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抗日突击营》第747章


作为唯一一名不是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指挥员,陈赓有幸列席参加了一次专门针对这面突击营军旗的绝密会议。
也正是在这个会议上,他似乎感觉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东西。甚至还包括主席与周副主席之间,那一刹那的对视。但不管最后的结论是什么,有一个词语,陈赓却是十分喜欢,那就是党第一次以决议的方式,确认了“大中华”这一原本只属于突击营用语的说法。
是啊,大中华,这三个字,让陈赓的心中,也不断隐隐有一阵阵惊涛骇浪般的思绪,不断翻腾和涌动。这三个字,代表的内涵,实在太大、太广。
也正因为事先有了“大中华”这三个字的铺垫,陈赓也才在突然不经意间看到宋希濂出现在自己眼前,而很平静地没有一丝要拔枪相对的冲动,甚至还有一丝兄弟反目之后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味。
当然了,宋希濂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作为蒙古基地中除突击营自己的相关各单位之外,当年的延安和chóng qìng,是唯一享有与突击营自己各单位一样的特权。如今虽然蒋家王朝败走台湾,但突击营的原chóng qìng办事处却还是保留了下来。现在突击营这么大的事情,他老蒋能不来祝贺一番吗?
再说了,抛开阶级立场和各自的信仰之外,人与人之间总还有一份情谊存在在于彼此心扉吧。恰同学少年时,风华正茂,问世间,情为何物,同窗之情,哪有那么容易忘却!
而且,多少青chūn年少的热血青年,抛头颅洒热血,献身于革命。多少英雄和将领,淹没于这刚刚过去的历史中。自己的同学加同志如蒋先云等,以及无数分道扬镳的黄埔学子如眼前的宋希濂、胡宗南等,真正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陈、陈赓,真的是你?”
宋希濂一眼望见迎面而来的陈赓,不觉间站在人群中也是双目痴痴地呆望起来,而身子却怎么也控制不住地颤抖着,摇晃起来……(未完待续……)
第684章、多少个联邦
庆典前夜,在乌兰巴托东城区张灯结彩的国宾馆一号楼戒备森严的庭院外,两辆小车一前一后停在了院门外。
两个盛装的人,走下车,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前后脚向楼内走去。
只是在进门的一刹那,原本都是无声无息的两人,却在彼此相对的瞬间看到了对方,随后便是会心一笑。
“你来了,其实我早就猜到,今晚这一刻,孟教长绝对不会少了你。”
“呵呵,是呀,我也早就认定这么重要的一个历史时刻,既然孟教长连我都叫来了,又怎么可能少了你这位他当年最为得意的门生呐。”
“宋希濂,看来这么多年你耿耿于怀于此,到了今天你还在耿耿于怀。”
“陈赓,别得了便宜卖乖,整个黄埔,孟教长最喜欢的人,就是你陈赓。” 。。
“唉,”陈赓忽然一声长叹,双目间不觉一阵泪光闪动:“其实你们哪里知道,孟教长最欣赏的人根本就是蒋先云,只是可惜”
听到这里,宋希濂不觉表情就是一窒,不觉跟着也是一声叹息,然后轻拍陈赓,摇头而去。
两人都没有想到,当他们刚刚走进会客厅大门,却发现孟遥竟然罕见地早已站在门口,亲自迎接他们。要知道,明天一大早就是盛况空前的庆典,在此之前的每一分每一秒不知有多少事务需要孟遥处理,他竟然还拨出半小时专门见一下两人。可见他们在孟遥心目中的位置。
当然了,与此同时孟遥肯定会有什么大事要对他们交待,这恐怕也是肯定的。
两人坐下后。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随即齐刷刷地望着孟遥,以标准的军人坐姿正襟危坐道:
“孟教长,你说吧,只要我们能做的,你一声令下就是。”
孟遥微微一笑,赞赏地在两人脸上来回看了一眼。随即从沙发旁的茶几上,将一打厚厚的封好的资料袋推到陈赓面前:
“这是我当年在黄埔创立步战合成系的笔记、心得,当然还有此后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后来在上海战役、南京下关阻击战和安达镇歼灭战等数次战役的一些作战思想和总结。这些东西,留在我手中已没有多大意义,现在我将它们交给你,或许将来你可能会用到这些。同时也算我们这些年师生之间的一份念想吧。”
陈赓盯着面前的资料袋。愣怔了半天,突然起身推辞道:
“不,孟教长,这太贵重了,我、我不能接受它!”
这时,站在一旁的马路遥摇摇头,俯身捧起资料袋将它郑重其事地一把塞到陈赓怀中,颇有深意地说了一句:
“陈将军我看你还是拿着吧。今后仗会越打越少,而且中**队也不可能永远都是小米加步枪和游击战术。军队的正规化、系统化终有到了的一天。像陈将军你这样的大将,没准哪一天也会像当年我们的营长那样,执掌教鞭于一方高等军事院校呢?”
呵呵,看来对于他自己即将出任未来的哈工大首任校长一事,自己这边多少还是要给他一些暗示,包括这一次赠送资料。
看到陈赓最终还是心有所感地接下资料袋,但表情却是若有所悟同时又有些半信半疑,孟遥随即不再管他,转身望着一脸震惊的宋希濂道:
“我没有把东西传给你,希望你不要有什么想法。其实我对你还是有一些想法的,就是不知你自己有没有这个意愿。好吧,我们长话短说,而且以后相见的可能会越来越少,所以我想你留下来几年,帮我做些事情,你可愿意?”
看到宋希濂闻言一下子吃惊地直起身子,孟遥连忙又补充道:
“哦当然,我会以借调的方式,亲自向蒋公说明此事。至于你自己,完全由你把握,我绝不勉强。”
陈赓在一旁,早已瞪着两眼,露出一副仿佛就要吃掉他的样子,就差替他应承了下来。
可惜的是,宋希濂呆傻了半天,临了却突然吭吭吭哧哧地挠头来了一句:
“孟、孟教长,学生我只有一儿一女,如今都在台湾国中好好地上学。他们都是我的心头肉,我不想哪一天起来突然传来他们什么不好的消息,所以对不起孟、孟教长。”
孟遥点点头,多少有些意外地盯着宋希濂看了好几眼,最后喟然道:
“明白了,看来我那位便宜把兄戴雨农还是yīn魂不散呀,竟然还真培养出一个传人毛人凤来。罢了罢了,人各有命,原本我还想你也许能在我此后的南洋大经略中一展身手呐。”
听到突然冒出的“南洋大经略”几个字,原本已经准备原谅宋希濂的陈赓,这一次怎么也压抑不住了,抬手便给了他一拳头:
“好你个宋希濂呀宋希濂,如此青史留名的事情,你竟然就这么因为儿女情长给放弃了,你、你简直是个大婚的啊!”
宋希濂撇了撇嘴,突然望向孟遥就要开口,却被孟遥扬手拦住了。
“好了,二位早已不是什么当年的学子,而是统领万军的大将军,前途如何,自然会是光明一片。今晚一聚,只是一解我这些年对当年步战合成系莘莘学子的怀念之情,你们也算代表了。怕只怕,今后我们再想如此见上一面,可就不会像今晚这样随意和容易啰。”
随着这一声兴意阑珊的话语,孟遥起身将陈赓、宋希濂亲自送到门口,方才最后叮嘱了一句:
“明天的庆典之上,将会有许多你们意想不到的消息发布,你们心里要有个心理准备。另外可以告诉你们的随员,你们是可以zì yóu拍照甚至摄像的。万万不要错过明天难得的时刻,或许它们注定会成为一段历史。”
两人走出迎宾楼一号大院,刚刚看不到孟遥。望着气冲冲就要分道扬镳的陈赓,宋希濂赶紧腆着脸快步追上去,拱手先放低了自己姿态道:
“陈赓老弟,陈赓老弟,一切都是我不对,看着你是胜利者份上,就不要与我这个连故土都恐怕难以再见的人斤斤计较了。你说孟教长出门前那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越想越糊涂呢?”
“故土难离,可也谁都没拦着你回来的脚步呀”
陈赓冷笑着一语双关地揶揄了一句。方才沉思着停下步子,仰面朝天道:
“说来说去,其实还不是都愿你这个老东西,都五十知天命的人了。还不懂得抓住每一个机会。难道真的要跟着那个蒋光头一条道走到黑吗?真是让人惋惜呀,南洋,如今多大的一份功业,你居然就那样甩手扔掉了。”
这个问题,宋希濂本来已经够窝火的,现在陈赓又拿出了说一遍,直弄得他想一头撞在南墙上算了,连连跺脚道:
“罢了罢了。你我还是就此照原来的天各一方的好,告辞!”
宋希濂含恨而去。直看得陈赓身后的一干随员偷笑不已。远去的脚步声一停,一名参谋低声问道:
“司令员,您是不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