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唐帝国》第200章


当晚。朱温大排宴筵,“礼貌甚恭”。宴请李克用、监军及其亲随数百人。
开始大家还挺高兴,气氛热烈。数杯美酒落肚,李克用“乘酒使气”,估计他内心深处也看不起朱温这位昔日黄巢贼军的降将,语多侵慢,骂骂咧咧,让朱温老大不高兴。
朱温当时也没敢翻脸。硬挺着连连向大模大样、胡言乱语地李克用敬酒,把这位沙陀哥们灌得大醉。
酒席宴后,朱温黑着大脸走出驿舍。宣武将杨彦洪一直参加酒会,头尾瞧个真切,便劝朱温下手,连夜弄死李克用这批人,并提醒朱温说:“胡人急则乘马,事起后。看见乘马地人一定要用箭射杀。”
朱温杀心顿炽,连连点头,马上安排人用兵车和木栅堵住驿舍周围的路口,连夜发兵围攻李克用。细想一下,此人也太阴险,好歹李克用长途奔波来救大梁。如果沙陀骑兵不来,他与黄巢开仗,还不一定打得赢。李克用借酒骂几句,依理也不是刻意。朱温救命之恩不记,人家地酒话粗口就要报仇,由此,也可看出他阴险寡恩的性格阴暗面。
朱温军士明火执仗,喊杀阵阵,开始围攻驿舍。监军陈景乃一胆小公公,不敢出首。只有李克用地亲兵薛志勤、史敬思等十来个勇士格斗抵战。
李克用醉酒如泥。对外间事一无所知。仆人闻乱,忙吹灭烛火。把主人拖到床上,用冷水喷其面把他泼醒,告诉他外面汴军已包围驿舍要杀人。
这时,李克用才醒转,“始张目援弓而起”,摇摇晃晃,真让他现在参加格斗,非常勉强。幸亏亲兵薛志勤善射,一箭一个,射死汴兵数十人。围攻的汴军军士鼓噪,不敢上前,纷纷以火炬向驿舍乱投,准备把李克用等人变成“烧鸡”。
烟火四合之际,正巧“大雨震电,天地晦冥”,暴雨忽下,火焰顿熄,李克用等人这才没被烧死,边斗边退,踰墙而逃。经过驿舍边一道桥时最为惊险,桥那边密密麻麻满是是汴兵,幸亏沙陀亲兵一个顶五个,箭射枪捅,终于杀出一条血路。李克用亲兵史敬思断后,拼死拒战,虽然最后被剁成肉酱,但为主人赢得了逃出生天地宝贵时机。
李克用等人急奔尉氏门,杀掉守门汴兵,从城头缒下逃生。李克用跑了,驿舍内一直未动手的监军陈景大公公及其三百多随从皆被汴兵杀得一个不剩。
围攻驿舍时,朱温也骑马在不远处观战。宣武将杨彦洪忘了自己先前说过“胡人急则乘马”的话,飞身跃骑一匹高头大马要追杀李克用。电光闪过之际,看见一个人纵马狂奔,朱全忠使尽全力就是一箭,把杨彦洪射个透心凉,倒于马下,死了。小人枉做小人。
半夜汴兵开始进攻驿舍时,就有三、两个沙陀兵士逃出城入李克用大营告变。李克用老婆刘氏“多智略”,怕事急众乱引起军变,立刻下令以“乱军”罪名斩杀告变的兵士,“阴召大将前来,谋保军以还”。平明时分,浑身是血的李克用身边只有几人,逃回本营,准备勒兵进攻朱全忠。刘氏劝丈夫“您为国讨贼,救诸侯之急,现汴人(朱全忠)无道欲谋害您,应向朝廷申诉。如果举兵相攻,则天下不知曲直在哪一方,而且又给对方以脱辩的借口”。
李克用深觉有理,暂时咽下这口气,引兵而去,“但移书责之。”
朱温假装不知情,回信表示:“前晚的事情我根本就不知道,是朝廷派使者与杨彦洪密谋要害您,现在杨彦洪已经被我杀掉,希望明公谅察。”随后,二人争相上书指责对方“罪恶”。
从此开始,朱温、李克用开始交恶,成为不可说解地世仇。
而对这件事情上,李俨并没有明确的表示谁对谁错,只是宣布成立一个调查组,调查事件的始末。李克用、朱温二人都是不听朝廷号令的角色,在现在朝廷还没有绝对的力量之前,只能选择拖着。等到休养生息完了之后,再突然宣布事件结果和处理结果,对付朱温不迟。
在这些事情发生的同时,秦宗权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开始称帝,并纵兵大掠。不过由于有李俨的十万大军在,他并没有像后世历史那样连陷东都洛阳以及数十州郡。至于他们“所至屠翦焚荡,殆无孑遗,其残暴又甚于(黄)巢”地吃人行径,由于大军将他们的控制范围缩减到最小,一时间还没有造成太大的灾难。
但是,即使如此,李俨也无法忍受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严令诸镇剿灭秦宗权。只是势力最大的两个节镇李克用与朱温已经闹翻,无法齐心协力,只能靠朝廷的十万大军了。不过,方彻用兵水平极高,攻击得秦宗权岌岌可危,看样子也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击败。
这个时候,李俨地心思已经转到了变法上。
第五卷 广明鼎革 第四章 变法之始
其实,按照李俨身边很多官员幕僚的观点,现在并不是变法的最好时机。wWw。
毕竟,现在朝廷能够真正完全控制的地方,除了凤翔之外,可能就只剩下关中长安一带了。其他朝廷能够任免官员、能够控制的地方,从传统意义上来讲,的确也是在朝廷的控制之下。但实质上,朝廷在那些地方行使权力是通过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士绅、门阀来进行的。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每一个朝代行使权力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的。因为这样的行使权力方式,除了有限的几个被异族统治的朝代,其他的朝代无论怎么变化,都脱离不了这样的局面。
正因为这样,异族统治在中国始终长久不了。这才有这样一句话:胡人无百年国运。(满清是一个例外,因为跟其它异族完全掠夺似的统治中国不同,满清学习了汉人王朝的成功经验,在对反抗者血腥杀戮的同时,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从而获得了实际掌握中国权力的士绅、地主、士子阶层的认可。)
也正因为这样,原本是农民自发起来反抗这一统治阶层的历代农民起义,要么因为与他们势不两立而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失去了读书人的支持从而失败,比如黄巢、李自成;要么就无奈的向他们妥协,换一批新的地主士绅却换汤不换药,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制度。建立起新的王朝,比如刘邦和朱元璋。
于是乎,无论朝代怎么变,中国地社会局面始终不变。
这种稳定性,让中国摆脱了像其他古文明一样分崩离析,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的命运,却也让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陷入“治——乱——治”的怪圈轮回中。
但同样也是这种稳定性。让中国变得没有了活力,在未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时代、在未来的大航海时代。被西方地国家迎头赶上,从此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屈辱之中。
这一怪圈,在后世已经被批判了很多遍。然而历史已经成为历史,再怎么批判,也无法改变已经形成地事实。现在,李俨有了这么一个改变这一切的机会,他又怎么会放弃呢?
所以他的变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改变这样的一个统治体系。把倾向于保守、对土地有着病态般狂热爱好的士绅阶层分化瓦解,把他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也把土地从他们手中解放出来,让中国的生产力、社会形态有一个大的飞跃,从此摆脱那数千年地文明怪圈。
然而这样的变法,自然会损害到那些士绅、士子、地主的利益,他们是绝对不会坐待改革成功的。
这些士绅、士子、地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对土地病态的狂热占有欲。而这也造成了他们中的很多人目光的狭隘。所谓“小农意识”。指得就是这样地心态。
在王朝兴盛的时候,有这样意识的人还不多,或者说他们还不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而在王朝衰落的时候,这样的人就多起来,他们地破坏力也就大了起来。
表现在一个方面的就是对土地占有的极端执著:哪怕面临死亡的危险,他们仍然不肯将对土地的控制放开一点。以此心态内推开去,他们不肯放弃对自己占有的任何财富的控制权。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的时候,农民起义军攻城在即,守城官兵缺衣少粮,守城官员要求城中的王爷散粮散财来激发官兵地战斗意志,那王爷却打死不从,结果城破身亡,他积敛地大批财富都便宜了农民起义军。
可以说,尽管这个王爷贵为皇室宗亲,但是他的意思仍然是小农意识地。甚至整个中国。整个统治阶层。都被这种小农意识充斥,极少数的清醒者被他们压制。即使有少量的改革成果,也会很快被他们开倒车。所以明朝禁海,清朝锁关,造成了中国在近代几百年的停滞不前,终于沦落为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对象。其根子就在于此。
而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又与此彼此交融,形成一体,甚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