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汉朝之阳信公主》第23章


王氏嘴上虽如此说,心中也不由得酸溜溜,想到卫皇后与自己同样的出身寒微,且卫子夫生到第四个孩子时才生出个儿子,自己头胎就得龙子,怎么人家卫子夫就有争气的兄弟,自己的娘家竟无一个有能耐的人?
哎!帝妃二人走进内室,说不尽的温柔缠绵。
卫青拿出五百金为皇帝宠妃王夫人的母亲祝寿。这让我心里很不平,凭什么呀,子夫是皇后且有子,皇帝虽然宠霍去病,卫青仍是当朝大将军、大司马,原来这是卫青一个好友宁乘出的主意。况且此事又没有危害到别人,只是我总觉得心里不大舒服!
皇帝见卫青有如此举动,不由得心花怒放,但是他知道以卫青耿直的性格,不太可能主动这样做,便向他询问。卫青毫不隐瞒地将来龙去脉告诉给了皇帝。皇帝对宁乘出了这样一个惠及新宠的好主意十分高兴,立即封他为东海都尉。同时更对卫子夫对家人的约束、卫青的谦恭刮目相看。
于是,次年(元狩元年)四月丁卯,册卫子夫所生的皇长子刘据为太子。册封太子的典礼搞得隆重异常,毕竟这是皇帝的第一个儿子,见证着当年他与子夫风风雨雨的爱,但事情发生在为王夫人母祝寿之后,让我总觉得,这个太子之位是用五百金买来的,总是不太稳当。
一日入宫看子夫,她还是那么风姿绰约,岁月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一点痕迹,儿子又新封了太子,按理说应该是心满意足之际,可她竟是一副愁苦的面容,我取笑她:“怎么这副模样?莫非弟弟又新纳了美人?”
“公主说笑了,臣妾岂是那种嫉妒成性之人!”话虽如此说,仍遮不住脸上的愁容。我不由自主的收起玩笑的心情,忙问:“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子夫点点头,说:“李云病了,请了多少位大夫都看不出是什么病!”
李云是卫青的原配夫人,在卫青还在平阳时就嫁与他了,二人同样的出身贫苦,后来子夫得宠,卫青为建章侍中,又出征匈奴,家里全靠她操持,这么多年一路风风雨雨的走过来,也算是患难夫妻了!我曾见过李云几面,印象不错。
“要不,让宫中的御医去瞧瞧?”
“公主,我身为皇后,却不想为这点小事劳动御医,万一陛下知道,反而不好了!”
我明白她的顾虑,子夫为后,儿子新立为太子,风头正盛,若太招摇肯定会引起皇帝的猜疑。我连忙安慰她,:“没关系,御医看病多不肯用猛药,不求无功只求无过,替大将军的夫人看病肯定会有顾虑,反而不美。我认识一位老者张医生,医术高明,他去肯定行!”
子夫听了,连忙道谢:“多谢公主,李云有公主挂念也是她的福气了!”
我刚要推辞,子夫接着说:“医者医得了病,却医不了命!倘若李云真有个万一,青儿总不能孤单一生啊!”
我心里大惊,据我所知,子夫与李云并无矛盾,李云为人谦和,且为卫家生下三个男孩,卫青常年出征,李氏操持家务,毫无怨言,也算是功不可不啊!
这时,子夫凛然道:“卫家当年若没有公主的提携,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的二姐少儿未婚生子,是公主不嫌弃她,将她留在府中;卫青当年在郑家受尽苦难,若不是公主,早就没有命了!子夫当年若不是公主,也不会遇见陛下,据儿更不可能平安来到这个世上。”
我敏感的注意到,子夫用的是“我”,而没有自称“哀家”、“本宫”。说着她又道:
“卫家没有什么可以回报公主,只希望公主能晋封为大长公主。”
一番话说得没头没脑,我听得一头雾水,又不好意思问,宫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子夫这么简单的人,竟然也学会了说一句话、留一句、一语双关了!来到汉代这么多年,在政治上,我在这些人面前仍是一只菜鸟啊!
与子夫说了一会儿话,就出了宫。回到府中,连忙派人去请张医生,亲自带领张医生去大将军府为李氏诊治,刚走进府门,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嚎哭,我心中一沉,看来李氏已经西去了。
李氏的葬礼并没有通知太多人,只有卫家的人到场,甚至霍去病也只是事后才知道舅母去世的消息。可子夫的话让我想了很久,我只是皇帝的大姐,皇太后母亲已经去世,驸马已死,曹家也只是开国的功臣,早已经没什么势力,要成为大长公主,谈何容易?公主无法像王子一样杀敌立功,也不能登上朝堂参与政事,除非像南宫姐姐一样远嫁匈奴,但我这样一个年近中年、寡居多年的公主匈奴单于怎么会娶?再说汉匈之间早已经没有和亲了。除非?嫁给当朝大将军,借助大将军的名号得以晋封大长公主,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的冒出这个主意。联想到子夫的话,一切全明白了!
哎,怎么子夫也会出这种主意啊!
可现在也只有下嫁了,不关感情,而是怜惜!
我没有馆陶姑姑那种养小白脸的习惯,虽然驸马去世多年,也不需要在男人身上寻找安慰!在这场政治婚姻中,获益更大的是卫家!卫家虽然看着炙手可热,但皇帝绝不会允许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外戚存在,早晚有一天会将它连根拔除!而且,随着卫青军功的显赫,真的有点像母亲说的,我已经有点掌握不住这辆马车的前进方向了。看来母亲的眼光真是太准确了,绕来绕去,我竟要嫁给昔日的家奴了?
注:历来对于卫青与平阳公主的结合,都认为是卫氏一门地位崇高的体现,正是卫青当朝大将军的身份,才让平阳公主不惜屈尊下嫁,可历史上平阳与卫青结合时,卫青已经没有当日的威势了!二人的结合有互利的原因,当然随之接触的增多,也不排除感情的成份在内,否则二人死后也不会葬在一起了!
(四十三)长门恩怨
寒风巻着地上未扫尽的残雪,带来一股彻骨的寒意。
一天忽然下人来报,馆陶大长公主的管家求见。我忽然意识到,已经好久未见姑姑了,怎么今日姑姑会派管家前来,连忙让下人请进来。不多时走进一位中年人,看起来忠厚、稳重,见到我连忙下拜,:“小人拜见公主。”
“免礼,姑姑一向可好?”
听到我的问话,管家竟流下泪来,戚然回答:“公主病了多日,又不让人请大夫,今天早上起来忽然说想见一见公主,小的这才来打扰公主!”
“哦,怎么会这样?”我赶紧吩咐预备车马去堂邑侯府。又让下人去宫中通知阿娇,毕竟她们是母女。
见到姑姑,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宛如一位年过王旬的妇人,面色枯黄,眼神混浊,早已不见往日的神采,估计大限将至了。见到我,她挣扎着要从榻上坐起,我连忙走一步扶她躺好,她一脸歉意,:“想不到你还能来看我!”
“姑姑说得哪里话,有什么事吩咐阳信就是了!”
“其实也没什么,这些日子总想起以前的时光,大概是快不行了!”
忽然见到姑姑平和、谦恭的一面,我有点不适应,连忙安慰她,“姑姑说的哪里话,有病只管请御医,安心调养,过几日自然康复了。”
“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只是个心愿未了____”
“说什么心愿不心愿,姑姑有话说一声,相信皇帝也不会违背您的意思!”
就在这时室外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转瞬间已闯进来一个人,原来是阿娇。姑姑却好像没听见似的,接着说下去,:“我自知来日无多,只希望逝后能与董相公在一起。”
我心中一惊,一位年已中旬的母亲,生命垂危之际,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情夫,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却不忍拂逆她的心意,:“姑姑放心,阳信一定在皇帝面前尽力!姑姑,阿娇来了,你看看____”
却见她无力的摇了摇头,“不了,我该到我该去的地方了!”说完,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一旁的阿娇见状,立即扑到母亲身上嚎啕大哭,我连忙让下人安排后事。
回宫后见到皇帝,说起姑姑的心愿,弟弟没有反对,事情无关大体,也就答应了。事后总是想起姑姑此举的意义,不由得理解起她来,身在帝王家,最缺乏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情感的慰藉,阿娇在她的宠溺之下,变得自私、狭隘,完全不会体会母亲的苦处,姑父又去世多年,她虽然周旋在祖母、梁王、父皇、弟弟之间,彼此却是利多情,岂不知无情最是帝王家啊!与董偃虽然年龄上相差很多,最初可能也有玩弄、做戏的成份,可董偃从一个贫贱之人到结交王侯、走入社会上层,肯定会感念她的恩情,久而久之,二人也就真情相惜了。令人讽刺的是,堂堂大汉的大长公主,竟然只在小自己十几岁的情夫处得到真情,想想自己又何尝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