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呓黄土》第79章


苏元兵这些心理上的变化是由于这次陕北探亲影响的。
从京城探亲回来的路上,元兵和新华结伴在陕北的北部转了一些地方,除了看一些□□转战陕北的遗址。主要在榆林城多待了两天。新华他爸被运动打倒,出于保护,政府把她一家下放到榆林小城的邮电局里工作,邮局当时是半军事化管理,倒也相安无事。新华母亲热情招待,虽无盛宴,陕北应有的过年吃食都踅摸来了,新华父亲亲手做了酸汤面,吃得新华红光满面,元兵却不适应那味道。新华说起驴娃他娘,父亲感叹:没有老百姓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要善待驴娃一家。
晚上新华父亲与他们长谈:听党的话,扎根农村,会大有作为的。我们党、我们军队、我们的干部都是从农村出来的。
元兵说,我爸问你好。
新华父亲说,你爸从小当兵,是我们军队中的一员虎将,现在刚转到地方工作。可能有些不适应。
元兵问:您什么时候出来工作?
新华父亲说:我现在就在工作呀,只不过换了一个岗位。
元兵沉默了一会儿,又问:您看这仗能打起来吗?陕北能打仗吗?
新华父亲盯着元兵说:关心时事很好,但不要凭一时意气,战争不是英雄的展现,而是血肉的拼杀,是百姓的灾难。能不打战最好。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大国博弈,利益唯上。国家富强了,就不怕任何强敌,还是要把生产搞好。那个‘一号指令’闹得人心惶惶,对国家并没有好处。
然后拿过地图,把元兵叫过来,谆谆说道:你看陕北那个地方值得千里奔袭,长驱直入吗?……是个鸡背,又是个鸡肋……就是个口袋……傻子才……
新华父亲身经百战,指挥的功勋战役堪称全军经典,苏元兵对他的崇拜比对父亲还高,一席高瞻远瞩的分析和有据有理的战略指导使元兵思想上起了巨大的波澜。但是他对打仗还是抱着英雄的憧憬。
那个向北挖出的洞眼,元兵不叫开大,一挺机枪伸出即可。把掉下的麦苗又一棵棵的按回洞口。
这帮培训的民兵正好是挖工事的好劳力,县上公社压着这帮民兵不仅把解家沟的峁梁上遍布了工事,又拉着这帮民兵上了对面邓家岸的平峁,峁上峁下挖了个遍。尽管元兵说在邓家岸轻武器的射程根本够不上东边的公路,领导们还是认为要做到万无一失,御敌于北川之上,千万不要让敌人打进县城。哪管正是春耕大忙时节,哪管糟蹋了两村的青苗。原来玉带似的梯田,修过工事后满目苍夷,很难再种庄稼了。
第九节 黑石之引
春耕正酣。李丕斗带着元兵回到了冷庙沟。同时跟来的还有武装部的参谋,培训民兵的教官,还有公社的武装干事一干人等。
他们回来拿着图纸,进库房窑,上枣树林,奔脑畔山崾岘,在猪背岭官道上来回测量,最后登上了东山主峰,指点江山。
当晚,李丕斗把冷庙沟的所有村民叫到一堆儿,讲形势、讲战备。说“现在备战是第一重要的任务,‘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主席讲的就是备战、挖地洞。其它都是第二位的。县革委会把向北御敌作为本县备战的战略部署,延河北川作为重点防御方向,何家坪公社自然就负有川面御敌的主要责任。而山沟里的主要防御方向就是东山的官道,要防止敌人轻装步兵从官道上奔袭而来,直插肤县县城。冷庙沟大队就负有沟里御敌的主要责任。”
听得这些,受苦人目瞪口呆,大气不敢出一口。接着那个参谋说:“苏元兵绘制的防御图很好,我们考察过了,你们要按照图纸赶紧开工。”他指的是去年秋底,苏元兵给李丕斗的东山防御方案和图纸。
丕斗接着说:“最近一段时间,冷庙沟大队的战备工作要听从民兵连长刘树生同志的指挥,基干民兵排长苏元兵要协助做好工事构筑工作。配备精干民兵和劳力,加紧战备工事的施工。”
“春耕大忙,哪有劳力?”老贾嘟囔一句。
“你们也不要担心劳力问题,俄们会抽调其它村的民兵来协助你们的工作。”李丕斗大手一挥。
会议开完,申有福叫住丕斗,说“有个事俄咂摸不定,你给看看。”随即叫:“建光,你过来。”孙建光正在睑畔上候着。
“你给李委员看看”有福把建光拽过来。孙建光递过来一块黑乎乎的石头。
“这是啥玩意?”丕斗好奇,握在手里,光滑圆润,好不舒服。
“建光拿给俄看,说会不会是个矿石。俄一满没见过这么精怪的东西。也许是个碳精。你见过世面,给瞅瞅。别糟蹋了。”有福是村里最有心计的干部,他要用这块石头做成一石二鸟的好事。
丕斗端详了起来,圆形黝黑,觉得确实是个稀罕物件,问:“哪儿来的?”
“篦子沟捡来的。”建光说。
丕斗又心中一动,他听自家老人说过:“篦子沟有宝呢!”李家世代流传的都是如何积攒、藏匿、发现财富的传说,听说白锡文送给贾家一罐宝石给中军陪葬……。最近他已经干了两件成名立万的大事:抓战备工作风风火火,已经受到地区和县里夸赞;康家坪大堤又赌了一把,一旦成功,就是全地区的头号功绩。如果冷庙沟发现煤矿,开发出来,他这个委员在整个地区都能叫得响了。李丕斗造反起家,资历浅,政绩少。他又正值好大喜功、壮志未酬的年纪和心态之期,有这等好事,又能建功立业,又能给自己家乡谋利,何乐而不为呢。这个李委员还真想拿这块石头干他的第三件大事。
第十节 东山工事
过了几天,各村抽调的民兵陆续来到冷庙沟,主要是东沟这一道沟的人,强劳力不多,倒是来了些知青。其它村来的受苦人都找冷庙沟的亲戚朋友上灶。各村的知青们都上了树青他们的大灶,留下一个女生帮着做饭。立时灶房睑畔又热闹了许多,学生娃们凑到一块儿,洗涮打闹、吹牛弹唱,荒僻的小村又增添了一点文化气息。
但是睑畔上欢乐气氛下却孕育着不快。首先是邢飞虎着脸问元兵:“真要在东山上修工事啊?”
元兵喝着粥:“嗯呢。”眼都没抬一下。
“好美的山顶哟,要毁于一旦了。” 文莉酸溜溜的带着炫耀说了一句。
文莉上过多次东山,尤其听过那龙脉的传说以后,对东山更是情有独钟。
外村的知青听文莉说,都围过来,催促文莉讲述东山美景。文莉卖关子:“不用我说,明天你们上了山,见了那景,浑身都酥了,哪还舍得举起撅头。”
“不许涣散人心,破坏战备是要担责任的。”元兵大声说。
“什么备战,那个圆鼓鼓的破山头,有什么险可守。也不知那个哈怂出的馊主意。”邢飞也大声说。
元兵站起来揪住邢飞的衣领:“你……你骂谁!”
两人对峙,一时僵在那里
新华、秀才、树青、建光都过来劝架。新华说:“战备是大事,请大家理解元兵的苦衷。”
树青说:“战备也是上级布置的任务,元兵也是按上级指示办事。”
建光把邢飞拉过一边,开玩笑的说:“你个大老爷们也发起了小资情调。”气氛缓和。
李新华也把苏元兵拉到睑畔的另一边,坐到老胡熬硝的槽边,悄悄的说:
“别生气啦,大家也是太喜爱东山的美景了。我每次上去都激动得要流泪。你不是吗?”
元兵低下了头……
是的,每上一次东山,那田园般的山顶,磅礴逶迤的四周风光,都逐渐积攒起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冷庙沟的同学们有大半都上过东山,那种赞誉之声也感染着他对东山的热爱……
苏元兵军队长大,看多了立功授勋、听多了豪言壮语,只知道打战就是男儿立功当英雄机会,对战争和军队有着无比的憧憬……
这些经历在他心中产生巨大的矛盾,他要投身到火热战火中去,又不愿伤害这些同学们的感情……
晚上,元兵到刘树生家商讨战备施工的事宜。他跟树生说:东山离你家近,还是你带人上东山吧。俄带人去挖地道。其实这根本不是理由,刘树生家虽说在后沟东山脚下,上山却还是要绕脑畔山。挖地道在原老灶房边上的库房窑中,也还是要上脑畔山,只到半山,还要近好多。刘树生只当是苏元兵偷懒耍滑,只因李丕斗吩咐了在战备施工上要听苏元兵的,就不多说。
第二天,刘树生带着民兵上了东山。
那天早工,东山上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