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定三国》第716章


一样,甘宁也发现刘表不习军事,在当时天下不宁、群雄纷争的形势下,终将无成。这时,他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便决定前去投效。
甘宁路经夏口,部队不得过,只好暂且依靠江夏太守黄祖。建安八年,孙权领兵西攻江夏,黄祖大败,狼狈逃溃。甘宁将兵为其断后。他沉着冷静,举弓劲shè,shè杀孙权的破贼校尉凌cào。孙军不敢再追,黄祖xìng命这才得以保全。甘宁立下大功,可黄祖仍不重用,甘宁也想弃之而去,只是没有一条万全的途径,因而,独自忧愁苦闷,无计可施。
东吴军前锋凌cào打败黄祖部队时,甘宁带领自己的人马协助黄祖撤退,并且shè死凌cào。虽然有苏飞屡次推荐,但是黄祖对于立功的甘宁仍然不加以奖赏,甘宁最终投奔东吴。
只不过,现在历史变了,变得也太早了一些。黄巾起义时,甘宁就随了刘备,当时黄逍闻说甘宁归了刘备,还不大相信,一者,没想到甘宁会出现在对抗黄巾的战场上。二者,他不认为刘备能说服甘宁能跟随一个还是一无所有的人,即便这人口上称着什么汉室宗亲,却是也一样。
但是,到了后来,黄逍又不得不说一声,这刘备的嘴片子,确实有那么两下子。
甘兴霸,可怜了这么一个人,怎么就落在那不成器的刘备手中了呢?哎……
“甘宁,甘兴霸,拜见昊天陛下。”
黄逍看了看堂下所立之人,见其相貌,比之自己年长不了多少,携弓带箭,身佩铃铛,头chā鸟羽,腰中悬了一口宝剑,一身甲胄,端是威风凛凛。见其外知其内,一看此人的仪表,就知道此人是不俗
“甘兴霸?”黄逍突然说道。
“甘兴霸在”甘宁丝毫不怯场,xiōng脯一tǐng,昂声应道。
看得黄逍是连连的点头。如果,甘宁此来唯唯诺诺,恐怕才会令黄逍所不耻。要知道,yù可碎,却不改其白。竹可毁,却不损其节黄逍指了指一旁的座位,笑道:“堂堂‘锦帆贼’能来到朕的天都,朕心甚是欢喜啊来人,给甘将军看座上茶”
“谢了”甘宁一拱手,抬屁股就坐了下去。
“甘将军此次来到朕的天都,总不是朕哪里有失礼之处,惹得甘将军来天都掠夺朕之财务的吧?”待甘宁坐下之后,黄逍仔细的打量了打量这甘宁,越看心中越是喜欢,遂是打趣着说道。
“陛下见笑了,那些都是宁少年时的荒唐之事,当不得人子。再者,陛下你为天下臣民所爱戴,又岂是那些贪官污吏所能比拟的?宁又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为来天都为luàn?”甘宁自然知道这是黄逍的打趣,从其语气中,根本听不出半点的调侃与看不起,却是透着浓浓的亲切意味。
“堂堂‘锦帆贼’,杀的都是那些该杀之人,为百姓讨还了公道,大江之上,哪个不称一个服字?”奇了怪了,都说甘宁生xìng是一粗莽好杀之人,怎么这谈吐间也不是那么粗鄙不堪啊
“陛下见笑了,那是道上朋友们的爱戴,其实,宁还不是一匪寇?”甘宁说到自己是贼,非但没有半分的颓丧之意,却是满面的自豪。
“何为贼也?义之所使,为天下之公,甘将军豪侠之人,岂会是在意出身之人?甘将军,你是巴郡临江人吧?”黄逍问道。
“不错,宁是巴郡临江人,不过,祖籍是南阳人。”甘宁回道。
“哦……甘将军高堂可安好?”黄逍随意的问道。就好似多年不见的好友相见一般,谈话间满是轻松写意。
“家母现今被宁安置在家乡,宁却是不孝。”甘宁低头说道。
刘备战败之后,甘宁便是护着老母从荆州水路,直入蜀中,回到了家乡巴郡临江,过起了隐居的生活,shì奉老母,养其天年。
这年头,父母在,不远行。甘宁的老母亲还在世,按说,他不应该离家出走才是。不过,甘母也是明事理之人,甘宁也不愿一身所学就此随他隐没乡间,这才在母亲的劝说下,离开了巴郡临江,经过思考,来天都,yù投黄逍。
黄逍对甘宁还是很熟悉的,毕竟,这个原东吴堪称第一的大将,还是有着神奇的sè彩的。笑了笑,黄逍说道:“甘兴霸临江学艺,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不过,甘宁啊,有道是父母在,不远游,你这却是不对了啊”
“陛下教训的是。但是,此番甘宁再出,也正是家母的意思。”甘宁微红着脸,说道。
群山环抱的青龙大瀑布左侧,有一块方圆数里的大坪坝。土地féi沃,住着上百户乡民在这里男耕nv织,不愁吃穿,十分惹人眼红,不是常遭匪劫,就是财主欺压,官府暴征,使这里乡民难以生存下去。
从前,这里有一对新婚夫fù,男的叫甘田,nv的叫织娘,俩人勤勤俭俭,日子过得很甜蜜。不久,喜得一子,取名叫“甘宁”,十二、三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方圆四邻的乡亲们都夸他聪明。
殊知,好景不长,甘田夫fù和乡亲们一样,一天晚上,匪盗潜入他家,甘田与其拚斗中终因寡不敌众被杀害,粮物抢劫一空,甘宁母子俩也被五huā大绑着,多亏乡邻赶来解救,安葬了甘田。母子俩泪流满面地送走乡亲后,少年甘宁对妈说:“这个世道穷人难活命,我打算去寻师学武艺,为父老乡亲除掉害人jīng,为父亲报仇。”
织娘听后说:“好是好,但你人还xiǎo,没有真功夫,硬拚是不行的”。
当晚,织娘剪下自己的一绺长发,掺着青麻打成一双草鞋,煮了十几个jī蛋,给儿子包好,第二天一早,织娘把儿子送上路。甘宁身背祖传的弓箭,手牵猎狗,辞别织娘,直朝深山走去。他拐过一弯又一弯,翻过一山又一山,攀陡壁,越悬崖,一股劲来到云峰观前,只见满山云雾缭绕,无路可走了。
甘宁正在发愁,迎面来了一个老婆婆,老婆婆问:“孩子,这么大的云雾,你往哪里去呀?”
甘宁说:“婆婆,我上山去寻仙师学艺的。”
老婆婆说:“仙师难找哟,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去吧”
甘宁坚决地说:“不管多难,多苦,我一定要求师学本领”说着,甘宁把家乡匪盗、财主、官府害人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老婆婆被感动了,就朝山颠一指道:“你去吧,前面不远有座xiǎo庙,庙中有一个老道,武艺高强,求他教你吧”说完,老婆婆不见了。甘宁正疑huò着,顿时云开雾散,一座xiǎo庙出现在眼前,他加快步伐直奔xiǎo庙。
进了庙,只见一个老道和一个xiǎo徒儿正在红炉上锤打一把弓箭,刚打好的弓箭还是红红的,那xiǎo道便握在手中,张弓搭箭,对准三根大香,“嗖嗖嗖”连发三箭,不偏不倚,箭出香灭,甘宁看呆了,当即下跪在老道面前:“望师尊接受徒儿叩拜之礼”老道忙上前扶起甘宁问道:“你是甘田的儿子吗?”“正是”。甘宁将来意向师父禀告后,老道点头称是,并说:“我已知道你要学艺为民除害”。说着,当即令xiǎo道收箭,进屋端出饭菜款待甘宁。
从此,甘宁跟着师傅勤学苦练,在老道的jīng心传教下,通过九九八十一天苦练,进步很快,不仅学到了箭无虚发,而且还学会了三十六套拳法的过硬本领。老道十分满意地对甘宁说:“行了,去为乡亲们除害吧”
甘宁辞别师父,星夜兼程往回赶,这天到家时已是公jī报晓时辰,织娘见儿身背箭囊,威武强悍地归来,非常高兴,赶快生火煮饭。甘宁把寻师学艺的经过向母亲回禀后,便找来同窗好友串连有志青壮年三四十人,集合cào练近两个月。一是抗击盗匪,取得旗开得胜的可喜战绩;二是打富济贫,将坝上欺压百姓的“地头蛇”杀掉,将恶霸的粮仓打开,分发给了乡民;三是多次击退官兵来犯,被万州官府称为“锦帆贼”,再也不敢暴征粮税了。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平安生活。
此后,甘宁决心立志报国,便带着队伍投靠蜀军黄祖、刘表将领,都被当朝视为“草贼”不用。甘宁一气之下,便投奔邻国东吴,他在与魏国征战中,率领百骑,夜袭曹营,大获全胜,被提升为镇守东吴边陲的大将,把守益阳、西陵,多次击退黄忠和魏延等蜀中名将的侵犯,成为东吴赫赫有名的帅才将军。
“兴霸,如果朕没有料错的话,你这番出山,应该是听从母命,yù博一个前程吧?”黄逍问道。
“家母正是此意。”甘宁点点头,说道。
“那甘将军你此来天都,莫非是……”黄逍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
“甘宁只是一个粗鄙武人,只有一身的武艺、不错的力气,却不会说好听的话。甘宁听闻陛下你爱民如子,治下百姓生活幸福。甘宁也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