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鸾孽》第174章


朗星只说了这一句,臣暄已立时了然他的意思,遂厉声阻止:“胡闹!”
朗星却是俯首跪地,神色坚定,语气诚恳道:“臣弟思虑彻夜,实在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法子了。恰好皇兄如今没有子嗣……”
“臣朗!”臣暄没有听朗星继续说下去,出言打断他的话,喝斥道:“不要做傻事!”
朗星只深深笑叹一声:“就冲着皇兄这一声『臣朗』,认了我这个弟弟,我也是义无反顾。”
臣暄蹙眉沉吟片刻,又见朗星一直跪着,便道:“先起来再说话。”
朗星这才幽幽起身,神色颇为平静地道:“皇兄如今无後无妃,亦无子嗣,传位於我无可厚非。我并非臣氏正统,若是北宣江山断送在我手上,世人也只会骂我一人,至多是感叹父皇错认义子丶识人不清,绝不会连累臣氏威名。”
此时此刻,臣暄听闻此言,说不动容是假话。他慎重地思虑片刻,仍旧拒绝了这一提议:“我不能让你为我背上骂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是我,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也是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不能牵累你。”
“皇兄此言差矣,”朗星亟亟反驳道,“昨日您也说了,这从不是大好江山,您也没有半分留恋。既如此,又何来『爱美人不爱江山』之说?”
臣暄仍想开口拒绝,朗星却已继续道:“我从前是什麽身份?不过是妓院里的下贱伶倌。若不是遇见皇兄与鸾夙,如今也不知是个什麽下场。”
朗星面色郑重,分外坚定:“皇兄待我恩重如山,这份情义,我若是此生不报,百年之後也不能瞑目。旁人不知晓皇兄与鸾夙的情分,我却是一路看来最清楚不过。如今你二人好不容易快要苦尽甘来,若是皇兄再被这帝位所束缚,实在遗憾可惜。”
朗星看着臣暄转为沉思的面容,知晓他已有所动摇,忙又劝道:“我本就不是什麽高贵出身,若是能在那龙椅上坐一坐,此生也算值了。届时即便投了聂七,世人也只道我是技不如人丶甘拜下风,未必会如何诟骂於我。”
“臣朗……”臣暄重重叹了一口气:“我不能如此自私。”
岂知朗星又咧嘴笑道:“这怎麽会是自私?皇兄能给我这机会报恩,我高兴还来不及!再者您也说了,天下事分久必合,届时我若斡旋得当,不伤一兵一卒便促成南北统一,也许还会给後世留一个『识时务』的美名也未可知!”
朗星的话语掷地有声,言罢屋内半晌没有动静。兄弟二人皆沉默着,唯闻窗外风吹树摇的沙沙声。如此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听得臣暄重重叹道:“程国公可知晓此事?”
朗星摇了摇头:“岳丈尚且不知,但初婷是知晓的,她也很支持。再者岳丈毕生向往荣华富贵,日後无论是我继位北宣,亦或是投诚南熙,功名利禄总是少不了的,岳丈应当不会反对。”
臣暄闻言再次沉默了,这一次似在斟酌朗星的提议。的确,由朗星来做北宣的亡国皇帝,是能将伤害减到最低。百姓不会对臣氏失望,臣家的威名得以保存,自己也对得起那些跟随父皇出生入死的将士与幕僚。
只是若当真用了此法,臣暄可以不愧对列祖列宗,不愧对黎明百姓,不愧对一众追随者,不愧对鸾夙,却独独愧对朗星……
日期:2013…12…18 15:24
“皇兄还在犹豫什麽?”朗星的话适时打断了臣暄的愧疚之情:“皇兄也给我一个报恩的机会行吗?我会尽全力去做一个被世人称赞『识时务丶促统一』的君主,而不是一个无能窝囊的亡国之君。”
臣暄闻言走下丹墀,心有感慨地看着朗星。这孩子如今果真成熟了,近几年在军中和朝堂上的历练,已让他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少年英雄。臣暄知道朗星的脾气,固执起来是认死理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与鸾夙的脾气如出一辙。
臣暄静默了很久很久,终是缓缓握住了朗星的双手:“此事须得从长计议……待你继位之後,我会与夙夙远走天涯。若是南北统一之後你过得不快活,便带着弟妹来寻我们。聂沛涵会放人的。”
朗星哈哈笑了起来:“若是统一之後聂七待我不错,给我荣华富贵,那我便不去打扰你和鸾夙了。可若是我日子过得不好,那便痛快舍了一切身外之物,带着妻儿去投奔你们。咱们神仙眷侣逍遥快活,这世上必定无人能及!”
事到如今,臣暄已是无话可说,他唯有拍着朗星的肩膀,诚恳谢道:“朗弟,多谢你。”
朗星笑意不变,星眉剑目染上无尽风采:“皇兄可还记得父皇驾崩之前说过的话?他说兄弟连心。”
臣暄笑得既无奈又动容:“是的,兄弟连心。”
……
*****
十日後,靖侯臣朗以染病为由,於早朝之上公然请退。盛瑞帝臣暄爱弟心切,准予臣朗卸下军权,迁移幽州半年,安心养病。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各怀心思,纷纷风传臣家兄弟失和,臣朗明为养病,暗遭贬斥。
又过了两日,靖侯臣朗携家眷出城,除却臣暄派来的大臣相送之外,朝中来人寥寥无几。臣朗看在眼中,淡然而去。
朝臣们都对此心存疑惑,暗道臣暄与臣朗素来兄弟情深,不知为何突然生了龃龉。世人只看表面,却不知正是因为此番兄弟情深,才使臣暄将寻找龙脉的重任委以臣朗。
二十日後,朗星将妻子程初婷放在幽州作为幌子,自己则带着臣家的暗卫按图索骥,转道去寻找龙脉。
日期:2013…12…18 15:24
与此同时,臣暄在礼部的一再催促下,小开选秀之门,纳了三位妃嫔,并未立後。
北宣朝堂隐隐开始异动,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众臣敏感地察觉到了什麽,细究之下却又发现什麽都没察觉……
如此暴风雨前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北宣朝堂之上便发生了一件大事。
晟瑞元年,亦是大熙王朝分崩的第八十三年,十月三十日这天,黎都下了今年第一场雪。
臣暄在初雪之日於序央宫设宴,邀请北宣七位开国元勋,皆是跟随他们父子二人夺得天下的文武肱骨。
“诸位叔伯乃是父皇生前知交,亦是我大宣朝的开国功臣,朕也跟着学到不少东西,实在有幸。”臣暄握着酒杯轻咳两声,话音甫落停顿了片刻。
筵席上立时有人发觉不妥,连忙问道:“圣上可是龙体抱恙?”
臣暄将左手蜷起,放至唇边轻微咳嗽几声,才摆摆手道:“无妨。从前被原贼困在黎都时,遇刺落下了一点毛病,每至大雪天气便会发作,并无大碍。”
此言甫毕,殿上立时传来各种关切之声。“宣召太医”丶“保重龙体”等等话语不绝於耳。
臣暄微笑着对众臣示意:“朕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清楚。各位叔伯的好意,朕心领了。”
七位老臣这才长舒一口气,点了点头。
臣暄见状,想到了自己将要说出口的话丶做出来的事,心下不禁很是不忍。若非这些叔伯皆是对臣家忠心耿耿之辈,他便没有必要设下这场宴席。正是因为知晓这些人必定不肯投诚南熙,甚至会以死报国,臣暄才会想出这一办法,只望能将伤害减到最低。
如此一想,臣暄只得硬起心肠,淡淡道:“朕初登王位,才知身为王者辛酸。这权谋之事当真并非人人可为。几位叔伯作何感想?”
日期:2013…12…18 15:28
席上众人闻言表达忠君爱国之心,并劝慰臣暄早日立後,诞下子嗣以绵延香火。
臣暄只是淡淡一笑,又继续道:“叔伯们年事已高,还能关心朕的後嗣之事,看来皆是有子有孙的有福之人。如今想想,是朕太自私了,北宣江山已定,还累着各位叔伯替朕操劳朝堂之事……”
他顿了顿话语,笑着将目光从七位老臣面上一一掠过,才点入正题:“各位叔伯戎马半生,已为我北宣江山劳心劳力,如今也该是含饴弄孙丶安享晚年之时了。朕已拟好旨意,加封叔伯们侯爵之位,待黎都的这场初雪消融,诸位便分赴封邑享尽清福去吧!”
此话甫毕,宴席之上的七位大臣皆是沉默。半晌,才一一从案前起身,行至殿中叩拜谢恩。
臣暄知晓,这七位叔伯此时必定寒心至极,以为他是坐稳了北宣帝位,便迫不及待地要鸟尽弓藏。再加上三月前朗星奉旨去幽州“迁移养病”,自己必定会在朝内落下个“唯我独尊丶刚愎自用”之名。
可臣暄既已做了抉择,舍了这北宣江山,便也无从後悔。而馀下他所能做的,便是将他关心之人,一一做好安排。
这一场宴席便在老臣们的寒心之中缓缓结束……
翌日清晨,早朝之上,晟瑞帝臣暄下旨将几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