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记事》第141章


锦梓不说话。
别的人只是私语。
小珠还在哭,还在哀求。
这样的局面,似乎都在等我出场。
就连锦梓的沉默,也像在等我说话。
只是我应该说什么?
替她向锦梓求情?
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我应该这么做?
我突然觉得很不舒服。
“锦梓,小珠很可怜,你对她太严厉了。”这样的话就是说不出口。
虽然是事实。
也许我真的是吃醋了,也许我事实上并不是个宽容善良的人。
虽然我知道小珠真的可怜,虽然我知道她其实并不能威胁到我在锦梓心中的地位。
而且我也不喜欢锦梓的处理方法:他心里到底想什么?一点都不感动吗?他的行为我明白是为了我好,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让我们以后产生误会的几率降到最低。但终究是不公允的……
我也很讨厌心里不舒服的自己。
突然觉得很疲倦。
所以我就是不说话,不表态,仿佛与我全不相干,任他们冷着脸的冷着脸,哭天喊地的哭天喊地。
锦梓见我始终就是不求情,也只好自己放缓了语气:“小珠,我不是嫌弃你,但是你这样下去不好,你想要的也不可能得到。”
“不,小珠什么都不要,只要跟着您……”小姑娘哭泣的样子和对白都很符合言情小说。
“不行,”锦梓决然说,“我意已决,你不要多言,焦诚,你送小珠去接她弟弟。”
“不要……”凄凄楚楚的大声哭喊。
我再也炕下去这种破闹剧,开溜了。
又去探望了一下伤心的小皇帝,他似乎自己在思索什么问题,坐在那儿扔草根玩,并不大需要我。
我到他身边坐下,突然想起来,跟他说:“皇上,匈奴的左贤王死了,他家王子是个厉害角。”
小皇帝抬头看我,晶亮如星的双眼里多了点什么坚定的东西。
我微笑:“将来说不定要给陛下留麻烦呢。”
小皇帝挺了挺胸膛,“我不怕,留给我以后对付吧。”
这孩子对挑战真敏感。
于是,我们最终跟狐城签订了和约,约定10年内互不侵犯对方领土,当然,如果他们攻击我们的盟国比如回鹘,我们是不会坐视的。
这一点,是为了防范匈奴趁此时机大肆扩张,到时候再来吞并我们。
而且,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匈奴承认是他们入侵,给了我们一千匹良驹的赔偿,分三年付清。
这一点一定会让狐城回去很尴尬,还没有过匈奴撤兵赔偿的先例,对于他们来说,马匹事小,面子可真是丢大了。而对于我们来说,也算是凯旋了。
不过,我却越发觉得狐城此人城府甚深,和一般匈奴人不同,将来只怕会是小皇帝的劲敌。
于是,我们终于可以回去了。
可惜不能像古罗马一路建几个凯旋门,嗯,以后可以提议一下。
小珠被焦诚不知道私哪里去了,我对于这件事里自己的表现也觉得很不自在,于是便迁怒锦梓,在心里把他的心态反复剖析腹诽了一番。
锦梓大概也有点不自在,其实说实话锦梓毕竟才那么大,他估计也觉得此事不大好处理,而且小珠毕竟残疾了,他心中估计还是很有点介意的。
于是我们俩都对此事闭口不提。
但是,我还是心里隐隐不安,觉得我俩都太不像话,简直就是欺负人,所以暗自决定,等焦诚回来跟他问问,可以暗中关注一下小珠,给她一些补偿和帮助。
第二卷 赏赐
我们终于可以浩浩荡荡回家了。
这一路当然时间也不会短,舟马劳顿也是少不了的,但是心里已经没有负担,所以还是很轻松愉快。
大军进了玉门关之后第二天,小皇帝突然来找我。
“张爱卿,朕有个想去的地方。”
“嗯?”我一边看着一件撕了口的衣服一边想要不要自己动手补一边漫不经心回答他。
“朕想去看看小安的妈妈。”
“嗯?!”我吃了一惊,这才抬头看他。
小皇帝亮闪闪着黑眼睛坚定地看着我,小小双拳放在腰下,丝毫不打算退缩状。
“嗯,”我整理思路,把衣服扔到一边去,“陛下说打算出去?看小安的妈妈?”
“是。”小皇帝说。
我托起下巴想:“陛下知道她住哪?”
小皇帝旋风一样出去,不经了一个年近四十,已经白头发,面貌沧桑的老兵进来,换了一副笑脸和称谓对我说:“张叔叔,这个伯伯会带我去,他跟小安父亲相熟。”
老兵哆哆嗦嗦跪下来磕头行礼:“叩见张大人。”
我叫他起来回话。这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十夫长,敌人见得多了,但是亲口向我这样贫的大回话大概是第一次,很紧张的样子。
如果他知道旁边那个扯着他的小孩就是皇帝的话,不知道什么心情。
我不理声音变得很甜装乖的小皇帝,问那个老兵:“小安的母亲住得远么?”
“不远……不远,十几里路,离这里……”老兵说话不大连贯。
我微笑着和声说:“你不必紧张,好好回话就是,我又不是洪水猛兽,你连鞑子都不怕,怕我干吗?”
老兵听了这话,脸上闪过一簇光彩,挺了挺胸脯,大声说:“回张大人话,小安娘住在离这十几里的赵家屯!”
我笑了:“这不是回得挺利索么。”我叫人进来,赏了他两匹绢,四匹布。老兵千恩万谢地出去了。
小皇帝看着他出去,似乎又在沉思什么,抬头对我说:“张爱卿,你一会到了把这个给小安娘。”
我看了一眼,小皇帝手里拿着一个明黄绣五爪祥龙的小袋子,里面装满明珠。
这孩子倒是知道我一定会跟他去!
“我带出宫打算当路费的。”小皇帝说,“是不是要换个袋子?”
我静静看着流光溢彩的上等南珠:“皇上,这里有多少颗?”
小皇帝皱了皱眉,显然不知道具体数量:“百把颗吧。”
“皇上为什么要把这些珍珠给小安的娘?”
小皇帝奇怪地看了我一眼,正说:“因为小安为了朕而战死!……虽然明珠有价,决抵不上一条命,朕也想少尽心意……”
“皇上也不小了,该知道银钱价值,请问这些明珠大约价值若干呢?”
小皇帝皱着眉:“一颗大约二三百两银子吧。”
我点点头:“如果一颗二百五十两,这里面是一百颗,请问皇上,里面是多少钱?”
皇上很不屑我问他这么简单的算术题,但还是回答:“两万五千两。”
“那么,皇上,请问,这次阵亡将士总共七万五千六百余人,每人补偿两万五千两,总共要多少钱?”
小皇帝呆住了。
我替他回答:“总共是十八亿九千万两。皇上,咱们的国库拿得出来么?”
小皇帝呆呆地摇了摇头,嗫嗫说:“可是……”
“皇上,我们打算定下的抚恤金是每人十两银子和一匹绢。”
小皇帝再次呆住,他没有想到无价的人命只值得这点银子。
“皇上,这些就要一百万两白银,我们只拿得出这些银子,而且已经比以前的抚恤金都高了。皇上富有四海,可皇上其实是最穷的人。”
小皇帝抬头看着我。
“一个国家,多少地方要钱啊,水灾旱灾蝗灾瘟疫地震战争水利,哪一处不要大笔钱?水灾时皇上没去,多少人饿得像苍蝇一样死了,只要每天一点粥就能吊着他们的命,可是我们却拿不出足够买粥的钱……”
小皇帝震惊地看着我。
“皇上觉得后宫有很多金银珠宝,可这些还不够打一次仗的,所以平时户部的大人们才必须视钱如命,锱铢必较。”
小皇帝低下头:“可是,小安是朕的第一个朋友……朕想为他做点什么,想让他娘过点好日子……”
听到小皇帝难过无力的声音,我都心酸了,但还是说:“皇上,就因为别人不是您的朋友,就只能得十两吗?十两和两万五千两,这么大差距,那些阵亡将士在地下能安心吗?皇上这样公平吗?……再说小安他娘,皇上觉得赏她一袋明珠她就能过上好日子么?一个势孤力单,年老丧子的寡,突然得了巨财,说不定会招泪,到时反倒是皇上害了她。”
“那张爱卿觉得应该怎么做?”皇上终于放弃明珠,虚心跟我请教。
我看着他,柔声说:“皇上从自己的内库拿五百两银子给她吧,咱们看看宫里的嬷嬷有没有缺,如果有,就把她带过去。”
小皇帝看着我,终于信服地点头。
我释然微笑,又说:“皇上,其实自古帝王,不乏聪明才智之人,可知为什么明君然多么?”
“为什么?”小皇帝偎到我身前。
“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地位,没什么人可以约束到皇帝,可是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客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