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第440章


老将军性如烈火,疾恶如仇,这话说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他的话立即引起一片共鸣声,解晋他们是大声叫好。
高达接着道:“到快死了,后悔了,就给皇上出主意,想以此来洗刷他的罪过,不可能!他的主意高明吗?高明!但是,中华有人,就是没有他,我们还不是照样可以商量出这样的主意?三个臭皮匠,可以顶个诸葛亮。 一个人不行,可以集思广益,大家合计合计,不就全有了吗?”
说得慷慨激昂,又很在理,让人不得不服。 李隽点头,道:“高将军所言正是朕所想。 要是郭侃在江南决战之时回归朝廷,朕会原谅他,朕想你们也会原谅他。 现在,蒙古人完了,中原决战失败了,大势已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想起他是汉人,应该为汉人做点事,才给朕写了这封信,朕若是原谅了他,朕就是十足十的昏君。 ”
“说得好!”众人齐声叫好。
李隽接着道:“象郭侃那样的人不甘埋没,想出头露面,做点事,搏得青史垂名,这点朕能理解。 青史留芳地道路很多,不一定就只是为忽必烈效力。 韩非埋头著书,不照样青史留芳吗?《说难》《五蠹》,千年以后读来,依然让人深为叹服。 道长之才不在郭侃之下,而道长却选择了隐居,高风亮节让人叹服。 以他之才,埋首著一兵书战策,何愁不传诵千古?何愁不青史留名?
“至不济,还可以仗三尺剑,做一游侠,除暴安良,也胜过当汉奸吧。 ”
一席话说得众人点头称是,无不叹服。
晃着信,李隽愤慨地道:“他把信送给朕。 是向朕表明,他并非不动心,并非不想回归朝廷,只是因为他本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才忠于忽必烈,不能回归。 真是可笑!食君之禄 ,忠君之事是一种美德。 是一种应该发扬的美德,但那也是在同为一个民族地前提下才能成立。 他忠的是谁?他忠的是忽必烈这个蒙古人。 而不是汉人。 他忘了,他是汉人。 他如此行事,何其谬也,冤为神人之称。 ”
“食人之禄,忠君之事”,是中国古代帝王们告诫臣子的话。 郭侃以此为籍口,拒绝回归。 实在是大谬特谬。
“皇上辨析入微,让人叹服。 ”清风子很是感叹地道。 他这不是废话嘛,李隽学者出身,辨析入微是他地强项,能不佩服吗?
李隽笑言道:“道长,对于那些汉奸,不必手软,一定要严惩。 以此来警告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
“皇上请放心,贫道明白。 ”清风子领命。
李隽沉思了一下道:“史天泽,张弘范,罪在不赦,不必问他们要不要回归,直接处决。 到于阿术。 一并杀了。 ”
史天泽,张弘范,阿术这三人可是让众人恨得牙痒痒的,李隽决心杀他们,那可是大快人心的事,众人无不是大叫深得吾心。
“皇上,忽必烈有消息了。 ”段干木喘着气,冲进屋来,远远就把这条消息通报给李隽知晓。
自从汴京光复,忽必烈就神秘失踪了。 朝廷多方严查终是没有结果。 段干木这话,无异于一个焦雷鸣响于耳际。 李隽蹭地一下站起来,急急问道:“他在哪儿?给我们抓住了?快带上来。 ”
抓住忽必烈地话,中原决战就不是胜利一词所能形容了,那是完胜,完美无缺。 然而,段干木的回答让李隽大失所望,段干木回答地是:“皇上,忽必烈已经回到北岸了。 ”
“什么,让他跑了?黄河上有我们的海军巡视,他还能飞过去?”李隽有些难以置信,惊奇地问道。
为了抓住忽必烈,不仅仅出动了南宋海军,还发动老百姓,可以说黄河上是三步一小船,五步一大船,连一只鸟都不可能放过,更别说大活人了,要李隽相信忽必烈逃走了真的很难。
段干木有点沮丧,道:“皇上,那没用,黄河给封起来了,我们的船动不了,只能靠岸。 ”很是遗憾地道:“忽必烈这鞑子的狗运真好,他逃出城潜伏起来,要不是黄河封冻,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逃走。 ”
黄河封河后,冰层厚达数米,可以在上面开坦克,船只哪里还能停在河里,只有靠岸一途了。 当然,封河后,原本无法逾越地黄河一下子变成了坦途,忽必烈肯定是趁机逃过黄河,回到华北。
“这这这……”李隽一口气不知道说了多少个这字,才道:“黄河中游不是很少封河吗?一百年也遇不上一次,怎么就这么巧,偏偏给我们遇上了?还是在这关键时刻,这不是存心和我们作对吗?真地是人算不如天算。 ”
黄河封河主要地段是在内蒙,山东一带,三门峡附近有时也会封河,开封附近封河很少很少发生,今年却发生了,任谁得到这条消息都会沮丧。 众人都是默然,就是清风子都不得感叹忽必烈地运气真是太好了,好得让人难以置信。
“皇上,河封得好宽哦,最长地一段足足有上百里之长。 ”段干木很是无奈地道:“成了坦途,人走在上面,根本不用担心掉下去。 ”
黄河中游封河百年难得一遇,封河几十里已经罕见了,没想到居然一封就是上百里之长,更是千年也不见得能遇不到一次,李隽的眼珠再次瞪出来了,突然猛拍脑门,问道:“干木,你说什么?封了一百里?”
“哎,哪才止一百里。 ”段干木回答道:“你说这天怪不怪,最长的一段是一百多里,这样的河段还有好几个。 从开封到洛阳这一带几乎都给封起来了。 ”
李隽瞪着眼睛问道:“真的吗?”
“真的。 ”段干木想也没有想,脱口答道。
李隽一连问了三个“真的吗”。 段干木地回答就变了,道:“皇上,你这是怎么了?臣哪敢说假话,句句实言。 ”
“太好了!干木,你告诉朕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李隽兴奋得几乎是唱出来的,道:“中游封河不多见,从汴京封到洛阳更是少之又少。 朕是难以置信,才多问了你几句。 ”
高达一跺脚。 道:“皇上,忽必烈这鞑子逃了,还是好消息?那什么是坏消息?”也只有高达才敢这样质问李隽,别人没这个胆,也不会这样质问李隽。
他的话很得解晋他父们的心意,都看着李隽,盼望他给出答案。
一向是有问必答的李隽却没有理会他们。 大步一迈,道:“走,我们看看去。 ”也不等众人说话,率先而出。
“封河有什么好看地?”高达犯嘀咕了,清风子一拉他道:“高将军,走吧。 ”高达嘀咕着“真是奇哉怪也”,跟着去了。
望着一众人怀着惊奇地表情跟着李隽去了,段干木想不通。 摇摇头也出去了。
XXXXXXXXXXXXXXXXXXXX
北风劲吹,朔风怒吼,刮面生疼,如刀似割。
此时的黄河,不仅仅是白茫茫一片地冰块,还在飞舞着无数的雪花。 望不见尽头,真的是当得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名句了。
“怪不得这么冷,原来文章就在这里。 ”李隽呵着冷气,道:“封得结不结实?这得试试,朱将军,马上去调一百门钢炮来,一路炸过去。 不,调炮太费时间,廖将军。 马上调一千人过来。 带上炸药包,炸河面。 看不能能炸穿。 ”
黄河封就封了,有什么好折腾的,李隽居然要浪费炸药包来炸穿冰层,太让人想不通了,高达愣了一下,问道:“皇上,你这是做什么?天要下雨,黄河要上冻,谁也奈何不了,就让他冻呗,有什么好折腾的。 ”
解晋,欧军行,赵佥,朱瑞祥,代远军,许光汉他们很是赞同高达的说法,点头不已。
廖胜功,杜大用,柳河子,陈兴道,张珏,张世杰地看法与高达相反,道:“是该试试,看结不结实。 ”
清风子摸着白胡子道:“皇上不必担心,依贫道看,黄河封得很结实,足以行得千军万马。 皇上,请下令吧。 ”
“我说,臭牛鼻子,你打什么哑谜?”高达拍着清风子地肩问道。
李隽笑道:“高将军,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不爱动脑筋。 你想想吧,黄河天险,难以逾越,要是在平时,朝廷大军渡过黄河,就算我们的海军强大,船只多,没有十天半月不会成功吧?这还要很长时间地准备工作,调集足够的船只。
“现在好了,黄河上冻,变成了坦途。 你说,朝廷要是不趁此机会渡河北伐燕云,还等什么?”
一语点醒梦中人,高达一蹦老高,猛拍脑门,道:“还是皇上圣明。 臣真是老糊涂了,连这么好的渡河良机都没有想到。 ”
解晋他们也是恍然大悟,齐声赞同。
“黄河意外封河,让忽必烈绝处逢生,让他逃过了黄河。 ”李隽话锋一转,分析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