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煮研究生院》第57章


“什么呀,”远航象征性地挥起粉拳,比划了一下:“爱去不去,”她俏皮地扬了扬下巴。
在徐枕流印象中,程毅始终是个从不斤斤计较的男孩儿,典型的富贵公子;可一旦牵扯到纯洁的男女关系时,事情便开始发生些微妙的变化。和无话不谈的北京孩子不同,他总是尽量避免在同性之间讨论感情问题,说起其他女生时也往往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它。在程毅的交际圈中,男女朋友始终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尤其对于那些被列为考察目标的异性更会采取严密的“隔离措施”。
枕流清楚地记得,个把月之前,当与魏丹过从甚密的那位博士哥哥托程师弟翻译一篇论文时,外语水平也不过伯仲之间的徐枕流曾被力邀加入,虽然只帮忙撰写了段摘要,但事毕之后,程毅还是大张旗鼓地塞给他两百块报酬外加一顿烤肉。反观这次同远航合作,二者大相径庭,和研院中所有人一样,程毅自然知道徐、陆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但却始终讳莫如深,就连远航主动邀请枕流加入时,他也只是在旁边不置可否地笑笑,与平日里天下为公的慷慨判若两人。
徐枕流当然了解程毅独特的生活习性,也乐得**之美,毕竟,无谓树敌总不算智者所为。其实,这次避嫌本就是顺水人情,从“青云寺”回来的次日,他早已另有安排。
大约两三天之前,枕流着实意外地接到袁莱的电话,约他有空儿时到医院一晤。照理说,一直“下榻”在封闭病区的袁博士并无随便约见友人的自由,甚至连使用通讯工具的权利都没有,更奇怪的是,他又能从哪里得知师弟徐枕流刚换的手机号码呢?通过远航?恐怕不会,自打上次介绍二人认识,姑娘陆倒去探望过袁莱两次,但都有枕流同往…… 事实上,直到走进通天观医院那座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的大门,男孩儿也没能解开心中的这些疑惑。
宽敞而人迹罕至的院落中,深深春日里蓬勃的景致倒与头回来时大显异趣,一树树桃李已然欣欣向荣,刚刚老去的满地繁花尚未来得及打扫,正随淌淌微风徐徐徜徉。和总比平原地区晚上半个节气的山间不同,城里的空气已经开始积攒起沉闷的味道;北郊常见的灰喜鹊似乎有些烦躁,不时在枝头咿呀着。
东张西望的枕流突然停下了脚步,男孩儿惊奇地发现,未经允许本不得外出的袁博士正立在他们每次都会光临的石桌傍,似乎在欣赏屋檐下刚刚孵出的雏燕。大概是听到徐枕流渐渐走进的脚步,他慢慢转过身来:“你还挺守时,比我强。”
“呵呵,”枕流有些惭愧,同往常一样,若不是被尿憋醒,自己今天肯定迟到:“我还以为您不能出来…… ”他猛然意识到这似乎有点儿哪壶不开提哪壶,尴尬地愣了一下。
袁莱笑笑,他似乎比前次胖了些,脸上也泛出丝丝血色。
“哎?”直到袁博士侧坐在石凳上,枕流才想起书包里的湿纸巾:“这,这不是得擦擦么?”永远慢一拍的小胖子感觉自己也该进去“深造深造”了,今天张嘴就说错话。
与礼节性的示意不同,这回,袁莱笑得很爽朗:“不用了,不用了,你也坐吧。”
惊魂未定的徐枕流刚刚发现,面前石桌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叠笔记本,用一条浅蓝色丝带十字扎好,正中心处,打着个漂亮的花结。
“等会儿你走的时候,把这个带上,”袁博士端详着枕流:“先寄存在你那儿。”
“哦,”男孩儿觉得自己似乎该问点儿什么,但一时又理不清头绪。
“你… ”袁莱好像在等待着小胖子的发问,见他久不开口,便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你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啊?”和目光澹定的大师兄坐在一起,向来以敏捷著称的徐枕流反而总显得有些跟不上步点,这可能就是道家主张的“大巧不工”吧,过分花哨的招式在迷惑对手的同时也难免会消耗自己。
和所有削尖脑袋准备在象牙塔里更上一层楼的苦孩子们一样,徐枕流当初刚刚走进研院大门时也着实趾高气扬过些日子,以为从今往后尽可刀枪入库,就等着在保险箱里顺理成章地“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其实,真等你挤进围城之后便会明白,走学而优这条华山路,就像好吃却不管饱的猪蹄、凤爪、酱鸭脖一样,反倒不如烙饼卷大葱实在。说出来不怕您笑话,刚拿到学生证那阵儿,每逢身边有陌生美眉光顾,不管颠簸的公交车上何等拥挤,枕流都会把象征身份的红本本掏出来摆弄一番;可虚名毕竟不能当饭吃,看看那些当年在求学独木桥上“有幸”被推将下去、如今却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败军之将”们,你也只剩下在装聋作哑与自我怀疑中进行艰难选择了。
“想在学术机构一路混下去?这对于你倒不困难,”袁博士提示着,却并没有故意做出一种过来人的口吻:“还是做些更实际的工作?”
“这个… ”尽管特殊疑问句已然变成最容易回答的选择疑问句,但枕流还是觉得有些一言难尽。
多年以前,大学本科毕业生到自由市场卖猪肉可以登上头版头条;现如今,火葬场招聘一位司仪却能引来二十多个博士大打出手。都是邓**理论旗帜下长大的一代,谁不想做些实际的事情?可您从导师手里趸来的那点儿陈芝麻烂谷子,再怎么打折、抽奖外加返券也没人搭理。面对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生扩招恐怕连权宜之计都算不上,让人才供需矛盾缓期两三年执行,却赔上了咱高等教育本就摇摇欲坠的声名狼籍,说饮鸩止渴都是给了内部价的。
“看得出来,你不是那种死读书的角色,”事实上,袁博士虽满腹经纶、却绝非喋喋不休的话痨,平日里交谈时往往也是听得多说得少,可今天似乎有些反常,面对一直找不到节奏的枕流,他倒是显出点儿不吐不快的意思,始终引领着话题滔滔向前,却不像在讲给某个特定的人听:“趁着年轻,多走走、看看。”
“您能说得具体点儿么,比如… ”
袁莱像往常一样微笑着看看桌上那摞绿皮本,“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生要真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波澜不惊,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尽管这位传奇缠身的大师兄从不故作出一种貌似高深的姿态,说出来的话也大都平易近人,但平日里早已习惯于口若悬河在话题中心的枕流还总是觉得自己就像个只会鸡啄米般点头的后进生,连接下茬的机会都找不到。在男孩儿眼中,袁博士就像圣经里通俗易懂的赞美诗,每次听来总会有所心得,又常读常新。枕流似乎怀着太多疑问,总想探个究竟,答案好像就在眼前,可等你真的深出手去摸索时,它又飘渺着远去了。
刚刚拿到那摞笔记本时,徐枕流就觉得有些面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直到几天后经“微服”前来的易欣提醒,才意识到,这便是多年以前语研院报社印制的记事手册,易姑娘上小学时常用的那种。也难怪,男孩儿隐约记得,远航似乎提起过,当初袁师兄读研时曾在院报参加实习,后来好像还曾为副刊写作过专栏。
“这种本好多年前就不再印了,”易欣摩挲着那熟悉的绿色封面,柔滑而冰冷:“居然还这么新,保存得真好。”
“咱打开看看怎么样?”枕流试图从那扎成十字形状的丝带中抽出一本,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你净弄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尊重隐私懂不懂?”女孩儿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却没有阻止小胖子那极不专业的动作:“真笨!”她干脆亲自披挂上阵,试图解开那条丝带;毕竟,同样生长在这个小圈子里的易欣,也很想对那位传说中天马行空般的袁博士一窥究竟。
《水浒传》第十一回中,曾有梁山“前老大”王伦要求打算入伙的林冲到山下杀个人作为“投名状”、以示决心的描写。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社会中,铁哥们往往也要一起干过些不大不小的坏事儿才算够意思。这样做乍看上去有点儿拿道德规范祭旗的错误倾向,其实,存在即是合理。正如那块最短的木板才是决定水桶容积的关键因素一样,在打算长相厮守的伴侣之间,无论朋友亦或爱人,他(她)能有多坏远比能有多好重要百倍,潜意识里,我们正是靠这大大小小的“投名状”才在彼此试探中建立起信任的。
“呦,看来此人果然不同凡响啊,”高中时代曾着力研究过中国结技法并颇有心得的易欣反复尝试了各种可以想到的招式,却依然奈何那个看似稀松平常的环扣不得:“够戗,”女孩儿终于摇摇头:“除非把它剪开。”
枕流泄气地注视着那叠平整的笔记本,轻轻缠绕在一起的水蓝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