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皱眉想道:我登基这几年来,李适一直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他本身百无一用,可是却具备着很大的政治价值……他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没有野心、不管正事地空壳子太上皇。和其他的老头儿想的一样,只想过上宁静地日子,有子女常伴身边。说起来。我还是有些愧对于他的。打完吐蕃后回来,我也正想好好的补偿一下李适。没有想到他就突患暴病了……
稍后,李世民让妃子们带着皇儿都回殿各自歇息不必熬夜了。自己则是坐在病房外,一直坐到了天亮。
这时,几名御医才神形疲惫了走了出来,看到皇帝仍然坐在这里,不禁有些傻了眼,急忙上前来参拜。
“情况如何了?”李世民的神情也有些疲惫了。连着行军数日又熬了夜,眼睛也有些红肿。
“回陛下。臣等竭尽全力……算是将太上皇从鬼门关给拉回来了。不过……恕罪臣能无能,太上皇顶多还能在病床上支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很有可能会一直神志模糊瘫睡不醒。”
那与死人何异?李世民郁闷的想到了这一点。摆了摆手,示意这些御医们下去休息一下。然后。他自己走进了病房之中。
李适躺在病床上。身上盖着背子,一脸通红还有些浮肿,昏迷不醒。
李世民走到榻边看了他几眼。轻叹了一口气,替他掖了掖被子,正要转身离开。不料李适却在身后突然说话了:“皇上,我能求你一件事情么?”
李世民惊讶的转头一看,李适的眼睛居然睁开了一条缝儿。正在哆哆嗦嗦的想说话。
李世民急忙将耳朵凑到他的嘴边:“父皇你说。”
“我、我想见……”李适地眼睛里涌出了一些泪来。“二郎和……燕儿。”
二郎即是被李世民送到了西川的前太子、贤王李涌,燕儿。则是李适最喜欢地小女儿、文安公主地乳名。
李世民轻轻的吐了一口气:“我答应你。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多、多谢皇上啊……”李适闭上了眼睛,两行眼泪流到了脸上。
李世民伸手替他擦了一下眼泪,招呼几个值守地御医和宫女们进来伺候,然后飞快的走了出来,唤来俱文珍。
“俱文珍,随朕到武德殿御书房来伺候,请传国御玺。朕,要马上下发两道紧急谕令!八里加急,送往西川与漠北!”当天,文武百官都满心欢喜的来上朝,等着给皇帝贺喜好讨个彩头。不料,皇帝的近侍宦官们跑到东西朝堂来传旨,说宫中有事,皇帝不早朝。
众臣都有些惊讶,愕然不解。自然而然的,大家都想国舅武元衡进一趟宫,探个口风。
武元衡是国戚,进宫容易。这个时候他也有些担心起来,于是进了宫。
武元衡来到武德殿地时候,李世民正有些脑子昏沉想睡觉了。但一见到武元衡又马上有了精神睡意全无:“伯苍啊,快来跟朕聊一聊。”
武元衡见皇帝神色有异,不觉问道:“陛下,宫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将太上皇李适地事情告之了武元衡。
武元衡惊诧的道:“太上皇昨日还上了朝,吩咐下来许多事情。微臣见他身体很好呀!没想到,突然之间就……哎!”
“人有旦夕祸福呀!”李世民叹道,“朕已经下了急令,让贤王李诵火速进京来侍孝。另外,让房慈无论如何也要将文安公主请到京城来。否则,他就不要回来见朕了。”
武元衡立定在那里,轻轻地摇头。
李世民眼神灼灼的看了武元衡一眼,说道:“伯苍。假如太上皇突然驾崩,朕可能会按照祖制丁忧守孝一段时间。虽然时间未必会有三年之久,但总不会太短。少则半月,多则半年是必须的。这段时间,朝中该当如何处置?”
武元衡心中一惊,表情不变的说道:“按照规矩,皇帝虽然丁忧服丧,仍可居于幕后主事。宰相辅政,最终还是由皇帝定夺。”
“朕莫非就不能真的丁忧服丧,歇息一段时间吗?”李世民的眼神变得有些诡谲,试探的问,“为何不能让皇子监国?”
武元衡浑然一惊:皇帝终于说出想说的话来了!
“嗯,怎么不说话?”李世民问。
“这……”武元衡犹豫了一下,抬头看向皇帝的眼睛,遇到凌厉的目光。他吞吐了一下,说道:“众所皆知,皇子年幼,恐怕一时无法主理国事。之前陛下御驾亲征,还是太上皇监国的……”
李世民有些烦闷的将手中一份折子砸到桌上:“算了,别跟朕绕圈子。说明白了,你认为朕现在是不是应该立储?”
武元衡郑重的拱手拜下来:“应该。”
“为何?”
武元衡清了一下嗓子,朗朗说道:“现如今,大唐帝国蒸蒸日上,已有盛世之相。太子乃国之根基,帝室希望。早日立储,有利于稳定朝堂局势,有利于陛下尽早培养将来的接班之人。好让景兴大唐的盛世,延续下去。国储一日不立,则后宫一日不稳。后宫不稳,则朝堂不宁。由此,则天下不宁。”
“好了、好了。朕就知道,你肯定会像个教书先生一样跟朕说这许多的大道理。”李世民不客气的说道,“伯苍,你我情同兄弟,能不能不说这些冠冕堂皇的套话?说一个让朕最能信服的理由。”
武元衡不由得笑了一笑:“那微臣可就说了:立储乃是陛下家事。齐家治国平天下。陛下将后面两件大事都给办了,为何迟迟不办前面那件?立储有百利而无大弊,陛下当速行。”
“可是朕却是在想。等过些年头,皇子们都长大成了人。朕再在其中择优而立。”李世民说道,“这样妥当吗?”
“不妥。”武元衡直言不讳,“陛下这样,无疑就是助长诸皇子之间的明争暗夺。现在皇子们还小,也许还不懂得争夺。可是陛下的态度如果一直像这样不明确,就是摆明了让他们去争夺储君之位。这样的事情……历朝历代也见多了。陛下应该比微臣更加清楚,那意味着什么。”
李世民浑然一下想到了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他们。叹一口气,说道:“好吧。朕明白该怎么做了。”
网友上传章节 第464章唐风(四)
更新时间:2008…12…5 21:15:10 本章字数:4090
数日之后,天气转凉,李适的病情也在不断加重。与此同时,刚刚御驾亲征回朝的李世民,也变得有些忙碌起来。
数支大军在外征战,战报如雪片一般飞向朝廷。民生政务也颇为繁多,李世民恨不得将一天劈作两天来用。好在朝中大臣多是得力助手,虽然事务多杂,却也是忙而不乱。
李怀光一路兵马,由于路途遥远,暂时还没有与朝廷取得什么联系。北庭代理大都护段佐发回了奏章,说明了天山一带的情况。葛逻禄与白服突厥这些部族已经彻底投降,不日将由部落首领进京拜觐皇帝,俯首称臣发誓投效。李世民接见了回鹘的大相颉干迦斯,对他好言抚慰了一番,让他暂时留在京城略作休息,实际上就是长久的和平软禁了起来。回鹘新上位的可汗药罗葛?阿啜连发了几份奏表,恭贺皇帝西征、北伐成功。表奏之中,阿啜多次提及称呼大唐皇帝李漠为父皇,自己以儿臣居,乐得李世民和满臣大朝呵呵直笑。
大唐驻回鹘草原的安北大都督府正在组建之中。原出使回鹘的鸿胪寺暂时留在回鹘,主持都督府成立一事。统率兵马的大将房慈得了皇帝钧命,正马不停蹄披星戴月的赶往长安。
兰州大都督府的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二十余万吐蕃战俘的安置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没有爆发出任何的动乱。河陇一带经历了大战之后,已经渐渐归于了平静。秋末初冬时节。朝廷下发的寒衣被褥与过冬粮草,也正络绎不绝地运往河陇,主要用途就是安抚那些吐蕃的俘获。和杂居在这里的胡人。
新收复地河陇疆土,可以说是获得了安定。大唐在这里的霸主动位,已然扎下了根来。
另外,驻守在大非川与积石山的大将马勋与史敬奉,也发来了奏表。表称两路兵马并未遭遇过任何反扑的吐蕃人。时近寒冬,二将一起请奏皇帝,是否可以将歇兵马,调回原来驻地整休。
李世民权衡利弊,又和众位大臣将军们略作了商议,决定准了马勋与史敬奉的要求。让他们二将各自带兵回西川与山南。整顿兵马。若有需要,再度调集便是。这些年来。大唐的兵制不断健全。朝廷和皇帝对各地方的兵马,都有着直接的掌控权,根本不必担心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居功自傲。地方军队的机动能力也大大加强。基本上,只要朝廷有何调谴,地方军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其他深入吐蕃腹地地李光进、浑等诸路兵马,和前去接应李怀光的薛平所部,暂时也还没有什么消息。
总地看来。现在地?
小说推荐
- 残唐重生李世民 作者:寻香帅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残唐重生李世民作者:寻香帅作品相关 安史之乱与长安沦陷一、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
- 最新章:第560章
- 唐太宗李世民
- 引子中国的历史,从王权诞生之日起,便在统治与反抗、统一与分裂、分分合合中起落延展,无论厉兵秣马求富求强,还是卜神鬼观星象祈福寻佑,都无法实现历代君王企图江山永固的梦想。大治时的歌舞升平和大乱时的血雨腥风,演绎出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家国故事,也造就出令天地四海为之动容的一代人杰。距离现在的一千四百年前,当
- 最新章:第166章
-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 作品: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作者:司马路人 内容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伟大帝王。他开辟的疆域广袤无边,超过了过去的朝代;他统御的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国家;他缔造“贞观盛世”空前绝后。他为大唐创立立下的战功让太子李建成饱受威胁,太子曾数次馋垢并毒杀李世民,未果。李世民抓住
- 最新章:第124章
- 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
- *克小林!1、楔子+第一章【楔子】箭势如风,刺入心口的那一瞬间,竟然感觉不到疼痛。李建成捂着胸口,抬起头,死死盯着面前高坐于马上的人,仿佛从来不曾认识过他。那同自己有着七分相似,却更显英武的眉目,此刻在自己的视线里,却蒙上了一层模糊的红。那人远远地、默然地看着自己,松开手,任五指间的长弓掉落在地,世
- 最新章:第102章
- 谁是李世民
- 作者:风明正文 第一章 一幅奇怪的画2006年8月8日。人民体育馆里正在举行女子太极剑比赛“下一位,十三号选手—风明”等了半天,场馆里的大喇叭终于报出了我的名字。我缓缓走到场中央,向前面的评委及四周的观众行礼,而后徐徐地抽出剑。舞剑,要心静、气稳、手平,容不得半点虚华。每一招一式都要全神贯注,心要与
- 最新章:第152章
- 乱世倾城之情倾李世民
- 乱世倾城之情倾李世民作者:野兔窟主晋江非V高积分2014-11-18第一部完结+番外非V章节总点击数:370399 总书评数:1288 当前被收藏数:276 文章积分:24,835,230文案渊缘冤怨时逢乱世,绝色倾城初相识,他是英俊的华贵少年她是骄傲的美丽公主再相遇,他已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小秦
- 最新章:第163章
-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新定义李白
- 作者:檀作文自序我太老师林庚先生曾用“布衣感”来概括李白的精神。所谓“布衣感,是指以百姓身份平交王侯“布衣感”和“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三者共同构成林先生对盛唐文学的理解。林先生是在《诗人李白》一书里正式提出“李白的布衣感”这一命题的。该书1954年11月首次出版。据我猜测,林先生在那个年代拈出“李白
- 最新章:第17章
- 乱世浮歌:重生之民国商女
- 简介:她夏清浅21世纪威名赫赫的铁血女教官,冷情冷血是她的代名词。一次救援任务,失足落下山崖,却没想到一朝梦醒,成了民国夏家目不识丁,胆小如鼠,上流社会笑话的二小姐。进监狱,她就当参观了,被休弃,她就当是成人之美,可是被当做替代品,要联姻,成为那个名震魔都阴险狡诈男人的小妻子,她怒了。上厅堂,下厨房
- 最新章:第374章
- 李唐传奇
- 《李唐传奇》作者:高月第一部 少年李月 卷一 终南少年初长成引子贞观七年中秋夜,长安城,司天台观星楼上,司天监李淳风呆呆的望着星空,为刚才的异象所震惊,就在刚才,象征皇室的紫薇星座里有一颗小星突然迸出奇异的光华,然后划过整个星空,直入月怀,最后消失不见。踌躇了良久的李淳风终于叹口气“罢了,天道不可泄
- 最新章:第25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