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萧后》第104章


萧后说完话后,让所有的人排成队,命简儿打开箱子,把钱财一个一个的发给他们。拿到钱的人到萧后那里磕头谢别,有些舍不得的人哭的泣不成声,萧后安慰他们说:“我知道你们跟我一场,心里有些舍不得,可人的一辈子要经历很多的事,这点儿事真的不算什么,你们要勇于尝试一些新的生活方式,说不定还是你们生活一个好的开端,”
众奴仆拿了钱财后,都欢天喜地的离去了,整个府邸都冷清下来,显得空荡荡的,似乎掉一根头发丝都听得见,静的让人隐约有些害怕。杨政道说:“皇奶奶!”
萧后打断他的话说:“政道,以后我们就不是皇室里的人了,我不是什么娘娘,你也不是皇孙,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能再叫皇奶奶,要叫我奶奶。”
杨政道说:“奶奶,我们住在这里不好么,为什么要回中原?回到中原我还能再和他们(政道从小的玩伴儿)玩儿吗?”
陈公公忍不住插嘴说:“是啊!老奴也觉得这回中原是一件不安全的事,谁敢说那李唐会对我们怎么样?”
一看陈公公开了个头,大家都跟着说出了自己的疑虑,打破了周围的宁静。秦氏说:“是啊!我们的生死倒无所谓,可那李唐能对政道好吗?会不会——”她是想说斩草除根,可是话到嘴边没敢说出口,只是低下头去抚摸着杨政道的头。
陈公公明白秦氏的意思,说:“这也是奴才的顾虑,恕奴才短视,对那李唐真的没有信心,再怎么也不会像义成公主那样对我们这么好吧?”
萧后等大家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以后,说:“你们所说的,我也都想过。我们都是经历过大风大雨,遭遇过大难的人,还有什么事情能令我们去害怕的?现在是唐军打进城了,可汗和义成公主他们连自己的安全都难以保障,更无暇顾及我们。他们要是有加害我们的心早就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况且那李靖将军刚才来见我,言语恳切,应该是出于本心。何况那中原才是我们真正的家,他李唐若真有诚心接我们回去,那么我们又何必小家子气甘愿在他乡做个寄客呢?那终究不是长计啊!”‘
简儿是刚才萧后和李靖交谈的时候在场,所以了解的比别人多一些,跟着萧后劝大家道:“说起来,这李唐现在的皇帝还是娘娘的表侄儿,那窦建德和隋没有如何关系,还能善待我们,这李唐也是打着尊隋的旗号,又如何不能善待我们?何况现在在唐入仕的很多官员正是以前隋的旧臣,如果唐王对我们不好,岂不是要寒了他们的心?”大家这才微微放了心。
萧后和蔼的看着杨政道说:“政道,我们要回中原,是因为我们的家在那儿。这里再好,对我们来说也是异乡。你离开了这里,可能就没有多少机会和以前的朋友一起玩儿了,可你在中原会遇到更多的朋友,他们会教你许多你不知道的东西。你不是一直想去看看江南是什么样子吗?这回回去以后你就有机会看了。中原比这里大得多,它会开拓你的视野,让你看到一个你以前一直向往却没有见到过的世界。”
萧嗣业在一旁说:“是啊,那里可比这定襄城大得多,可漂亮了,政道要是去了保证都不想回来了!再说,有哥哥我陪着你,你还担心到中原没有玩伴儿吗?”萧嗣业比杨政道大了几岁,又从小跟着萧后一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走了不少地方,所以对中原有着深刻的记忆。
秦氏也笑道:“是啊,政道,你知道吗!你奶奶还有我、我们大家,都在无时不刻在思念家乡。政道这么大了,还没有到爷爷和爹爹的碑前祭奠一下呢。”说完眼圈一红,忙扭过头去,免得大家看到她的眼泪。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头朝外看的陈公公突然惊喜道:“来了!来了!他们来了!”大家立刻不说话了,头向外面大路方向,竖着耳朵细听,果然听到一阵马蹄声由远到近,越来越明显。不多时,马蹄声在门外停了下来,康苏蜜和张勤等人从门外走进来说:“娘娘!准备好没?”
萧后笑道:“我们准备好了,就等着你们来呐。”
康苏蜜说:“那就请娘娘和小爷上马车,我们启程吧!”萧后点点头,和简儿及几个一直跟着自己的几个贴身侍女上了马车,杨政道、萧嗣业已经陈公公则上了马,一行人连夜向李靖的大帐驰去。萧后掀开帘子看着渐渐远去的府邸,在夜幕下显得格外冷寂,知道这里将在自己的记忆中渐渐模糊,心里又有几分怅然,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十年。这里的树,大多还是她带人种的,种的时候还是小树苗,现在已经长成树荫能遮阳避雨了;这里的地砖,似乎还有她在上面徜徉过的痕迹,不知来日谁又会在上面停留。在这段中原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是这里给了她一份安稳,这回去了,那是永别啊!天上月朗星稀,一改前些天大雪飞扬的景象,似乎也是想把这份安稳的感觉留存在离去的人心里。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二十五节 在路上
第二十五节 在路上
李靖统领的大军已经来到,在定襄城里驻扎成为有规模的营地,听说萧后一行人要到来,立刻命军士列成队列,煌煌的燃着火炬,迎接萧后的到来。
萧后的队伍渐渐的近了,看到军营那边灯火通明,中间站着的那员大将,应该就是传说中与经常与汉朝的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的唐朝大将李靖吧!一个个不免心里有些紧张起来。
李靖见康苏蜜和萧后到了,下马步行上前迎接。康苏蜜见此,也下了马,行礼后递上投降表对李靖:“康苏蜜今天投降大唐,不求什么高官厚禄,只望大唐能善待我定襄城的百姓,我在这里替定襄城的父老乡亲谢谢李将军了。”
李靖接过投降表说:“酋长深明大义,我李靖这里深感敬佩。护民爱民是我大唐的宗旨,在这一点上尽请酋长放心。虽说这定襄城已归我大唐,一切事务仍由酋长主持。”
两人客套完了以后,李靖来到萧后车前,这时简儿已经先下了车,打起了车上垂着的帘子,静等萧后下车。李靖上前一步对萧后行礼说:“娘娘深夜来此,请恕李靖有失远迎!”
萧后下车,萧嗣业和杨政道早已下马,赶紧上来扶。萧后对李靖笑着说:“将军客气了,我们这孤儿寡母的没有去处,前来投靠将军,还请将军不要嫌弃!以后回长安还要仰仗将军一路照应。”
李靖说:“这个请娘娘放心,在下已经安排好了,今天已晚,请娘娘好生休息。在下还有任务在身,不能立刻送娘娘回长安,请娘娘在这军营里曲呆一些时候,待在下把这定襄城内的各项事务安排妥当以后,就亲送娘娘回长安。”说着将萧后及康苏蜜等人一起说说笑笑的迎进大帐内。
李靖将定襄城内的各项事务交接完毕以后,便护送萧后、杨政道等人回长安。虽是春季到了,寒冷还未退去,一路上仍是天寒地冻的,口里一呼出气就化成白雾。可是这路上要回家的人,心里却是暖暖的,有点儿紧张,又有点儿期待。萧后顺着简儿掀开帘子车窗的一角,看着外面的景色来打发行程的无聊。塞北的景色有些荒凉,却又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宽广壮美,或许只有这样的地方,生活着的人才会有着与中原人民完全不一样的性情,豪迈,粗犷。
过了雁门关,越来越向南,中原的痕迹就越来越明显了。萧后充满热情的看着前面,发现自己虽然离开这里已经十年了,心却从来没有忘记过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她突然觉得,回到长安后就是有刀子放在她的脖子上,她也不后悔今天的选择。
前面出现了一队差役,压着一批人在行走。萧后有些诧异,对着车外骑着马卫护她的张勤问道:“不是中原现在已经平定下来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的犯人,他们是犯的什么罪?应该不是逃兵吧?”
张勤微微向车内行了一个礼说:“回娘娘的话,那些人不是逃兵。前些年战争频繁,国家动荡不安,不能让百姓安于耕种、事桑蚕,就是种了地,养了桑蚕也很难收获,收获了也被乱军抢走,归不了自己的腰包,于是种地养桑蚕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都养成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习性。现在倒是国家平安了,民风已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勤劳淳朴,坑蒙拐骗的多了,顺手牵羊的多了……如此等等,现在政府面临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些事情,否则就是突厥等边界的危患解除了,国力也很难得到恢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