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还有一条。
李自成以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无畏的勇气,指出那条唯一道路。
他说,我们去攻打大明的都城,那里很容易打。
他不是在开玩笑。
当然,这个所谓的都城,并不是北京,事实上,明代的都城有三个。
北京,是北都,南京,是南都,还有一个中都,是凤阳。
打北京,估计路上就被人干挺了,打南京,也是白扯,但打凤阳,是有把握的。
凤阳,位于南直隶(今属安徽),这个地方之所以被当作都城,只是因为它是朱元璋的老家。事实上,这里唯一与皇室有关的东西,就是监狱(宗室监狱,专关皇亲国戚),除此以外,实在没啥可说,不是穷,也不是非常穷,而是非常非常穷。
1700
但凤阳虽然穷,还特喜欢摆谱,毕竟老朱家的坟就在这,逢年过节,还喜欢搞个花灯游行,反正是自己关起门来乐,警卫都没多少。
这样的地方,真是不打白不打。
而且进攻这里,可以吸引朝廷注意,扩大起义军的影响。
话是这么说,但是毕竟洪承畴已经围上来了,有人去打凤阳,就得有人去挡洪承畴,这么多头领,谁都不想吃亏。
所以会议时间很长,讨论来讨论去,大家都想去打凤阳,最后,他们终于在艰苦的斗争中成长起来,领悟了政治的真谛,想出了一个只有绝顶政治家,才能想出的绝招——抓阄。
抓到谁就是谁,谁也别争,谁也别抢,自己服气,大家服气。
抓出来的结果,是兵分三路,一路往山西,一路往湖广,一路往凤阳。
但这个结果,是有点问题的,因为我查了一下,抓到去凤阳的,恰好是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
没话说了。
但凡是没办法了,才抓阄,但有的时候,抓阄都没办法。
真没办法。
抓到好阄的一干人等,向凤阳进发了,几天之后,他们将震惊天下。
在洪承畴眼里,所谓民军,都是群没脑子的白痴,但一位哲人告诉我们,老把别人当白痴的人,自己才是白痴。
检讨
很巧,民军抵达凤阳的时候,是元宵节。
根据惯例,这一天凤阳城内要放花灯,许多人都涌出来看热闹,防守十分松懈。
就这样,数万人在夜色的掩护下,连大门都没开,就大摇大摆地进了凤阳城。
慢着,似乎还漏了点什么——大门都没开,怎么能够进去?
答:走进去。
因为凤阳根本就没有城墙。
凤阳所以没有城墙,是因为修了城墙,就会破坏凤阳皇陵的风水。
就这样,连墙都没爬,他们顺利地进入了凤阳,进入了老朱的龙兴地。
接下来的事情,是比较顺理成章的,据史料记载,带军进入凤阳的,是张献忠。
如果是李自成,估计是比较文明的,可是张献忠先生,是很难指望的。
之后的事情,大致介绍一下,守卫凤阳的几千人全军覆没,几万多间民房,连同各衙门单位,全部被毁。
除了这些之外,许多保护单位也被烧得干净,其中最重要的单位,就是朱元璋同志的祖坟。
1701……1704
1701
看好了,不是朱元璋的坟(还在南京),是朱元璋祖宗的坟。
虽说朱五一(希望还记得这名字)同志也是穷苦出身,但张献忠明显缺乏同情心,不但烧了他的坟,还把朱元璋同志的故居(皇觉寺)也给烧了。
此外,张献忠还很有品牌意识,就在朱元璋的祖坟上,树了个旗帜,大书六个大字:“古元真龙皇帝”
就这样,张献忠在朱元璋的祖坟上逍遥了三天,大吃大喝,然后逍遥而去。
事大了。
从古至今,在骂人的话里,总有这么一句:掘你家祖坟。
但一般来讲,若然不想玩命,真去挖人祖坟的,也没多少。
'1702'
对崇祯而言,所谓龙脉,未必当真。要知道,当年朱元璋先生的父母死了,都没地方埋,是拿着木板到处走,才找到块地埋的,要说龙脉,只要朱元璋自己的坟没被人给掘了,就没有大问题。
但祖宗的祖宗的坟被掘了,毕竟影响太大,必须解决。
解决的方法,只能是自己做检讨。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相当高明的方法。自从皇帝的祖坟被掘了后,上到洪承畴,下到小军官,人心惶惶,唯恐这事拿自己开刀,据说左良玉连遗书都写了,就等着拉去砍了,既然皇帝做了检讨,大家都放心了,可以干活了。
当然,皇帝背了大锅,小锅也要有人背,凤阳巡抚和巡按被干掉,此事到此为止。
崇祯如此大度,并非他脾气好,但凡是个人,刨了他的祖坟,都能跟你玩命,更何况是皇帝。
但没办法,毕竟手下就这些人,要把洪承畴、左良玉都干掉了,谁来干活?
对于这一点,洪承畴、左良玉是很清楚的,为保证脑袋明天还在脖子上,他们开始全力追击起义军。
说追击,是比较勉强的,因为民军的数量,大致有三十万,而官军,总共才四万人。就算把一个人掰开两个用,也没法搞定。
好在,还有一个以一当十的人,曹文诏。
为保证能给崇祯同志个交代,崇祯八年六月,曹文诏奉命出发,追击民军。
曹文诏的攻击目标,是十几万民军,而他的手下,只有三千人。
自打开战起,曹文诏就始终以少打多,几千人追几万人,是家常便饭。
但上山的次数多了,终究会遇到老虎的。
曹文诏率领骑兵,一口气追了几百里,把民军打得落花流水,斩杀数千人。
但自古以来,人多打人少,不是没有道理的。
跑了几百里后,终于醒过来了,三千人而已,跑得这么快,这么远,至于吗?
于是一合计,集结精锐兵力三万多人,回头,准备跟曹文诏决战。
崇祯四年起,曹文诏跟民军打过无数仗,从来没输过,胆子特大,冲得特猛,一猛子就扎了进去。
进去了就再没出来。
民军已走投无路,这次他们没打算逃跑,只打算死拼。
而曹文诏由于太过激动,只带了先锋一千多人,就跑过来了。
三万个死拼的人,对一千个激动的人,用现在的编制换算,基本相当于一个人打一个排,能完成这个任务的,估计只有兰博。
'1703'
曹文诏不是兰博,但他实在也很猛,带着骑兵冲了十几次,所至之处,死伤遍地,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斩杀敌军几千人。
眼看快到晚上,杀得差不多了,曹文诏准备走人。
这并非玩笑,曹总兵是骑马来的,就算打不赢,也能跑得赢。
在混乱的包围圈中,他集结兵力,发动突击,很快就突出了缺口,准备回家洗澡睡觉。
当时场面相当混乱,谁都没认出谁,在民军看来,跑几个也没关系,所以也不大有人去管这个缺口。
但关键时刻,出情况了。
曹文诏骑马经过大批民军时,有一个小兵正好被俘,又正好看见了曹文诏,就喊了一句:
“将军救我!”
当时的环境,应该是很吵的,有多少人听见很难说,但很不巧,有一个最不该听见的人,听见了。
这个人是民军的一个头目,而在不久之前,他曾在曹文诏的部队里干过。
作为一个敬业的人,他立即对旁人大喊:
“这就是曹总兵!”
既然是曹总兵,那就别想跑了。
民军集结千人,群拥而上围攻曹文诏。
曹文诏麻烦了,此时,他的手下已经被打散,跟随在他身边的,只有几个随从。
必死无疑。
必死无疑的曹文诏,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诠释了勇敢的意义。
面对上千人的围堵,他单枪匹马,左冲右突,亲手斩杀数十人,来回冲杀,无人可挡。
没人上前挑战,所有的人只是围着他,杀退一层,再来一层。
曹文诏是猛人,猛人同样是人,包围的人越来越多,他的伤势越来越重,于是,在即将力竭之时,他抽出了自己的刀。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举刀自尽。
曹文诏就这样死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很勇敢。
无论如何,一个勇敢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崇祯极其悲痛,立即下令追认曹文诏为太子太保,开追悼会,发抚恤金,料理后事等等。
从某个角度讲,曹文诏算是解脱了,崇祯还得接着受苦,毕竟那几十万人还在闹腾,这个烂摊子,必须收拾。
所以,曹文诏死后不久,崇祯派出了另一个人。
当时的局势,已经是不能再坏了,凤阳被烧了,曹文诏被杀了,皇帝也做了检讨,原先被追着四处跑的民军,终于到达了风光的顶点。
'1704'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将领,包括左良玉、洪承畴在内,都是畏畏缩缩,遇上人了,能不打就不打,非打不可,也就是碰一碰,只求把人赶走,别在自己防区里转悠,就算万事大吉。
对此,诸位头领大概也是明白的,经常带着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有一次,高迎?
小说推荐
- 明朝那些事儿·肆
- (﹏(﹏╯肆朱厚熜篇第一章 皇帝很脆弱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来到了京城。在此之前,他住在湖广的安陆(湖北钟祥,这位皇室宗亲之所以住在那个小地方,倒不是因为谦虚谨慎,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的父亲兴献王就被封到了那里。作为藩王的子弟,他没有留京指标。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已经得知,自己的堂
- 最新章:第72章
- 明朝那些事儿·陆
- (﹏(﹏╯朱翊钧篇第一章 绝顶的官僚在万历执政的前二十多年里,可谓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他祖上留传下来的,也只能算是个烂摊子,而蒙古、宁夏、朝鲜、四川,不是叛乱就是入侵,中间连口气都不喘,军费激增,国库难支。可是二十年了,国家也没出什么大乱子,所有的困难,他都安然度过。因为前十年,他有张居正,后十年
- 最新章:第71章
- 明朝那些事儿·柒
- (﹏(﹏╯朱由校篇皇太极失败的努尔哈赤悲愤了几个月后,终于笑了—含笑九泉。老头笑着走了,有些人就笑不出来了—比如他的几个儿子。当时,具备继承资格的人,有八个。这八个人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位置只有一个。拜许多“秘史”类电视剧所赐,这个
- 最新章:第68章
- 明朝那些事儿·伍
- (﹏(﹏╯伍朱厚熜篇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严嵩的反击】严世蕃入狱了,严嵩倒台了,在很多人看来,徐阶同志的屁股即将挪到首辅的宝座上,事情已经圆满结束。有这种看法的人,大致是不懂政治的,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好商量,但只要涉及到利益二字,翻脸会比翻书更快。而翻脸的程度及其表现方式,就要看利益多少了,动嘴动手
- 最新章:第79章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作者:洪兵【由文】正文前言 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 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
- 最新章:第113章
- 明朝那些事儿·叁
- (﹏(﹏╯叁朱祁镇篇第一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改天换日】当年的囚犯朱祁镇终于回到了他的宫殿,八年前他从这里出发,沦为人质和囚徒,八年后他回到了这里,继续做他的皇帝。中国的史书是很神奇的,再狼狈不堪的事情也能说得冠冕堂皇,朱祁镇先生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徒,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史书上却说他是“北狩“
- 最新章:第62章
- 明朝那些事儿·贰
- (﹏(﹏╯贰朱棣篇第一章 帝王的烦恼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之前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似乎还历历在目,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那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朱允炆来说,政治地位的完结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本人是生还是死。但对于朱棣而言,今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
- 最新章:第75章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明朝的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著/书籍介绍:明朝的那些事儿-章节内容开始-正文 第一章至第十章更新时间:2008-11-18 0:33:05 本章字数:9426[1]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
- 最新章:第485章
- 明朝那些事儿·壹
- (﹏(﹏╯前言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是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飘飘起来,客观来说,我的写作态度很不认真,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历史史料记录也凑合着用,记得多少写多少,直到有一天,终于因为我
- 最新章:第7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