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第1384章


笔者以如此冗长的篇幅叙述以色列空军是想说:中国军队一贯强调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这句话的正确性不应该只体现在战场上。一个高明的军事发展战略,胜过十个以劣胜优的战役或战斗。和平是战争的相对静止。在和平时期的发展中超过对手,比在战争中打败对手的效益要高得多。而和平时期的发展战略,也是比战场上更能展现“人的决定作用”的地方。
第238章追踪歼6战机服役史2
中国空军的“谜团” 
歼一6时期中国空军发展的长期停滞,直接决定和影响了今天中国空军从装备、编制到理论全面落后的现状。而这一“现状”甚至引起世界第一空军强国的“困惑”与好奇。前不久,美国军事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空军之谜》。文章说“中国被普遍认作是下一个超级大国。在过去10年间,中国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并着手进行大范围的国防建设。然而,中国的空军仍然非常弱,其作战能力大大低于美国空军。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武器库主要由从俄罗斯进口的侧重于防御的战斗机 
组成,轰炸机的缺乏以及继续依赖进口飞机,让美国的国防计划制订者感到困惑。中国显然****于依靠导弹来投射力量,这与美国有关空中优势重要性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中国的国防分析人士开始关注美国有关独自依赖空军与使用空军、避免友军及外国平民伤亡关系之间的辩论。在最近的出版物中,中国军事院校的将军们详细讨论了与空军有关的话题——其中包括美国战略空中优势的组成情况以及如何减少或抑制其优势。中国的观察家还注意到,科索沃战争与阿富汗战争使美国人坚信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空军的效力与日俱增。
中国一直限制国内的飞机生产,而宁愿投资研发弹道导弹、高射炮以及监视与侦察装备……在后冷战世界,空军被证明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而中国对这一军种相对的忽略成为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中国空军学说与美国学说的分歧成为另外一个谜团。美国学说强调取得和保持空中优势,而中国学说强调先发制人和使用计谋……特别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军方只有在与装备更好的敌人争夺制空权时才会考虑到空军。美国在面临国内外装备不如自己或者与自己相当的敌人时,至少会考虑部署轰炸机,并且很可能决定使用轰炸机。而中国的学说似乎把这反应排除在外。中国对空军的讨论限制在通过使用高射炮、导弹以及通过形形色色的信息战来压制敌方空军的进攻。”
文章最后说:“我们应该把中国在飞机制造和飞行领域中的谨慎归结于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在空军主导的时代,中国特许发展从地面发射的导弹而不是飞机和飞行员呢?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文明因素——文化的、政治的和历史的影响逐一进行考查,这些文明因素的作用仍然鲜为人知。如果把文化与政权的特色考虑在内的话,中国对空军态度的内在逻辑就变得清楚了”。
当美国人对“中国对空军态度的内在逻辑变得清楚”的时候,笔者仍然处在困惑中。到底“为什么在空军主导的时代,而中国对这一军种相对的忽略”?笔者以为是中国农耕民族的特性、重守轻攻的军事历史传统和现时代长时期的陆地防御性战略,共同制造了美国人所谓的“谜团”。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天性内敛。所以,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建立过世界性的帝国。秦始皇灭六国定天下,国力军力何其强盛,但面对北方匈奴,却修起了防御性的万里长城。以修长城的人力、物力,多少匈奴灭不了?重守轻攻的基因,遗传了一代又一代,终至积贫积弱;而积贫积弱的境地反过来又更加无力采取进攻态势。这样负反馈的恶性循环,影响所及,使新中国的“积极”防御战略本质上还是没有脱出几千年军事历史的传统。具有防御特性的陆军,天然地暗合了农耕民族的心理特性,所以新中国依然重陆军,并且不自觉地按陆军思维,把空、海军这两个天然进攻性的军种无意识地异化、建设成两支在不同的自然空间防御国土的力量。
中国军队曾经有过两个最著名的口号:“三打三防”和“新三打三防”。前者核心是打坦克和防原子,是陆地上的防;后者则是针对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防敌空中进攻。新三防(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当然是防,而新三打(打隐形飞机、打武装直升机、打巡航导弹)本质上还是防,因为打的都是已经到达了头顶上的敌人。既然是“打”,为什么不打敌人的本土,打敌人的空军基地和航母集群呢?说到底还是没有进攻意识。
不仅美国人对“中国空军之谜”不解,很多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中国人对中国的大陆军主义也颇有微词,认为现代战争已经清楚地呈现出空中力量决定战争胜负的特点,为什么中国军队还有这样的恋“陆”情结?我以为,这还涉及到新中国的创建史——那其实就是一部陆军史。从红军、八路军到解放军,本质上都是单一的陆军并且基本是步兵部队。建国后直到1979年的一系列边境战争中,又是陆军担当主角。新中国陆军久经战争历练,表现卓越的事实,不能不影响新中国领导人对未来中国军事发展的思考。在这样一部不算短的新中国军事史上,空军则鲜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东西”,因此造成人们对空军的不信任感。试想,如果中国空军也有着其他二战大国空军那样的战绩,中国还会对空军“这一军种相对的忽略”吗?长期以来,中国空军(还有海军)一直处于辅助的支援陆军的配角地位。就军事观念而言,这还停留在二战时期的军事认知水平上。历史的不幸,由于惯性的误导,也贻害了未来。
中国空军自朝鲜战争以来,在骼体——首先是作战思想,其次是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上——直落后世界空军先进水平40年左右。空军的实力弱小,独立遂行现代战争的能力低下,反过来更加依靠陆军。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当世界军事史上空中力量时代到来的时候,中国陆军束手无策,而中国空军则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这就是今天中国军队整体现状和困境,或者说是有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发起的原因和现实背景。在中国军队跨越式发展口号的背后,是世界先进国家军队的跨越式领先。差距不是同一军事时代的一步两步,而是一代两代的“代差”!
发生于20世纪末的中国改革开放,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华民族的农耕特性。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海外利益迅速扩展的现实和捍卫能力的脆弱,已经对原有陆地防御的军事战略提出挑战。2l世纪初,中国海洋警报频传,传统海洋强国日本和海空强国美国的咄咄逼人,的嚣张挑衅,又从另一个方面刻不容缓地迫使中国反思并传统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退让不能换来和平,清朝亡国之殷鉴不远固守无为,只能束手待毙。出路惟有变革图强。 是重新认识并恢复空军(海军)本性的时候了。一支完善的军队,也不能只拥有防御的力 
量,还要有强大的攻击能力。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以78天空袭和零伤亡的结果结束了科索沃战争。这一年,在纪念中国空军成立50周年的大会上,***写下“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而奋斗”;以此为契机,中国空军开始了“加力”起飞,“切半径”追赶世界空军先进水平的大动作。
2003年,在中国大会上,提出推进有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和跨越式发展的13号。以此为象征,中国空军的世纪大转型开始进入冲刺阶段。
在苏一27/30等进口现代化战机大批服役的同时;歼一10也已进展到近列装的程度;下一代更先进的战斗机正在研制中;大型预警机在加紧试飞中国式C4ISR系统建设进展迅速。与这些新装备同时进入中国空军的,是崭新的空中战争观念。
2004年,中国空军提出建设空天一体、信息火力一体,在各种作战样式中全面参与,能在全空疆作战并可实施远程反应的“战略空军”的口号。在这个新世纪“宣言”中,中国空军甚至小心翼翼地提出,在某种情况下,准备实施单独作战。这不是什么新观点,但对于中国空军,这是破天荒的。
2005年,歼一6全部退出中国空军编制序列。与此同时,21世纪中国新型空军的蓝图清晰地浮现出来。后歼一6时代,是中国新空军的重塑时代。歼一6退役,退掉的不仅仅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