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科技帝国》第444章


衣着光鲜气宇非凡,蔡元培也神态自若不像一般人,连问都没敢问就放他们进去了。
mén口的cào场上,一群学生嘻嘻哈哈的上着体cào课,一个中年体育教员点头哈腰恭恭敬敬的对学生们喊道:“各位官爷,请向前一步走哎,对了,再请官爷向前一步”
柴东亮大跌眼镜,虽然早就猜到了北大的官僚作风,但是没想到竟然如此离谱学生们官架子十足,教员那副谄媚的嘴脸则令人作呕。蔡元培看的连连摇头,方清雨则冷着脸不说话。
柴东亮看见方清雨的表情,苦笑了一下道:“慕辰,你怎么了?”
方清雨硬邦邦的道:“我想揍他们”
“揍谁?揍老师还是学生?”
“一起揍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都是什么玩意”方清雨嗤之以鼻道。
走过cào场,就看见大批学生围在教务处的mén口,嘴里还骂骂咧咧的,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则低声下气的向他们解释着什么,学生们却不买账,依然围在教务处的mén口聒噪。
柴东亮望了一眼蔡元培:“鹤卿先生,咱们看看去?”
蔡元培点头道:“好,看看这些hún球在闹什么,看看他们还能出什么妖蛾子”
几个人凑过去听了片刻,柴东亮和蔡元培不禁相视苦笑。蔡元培挤出人群摇头道:“大总统,您可真心疼我,给我找了个好差事”
柴东亮陪着笑脸道:“正因为北大陈腐,才需要先生吹一道劲风,澄清yù宇我确实是看重先生的人品和才学,才斗胆请先生担任北大校长鹤卿先生不要见怪”
方清雨从人群里挤出来之后破口大骂:“都是一群什么玩意上学不要钱,吃饭不要钱,书本不要钱,连住宿都不要钱,还想怎么样?买讲义的两máo钱都不想掏?不掏钱也就罢了,又不想出钱又想要讲义,这天下哪里有这种道理?”
蔡元培也叹气道:“这些学生都被惯的没样子了”
柴东亮也长叹道:“这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只要进到这里就等于是进了官场,出了校mén就是官员风气早就烂透了”
蔡元培道:“我在上海的时候,就听章太炎先生说过北大的情形。章太炎先生的弟子黄侃等人就在北大当教员,这里的情况太炎先生也听说了一些有学问的教员的课没人听,越是没学问的教员反而越是吃香”
柴东亮皱眉道:“哦,为什么?”
蔡元培道:“民国之后,北大学生只愿意上律系的课,只因为律系的教员都是务部的官员兼任的,学生们凭借师生关系可以走终南捷径,出了校mén就当官,反而是那些学问jīng深的教员,他们都是学者没有帮弟子出仕的mén路,所以在学校里不被重视,往往开一mén课,只有三俩个学生来听课。”
柴东亮怒道:“此风决不可长大学就是做学问的地方,不是让官员作秀的地方,更不是官场的预备队国家出巨资投入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不是培养奴才的”
蔡元培击节叫好道:“好,说的好大学本是做大学问的所在,学者必有独立之人格,方能成就大学问家,为国家之栋梁”
俩人在校园里边走边聊,越谈越是投机,同时也都对北大的腐朽没落感到痛心。尤其是柴东亮更是心疼,每年大笔的经费拨给北大,竟然都填了狗dòng
放学的铃声还没响起,成群结队的学生已经哄闹着出了校mén,坐上洋车直奔前mén外的八大胡同。
方清雨怒不可遏:“他娘的,有钱嫖*子,没钱买讲义,这他娘的是学生吗?”
柴东亮冷笑道:“先不理他们,最多半个月,有他们好看的”
分割线
八大胡同自古名,陕西百顺石头城,韩家潭畔弦歌杂,王广斜街灯火明,万佛寺前车辐辏,二条营外路纵横,貂裘豪客知多少,簇簇胭脂坡上行。
八大胡同在清乾隆时期奠基,清末与民国初年达到了顶峰。
乾隆时期徽班进京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所以老北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大清朝廷禁止官员娼ji,而士大夫阶层自明代就好狎优,蓄养家班。而所以来京的徽班弟子又是男孩子,他们中漂亮的一般就是男旦,住所兼教戏所在,童伶相公也以sè艺俱佳为尚了。可以说清代的八大胡同兴盛完全是因为男伎相公而起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勋爵访华的时候,听见清朝官员兴致勃勃的谈论“娈童”的样子,这群基督徒们差点晕过去。
民国开始,ji女解禁,相公凋零,八大胡同原来的堂子才成了ji院的天下。
华灯初上,八大胡同顿时热闹起来,电灯将这里照耀的有如白昼,成群结队的ji女站在mén口搔首nòng姿,北班多以破落旗人家的大妞为主,大脚片子大脸盘子,身材高大。南班则娇小玲珑轻盈浅笑。一群群的嫖客则如蜂拥而来,看见花枝招展的ji女们如蝇见血,被姑娘的飞眼和娇笑nòng的骨头酥了半边。在楼宇的yīn影中,年老sè衰的土娼战战兢兢躲在墙角,目光搜寻着衣衫褴褛的苦力和小商贩。
八大胡同这个地方,既可以一掷千金也可以两máo钱就能敦伦**一番。
在赛金花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怡香院”二楼的一个雅间房mén紧闭,几个年轻人透过窗帘的缝隙,对着周围的几家堂子大mén拼命的拍照,不时就有镁光的强闪。
每次闪光之后,他们就赶紧把帘子拉好,神情紧张的如同做贼。
第三百四十四章 先拿北大开刀(下)第四更求月票
北大原校长胡仁源被调到外jiāo部担任次长,引得北大师生一片yàn羡之声,在他们看来,北大校长哪里有外jiāo部次长的权力大油水足啊
前任教育总长蔡元培被任命为新校长,北大师生感觉蔡元培今不如昔,堂堂的教育总长当校长,有点充军发配的味道。WWw。
蔡元培担任校长的第一天,就颁布条令,严禁师生**、吸毒,违者严惩不贷。不过这条禁令丝毫没有引起北大师生的注意,事实上,这种条令年年都会有,但是从来没有认真执行过。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授、学生经常在八大胡同碰面,彼此相视一笑就各自寻相好的姑娘去了。甚至彼此之间还jiāo流一下,哪个姑娘的身子白,哪个姑娘的chuáng上夫好,谈论一下山西大同女子的重mén叠户、江南水乡女子的三寸莲足可充酒器种种丑态不甚枚举,却都被当作文人雅事,魏晋遗风,师生都是一笑置之。
蔡元培初入北大,只是静静的冷眼旁观,连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也不肯烧,北大师生都觉得这个前清的翰林**党的前辈不过是徒有虚名,于是闹腾的更加不像样子。蔡元培这半个月也不能说什么都没干,他让人把所有师生的资料都搜集齐全,家庭住址、家中人口等情形,都详细汇总摆在了他的办公室里。
半个月后,蔡元培命令,要在学校的大cào场举行就职演讲,要求师生都要参加,学生们碍于情面,只得懒洋洋的听演讲。
蔡元培站在讲坛上面,脸sè的铁青的道:“五年前,严复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还在教育部工作,在座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我今日担任北大校长,只想谈三件事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yù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xìng质。今人肄业专mén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每指责本校之**,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蔡某身为北大校长,每每听到这样的话都痛心疾首
本校预科毕业生,大多入科,学文科者甚少,学理科者就更少,盖以科为出仕之终南捷径也。学生们因为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现在我国jīng于政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下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而我不**,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yù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mén学校,入科者尽可肄业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yīn,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