温体仁在拿他开涮,一封奏疏怎么可能干倒钱谦益呢?
温体仁没有回答。
周延儒告诉温体仁,先找几个人通通气,做些工作,搞好战前准备,别急着上疏。
第二天,温体仁上疏了。
就文笔而言,这封奏疏非常一般,主要内容是弹劾钱谦益主使作弊。也没玩什么写血书,沐浴更衣之类的花样,也没做工作,没找人,递上去就完了。
然后他告诉周延儒,必胜无疑。
周延儒认为,温体仁是疯了。
辩论
事情的发展,跟周延儒想得差不多,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崇祯也震惊了,决定召开御前会议,辩论此事。
辩论议题:浙江作弊案,钱谦益有无责任。
辩论双方:
正方,没有责任,辩论队成员:钱谦益、内阁大学士李标、钱龙锡、刑部尚书乔允升,吏部尚书王永光……(以下省略)
反方,有责任,辩论队成员:温体仁、周延儒(以下无省略)。
1641…1650
'1641'
崇祯元年(1628)十一月六日,辩论开始。
所有的人,包括周延儒在内,都认定温体仁必败无疑。
奇迹,就是所有人都认定不可能发生,却终究发生的事。
这场惊天逆转,从皇帝的提问开始:
“你说钱谦益受贿,是真的吗?”
温体仁回答:是真的。
于是崇祯又问钱谦益:
“温体仁说的话,是真的吗?”
钱谦益回答:不是。
辩论陈词就此结束,吵架开始。
温体仁先声夺人,说,钱千秋逃了,此案未结。
钱谦益说:查了,有案卷为证。
温体仁说:没有结案。
钱谦益说:结了。
刑部尚书乔允升出场。
乔允升说:结案了,有案卷。
温体仁吃了秤砣:没有结案。
吏部尚书王永光出场。
王永光说:结案了,我亲眼看过。
礼部给事中章允儒出场
章允儒说:结案了,我曾看过口供。
温体仁很顽强:没有结案!
崇祯做第一次案件总结:
“都别废话了,把案卷拿来看!”
休会,休息十分钟。
再次开场,崇祯问王永光:刑部案卷在哪里?
王永光说:我不知道,章允儒知道。
章允儒出场,回答:现在没有,原来看过。
温体仁骂:王永光和章允儒是同伙,结党营私!
章允儒回骂:当年魏忠贤在位时,驱除忠良,也说结党营私!
崇祯大骂:胡说!殿前说话,竟敢如此胡扯!抓起来!
这句话的对象,是章允儒。
章允儒被抓走后,辩论继续。
温体仁发言:推举钱谦益,是结党营私!
吏部尚书王永光发言:推举内阁人选,出于公心,没有结党。
内阁大臣钱龙锡发言:没有结党。
内阁大臣李标发言:没有结党。
崇祯总结陈词:推举这样的人(指钱谦益),还说出于公心!
二次休会
再次开场,钱龙锡发言:钱谦益应离职,听候处理。
崇祯发言:我让你们推举人才,竟然推举这样的恶人,今后不如不推。
温体仁发言:满朝都是钱谦益的人,我很孤立,恨我的人很多,希望皇上让我告老还乡。
崇祯发言:你为国效力,不用走。
辩论结束,反方,温体仁获胜,逆转,就此完成。
史料记载大致如此,看似平淡,实则暗藏玄机。
这是一个圈套,是温体仁设计的完美圈套。
'1642'
这个圈套分三个阶段,共三招。
第一招,开始辩论时,无论对方说什么,咬定,没有结案。
这个举动毫不明智,许多人被激怒,出来跟他对骂指责他
然而这正是温体仁的目的。
很快,奇迹就发生了,章允儒被抓走,崇祯的天平向温体仁倾斜。
接下来,温体仁开始实施第二步——挑衅。
他直接攻击内阁,攻击所有大臣,说他们结党营私。
于是大家都怒了,纷纷出场,驳斥温体仁。
这也是温体仁的目的。
至此,崇祯认定,钱谦益与作弊案有关,应予罢免。
第三阶段开始,内阁的诸位大人终于意识到,今天输定了,所以主动提出,让钱谦益走人,温体仁同志随即使出最后一招——辞职。
当然,他是不会辞职的,但走到这一步,摆摆姿态还是需要的。
三招用完,大功告成。
温体仁没有魔法,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奇迹,他之所以肯定他必定能胜,是因为他知道一个秘密,崇祯心底的秘密。
这个秘密的名字,叫做结党。
温体仁老谋深算,他知道,即使朝廷里的所有人,都跟他对立,只要皇帝支持,就必胜无疑,而皇帝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结党。
崇祯登基以来,干掉了阉党,扶植了东林党,却没能消停,朝廷党争不断,干什么什么都不成,所以最恨结党。
换句话说,钱谦益有无作弊,并不重要,只要把他打成结党,就必定完蛋。
事实上,钱谦益确实是东林党的领袖,所以在辩论时,务必不断挑事,耍流氓,吸引更多的人来骂自己,都无所谓。
因为最后的决断者,只有一个。
当崇祯看到这一切时,他必定会认为,钱谦益的势力太大,结党营私,绝不可留。
这就是温体仁的诡计,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通过这个圈套,他骗过了崇祯,除掉了钱谦益,所有的人都被他蒙在鼓里,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这场辩论的背后,真正的胜利者,是另一个人——崇祯。
其实温体仁的计谋,崇祯未必不知道,但他之所以如此配合,是因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时的朝廷,东林党实力很强,从内阁到言官,都是东林党,虽说就工作业绩而言,比阉党要强得多,但归根结底,也是个威胁,如此下去再不管,就管不住了。
现在既然温体仁跳出来,主动背上黑锅,索性就用他一把,敲打一下,提提醒,换几个人,阿猫阿狗都行,只要不是东林党,让你们明白,都是给老子打工的,老实干活!
'1643'
当然明白人也不是没有,比如黄宗羲,就是这么想的,还写进了书里。
但搞倒了钱谦益,对温体仁而言,是纯粹的损人不利已,因为他老兄太过讨嫌,没人推举他,闹腾了半天,还是消停了。
消停了一年,机会来了,机会的名字,叫袁崇焕。
画了一个圈,终于回到了原点。
之后的事,之前都讲了,袁督师很不幸,指挥出了点问题,本来没事,偏偏和钱龙锡拉上关系,就这么七搞八搞,自己进去了,钱龙锡也下了水。
在很多人眼里,崇祯初年是很乱的,钱谦益、袁崇焕、钱龙锡、作弊、通敌、下课。
现在你应该明白,其实一点不乱,事实的真相就是这么简单,只有两个字——利益,周延儒的利益,温体仁的利益,以及崇祯的利益。
钱谦益、袁崇焕、还有钱龙锡,都是利益的牺牲品。
而这个推论,有一个最好的例证。袁崇焕被杀掉后,钱龙锡按规定,也该干掉,死刑批了,连刑场都备好,家人都准备收尸了,崇祯突然下令:不杀了。
关于这件事,许多史书上都说,崇祯皇帝突然觉悟。
我觉得,持这种观点的人,确实应该去觉悟一下,其实意思很明白,教训教训你,跟你开个玩笑,临上刑场再拉下来,很有教育意义。
周延儒和温体仁终究还是成功了,崇祯三年(1630)二月,周延儒顺利入阁,几个月后,温体仁入阁。
温体仁入阁,是周延儒推荐的,因为崇祯最喜欢的,就是周延儒。但周兄还是很讲义气,毕竟当年全靠温兄在前面踩雷,差点被口水淹死,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拉兄弟一把,是应该的。
其实就能力而言,周延儒和温体仁都是能人,如果就这么干下去,也是不错的,毕竟他们都是恶人,且手下并非善茬,换个人,估计压不住阵。
但所谓患难兄弟,基本都有规律,拉兄弟一把后,就该踹兄弟一脚了。
最先开踹的,是温体仁。
钱龙锡被皇帝赦免后,第一个上门问候的,不是东林党,而是周延儒。
周兄此来的目的,是邀功。什么皇上原本很生气,很愤怒,很想干掉你,但是关键时刻,我挺身而出,在皇帝面前帮你说了很多好话,你才终于脱险云云。
这种先挖坑,再拉人,既做婊子,又立牌坊的行为,虽很无聊,却很有效,钱龙锡很感动,千恩万谢。
'1644'
周延儒走了,第二个上门问候的来了,温体仁。
温体仁的目的,大致也是邀功,然而意外发生了。
因为钱龙锡同志刚从鬼门关回来,且经周延儒
小说推荐
- 明朝那些事儿·肆
- (﹏(﹏╯肆朱厚熜篇第一章 皇帝很脆弱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来到了京城。在此之前,他住在湖广的安陆(湖北钟祥,这位皇室宗亲之所以住在那个小地方,倒不是因为谦虚谨慎,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的父亲兴献王就被封到了那里。作为藩王的子弟,他没有留京指标。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已经得知,自己的堂
- 最新章:第72章
- 明朝那些事儿·陆
- (﹏(﹏╯朱翊钧篇第一章 绝顶的官僚在万历执政的前二十多年里,可谓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他祖上留传下来的,也只能算是个烂摊子,而蒙古、宁夏、朝鲜、四川,不是叛乱就是入侵,中间连口气都不喘,军费激增,国库难支。可是二十年了,国家也没出什么大乱子,所有的困难,他都安然度过。因为前十年,他有张居正,后十年
- 最新章:第71章
- 明朝那些事儿·柒
- (﹏(﹏╯朱由校篇皇太极失败的努尔哈赤悲愤了几个月后,终于笑了—含笑九泉。老头笑着走了,有些人就笑不出来了—比如他的几个儿子。当时,具备继承资格的人,有八个。这八个人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位置只有一个。拜许多“秘史”类电视剧所赐,这个
- 最新章:第68章
- 明朝那些事儿·伍
- (﹏(﹏╯伍朱厚熜篇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严嵩的反击】严世蕃入狱了,严嵩倒台了,在很多人看来,徐阶同志的屁股即将挪到首辅的宝座上,事情已经圆满结束。有这种看法的人,大致是不懂政治的,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好商量,但只要涉及到利益二字,翻脸会比翻书更快。而翻脸的程度及其表现方式,就要看利益多少了,动嘴动手
- 最新章:第79章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作者:洪兵【由文】正文前言 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 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
- 最新章:第113章
- 明朝那些事儿·叁
- (﹏(﹏╯叁朱祁镇篇第一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改天换日】当年的囚犯朱祁镇终于回到了他的宫殿,八年前他从这里出发,沦为人质和囚徒,八年后他回到了这里,继续做他的皇帝。中国的史书是很神奇的,再狼狈不堪的事情也能说得冠冕堂皇,朱祁镇先生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徒,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史书上却说他是“北狩“
- 最新章:第62章
- 明朝那些事儿·贰
- (﹏(﹏╯贰朱棣篇第一章 帝王的烦恼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之前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似乎还历历在目,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那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朱允炆来说,政治地位的完结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本人是生还是死。但对于朱棣而言,今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
- 最新章:第75章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明朝的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著/书籍介绍:明朝的那些事儿-章节内容开始-正文 第一章至第十章更新时间:2008-11-18 0:33:05 本章字数:9426[1]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
- 最新章:第485章
- 明朝那些事儿·壹
- (﹏(﹏╯前言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是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飘飘起来,客观来说,我的写作态度很不认真,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历史史料记录也凑合着用,记得多少写多少,直到有一天,终于因为我
- 最新章:第7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