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第241章


“走也走过,看也看过,你也该回去了。这故宫本是江湖帮派,没有道理让你现在的身份踏足。”二长老墨离依旧冷冷答道,言辞坚硬,不给王故商量的余地。
“既如此,晚辈这便回了。”王故也不再多恳求,目光扫了一圈四周,看着周围无数张熟悉的面庞,轻笑一声又抱了抱拳道:“各位,保重。”
说完又朝周围兴笑,转身走了。
……
长夜漫漫,月朗星稀。观望天象便知明日是个晴天,近三日宜登位,宜婚嫁。
在各位朝廷大臣家中,许多人心中百感交集,一夜难以入眠。
而礼部尚书,已经有一个月未归家了。这位朝中少有未遭波及的老臣,在许多人眼中,成了继毕大学士和厉太尉之下,仅有的第三位幸运儿。
三年前,自国母天丧之后,皇上亦无心朝政,彻底放权于太子。不得不说这一变化使许多人暗中窃喜不已。那时的太子在众臣眼中,不过是一个喜爱戎马的莽夫,十数年间多沉迷于边陲与蛮族的厮杀里,即便早立为监国,也不大管朝中之事,多与武官亲近。
这样一个太子,从没有显现过什么高超的政治手段,甚至对掌权也没有表现出太多喜好。这就造成许多人的误解,以为太子尚显年幼,初掌朝政对许多事许是茫然不知的▲不喜掌权也意味着,无数私下的东西便可以更加放心的施展了。
太多人不似毕大学士和厉太尉那样早有察觉,也不似礼部尚书那样愚忠,这些曾经窃喜的人,三年之后的今天,无非三条路子,或是免职,或是蜂充军,或是抄家诛九族。
三年之中,太子令实在让满朝文武浑身战栗。太子令一出,意味又将有一位朝中大臣大厦将倾■上免职或是充军的谕令,就已经让这位大臣欣喜若狂,大呼“谢太子鸿恩!”;若是遇到斩立决,亦是让人大呼一口气,暗呼庆幸,坦然叩拜道“谢太子鸿恩!”;而那抄家诛九族的谕令一出,几可让大臣瞬间躺倒朝堂,面若死灰,只能喃喃“谢太子鸿恩”了。
也有气急败坏者,但凡遇到这种情形,整个朝堂上静可闻针,其余臣等皆是噤若寒蝉。
第一位敢于起身大骂者,是内大臣李撩疆,他也是第一个领了诛九族的人。因夜宿烟花柳巷而领了太子令,罢免官职,回家养老。
这李撩疆实在是个莽夫,大字不识几个,唯有用兵一道犹如神助,一辈子甚少百战,杀得边疆外蛮族闻风丧胆,十数年不敢大肆入境掠夺,一路晋升为一品内大臣,实在劳苦功高。
仗着自己有戎马半生,为龙灵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一闻太子令,便倏然挣脱两名侍卫,虎目睁圆朝龙三喝道:“我为朝廷争南抢北,你岂可因此便废我前程?”
龙三闻言冷笑一声,从嘴角里挤出几个字。
“呼喝朝堂,不称太子,藐视皇权,斩立决。”
李撩疆喝问声乍然而止,好似被人捏住了脖子的寒鸦。见两名侍卫制不住武功高强的李内大臣,虚空里骤然闪过两道黑影,猛力扣住了李撩疆的膀子,竟然他挣扎不开,动弹不得。
那时众臣呼啦啦跪倒一片,言辞恳切道:“求太子开恩!”
龙三却是沉着脸,再不言语。
被人强制着,李大臣已是满脸涨红,旋即憋成了酱紫色。满脸迷茫散退,暴怒道:“小儿!我要求面圣!我要面见皇上!我不听劳什子太子令……”
龙三又再冷旋声,在李撩疆的咆哮声里也是格外清晰,让朝下众臣皆是浑身泛寒。但听他冷声道:“诛九族。”
三个字一出,朝堂上森寒弥漫。连李撩疆亦不再咆哮,朝下大臣亦不敢再呼求太子开恩。
那李撩疆黑红大脸上一脸灰败,嗫嚅着:“我要见皇上……我要见皇上……”
他也不再挣扎,任由那两名影子拖着,顷刻间不见了踪影。
当日,朝廷旺族李家,当真一朝倾倒。
至此之后,再迟钝的大臣也反应过来,这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已经在培养自己的朝中势力。只是太子的手段,委实有些过于狠辣,让老臣子们胆寒。
第二日早朝上,十数文臣武将纷纷上奏,告老还乡,龙三脸上不露喜怒,一应允了。
新上任的多是些解禁者,这些天下解禁里的幸运儿也不是傻瓜。只觉得太子比之皇上,真是血性重了,威势严了,更有野心了。
一位有野心的掌权者,对下面的人来说,实在让他们做事情都有些战战兢兢之感。人们这才知道,太子哪里是不喜朝政,哪里是没有高明手段,这一手太子令虽过于血腥,换届却是异样的迅速快捷。
而小心翼翼过了三年的朝臣们,也说不清今夜是何感想,他们神色复杂,不时将目光投向皇宫天坛处,在那里礼部尚书为了这天大的事情,已经盟整整一个月,甚至忙得不敢归家。
这位朝中有数的老臣,这位许多人眼里的第三位幸运者,他能幸免的唯一仰仗,恐怕就是他的愚忠。
他似乎从没有想过皇上为何无心朝政,也不去深思太子何以掌朝,他只尽心尽力的做着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毫不去管是何人执政一般。偏偏就是这种尽职,让他不仅在三年之后毫发无损,他的家族更有一种皇恩日隆的兴盛。
究其原因,就是他这忠,不是对着皇上一人而去。他始终忠诚着的,只会是坐在朝堂正中的那一人,或者说他只会对那把椅子忠诚。这里面,隐隐有若愚般的大智慧。
国母三年丧期已过,第二日便会是吉日,所以礼部尚书得了太子的准信,便早早开始筹划这件大事,或者说是两件大事。
礼部尚书从不去质询什么,他为了上面的召旨,闷着头辛苦奔忙着,只是觉着时间颇有些紧迫。
而其余大臣们只知道一件事情,监国摄政了三年的太子,明日将会正名。
太子龙三,就要登基了。
'霸'
正文 第六节 朝廷两大事
守孝三年,不宜喜闹,不宜婚嫁,不宜兴兵,不宜换位,真有许多顾忌。
没了喜庆的大红色入眼,没了呼啸升空的烟花绽放,没了集会游园,昨日的春节便显得格外沉闷。幸好这也是最后一年,明年过来,又该是个热闹的春节了。人们压抑着也期望着,日子早些过去。
第二日清晨,果然是个良辰吉日。晨雾弥漫着,日头将将升起,便散去无踪。空气是湿润的,阳光倾洒又暖到人心窝子里去。些许薄云在高空散漫的飘着,隐隐显出龙形。
今日龙城的街头巷尾,鸡鸣三省之后,便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这些三教九流的臣民们,此刻都穿着自己最华贵的衣服,兴奋的交头接耳,不时朝皇宫方向翘首以盼。
皇宫里又传出钟响,这时的钟声是洪亮而厚重的,一声接着一声,足足响了四十五响,有九五至尊的寓意。
一个尖锐有些年轻,又有些激动的公鸭嗓子喊了一声,声音竟让龙城内人人可闻。
“宣圣旨!”
“奉天承运,皇上诏曰:‘朕不忘皇后,无心理朝,幸太子龙三文武韬略,皆尽人极。即日起,江湖纪元6722年1月29日,朕退位归于皇隐观,不问朝政,太子龙三继位,称龙玄帝。”
一个尖锐又沧桑的声音,语气沉稳的宣读了圣旨。两位一少一老的公公相互搭腔,也隐隐象征着朝权的更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整一城的人早已纷纷跪倒,待圣旨宣完,才齐声唱道。足有百万人齐声呼喝,声音汇集在一起,像成了巨浪,打得整个龙城像是地震一般,瑟瑟微颤。
此后数个时辰,皇宫里再没传出什么消息。
而此时正是早八时八分,天坛下文武百官也是拜倒着,唯有一身龙袍额带皇冠的龙三稳稳站着。待那老太监宣读完,圣旨已被随太子龙三长大的小太监躬身双手接过,龙三目不斜视,冠帘下眯着眼,冷冷看着升起的那轮红日。
他前方是上天台的九道石阶,他抬脚一步步走了上去。小太监弓着身子双手捧着圣旨,等他上了两道石阶,才小心翼翼地跟着上去。
上了七道,年轻公公不敢再上,把涨得通红的脸狠狠低下,倒把双手捧着的圣旨,尽力地高高捧起。片刻之后,圣旨便脱离了他的手。他悄悄轻舒了一口气,一步步倒退下来,在天坛下方也跪了下去。
龙三第一次回头,不用弯腰便接过了那道圣旨,双手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