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第962章


“张帅话可不能这么说。至少陛下不这么想。而吾等军部更不能因外界的无知之言而妄自菲薄。军部要有军部自己的立场。”甄旭升抬起头斩钉截铁地说道。
“军部自己的立场?旭升你不应该向李海看齐。没有一个帝王,也没有一个朝廷会允许军队有自己的立场。”张家玉淡然地说道。
“那监军府呢?”甄旭升冷冷地追问道。而张家玉则以沉默回答了他的问题。甄旭升见状不由沉吟了一声道:“虽然知道这么问很不合适。但恕在下直言,张帅您真的认为监军府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虽然早在建国之前军部就已经将政委的称号改为了监军。但是并不能改变复兴党用监军来控制军队的事实。张帅您常说在朝堂上军队不应该有任何立场。可事实是军部无法置身事外。更何况监军府的存在对于军队的指挥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监军府倘若只是掌管军纪也就算了。但在实战中监军的权限却仅次于实战指挥官。必要时还可以接替指挥官指挥军队作战。张帅您应该也清楚监军有着独立的编制,这么做很可能会在实战中造成混乱。而我军之所以至今没有出现这种问题。一来是我军在之前的作战中实力每每都高于对手。二来则是我军在作战过程中尚未出现高级指挥官阵亡由随行监军接任指挥权的情况。”
“复兴党是陛下的党。军队是陛下的军队。”张家玉的语气没有丝毫的动摇。
似乎是被张家玉的气势所震慑,本想再解释些什么的甄旭升最终叹了口气道:“我明白了。”
眼见甄旭升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张家玉口气略带松动地说道:“旭升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作为陛下的开国之将你我每一个人都出身复兴党。我相信你们对党的忠诚,也相信这一切只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
“很抱歉,张帅。我们之所以会对监军府的存在产生抵触,并非只是单纯地出于军事考虑。同样也是出于对复兴党目前状况的担忧。张帅您应该知道我指的是什么。作为军人我们无意卷入文官和财阀之间的争斗。但我们更不希望看到军部因朝堂间的政治博弈而出现混乱。”甄旭升硬生生地打断了张家玉的话语。
“是这样吗?”张家玉抬起眼反问道。
“张帅,陛下这次有意在军部抽调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对外交涉。我等希望这事不要落到监军府的头上。”甄旭升撇过躲过张家玉的眼神道。与他的前任萧云不同,甄旭升虽同为军务尚书,但战地指挥官出身的他始终不能像萧云那样有效地控制监军府。事实上随着萧云的辞职监军府方面就立刻靠上了复兴党内阁,加之军部的绝大多数将领都是复兴党员,因此这些年监军府一直都大有凌驾于众将领之上的趋势。以党的名义被一群下级将官所左右可不是帝国将帅们愿意看到的事。也就无怪乎甄旭升等人会如此这般地如临大敌了。
“所以你们希望回京的张煌言将军能负责此事?”张家玉不为所动地反问道。
“张帅。张煌言将军的能力与人品无可挑剔。由他出任相信没有任何人会反对。”甄旭升信誓旦旦地说道。早在张煌言回京之前一干将领就已经将算盘打到了他的身上。虽然张煌言在名义上是东林党人,但他那刚正不阿的作风却一直为人所称道。正是鉴于这些有利条件,军部上层才打算不顾及党派问题而将张煌言拉到自己的阵营。
“这件事你们想都别想!”张家玉厉声打断道。他的回答带着不容质疑的气势。
“可……可是……张帅……”甄旭升没想到张家玉会如此干脆地反对。一时间吃惊得不知该如何是好。毕竟在他的印象中温文尔雅的张帅可很少会有现在这样蛮横的态度。
“没有什么可是!不久之后张煌言将军就会入阁。这个时候没必要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倘若你们真心想要军部安稳。现在就给我老老实实地待在府里不要乱动。”张家玉调整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新的部门也并非有你们想象中那么重要。我看让夏完淳去就行了。”
“张帅,虽然夏完淳深得女皇器重又在士林之中小有名气。但是他终究是太过年轻了。这事交给他办恐怕没法镇住监军府那边吧。”甄旭升不无担忧地针锋相对道。对于张家玉的这个心思甄旭升是早就揣测到的。只不过战场与官场终究是两个概念。
“如果夏完淳能胜任。那军部将得到一名得力干将。如果他无法胜任,那就放手让他失败吧。反正现在败下阵来对他本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相比朝堂那孩子恐怕更喜欢沙场吧。”张家玉揶揄着笑道。
“张帅……”惊愕于张家玉言论的甄旭升疑惑地看着对方。
然而张家玉却只是掏出了手帕捂住嘴咳嗽了几声后喃喃地说道:“都说我中华的大军所向披靡,可又有谁知晓这背后的艰辛呢?”
第三百七十六节 玻意尔书信聊中华 听介绍洛克谈看法 黑色柳丁
看来没人能真正体会得到中华帝国内心的矛盾与彷徨,但始终有人在观察着中华帝国的一举一动。他们中有些人含有善意,有些人怀揣恶,有些心怀敬仰,有些则带着有色眼镜。可无论是哪一种,这些观察从侧面构成了中华帝国的另一个面另一种风情。甚至有的连中国人自己都未曾注意过。
“亲爱的约翰,很高兴能与你恢复通信。漫长的印度洋战争阻碍了我们之间的联系。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也让我有足够的时间收集在中国的见闻同你分享。我知道你一向对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描述嗤之以鼻。认为那些传教士不够诚实,认为法国的那些重农主义者在捏造事实。所以在写信时总再想但愿这上面的东西不要让约翰看着犯困。
好了就像中国人经常说的那样让我们‘言归正传’。从你上一次的信中我得知你为著名的辉格党领袖莎夫茨伯里伯爵医好的怪病,并幸运地成为了伯爵的助手。而且在伯爵的资助下你还开始了《人类理解论》的创作。听到这些我真是替你高兴。我早就说过相比做一个医生,约翰你更适合成为一名哲学家一名政治家。而现在的英国也确实需要有这样的一个人能将英国社会目前所普遍流行的观念用一种完整的逻辑结构将这些零散的观念组合到一起。
虽然我早就知道约翰你是个经验主义者,但我相信在著书过程中必要理论论证还是不可缺少的。而我作为中华帝国的皇家学士,恰恰有幸出入这个国家的上流社会接触各式各样的学者、文官以及将军,并且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来参与一场东方式地政治哲学辩论。同欧洲一样一切的起因源于现实个人诉求与传统利益分配的矛盾,不过在中国这导火索却是由中华帝国的缔造者弘武女皇亲手点着地。
或许你在别处已经听说过有关这位东方女皇的诸多奇闻逸事。不过在这里我要明确地声明弘武女皇既不是示巴女王,也不是伊丽莎白一世或伊莎贝尔一世。就我的观察她是一位充满激情与果敢的改革者。这一点从她对中华帝国的一系列设计中可以一窥端睨。由于女皇和她的追随者均来自帝国的东南沿海。那里的人们思想开放并且乐于接受外来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的启发。这其中荷兰、葡萄牙作为最先在中国建立贸易据点,欧洲国家对中国人地影响也就特别的明显。因此你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中华帝国的现有制度中看到荷兰共和国的一些影子。对弘武女皇也曾在私下里向我坦言说,明帝国崩溃的原因并非只是某个君王地放纵或者某个奸臣的弄权,而是整个天朝制度的缺陷,所以帝国需要借鉴欧洲的一些经验来构筑新的制度。我当时便提出说在欧洲有许多人羡慕中国的制度认为那是完美的专制政体。女皇却不置可否地微笑说。中国人确实已将专制政体发挥到了极至,我本人也坚信这世上找不出能比天朝制度更为完美的专制政体,但‘完美’地另一层意思就是无须创新。亦可理解为‘死亡’,正如就算现在有一个国家完全按照中国的模式执行专制政体最终走向的结果也只是像明帝国那样崩溃而已。显然弘武女皇的这段话足以驳倒现在欧洲任何一个专制政体的支持者。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奇怪既然弘武女皇如此厌恶专制政体那她又为什么要登基称帝王。这样的疑问也曾有荷兰学者当着女皇的面提出过。女皇的回答却是,中华地人民需要一个君主所以朕遵照他们的意愿登基称帝。约翰,你或许会说这是一种诡辩,但我却要说这是一种东方式的智慧。毕竟要让一个拥有五千年专制历史的国家突然转变成共和制度是对民众传统信念的一种挑战。任何一个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