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战国做皇帝》第368章


赵忠信王二年初冬,上将军赵括无奈之下,不得不顺应天意民心,在蓟城称王。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结局(三)
第三百三十五章大结局(三)
闻知上将军赵括在蓟城称王之消息,邯郸之赵国君臣大乱。平阳君赵豹敦促赵王重发兵蓟城,赵王重却是犹豫不决。赵王无断,那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大将李牧、乐乘、赵庄等文武重臣却集体陷入了沉默。
赵忠信王二年初春,赵王重终于下定决心发兵攻伐赵括,但赵国众将却是无人愿意领命出征。赵括当年一战大败武安君白起,早已是声威大震,即使兵家大才之大将军李牧与之对战,也并无必胜之把握。何人愿与赵括为敌哉?
更何况,唯一可与赵括一战的大将军李牧,实则并不愿与自己的亲妹夫赵括为敌。
当年李瑕被建信君杀害,而赵王丹却拒绝交出杀人凶手建信君,李牧已是伤透了心。恨屋及乌的他,对赵国新君——赵王重也是素无好感。对赵括自立为王,大将军李牧表面沉默之下,内心实则甚为振奋、大为惊喜。
大将乐乘、大将赵庄当年皆随着大将军赵括,在长平大战人屠武安君白起。那一战,让他们彻底领略了上将军赵括无与伦比之兵家大才,他们内心深处对赵括早已服膺。领兵与赵括对战,乃其所不愿为、不敢为也。
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这两位朝堂重臣,之于赵括皆有拔擢襄助之恩。加之,这些年来,赵括力行其长策大谋以助赵国振兴,邦交周旋更是让赵国在这大争之世如鱼得水,长平一战更是让赵国民心大振。
对如斯赵国王室之天赋奇才——赵括自立为王,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内心深处虽是矛盾,但并无大抵触。赵括乃赵国王室之后也,赵括为王,赵氏之根基并未动摇。
眼见平原君赵胜陷入了沉默,其余的王室重臣,即使想力挺赵王重、讨伐赵括,却是没了领头之人。只有那平阳君赵豹上蹿下跳,四处鼓动王氏宗亲,却是收效甚微。
赵忠信王二年夏,赵括领兵入赵,竟是一路畅通无阻,大军所过城邑皆举城归顺。六神无主的赵王重心下大乱,在平原君赵胜之劝说下,无奈地发布了禅位诏书。
炎炎夏日里,赵括于邯郸正式登基为赵王,软禁平阳君赵豹,并在大将军李牧、乐乘的襄助下,以十万御林军迅速稳定朝局。月余后,周天子之使臣至邯郸恭贺,正式承认了赵括之王位。
当年秋,赵王括命仍为的丞相平原君赵胜扩建邯郸学宫,并延请荀子大师出任学宫祭酒。当年冬,在荀子大师的主持下,各国士子齐集邯郸,展开了一场治国思想之大辩论。
儒、墨、法、道、阴阳、纵横、兵、杂、计然等等诸家士子,各展所长,或以古为鉴,或因时而论,不时地便碰撞出连串耀眼的思想火花。
当年冬,在赵王括的关注下,荀子大师之巨著:《性恶论》问世。赵王括命人将之传抄天下。
次年夏,赵王括以荀子之性恶论为基础,经过连续月余之朝堂论证之后,终于定下了赵国之治国思想:崇法、重墨。同时,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因言论罪也。
次年春,赵王括力排众议、改国号为华夏,设年号为开元。其国史称华夏帝国,赵王括遂成华夏帝国之太祖也。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结局(四)
第三百三十六章大结局(四)
开元一年,匈奴各部落大会盟,拥立头曼为匈奴大单于,史称头曼单于。此时,原本松散之匈奴部落,已现一统、壮大之趋势。上将军赵括临机决断,派出御林军猛虎营之特种战士,秘密刺死头曼单于,同时施以以软硬兼施之策,将匈奴各部族分化瓦解。
紧接着,上将军赵括又在华夏帝国和匈奴、东胡接壤之处设立互市十余处,以珠宝珍玩、绸缎锦帛、声乐丝竹与之交易,换取其马匹牛羊,并禁止铁器、粮食之买卖。
数年后,匈奴、东胡之贵族沉迷于享乐之中,慑服于华夏兵威之下,竟无侵犯华夏之心,亦无兴兵犯境之胆。于是乎,华夏国之北边大定。
历经十年之休养生息,华夏国之国势蒸蒸日上,一个声威赫赫、农牧并重之大国屹立于北方。然则,这些年间,华夏国太祖赵括力行大有为之邦交,联合山东六国之力,合力困秦,令秦国一蹶不振。
开元十一年春,华夏帝国太祖赵括赫然下令:以齐王田建荒yin无道、生灵涂炭为由,兵发齐国。兵锋所指,当者披靡,齐国数十万大军竟是一触即溃。当年夏,齐国丞相后胜被赵括诱降,君王后、齐王田建在后胜的劝说下,现出都城临淄,出城投降。
开元十二年夏,华夏帝国大军彻底荡平了齐国各处反抗势力,将齐国全部国土纳入华夏帝国之版图。齐王田建等一班齐国王室贵族,被赵括迁徙至邯郸。经过数年后,邯郸繁华日盛。
眼见齐、燕两国被灭,秦、韩、魏、楚四国大为震动,一时间天下群情汹汹然。开元十四年,秦、韩、魏、楚于大梁会盟,力图结成合纵之势,攻伐华夏帝国。
华夏帝国太祖赵括派出已为上卿的毛遂出使楚国,向楚王说以利害,邦交大才毛遂不辱使命,迫使楚国与华夏帝国结盟,以此远交近攻之策,瓦解了四国合纵之盟。
开元十二年秋,华夏帝国太祖赵括派兵攻伐魏国,三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合围魏国国都大梁,决水淹城至孟冬,大梁城内已是断粮生乱、水深齐腰、霉变滋生。
仲冬,大军大举攻城,巨石、霹雳子轰开了已被大水浸透的城墙,大军入城,魏安釐王魏圉、信陵君魏无忌、丞相须贾皆死于乱军之中。
开元十二年春,魏国全境克复,这个曾显赫一时、人才辈出的大邦国,终于融入华夏帝国。
魏国被灭,韩国君臣大为惊慌,一时间竟是六神无主,再也想不出什么妙计来。便在开元十二年夏,华夏帝国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大破韩军,兵临新郑城下。眼见大势已去,韩桓惠王韩然为保住性命,献城投降。这个奉行以计治国之荒唐邦国,终于淹没在历史之洪流之中。
魏、韩两国残余之王室贵族,皆被赵括削爵为民后,集体迁徙至邯郸。至此,原春秋五霸之晋国领土,被华夏帝国太祖赵括全部恢复,三晋之地,尽数合归于华夏帝国。
此时,较之原本春秋之晋国,华夏帝国版图更为广袤,因了多了原燕国、齐国数千里之国土也
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结局(五)
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结局(五)
(魏国全境克复时间为开元十三年春,前一张接写错了,致歉)
开元十三年秋,华夏帝国太祖赵括颁布诏书,宣布废除残酷的墨、劓、劊⒐⒋蟊俚热庑蹋奈渍韧搅魑鳌⒎=鹦涛ㄖ谭L逑怠?br /> 与此同时,赵括命廷尉韩曲召集各郡县法家士子,将华夏帝国简明约法三十条传抄近万份,发布天下、广为宣导,并开法科之试,遴选卓异之法家士子出任各地郡县法官,秉公执法、疏导民怨。
一时间,华夏帝国法纪肃然,处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开元十四年孟春,华夏帝国太祖赵括率四十万大军亲征秦国,以霹雳炮车和重型连发床弩开道,连破秦国各处关隘,一口气杀入关中,杀到咸阳城下。
斯时,秦国国君乃秦昭王赢稷之子——身子疲弱不堪之秦孝文王嬴柱也。
当年,长平大战惨败后,秦昭王不堪其辱,那一股怨气郁结于心,却又不得宣泄。眼看着华夏帝国诞生并一步步发展壮大,秦昭王赢稷更是怨气日深,勉力撑持了不过五年有余,便连日吐血而亡。于是乎,甚为太子的嬴柱便继位为秦王,史称秦孝文王是也。
秦孝文王和其雄才大略的父王相比,完全是两个极端。他非但没有什么振兴秦国之宏图大愿,就连朝堂议事都是勉强支撑。嬴柱甫一继位,便向华夏帝国太祖赵括示好,将其子赢异人送到邯郸以为质子也。
闻得华夏大军来攻,秦孝文王嬴柱竟是吓得当场昏厥在朝堂之上,眼见着秦王昏倒,秦国君臣便乱作一团,若不是华阳夫人及时赶到,这嬴柱便要当场一命呜呼了。
于是乎,秦王病重,秦国实权人物华阳夫人便临时执政,任命其弟阳泉君为将,组织咸阳军民拼死守城,同时派出快马杀出重围,向其余各处秦军求救。
咸阳军民之抵抗不能不说甚为顽强,但奈何器不如人,华夏大军那两千余辆霹雳炮车轮番发射,一颗颗的霹雳子将咸阳城头炸得尸山血海、千疮百孔。
开元十四年仲春,咸阳城破,华夏大军以雷霆手段迅速控制住了秦国之国都咸阳城。同年孟夏,华夏帝国太祖赵括派出大将军李牧,招降九原、巴蜀之秦军、安抚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