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三国2》第47章


“一代英雄就此陨灭,南王又何必执着?”张浪面露关切状道。
“张将军请不必多言,动手吧。孟获绝不低头。只是……临死前请将军答应孟获最后一个请求。”孟获单手放于胸前,向张浪鞠躬道。
“南王请讲,只要吾能力范围只内,必不负南王所托。”
“素闻将军仁义之师勇冠天下,攻城不伤百姓,俘虏不与残杀。孟获前日与赵将军作战被生擒,手下几百兄弟随孟获一同被捕。孟获请求张将军不要杀他们。”孟获郑重其事的低头对着张浪。
此举却倒让张浪感觉颇为意外,后世的七擒七获乃历史著名战役,虽被历史神话,但记实际记载,诸葛亮确实抓了孟获三次,而三次放归,才得已感动其投诚。其中也明确的表现出孟获此人性格,被诸葛亮三次大败,几乎每次全军覆没。今日却来这里为自己手下兄弟求情。
“南王,大可放心,即使你不说,你手下将士我也不会伤得分毫,要是他们不愿意顺我江东,我大可以放归南疆。只是我必须一统南疆,以免除我军后方之忧。”张浪的话说到了一半,却没有说后面的话。
却也起到了效果,让孟获那颗本来就悬着的心,此时更是没了着落。若是不见自己回去,而再见大军来犯的话,这不是什么都表明了吗?双方肯定是势同水火,那南疆子民一样会再次被牵连进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
孟获虽长相彪悍却也不笨,在张浪的提示下,立即明白了意思。左思右想却不得解决之法。终于,还是郭嘉开了口:“南王不必心烦。吾有一法,可保南疆及你的子民不受任何伤害。”
孟获惊讶的望着郭嘉,眼神中似乎透露出不可思议:“哦~~~请郭先生赐教。只要不是让孟获投降,我什么都答应。只要先生开口,孟获这颗人头,先生随时取去便可。”
“呵呵……南王言重了。”郭嘉轻摇羽扇,行至孟获身前:“此次赵将军乃是一时幸运才请到了南王。南疆兴武,若要南疆子民臣服。恐怕也只有此法。”
“先生请讲。”见孟获一脸期待的眼神,郭嘉心中暗自算计,此时孟获已经上钩了,就看后面如何进行了。
“我与南王打一赌如何?”
“什么赌?”
“我此次且放南王回归南疆,三日后与我军于泸津关处交战。一战定胜负。若我军败,则大军撤退,若南王兵败,也不需要投降,只要不与我军为敌,南王大可安坐南疆之地。”
“此话当真?”吃过了诸葛亮的苦头,却还是不长记性,仗着南疆地熟,诸多的天然屏障,自己手上兵马也不少。尤其是兵种各异。不由有些心动。
见时机已到,张浪出言补充:“一言九鼎。若南王不敢便作罢。”
“有何不敢?就按张将军之意,三日后于泸津关会战。吾知张将军乃守信之人,定不会出而反尔。孟获这就回去准备。”孟获说罢便想走。
却被张**道:“南王,我希望我们之间的是君子协定。吾必遵守。不过,丑话我还是说在前头。若有意外,修怪我张浪不讲情面!”
孟获心中一怔,感觉自己似乎被张浪的杀气笼罩了全身,不得动弹。只点头回应了张浪的话,便匆匆离去。
孟获刚一走出大殿,郭嘉便喝退了殿内其他的人,抱拳细声道:“主公,真打算这么做?”
张浪无奈的摇摇头:“孟获顽固,定不会投降于我。何必在他身上浪费功夫?”时已中年,张浪已经比以前成熟了很多。
第二十三章 三国大战
孟获当然不会就此轻易相信张浪所言,回到南疆后立即布置兵力准备随时迎接张浪大军的到来。以防止意外发生,孟获让自己的老婆祝融夫人接管部分兵权。
张浪在得到此消息后更为振奋,其实此次西征张浪没有选择重中之路,前往西凉和荆州,一是信任周瑜、黄忠等人,而选择了这条路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那便是亲自前往一观这位传说中的美女――祝融夫人。
郭嘉思索片刻后才上前道:“那属下这便去安排。”
“不急,等那孟获先准备两天再动手不迟。”张浪眼神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让人看不清摸不透。
与此同时,曹操也已率领大军准备南下,张浪临行前便已经交代了人出海命周善配合高顺奇奇曹操,已去一月有余,相信周善已经接到了张浪的指令。
济北,曹营。
“主公,您还是先行休息吧。”贾诩关切进言道。
“不行,战事吃紧,此刻不能有丝毫松懈。文和,你说我们如何打破高顺的防御通过黄河?”曹操强忍着头疼的老毛病。
贾诩抱拳回应道:“高顺防御看似坚强,但缺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曹操立时精神了几分,带有些微惊讶:“哦,文和不妨直说。”
“高顺本部兵马乃是曾随其南征北战之士,个个都悍不畏死。若要强攻,恐怕对我军不利。而张浪却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点燃黄河全线,兵力大部分驻扎在关中等地,虽然黄河沿线也布有兵力作防,却都是些新兵,毫无作战经验。这便给我们留下了打开南下之门的钥匙。”贾诩分析的淋漓尽致。
曹操立即又陷入了深思,片刻后才回道:“莫非,文和的意思是让我放弃从济北强攻,准而攻其薄弱之点?”
贾诩微微一笑:“呵呵……正是此意,但不全是。对于济北我们还是要施加压力,对将重兵对准其防守薄弱的平丘、延津等地。”
曹操恍然:“原来如此,将少数兵力留于济北处,与高顺做周旋,同时命大军挺进平丘一带,强攻突围。即使高顺想援手也来不及。”
“正是此意。”贾诩满意的回道。
“哈哈……文和,妙计啊。我即可命张台、钟绅带兵前往平丘。”曹操兴奋道。
次日,张台、钟绅便带领大军前往平丘,而曹操则亲自留在阳平处与隔岸相望的高顺故作周旋。
而此时,高顺营中,正张辽商议如何退曹。
“依我之见,我们不如于白马处突围,冲过黄河,袭曹之后,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我军在济北的压力。待周善回信一到,我军便可联手三处兵马突破黄河直进冀州。高将军以为如何?”张辽说得如此简单,其实此计是其经过了漫长的思考和计划才得以完善的。当然他并没有考虑到曹操会在阳平唱空城计,重兵却已经到了平丘一带。
高顺思考了片刻才回道:“如此风险虽大,却能为我们减轻许多伤亡。想必那曹操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敢调走兵力袭其后方。”
张辽接着道:“而且,我们先派部队度过黄河,即使被曹操发现了也没事,大军度过黄河后,隐于某处,再派出小股部队与曹操做周旋之用。待周善回信一到,我军立即带领大军冲过黄河,有先度过黄河的部队接应。那时也能为我们省下不少力。”
“张辽~!”
“末将在~!”两个声如洪钟般的声音在帐内响起。
“于白马处突围的重任就交付于你,可有信心?”高顺当然知道此计既为张辽所出,当然对此是最了解的。派他前往是再适合不过了。
张辽又岂能不知其意,感激道:“张辽领命,必不会辜负将军重望。”
当日,张辽便领济北一半兵力前往白马,而此时另对方都感到奇怪的事,曹操已经一天没有对济北展开攻击了,高顺不笨,立刻想到了曹操会不会使用什么样的计谋。虽然猜不到曹操的意思,为避免意外发生,高顺下令全军注意防御。千万不能有任何松懈。
紧张的三天过去了,曹操接到了张台、钟绅两位将领传来的消息,说是已经有小股部队度过了黄河,与其部人马纠缠,也不恋战,曹军一还手,他们就立即散开,难以捉摸。此时高顺也得到了张辽的消息,顺利度过了黄河,却发现了一大批的曹军正向平丘一带移动。恐其会有不轨意图,正跟于其后,不断对其进行骚扰。
而在曹操得到了张台等部被袭击的消息后,约微惊讶了一番,愁字眉结。莫非高顺知我派大军前往平丘,已经派部队前往救援?曹操一次次的排除自己分析出的可能性。虽然张台一再申明那只是一小股部队,而曹操却不这么看。能突破重围到得冀州绝不简单。
贾诩也有些惊讶,自问此举已经是相当大胆的决定了,若对方还能识破,那对手实在是太可怕了。
曹操立即命人快马加鞭前往平丘追赶张台部队,命其先不度黄河,一定要查出这支小股部队的来历及人马,若现异常。先剿灭了这支部队,即使不过黄河也要消灭。
张浪大军主力毕竟还被刘备拖住,曹操想的是,此时张浪是鞭长莫及,而出现那支部队的可能性有两个,一是那确实是一支不足为道的小股人马而已,不过,曹操更倾向于后者的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