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折钗记》第142章


不能原谅的弥天大罪,一切朝廷的基石。便会立时分崩瓦解,义忠亲王老千岁一生汲汲于求的,不正是这样的局面么?!”
贾芸重重的呼吸一口空气,不错,贾母所说的。实在是一件足以动摇天下的秘密,只是讽刺的是,义忠亲王一直希望给当今皇帝套上一顶弑父矫诏的莫须有的罪名,可是他兄弟真正的大罪,他却压根不知道!“悲哀肌 ,”
贾芸长叹一声,脑海中却突然又想起了秦可卿,如果说贾府是知道这件宫闱秘闻的家族,则必定是皇帝的真正亲信,怎么又会将政治的筹码压在义忠亲王的身上呢?
“我知道你的疑问。
贾母果然是洞若观火,抬头望了一眼贾芸,轻轻说道,
“可是你没有听明白,从头到尾。我说得并不是贾府,而是咱们荣国府!至于倒向老千岁那一方,乃是宁国府中珍哥儿他们所为,政儿虽然参与其中,不过是我没有跟他提起过这件事情而已,咱们家里上上下下几百号人口,知道这件掉包秘闻的,只有两个,一个自然是我老太太,至于还有一个么
“那就是老太太所说的叛逆!”
贾政束手而立。表情严肃的说道,
“他应该就是我那个不争气的宝玉吧!”
住在上海的亲戚家,在世博玩了几天,呵呵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下
更新时间:2010…10…8 16:55:38 本章字数:4672
“二哥哥?!”
贾芸和探春都没有想到贾政会说出这个名字来,难道荣国府里除了老太太之外,唯一知道此事的人竟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宝玉?而这个看起来与世无争的怡红公子、富贵闲人,竟会干出告密这样龌龊的事情来?!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将视线集中到贾母的脸上,只见老太太沉默半晌。终于还是重重的点了点头,贾芸发现,她柱着拐杖的右手,似乎在微微的抖动,一双混浊的老眼里,还清晰地夹杂着莹莹点点的泪光。
“前年里甄家派人上京送礼。说起他们的宝玉,咱们家这个孽障便拉着我询问,也是我一时糊涂,竟然把这件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的都告诉了他,原本我想,他日后必是要”唉!我也真是老糊涂了!”
说到这里,贾母不由得长叹了一声,旁边的贾芸等人自然明白,当时自己这个异类的穿越客尚未出现。贾宝玉是荣国府理所当然的继承人。更是贾母视之为振兴家族的关键人物,将这件事情告诉他,其实原也说不上有多么的荒唐。
“那信匕所说的北、王
贾芸皱着眉头思忖片刻,才又说道,
“北大概说的是北静王,听说宝二爷和他最是亲近的,可是这王?”
“当然是金陵的王家!”
贾政冷冷的说道。
“我也是刚刚的知道,幽门王家原来早就送了效忠书给北静王,咱们的枕边人,竟然是个奸细,呵。水溶果然是好手段啊。”“这么说,那个玉儿,也就是县帝掉包的公主,此刻便要上京来了。
贾芸挥舞着手中的信笺,一脸肃然惊惶之色,
“她若是落到了北静王他们的手中。那可真是天大的麻烦了
窗外夕阳西下,将屋中人都拉出长长的剪影来,贾母转头躲过刺目的阳光,重重的咳嗽起来,灰暗的脸孔上。涌起两片病态的潮红色,探春在四下里不停的踱走着,贾政端着茶碗却只是发楼
自家几辈人肩负的秘密任务流布到了最不应该知道的人的耳中,接下来,贾芸怎么办?!
令人意外的消息接路而来。
就在当天的夜间,太子的一名手下从贾府的角门中偷偷溜进,向贾芸报告了一个很不好的结果,虽然皇帝对于贾芸的《白将军》赞赏有加。可是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打算御驾亲征平安州的计划,明日的朝会之上,有关的一切谕旨便要宣布。太子、张浮、忠顺王还有贾芸的所有的努力,终究只是化作了泡影。
贾芸有些颓然的靠坐在椅背上。这是他头一回切实的感受到失败的丧气,从穿越至今,戏剧,准确的说是话剧,一直是他进身立命的要素。是他在这个红楼的世界中游刃有余的资本,甚至还是他企图改变原著结局最得力的一个手段和最醒目的一个标识。
可是就在今天,就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候,他却不合时宜的失败了。皇帝固执的决定要御驾亲征。此后的发展。一切都会因此而变得扑朔迷离,胜负难料,而他自己所要面对的,也将是完全抛离开原著的轨道和结局,待那红楼一梦幡然醒来之时,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贾芸不知道!
“我这个穿越者,果然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啊
贾芸低低的叹息一声,外间,宝钗和黛玉、湘云等人还在叽叽喳喳的说着排演话剧的事情,兴奋雀跃。群情激昂,浑然不知道京城内外即将拉开的这一幕没有脚本的凶险大戏。大观园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一个让人们躲避和遗忘一切忧愁的地方,虽然,它是那么的弱不禁风。
手中拿着那封短信,贾芸反复的看着。突然,他从椅上猛地弹起。冲着站在门口的小红高声叫道:
“快,去找人帮我叫岳母和大舅子过来,还有宝钗,就说有要事相商
“这会子?”
小红望着窗外高升的月亮,露出疑惑的神色,贾芸却浑然不顾,只是用力的敲着桌子,说道:
“现在!现在!”
又是一夜无眠。
“南下金陵?!”
第二天早间,荣国府所有的人都听到了当家人贾芸的这个突兀的决定。众人先是面面相觑,惊诧莫名。继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从荣国公举家迁离南京北上以来,贾府在这里已经扎根了整整四代人 虽说不上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几二族所有的资源几平都只经投入到了 京城基业的据横一这作之中,如今,贾芸居然提出要再次南下金陵,别说是那些混不知情的下人和公子小姐们,就算是贾母、贾政还有要赦、贾涟夫妇这些各怀心思鬼胎的人,也觉得事出突然,仓促无措。
“芸哥儿,你究竟是个什么算计,说出来给大伙儿都听听吧。
沉吟片刻,贾母首先说出了众人的心声,贾芸忙上前行了一礼,笑着说道:
“说起来,却也只是我的一时起意罢了。年前。我曾在红楼戏院招待过一批各国进贡的使者,后来。还和他们中的一些人有过生意上的往来,发现这其中利润之丰厚,迥出意料之外,尤其是丝帛瓷器之属。称得上是一本万利,可惜,咱们京城远航水运不便,加上关卡税目繁多,一一打点,糜费至极,所以我就想着,若是能以南京为中心,铺陈出这一块来,咱们家才算是真正的开了财源啊。”
一旁的王熙凤闻芊却冷哼一声道:
“与西洋诸国的贸易,虽并不属于朝廷专营之列,可是谁不知道,海上货贸,最是靠天吃饭的,万一水流不顺或是天气恶劣,那就只等坐等山空,且造船采买,成本极高。咱们王家管了这么些年的西洋商贸。也不敢私家出手。芸二爷眼下坐镇京城,倒是运筹帷幄之中的,可是这其中的艰难,你又知道几分?”
贾芸微微一笑,这些话若是用在宝五、的身上,或许能让他一下子绝了念头,可是自己又怎么会不知道背后的艰难险阻,中国古代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不知曾经埋葬过多少雄心壮志的大贾巨商,可是这一回。无论多么的困难,他却也只能向那个皇帝老子学习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意见!
“涟二奶奶说的极是,我又何尝不知道,只不过宝钗的娘家却深觉这条财路前途无限,早已倾其家产。大作准备,南京的船坞之中,十几条大船已在建造之中。我那大舅子还叫要着要亲自率队远航,就连宝琴妹妹和薛斟夫妇,也心向往之,昨儿他们又来催我,我就想着 何不干脆派人一同南下金陵,那儿是咱们的老家,管理地方事务的王家、史家、甄家又都和咱们是通家之谊。一旦联手,这件事情的把握自然又多了五分。”
贾芸侃侃而谈道,
“况且,我一介外宗子弟,如今腆居荣国府主事之位,心中也着实惶恐,就欲趁势去南京重修两公坟茔。祭奠祖先,也算是我的一份心真。”
这话一说,众人自然倒不便有什么反驳意见了,贾母和贾政对视一眼。似乎有些明白了贾芸的用意,点点头说道:
“难得芸哥儿有这份心,很好,依我说,咱们家里这些子小辈,从小都是长在京城的,南京老家也没有几个去过,趁着这个机会,又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咱们都去逛逛,以前隋唐的时候,不是还“烟花三月下扬州么”江南着实是个好地方,大伙儿有一个算一个,都去!都去!”
贾芸暗自钦佩老太太的远见和精明,对自己的话,闻弦歌而知雅意。配合的实在巧妙!一边想着,贾芸一边转身望着底下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