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妖怪》第44章


扬州自古繁华,当地人讲究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包水是早上喝早茶吃点心,水包皮是泡澡。到了扬州咱也要入乡随俗,所以第二天早上去了富春茶社。富春茶社是扬州顶有名的地方,始于前清,号称“一江水三省茶”,安徽的魁龙针,浙江的龙井,以及本地的富春茶,配上包子、饺子、烧麦、油糕、酥饼、面条等诸般茶点,这日子给个神仙都不换。我们在那喝着早茶,跟朋友聊起广陵王地宫,一说到这种话题大伙都来神儿,当时那位朋友讲了一些道听途说的内容:
先是这个“黄肠题凑”,我写《鬼吹灯》总共八卷盗墓的故事,篇幅那么长,倒了那么多斗,没一座古墓是真正意义上的黄肠题凑,因为这种形式的墓葬,属帝王级别,始于战国,终于东汉,存在的年头不算太多,到今天为止,全国发现的仅有十座左右。
“黄肠题凑”在名称也显得有些奇怪,很难从字面上直接理解它的意思,必须分成两部分来说:“黄肠”指的是黄心柏木,这种树是中国独有的珍贵木材,防得住水土侵蚀,埋到地下长久不腐,还带着若有若无的香气,十分名贵,很适合放在墓穴中;“题凑”中的题,指的是额头,凑是集合的意思,放一块是指将黄肠木拼到一起,以木头代替砖头,作为墓室地宫的外壁,棺材放置于其中,这叫黄肠题凑。
当年建此二陵,凿在山岩下二十四米深的地方,耗费楠木以千万立方米计,足见规模之巨,外围的木椁错落有致,块块紧扣,层层相叠,坚固细密,放错一块就无法复原,宛若魔方一般。
汉代各个楚王墓,连同这座广陵王的木椁墓,大多是凿在山腹之中,可您要去参观,一定会发现地宫上头没有山,是片平地,其实广陵王及王后的两座古墓,原址出在高邮天山,又叫天山汉墓,出于保护目的,才整体移到市区相别桥。
考古队发现这座广陵王墓的经过,也有几分偶然。那年考古人员听说山里有汉代兵马俑,急忙组队赶过去探察,发现那山上有许多房屋,住了大量人家。兵马俑是老乡从山下的田里刨出,这汉代兵马俑不比秦俑,体积形制要小得多,但确实是帝王级的墓穴才有这种陪葬品,懂行的一眼就能认出来,从田间刨出汉代兵马俑,意味着附近一定藏着一座大墓,知道是在山里,可这山太大了,一点点地找,这辈子也未必找得出来,况且周围居民众多,从来没人发现山里有古墓。
考古队员不死心,到处走访调查,跟老乡交谈,连续几天,没得到半点有用的线索。当时考古队有个专家叫老刘,正当大伙放弃希望的时候,老刘冷不丁听到一句话,那是旁边一个老乡跟人家闲聊,说起自家在山上挖了个三米多深的地窖,用来放红薯。
这话说来平平无奇,是再普通不过的拉家常,然而听在老刘耳中,却似平空响起一声炸雷。这里的大山全是岩石,耕地种田都是在山下,很少有人在村子里挖地窖,在满是坚硬岩石的山上凿地窖还差不多,为什么要用“挖”这个字?
老刘想到一种可能性,挖地窖的老乡,没准刚好挖到了墓道上的回填土,想来想去,这山上没有岩层能挖地窖的所在,也只有回填墓道的封土了。他当即向那老乡说明情况,态度非常诚恳,让人家带路去看看那地窖,到地方一看土层,果然是回填的墓土,也是机缘巧合,让他顺藤摸瓜找出了汉代广陵王古墓。
这是考古队的重大发现,一步步清理到地宫,大伙的心都悬着,就怕里面是个被盗墓者倒过斗的空膛。这座大墓封土完好,近几百年来山上甚至有了好几个村子,也许不会有盗墓贼找到古墓。可进去一看心都凉了半截,木椁正上方有盗洞留下的痕迹,料想不到几百甚至上千年前的盗墓贼,竟能如此精准地将盗洞直挖进来。错愕之余,却又有了惊人的发现。
广陵王墓虽然被盗墓贼光顾过,但盗墓者只是抽走了金缕玉衣中的金缕,其余的东西都没怎么动,广陵王的尸骨烂没了,玉衣上的玉片却一块不少。墓中留下的文物众多,从墓志上得知是广陵王,最离奇的是木椁后室,有一尊大铜鉴,里面积满了清水,清可见底,水底沉着一只木瓢。
当年在马王堆汉墓中发现水中有一节莲藕,两千年前的莲藕,还保留着原样,考古队激动之余想捞上来加以保存,没想到一碰那莲藕就完全碎了。这次吸取了经验,打算从底下慢慢放掉水,哪曾想放水的时候,水面产生了轻微的晃动,那木瓢一眨眼的工夫,竟在考古队员的眼皮子底下凭空消失了,半点渣子也没剩下,好像变成了空气。此事直到今日,也没有任何人能解释得清。
考古队清理了这两座古墓,见附近村民众多,恐怕会损坏墓穴,就写报告请示整体迁到别的地方,广陵王墓清空之后,有个当地的年轻村民,胆大好奇,用手电筒照亮进到岩坑中探险,碰巧在漆黑的淤泥里,摸到一个铁块,这小铁块四四方方,像是个稀罕物件儿。
这村民握着铁块爬出墓坑,去山下稻田里用水洗了洗,看出铁块是个印章,上边铸刻着一只龟,下边刻了两个篆字,他简体字加上错白的总共才认识两百多,当然认不出古字,但知道这是墓主的印章。拿回去给女朋友看,女朋友看了很喜欢,让这村民把铁印上的字磨掉,换成她的名字,村民舍不得,骂了女朋友一通,然后找根尼龙绳串上,挂在腰带上当了钥匙链,走起路来钥匙跟铁印碰得叮当乱响。
他自己感觉很神气,问村里最有学问的支书,铁印上写的两个字是什么,支书也说不知道,让他请教考古队的老刘,但考古队早撤走了,这村民也晓得捡了个古物,这东西不能私藏,只打算玩几天就交给考古队,便打了个电话到文物局找老刘同志,希望老刘同志来村里看看他捡的东西。可接电话的人并不是老刘本人,老刘当时出差在外联系不上,那人答应转告,不料石沉大海,隔了半年还没有回音,估计接电话的那位早把这事给忘光了。
那村民把古墓里的铁印当成钥匙链,在身边挂了半年多,直到公安局的人找上门来,因为有眼红的举报,说这小子偷了广陵王古墓里的东西,这村民才知大事不好,赶紧跟公安局的解释,是怎么怎么回事,好在有村支书证明确实给考古队打过电话,考古队没来那就怪不得这村民了。
这枚铁印被考古人员命名为“龟纽牙印”,是十分重要的一件文物,结果这村民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因祸得福,考古队还给这位村民发了奖旗和两百元奖金,不过他拿到手的却只有那面奖旗和五十元钱,其余的钱全让村支书自作主张,请全村人吃饭庆祝了。
第十五章 菜市口刑场奇谈
【一】
老北京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出了宣武门往南,有个地方叫菜市口,是旧时处决犯人的法场,那是四九城里最热闹的所在,赶上出红差,京城最火爆的戏园子都没这热闹。满清王朝垮台之后,决囚的刑场改到了城郊,不在闹市行刑了,如今那里早已变成了宣武区菜市口商场,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仍和当年一样繁华。您要想看看百余年前刑部刽子手斩首的鬼头刀、凌迟的分尸刀,就只有去国家历史博物馆参观了。咱这回先讲一个清朝末年,发生在菜市口法场的真实故事。
明朝杀人的法场在西市,如今叫西四,到北京一提东四西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西四是西四牌楼的简称,与东四牌楼相对。清朝将法场换到宣武门外的菜市口,那地方菜摊特别集中,是个大菜市场,京郊农民车推担挑,把时令蔬菜运到京城贩卖,久而久之形成了这个菜市,每天买菜卖菜的人络绎不绝。法场设在菜市口也是因为这地方热闹,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让普通老百姓都看看王法森严,最好老实巴交地活着,别轻易犯事儿。
清朝最重的死刑是凌迟,千刀万剐,说文了叫“磔刑”,刽子手将犯了大罪的死囚,赤身裸体绑到木桩子上,一刀一刀碎割,凌迟最少八刀,多者三四千刀,囚犯死了之后枭首示众,剩下的尸骨剁碎了喂狗,从肉体上把这个人彻底消灭。这种刑法太残酷太不人道,到清朝末年就给废除了。
清末废除凌迟之前,有一位法国人来到北京,这人是个摄影师,带着照相机到菜市口拍了一组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三次凌迟酷刑:头一次是个老太太,第二次是个很瘦的男子,第三次是个壮汉,这三个死囚受刑的过程,从头到尾被法国人用照相机拍了下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