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传奇》第64章


得文章力;未沾恩命,数载犹环霄汉心。嗟乎!哀哉!哀此头巾。看他形状,其实可矜。后直前横,你是何物?七穿八洞,真是祸根。呜呼!冲霄鸟兮未乘翅,化龙鱼兮已失鳞。岂不闻久不飞兮一飞登云,久不鸣兮一鸣惊人。早求你脱胎换骨,非是我弃旧恋新。斯文名器,想是通神。从兹长别,方感洪思。短词薄奠,庶其来歆!理极数穷,不胜具恳。就此拜别,早早请行。
芳姐听罢,倒可怜起来,叹一声道:“怪可怜个人儿。也算个读书人,媳妇也跑了,孩子也死了,到老穷极潦倒,空有一肚子学问,连个纱帽翅儿也混不上。”
白启常笑道:“嫂嫂端的好心。臭作学问的自认是才学能当饭吃?不晓官场事体,便是颜渊重生,李白在世,哪个肯用你?须是那精明人,虽是一肚子青菜屎,若晓得钱能通神,拍得好马屁,说得谎话,寻个靠山保荐,,何愁没他鸟纱帽戴!便做了官时,后背也自有檩条戮着,坐得牢稳!”
这里正自笑谈,忽有严嵩派特使飞札而至。原来世蕃虽是居丧,终日流连声色,衔哀取乐,尚是干预朝事。一座私宅,却是朝廷后的朝廷,但凡朝中重事,皆由这里谋定。因严嵩独揽朝权,票拟御旨,但凡诸司重事,无不是他一人说了算数。然终因年已衰迈,记忆不灵,自是老糊涂了,世宗所下手诏,其中言语多不能解,便读三五遍时,竟连诏意也不明。惟世蕃一览了然,文词所答,无不中帝意。因此朝中票拟,皆由世蕃代替,朝中要事,皆由世蕃代严嵩主议。如今世蕃居丧,不得人朝,只把严嵩苦了,每有御札下问,便不得不派人持诏至府上找世蕃代答,每遇诸司有要事请裁,便只好答道:“何不与小儿商议”或竟云:“且决诸东楼,你们自去与他商衬。”因此偌大一个朝廷,却似搬到了严宅。一个守丧孝子,竟自独揽了朝权。”
偏是世蕃身在苫诀,心念娇娃,终日花天酒地,与狎客侍姬问酒,专图肉欲,哪有什么闲心,会议国家重事;即使草草应答,也是模糊了事,毫不经心。今见又有御札下来,搅了兴致,先自烦了,把御札接在手中,看也不看,向那使者挥挥手,道:“我今日欠爽,不得奏对,你且回去,可午后来取!”
使者叩头慌道:“只是相爷催得紧,只教小人立刻送回,若延误时,恐万岁恼怒。”
世蕃起身怒道:“大胆奴才,岂敢苦苦逼我!”
使者见他恼怒,哪敢吭半声,唯唯诺诺退下。
待使者走后,两个新妾,因是烟花柳巷出身,哪里见过御诏,自是好奇。一齐围拢问道:“世上尽说皇上御笔了不得,如今我们姐儿也开开眼界,看那御笔是个什么样儿?”
世蕃笑道:“如此正好,便请你们代我奏答罢了!”
春姐听时,吓得叫声娘道:“在皇上诏书上写字,传下去便是圣旨哩,如何敢乱答?”
世蕃大笑道:“便是圣旨,在我笔下正不知拟了多少?如何便写不得?”
白启常三人,在旁帮腔起哄道:“哥说的是哩!
皇上的圣旨要老爷写,老爷又转哥写,哥说的话儿,也是金口玉语哩!如今哥又转与两位嫂嫂,妇人笔下出圣旨,敢怕二位嫂嫂,不正是武则天哩!”
芳姐笑骂道:“打你个涎脸的狗才,你道那武则天是好人,怎的和她相比?”
白启常嘻嘻笑道:“这倒是,那张果老的驴子,也和她睡过觉哩!”
唐汝揖忍不得笑道:“这般说时,倒把哥骂进去了!”
世蕃也笑骂道:“我的儿,吃了爷的酒菜,敢怕闲得痒了,倒来讨爷的便宜!”
王材道:“哥说的是,只教他两个学那驴叫,给哥赔不是!”
白启常涎下脸笑道,“只怕学得不象,倒吓着二位位嫂嫂。”
说时果真放开喉咙,学起那驴叫。只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也是合当生事,恰此时一阵凤儿刮来,将那御札竟从桌几上刮到湖中。几人兀自不知。正自嘻笑,使者又飞马赶来,一副慌慌张张模样,气喘吁吁跪禀道:“相爷只催得紧,命小人速取御札回禀!”
世蕃见情势甚急,再戏要不得,认起真来。欲待取御札答对,竟不知哪里去了。只因这御札失误,恼了世宗皇帝,有分教:
时来风送腾王阁,运退雷轰荐福碑。
不知后事如何,下回待叙。
…………………………………………………………………………………………………………
第二十七回 王世贞梦斩虎狼尾 邹应龙雨访金瓶梅
话说严嵩使人飞札走问世蕃,因世蕃正与押客酣歌狂饮,与美妾纵乐,无心国事,竟把御札付之流水,耽搁了天大事情。严嵩不得已亲自奏答帝诏,却是答昨所问,前言不对后语,只教世宗皇帝心中着恼。如此三番五次。因是世蕃纵淫行乐,严嵩有苦难言。世宗常闻世蕃荒淫无状,更加拂意,由是严氏夫子,渐渐失宠。
时值方士兰道行,以扶虬得幸。世宗每在宫中,请其预示祸福;那兰道行却是语多奇中,只把个世宗皇帝喜得了不得,竟深信不疑,当作活神仙看待。一日世宗又召兰道行扶乱,问及长生休养的诀门。勇p兰道行待到夜深三更时分,陪世宗皇帝吃罢斋饭,取了香纸,身着法衣,携两个道童登上蘸坛。那世宗皇帝去了龙衣莽袍,便斋戒青衣,虔诚肃穆,随上醚坛而来。此时酸坛早以自灰划界,黄绢围之,上浮华盖之仪,灯烛荧煌,一齐点将起来。那兰道行在醮坛上,命左右尽皆退避、不许一人在左右。遂令道童各扶乩架一端,置于细沙平地,遥望星空祭拜,口中念念有词,便将皇帝长生修养之意祈于神明。世宗青衣侍立,待兰道行请神拜毕,但见一阵清风过后,果是异香扑面,灯烛一起明亮起来。那两个道童尽屏气息,稳立不动,手中的虬架却似神手暗握,天笔挥动,果在沙盘上写出数语,正是“清心养性”。
“泰默无为”,字迹且是清晰苍劲,龙飞凤舞,决非凡人所及。世宗脆拜谢过,又间朝中辅臣,何人最贤。兰道行如法拜毕,那乩笔又迅书道:“分宜父子,奸险弄权,大蠹不去,病国妨贤。”世宗见神意昭明,恭恭敬敬,默然牢记,复又问道:“果如上仙所言,何不降灾诛殛?”虬笔又随书道:“留待皇帝正法。”世宗心中一动。便不再问,只把神明所示,铭记心间。待回宫之后,夜不能寐,仰卧龙床,细品神意,暗暗念道:“严嵩父子,近时端的无状,权词裁答,只违朕意,且盲语吞吐,日渐昏庸,内外要事,似尽不知。且那小儿居丧贪乐,狂饮纵欲,朝中传闻汹汹,自是重用不得!如今神明昭示,天意不可违,便念他父子前时之功,如今数尽,也再留不得。”思虑多时,慢慢不乐睡去。正是:
扶虬求得天上语,人间有幸去奸邪。
也是严嵩晦运将至,先是世宗所住的万寿宫因遇火灾,严嵩奏清徒居南内,世宗已是不乐。时礼部尚书徐阶,己升任大学士,与工部尚书雷礼,奏请重行营建万寿宫,言数月可成。世宗闻奏甚喜,即行许可。那徐阶之子徐蟠,为尚宝丞,兼工部主事,奉命督造,百日便峻工。世宗自是无比欣慰,当日便又徒居万寿宫中。自此世宗转信宠徐阶,但凡军国大事,多与徐阶商讨,只把个严嵩冷落下来。唯有斋醮符篆等类,偶尔还问及严嵩。严嵩如今屡屡生事,且又神灵昭示其奸,渐渐失去帝宠,便如茅厕的石头,虽则是硬,却日日臭了。朝中自有忠良正直言官,见严嵩失宠,遂欲投井下石,扳倒这历年专政的大奸臣。御史邹应龙自是耽直,且年壮气盛,久已怀恨严嵩,只因朝中忠良,凡劾严嵩者,尽遭其祸,相戒莫敢言。如今见帝眷潜移,道是天赐良机。
这日成龙下朝,偶遇大雨。但见天空雷鸣电闪,暴雨滂沱,恰似掀翻了天河。街上雨帘重重,檐泻飞瀑,白茫茫雨烟一片,果然好一场大雨。应龙催轿,正欲寻个避雨之处,不想斜刺里闯出一人,拿件衣服遮头,慌张张只看脚下,且是又跑得快、蓦地一头撞在轿上。随役大怒,将那人拿下喝道:“大胆奴才,如何见老爷不躲避,敢怕是刺客不成!”
那人听时,慌忙告罪禀道:“望老爷开罪,小人乃严府家人,因家爷读那《金瓶梅》着迷,命小人到王府去取,不想慌忙不辨路,一时冒犯大人。”
应龙知世蕃好读淫书,又见如此心切,生疑问道:“你去哪个王府,却是去取何书?”
那人道:“便是王世贞王爷府上,只取《金瓶梅》与家爷看。”
应龙顿时惊疑,暗思讨道:“那元美与严府,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如今为何却往来无间?敢怕是项庄舞剑,暗有他意。如今严嵩失宠,我正欲弹劾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