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第449章


二是他的诗作没有什么气势,颇有矫情之嫌,反倒不如武则天的诗作,清气之中带有巾帼须眉之气。 这首《春日观海》单从文学上讲,并没什么出奇之处,赵良淳之所以吟颂他地诗,那是因为胸中感慨万千。
碣石最早属于孤竹国,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这两位商朝遗民就是孤竹君的儿子,因其高尚的洁操为后人称颂,《史记》给了他们很高的地位。
后来,孤竹国为齐桓公所灭,并入燕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驾临至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驾临此地的皇帝,在他之后地汉武帝、魏武帝、唐太宗这些大有为之君先后到过这里。 不是刻石勒功就是吟诗作赋,唯独宋代没有一个皇帝驾临过这里。
这片早就属于中国的领土上却没有宋朝皇帝的足迹,那是因为这里在当时属于境外之地,自从唐朝灭亡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崛起,占据了北方,宋朝连燕云之地都没有收回。 更别谈碣石了。
从宋人地观点来说,唐太宗是前朝之君。 他地诗作离本朝不远,他能够驾临这里作诗,而本朝之君无一人来到这里。 即使宋朝之君如后人指责秦始皇出巡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功业也好,至少还有功可显,又何尝不是一场盛事呢?
宋代积弱,大量地国土没有收回,何来之功可显?当此之情。 赵良淳哪能不感慨,不由自主地吟出了唐太代的诗。
吟完,赵良淳长叹一声,什么话也没有说。 廖胜功明白他地心思,安慰道:“赵将军不必感怀,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开创新的篇章吗?以皇上的雄材大略,朝廷现有的实力。 将有大量的国土给光复,实是一大盛事。 ”
“谢谢廖将军。 ”赵良淳仍是感慨道:“朝廷本是即将破灭,没想到竟是发生了如许变化,不仅光复了中原,现在又开始光复燕云了。 这一切,想起来真的好象在做梦。 ”
廖胜功点头。 道:“赵将军所言肺腑之言,廖某也是这么想。 这里南临大海,北依燕山,东邻辽东,西接大都,是很重要的战略要地,应该善加经营,既可以用作出兵辽东地基地,也可以用作货通南北的港口。 等见到皇上,廖某当向皇上进言。 发民夫。 填海造路,把碣石岛和陆地连在一起。 那样的话,这里将会异常活跃。 ”
“廖将军远见卓识,赵某佩服。 ”赵良淳很是赞同他的看法,道:“出兵辽东之时,要是仅从大都运送粮秣辎重,对燕云之地的压力也太大了,还应该从江南、中原、川中之地运输,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港口。 我说,廖将军,我们打下来之后,就马上施行吧。 ”
廖胜功很是赞赏道:“我们先开工建设,再向皇上禀报,赵将军这主意不错。 我想,皇上肯定会同意。 ”
“廖将军,我们登陆吧。 ”赵良淳问道:“廖将军,这一仗怎么打?岸上没有一点动静,不用说是因为我们来得突然,鞑子想不到,根本就没有做准备,我们就不用炮击了,直接登陆就是了。 ”
廖胜功很是赞同道:“我也是这么想。 岸上空荡荡的,要炮击也没有目标,不如直接上岸。 传令:登陆!”
一声令下,船只靠岸,海军陆战队跳进海水里,卟嗵之声不绝,奋力游向岸边。
在秦皇岛登陆,完全出乎忽必烈的意料,根本就没有在这里有派驻足够地军队。 这里有一支蒙古军队,只是数量不多,还不到一千人,很快就给收拾了。 与其说这是一场登陆战,还不如把那个战字去掉的好,几乎是没有遇到抵抗,是宋军实施登陆战以来进行得最为轻松的一次。
“赵将军率领一万人马向西进攻,要大张旗鼓,给忽必烈那鞑子造成一种我军大军压境的错觉,一则可以吸引他派往南线的军队,配合皇上进军。 二则,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不留意我们向北进攻地意图。 ”廖胜功给赵良淳面授机宜。
赵良淳信心十足地道:“廖将军放心,包证完成任务。 ”
“到于我嘛,我还得向北进攻,把我们的登陆成果恐固好,为解晋骑兵的到来做好准备。 ”廖胜功没忘了给自己派任务。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句俗话“好钢用在刃口上”,象解晋的骑兵这样精锐的部队,当然要让他发挥出最大威力,给他准备好条件,以便一到达马上就能投入战斗。
XXXXXXXXXXXXXXXXXXXXXX
“皇上,这是刚刚送来的战报。 十万火急。 ”辛惠匆匆而入,把手里的战报递向忽必烈。
忽必烈没有接,道:“你说,发生了什么事?”
辛惠额头上直冒冷汗,道:“皇上,大事不好了,南朝在碣石登陆了,一下子登陆了好几万军队,后续部队还在陆续到达。 ”
原本坐在御座上的忽必烈一下子跳起来,吃惊地问道:“你说什么?南朝在碣石登陆?”
“是啊,皇上。 ”辛惠只觉后背生凉,道:“皇上,南朝在碣石登陆,无异于从东面把利剑对准了大都啊。 皇上,我们该怎么办?”
一向沉稳冷静的忽必烈再也不能冷静了,急急地道:“快,给贴木儿传令,要他抽出十万军队,防守东面。 ”
辛惠提醒道:“皇上,哪儿有那么多兵啊。 ”
“那就五万,三万也行。 ”忽必烈很是无奈地道:“能阻止一天算一天。 ”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八十八章 忽必烈的末日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八十八章 忽必烈的末日
“这时候分兵,皇上也真是的。 ”桑哥埋怨着道:“我们手里就这么一点兵力,要是分出去,这仗还怎么打?”
忽必烈一向以处理事务让人心服著称,象这次这样让人很不服的事情少之又少,实在是他这道要贴木儿分兵的命令让人难以接受。
贴木儿没有说话,叹息一声,道:“是啊,现在分兵,真的不合适时宜。 我们手里这点兵力,就是全部集中起来,也不见得就能打得过南朝,要是再分兵的话,那还不等于把脖子伸出来让南朝来砍。 ”
“对啊,将军,无论如何不能分兵,应该马上向皇上说明。 ”桑哥很是赞同贴木儿的分析,给他出主意。
贴木儿摇头,道:“不,还是分兵吧。 ”挥手阻止桑哥说下去,道:“你不要多说了,我们不分兵能行吗?南朝在东边登陆,无异于把利剑对准了大都,要是我们不分兵,大都还不朝夕即下?现在的大都几乎是一座空城,别儿哥又指望不上,除了分兵还能有更好的办法?”
实情就是这样,桑哥虽是不愿,还是不得不接受分兵这一残酷的现实,脚一跺,叹息一声道:“将军,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贴木儿沉思一下,道:“这一分兵,我们的兵力大为削弱,原订的围歼南朝军队的计划不可能实现了,我们还是撤到这里进行布防的好。 我们地任务只能是拖,拖住时间就是胜利。 ”他指着地图的地方的就是保定。
XXXXXXXXXXX
“这是皇上的密旨。 ”亲兵小跑着进来。 把手里的密旨递给解晋。
解晋接过,拆开一看,点头道:“皇上还真是个解人,什么事都想到头里了,我们需要什么就来什么。 ”把密旨递给欧军行。
欧军行接过一看,很是开心地道:“想睡觉,马上就有人给递枕头。 这样的事情总是让人高兴。 皇上这道旨意,无异于就是给我们送枕头。 火枪兵和特种步兵都来了。 我们可以把网撒得更大些。 ”
“有了这两支生力军,我们还有什么顾忌?”解晋很是赞成欧军行的观点,道:“即使鞑子想围歼我们也不可得了,就是忽必烈派出百万大军,我也可以取他上将首级。 ”
火枪兵地作战能力有目共睹,特种步兵的机动性已经被证实,其战斗力也极强。 得到这两大臂助,胆子一向很大地解晋胆气更壮了。
“将军,有情况。 ”部将白水义小跑着冲进来,向解晋报告道:“前方送来消息,鞑子有撤退的迹象。 ”
“鞑子撤退了?”解晋和欧军行很是惊奇,同时走到地图前,看着地图,两人对望一眼。 解晋沉思道:“是了,廖将军登陆成功,鞑子这是调兵赶去东线。 至于贴木儿本人,我想他在兵力给分散的情况下,不得不向北撤退,寻找更加有利的时机与我们决战。”
欧军行大点其头。 道:“我完全同意你的分析。 老伙计,机会来了,我们何不趁此机会来个一锅烩,既把贴木儿的军队吃掉,还要把他调往东线的军队也吃掉。 ”
“你胃口真大。 ”解晋点头道:“你这主意不错,我也是这么想。 我想,我们也兵分两路,你和火枪兵去北线,追歼贴木儿,我和特种步兵去东线。 你认为怎么样?”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