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恋上大国医》第75章


就这样,王孟英又是连话都没来得及争辩,再次被他轰了回去,轰得糊里糊涂、晕头转向。
王孟英回到家,气得肝疼,饭都没吃好。然而他素来是有涵养情操之人,就算生气,断不会拿老婆孩子发火,更不会拍桌子砸杯,就自己在那絮絮叨叨,来回踱步,憋得内伤。
无双心疼他的同时,又有点生气,瞪他道:“那些人自己找死,你管他们呢!把自己气坏了,值得吗?下次来,你理也别理他们。”
王孟英也气呼呼说:“谁还要理他,气死我了。庸医当道,邪说横行,害死人命!那邵老爷,竟也是个糊涂虫!”
“有钱的都是龟孙,瞧不起人,你还要把笑脸送给人家打!”
“就是!我再搭理他们,我就是龟孙!”
“你也就窝里横,”无双斜他一眼,扭了毛巾给他擦脸,叹气,“我给你镇了酸梅汤,喝一点解解气,消暑,啊!”
细白青花的瓷碗,乌紫的酸梅汤。因为冰镇过,碗边淡淡散着凉气,外壁密密一层水珠,暑天里看得人口舌生津。王孟英一连喝了三大碗,心头的烦躁才压了下去。
这酸梅汤味道极好,他喝得出来,乌梅、甘草、陈皮、桂花的配比十分精准,否则断没有这般绝妙的口味。
他咂巴着嘴巴,赞道:“不愧是大厨的女儿,简简单单一碗酸梅汤,做的就是比别人好。”
无双笑着摇摇头,耳环也随之叮当乱晃:“我做的不好。我爹爹那才是一手炉火纯青,别人学不来的。哎,对了,刚有人来信儿,杨先生明早就到钱塘,让咱到码头接去。”
“啊,真的?太好了!招待客人的东西可都准备好了?”王孟英顿时把一腔的愤懑抛到九霄云外,面露喜色,跟无双商量起怎么招呼杨照藜来。
翌日早晨,王孟英早早去了码头。无双在家准备酒菜。不到半个时辰,他们就回来了。
只见王孟英身边多了个高大的男人,足有七尺高,相貌堂堂,蓄着整齐的胡须。人未进门,笑声就远远传了过来。
见是个爽朗的汉子,她顿生好感,走上前去笑道:“杨先生可来了,孟英日日夜夜都盼着您呢。”
杨照藜猛地一愣,莫名其妙看着她。
王孟英连忙介绍:“照藜,这是内子,娘家姓吴。无双,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杨先生了。”
无双摆出一个热情的笑脸。
“哦……”杨照藜看她一眼,含蓄地点点头,拱手淡淡地说了句“嫂夫人好”,转回头继续跟王孟英说话。
无双脸上有些挂不住。自己礼数应该算周全吧?哪里得罪了这位爷?她盯了杨照藜一眼,王孟英似有所觉,马上回头对她道:“去摆桌子上菜吧,我要和杨先生好好喝几杯!”
无双心里纳闷,但还是默默转身干活去了。
两个男人把盏言欢,天南地北,侃侃而谈。那杨照藜健谈得很,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古今成败,全都信手拈来,与王孟英志趣相投,不知不觉就从大中午聊到了天黑,还意犹未尽。
但他就是对无双拘谨得很,每次她进屋上菜,他都立即站起来,离有三尺远,恭敬疏淡地道声谢,绝不看她,更不二话。弄得无双都不好意思多待,想参与那热烈的谈话更不可能。
只要她离开,屋里就立即欢声笑语,推杯换盏,言笑晏晏,把个无双郁闷得内伤。她左思右想,忽然想出个可能来,不由得心底一沉。
天黑之后,王孟英把几个孩子挪到自己屋里安歇,让出房间给杨照藜,又约好明日到周光远处吃酒,这才吹灯歇下。因了客人在旁边,无双有气也不能说,暂时忍着。
翌日他们去了周光远处,无双留守在家,忽然有人敲门求诊。
她一看,竟然又是邵家人,马上冷笑一声。既然有人自觉撞上枪口,那她可就不客气了。
各位看官道是怎么回事?原来,王孟英被赶走后,老太太又开始服郑大夫的方子,开的都是桂枝,生姜等温热的药,服了几天之后,老太太出现了下列症状,“唇肿咽疼,不能进饮,舌干短硬,难出语言”——嗓子特别疼,嘴唇都肿了,然后喝不下水,舌头又干又硬还短了,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一下这病又重了,那郑大夫一看治坏人也懵了,看情势不妙,于是找个借口又溜了。
这个时候留下邵秋子,他心里面又害怕了,他想这个病怎么又重了,本来王孟英已经给治得恢复了,怎么办呢?他这个时候又想起了王孟英。
无双上下打量来人。她可没王孟英那般的心怀宽广、以德报怨。
听了求诊之言,她爱理不理,勾了勾嘴角:“哟?邵老太太病了?我听说,不是有包大夫、郑大夫这么多有名的高人在伺候吗?我们家庙小菩萨小,伺候不了您家福气贵重的老太太,另请高明吧。”
邵家家仆满头大汗,赔笑道:“夫人勿怪,那包某、郑某哪里比得上王先生妙手回春。现在老太太着实不成了,还请夫人告知先生,劳烦他走一趟吧。”
无双登时拉下脸,“开什么玩笑!王先生给你们治好了点儿,你们就找一个医生来捣乱。治坏了又来找他。他还不去了。你走吧!我不会让先生去的!”
那家仆看王夫人比王先生厉害多了,一身的冷汗都冒了出来,只得不断求饶,“夫人开开恩!我家老爷已经知错,叫小的备了厚礼前来。王先生厚德载物,大人不记小人过,还请救我家老太太一命吧”
“想得美!”她冷冷地盯着那人,“头两次王先生全力以赴地救治邵老太,你家却忘恩负义,一再质疑他的医术。这也就罢了,居然还翻脸把他扫地出门。把王先生当什么人了?王先生可不是你们老爷养的奴才,路边野狗一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回去告诉你们无良的老爷,我们不给缺德的人家看病!”
说完就要关上门,忽然想起一句话,又回头道,“你们家老太太没救了,趁早死心吧!”说着摔门进去了。
家仆们见状登时魂飞魄散,在外头哀嚎,“夫人息怒。我们家主人知错了,这次一定听王大夫的没错。救救人吧……”
无双懒得理他们,径自忙家务。倒是王母听到嚎叫,问:“外头怎么回事?”
无双笑了说:“隔壁好像在办丧事。”
“哦。”眼花耳聋的老母亲发出几声意义不明的感叹,也没再追问。
被赶出门口的家仆急得团团转,在王氏医馆等到天黑,也没见到王孟英的踪影,只得沮丧地空手而归。
73
73、夫妻吵架惨死 。。。 
当天王孟英深夜了才回到家,杨照藜留在周光远家里过夜,没有跟回来。
无双没有傻到跟他说自己骂走了邵家来求诊的人,否则王孟英一定跟她急。
翌日杨照藜要走了,因了他对她的态度,无双也懒得去送行。王孟英便自己去了。送朋友上船时,他让挑夫担了一个沉甸甸的大箩筐到船上,神神秘秘说是送给杨照藜装路的礼物。
杨照藜起先以为是些什么家乡特产,或者橘子雪梨之类的水果留到路上吃的东西。
船开之后,杨照藜打开箩筐,发现里面全部是书。最上面一本,正是王孟英新出版的《温热经纬》。千里路程,有了这些书的陪伴,杨照藜一点也不寂寞了。
他还对《温热经纬》高度赞扬道:“孟英这部书,字字珠玑,灵秀无比,与一路的山光水色竞相争艳啊!”(匡坐篷窗间,回环雒诵,奇情妙绪,层见叠出,满纸灵光,与严陵山色竞秀争奇)
王孟英送走朋友后,心里高兴,乐呵呵回到家,却见无双板着脸坐在那里,盯着他不说话。
王孟英被盯得心里发毛,挠挠头,小心翼翼问:“小双,你怎么了?”
无双深吸一口气,像在努力压抑着什么,“我该怎么说你呢?我算知道咱家为什么这么拮据了。平日我们这里抠那里省,什么都不敢买。你倒好,送朋友书是成筐地送。你难道就没想过自家吗?”
她质问着,一口气提不上来,堵在喉咙。她现在是真真切切体会到 ,王孟英被母亲和惠娘惯坏到什么程度了!!!惠娘在时,从来不限制他买书和其他外面花销,绝不干涉他的钱花到哪里去,所有苦都自己偷偷吃。所以说,她是贤良淑德的典范,万事以丈夫为先。
但是无双可忍不了!
她无法容忍丈夫乱花钱而老婆孩子节衣缩食,更无法忍受对朋友慷慨大方而自己穷得要死。她实在不明白这是什么理念。
她现在左右为难,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如果不管,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如果干涉,王孟英会不会觉得她小气,比不上惠娘,亦或者没有她持家有道?
王孟英被她这么一提,顿时觉得自己是有点过分,赔笑着说:“人家好不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