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正妻》第198章


在出版游记这件事上,铁锤出力最多。因为铁锤是第一个读者,而且还承担着修改的重任。因为萧右在书中往往直抒胸臆,免不了对朝政指手画脚、针砭一二。这高高在上的皇权岂是你等小民可以随便指摘的?!所以,为了全家人的生命安全考虑,铁锤严把质量关,对书稿提出了不少修改建议。
虽然萧右很不乐意修改,但是,不修改你就根本连出版的机会都没有。没办法,改吧。
时光荏苒,姚采澜在一片提心吊胆中又过了两年。不过,怕着怕着,也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江清山,你自求多福吧。萧树又参加了一回府试,却未考中。此时,小惠已经十罗了,再也等不得了。幸亏这时身处南方,婚嫁年龄上要比北地宽松上许多,女子十八岁还未嫁的虽然不普遍,但也为数不少,若是在云阳县的话,早就被人嚼舌头嚼死了。这也是姚采澜喜(…提供下载)欢南方的原因之一。
姚采澜跟秦姑姑商定之后,因为萧家勉强只能算小康之家,所以也就没有大操大办,走几个基本的程序就行了。小惠是个会过日子的,当然也没意见。虽然没有她父亲在场,也没办法了。小惠成亲后,两个人便返回了大名府。
萧树还要继续攻读学业。
姚采澜给小惠的嫁妆除了数目很不算少的一些银钱之外,还有一个锦绣庄。只不过,这个锦绣庄不是现成的,主要还得靠小惠自己去大名府去支零。反正有江老爷在,还有林静轩提供所有无偿的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物力上的支援,倒也不用担心。
萧树成亲后·希望能接着萧右和秦姑姑一起去住,没想到萧右不同意。他觉得现在住在江南更加自由自在,风景又美,何必就跟儿子、媳妇去挤小院子呢。
萧树憋得几乎吐血。这人·怎么宁肯喜(…提供下载)欢江家的那几个孩子,也不亲近自己呢?不过,这些话,他一辈子也不会问出来,只会冷着脸不发一言,一声不响的跟自己较劲。小惠只好两边来回跑,两边来回的劝·结果萧右就是不答应。
要知道,光看你的脸子也需要一定的承受力好不好?还不如跟铁锤和墩子在一块混着开心呢!你就是说破天来,我也不去!
秦姑姑也没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萧树带了一肚子怨气黑着脸回了大名府。
到年底的时候,石头回来过年,就跟姚采澜商量,说要去京城去读律学。律学?专门学大景律疏的么?
石头详细给姚采澜解释了一番,说是当今圣上励精图治·一心重整朝纲。除了大兴科举,为国家选拔人才之外,也很重视学校的建设·比如在京都就有若干中央官学。其中除了鼎鼎有名的太学之外,还另外设了律学、画学、算学、医学等专门性的学校。律学的学生由各府学荐举,朝廷安排考试,若通过了则提供食宿,学制三年,专门学习律法知识,并且在通过最后考试之后安排到各地方去做官吏,当然大都是主簿、县丞之类的低级官僚。这样就能避过科举,走上仕途。
“你怎么想起入仕来了?”姚采澜奇道。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啊。
“最近几年我一直就有这个想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您不让我从军啊!”石头忿忿不平道·心中的无限怨念瞬间爆发了。
“好好好,打住打住!你愿意走仕途你就去,我同意不行了么!”姚采澜连忙表示举双手赞成。只要你不去那劳什子战场,你上天入地我都不管你!
何况,依着石头的性子和阅历,走仕途还是很合适的。这孩子办事能力很强·又有责任心,脑子也够使,好好锻炼上几年应该是能胜任的。
进入律学的考试同样十分严格,但是,竞争却并不激烈。这毕竟不是科举正途,人们大都对学律法的生员抱有偏见,认为考不上举人的才去读律学。京都子弟中很少有人去律学学习,他们心心念念的是太学,那才是光宗耀祖的地方,就连圣上,每年都亲自去太学上课呢。而且律学出来的生员虽然可以补低级官吏的缺,但在升迁上会受到很大限制,想平步青云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现在,内阁全部出自翰林,翰林全部出自进士,几乎已经成了金科玉律了,上个律学有什么用?!
报考的人并不多,再加上江老爷在幕后的大力推动,石头果然上了荐举的名单。
“在大名府还好说,到了京都那一关的考试,你不会原形毕露吧?”姚采澜担心的问。
“娘啊,你以为府学的生员和教授都是瞎子么?他们会眼睁睁的看着一个饭桶被推荐上去么?真要被推回来还不是丢了大名府府学的脸?!你儿子我廪膳生员的名头都是自己拼了小命考出来的啊!我现在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怎么还拿老眼光看我?!”石头不服气的大
果然,这回石头果然没扯谎。石头带着梁子,姚采澜又派了几个人护送着进了京。直到三月底,才有信传了回来。考上了。
好吧,这死孩子整天花样真是太多了,临去京城,还撒着欢的收购了一船的江南货物,好像是通过他在府学认识的同窗搭上了一个什么商会的线,跟着人家的船队一起进了京城。这一回又能大赚一笔吧?
姚采澜没吱声,只等着他要是考不中,就让他把赚来的银子一分不剩的全都吐出来!理由都是现成的:光想着赚钱了,考试都考砸了,啥也别说了,银子全都交出来吧!
幸好没用上。
第一百三十二 尾声
姚采澜正为儿子成功考取律学高兴着呢,从杨千户那里却忽然传来一个非(提供下载…)常不好的消息:西北吃了一个大败仗!丢了好几座要塞,死了好几万的人……
姚采澜也顾不上礼节了,匆忙的亲自跑到曾家去探听,曾大奶奶忙使人去打探,果然如此。
姚采澜一连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急得头轰轰的疼,想想就掉眼泪。老天爷,你不会让我就这样悲摧了吧……
江南多雨,从初夏开始,就淅淅沥沥的下,天总是阴的,一直持续了大半个多月。田里的稻米积水太多,已经开始烂根了。运河的水漫出了堤坝,淹没了不少的村庄。运河两岸的不少百姓开始流离失所。
以曾家为首的当地士绅和富户很快就行动起来,开始捐出钱银粮食,救济灾民。只可惜,面对成群结队的灾民,捐出的钱财物资还是太少了些,而官府的救济款项还不知能不能发下来。
姚采澜强打精神,也积极的加入了进去。必须找点事做,精神才不至于崩溃。
看着衣衫褴褛、面色黧黑的老老少少,姚采澜彻底被镇住了,暂时也顾不得去想江清山的安危,而是整日里忙忙碌碌。
江南地界对女子要求不那么严苛,姚采澜跟曾大奶奶一起,不时的出头露面,或是搭建简易帐篷,或是施粥,或是收集可穿的旧衣物,并没有听见有人说长道短,反而赢得很多人的认可和尊敬。
自家田地也有一部分被淹了,姚采澜直接交给了铁锤去处理,要钱给钱,要粮给粮。铁锤也顾不上去上学了,指挥着人搭建临时居所,发放衣裳钱粮,倒也安排的井井有条·难得他没犯他的懒病,脸绷绷着,一脸的严肃认真,让姚采澜很是欣慰。
墩子小小的身子背着一个大大的药箱·紧紧的跟随着萧右,在城里进行义诊,免费给灾民看病,常常累得一回到家就直挺挺的躺在床上睡
江清山,你在哪呢儿?你看见了么,你的儿子真的都长大了!如果你真的……我总算没有辜负你的心意,这三个孩子·都长的非(提供下载…)常好,非(提供下载…)常好……
老天爷这次并没有十分发狠,雨势小了,又淅淅沥沥的滴了几天,终于放了晴,运河的水也跟着落了下去。老百姓的生活很快恢复了正常。
此时,江清山的书信才终于辗转传了回来:平安,勿念!
一家人高兴的又哭又笑。老天爷·你还没完全闭上眼啊!但是,所有人的神经并没有就此放松,因为战争还在继续·谁也说不准明天会如何……
到了秋天,就像一幕大型反转剧一样,忽然大景就打了个很大的胜仗,一股脑的就把羌戎的残部赶到了草原深处去了。听说,这场大胜仗,几乎把姜戎的主要兵力全部摧毁,也就是说,歼灭了羌戎的有生力量,并且一直追击到了羌戎的大王庭,直接端了他们的老窝。这样·成千上万羌戎的青壮年男子人头落地,以此至少能换来西北安静几十年吧。
在举国上下一片欢欣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