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途》第256章


本来剃发是有专门的侍人负责,但这是大唐第一个嫡出的公子,为表重视,也为了为自己的孩子祈福,方离还是选择了亲自动手。
刚满月的小娃儿浑身细细嫩嫩,一大早被吵醒也不哭不闹,只是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看着父亲在自己头顶忙活。
剃完头,方离把剃刀递给候在一边的侍,又在早就准备好的水盆里清洗满手的毛发,见小家伙被奶娘抱着送到芈月的怀里,不出一刻钟又沉沉睡去,忍不住哈哈大笑:“这小子倒是心大,也不怕寡人伤了他,不错,像条汉子!”
芈月笑着摸摸小娃儿的头:“儿子随父亲,主公是百战百胜的英雄,仲儿当然也不能堕了您的名头。”
终于“病愈归来”的由偿也皱着老脸笑嘻嘻站在下首,时不时附和着方离打趣两句,恭维恭维小公子。
“仲”是方离为新生儿取的乳名,彼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讲究乳名贱取,所以方离也就入乡随俗,为嫡子取乳名为“仲”,表示是第二个儿子。
如今孩子已经满月,也该取个大名昭告天下了。
夜幕降临之时,方离与芈月出现在正堂中,早已等候在院里的文武百官同时一揖到底,口中高呼道:“臣等见过主公、夫人、小公子!”
小小的方仲第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虽然只是个才刚满月的婴儿,却已经有了几分大唐储君的气度,黑漆漆的大眼睛望着底下一排排头顶,半点没有怯场的意思。
方离对这个儿子更是满意,一把将方仲从芈月怀中抱过来,高高举在头顶,在芈月讶然的眼神下高声宣布了孩子的大名:方骥!
骥者,良驹也,方离给儿子取名为“骥”,意为希望唐国能马踏天下,一统中原。
众文武心知肚明,胸中都涌出一股蓬勃之气,齐齐又拜。
才满月的婴儿不宜在外待得太久,命名礼过后,芈月便又抱着方骥回了后院,留下方离和诸多大臣一起饮酒作乐。
唐国众臣推杯换盏,文武之间毫无芥蒂,方离也时不时走下台阶与众人共饮,一副明君贤臣相知相得的景象。
平原君赵胜坐在下首,看着方离志得意满的样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赵雍。
赵雍生于危难之中,继位的时候正值赵国由盛转衰之时,国内军备废弛,四周虎狼环伺,赵国危如累卵。
就在各国都以为赵国气数已尽的时候,赵雍登上了国君的位置,选贤任能,胡服骑射,以身作则推行各项改革制度,短短十几年就把赵国重新带回了一流强国的位置,是实实在在的中兴之主,也是赵胜起誓要效忠一生的明君。
但观方离等人的气象,一点也不亚于新生赵国冉冉升起的时候,唐国和赵国隔得实在太近,赵胜心中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样身为他国使臣,韩非的心境就没那么轻松了。
这些天方离对他的笼络毫不掩饰,但监视却从未放松过,虽然掩饰得很好,但韩非还是发现自己的书信每次传出后就跟石沉大海一样半点回音都没有。
韩非早已料到方离等人玩的戏码,对韩国很不放心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暗暗祈祷韩武不要中计,同时继续与方离等人虚与委蛇,希望从中探听到什么对韩国有用的消息。
酒宴持续到半夜才结束,散席之后,贾诩趁夜悄悄从后门进了唐公府,直奔方离的书房。
方离把由偿送来的醒酒汤一饮而尽,已经有些迷迷糊糊的瞳孔瞬间清晰起来,看着面前表情严肃的贾诩问:“如何,是韩武有动静了?”
“回禀主公,正是。”贾诩拱手道,“内卫传回消息,韩武得知消息后震怒,已经昭告群臣韩非有不臣之心,想必洛阳的韩国钉子不日便会有行动。”
“昭告百官?这么大动静。”方离揉揉鼻梁努力保持清醒,“韩武怎么会这么做?”
“恐怕是为了掩人耳目。”贾诩走到地图边,指向唐韩交界处的受铎,“臣还接到消息,韩军近来调动频繁,隐隐有往受铎集结的迹象。”
“受铎,汾水对岸的那个受铎?”方离一愣,急忙看向贾诩所指的位置,“受铎是我军攻韩的必经之地,莫非韩武已经看穿了文若的计策?”
荀的计谋是用韩非拖住韩武调兵遣将的脚步,让韩武认为唐军不会这么快伐韩,把时间用在除掉韩非和想方设法寻觅援军上,打他个时间差。
可如果韩武此时就在受铎集结大军,不管他是否要除掉韩非,荀的计划就失败了大半,唐军还是不得不和准备周全的韩军硬碰硬。
贾诩接过侍递过来的烛火,稍稍移动到汾水处:“主公莫急,韩武调兵应该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以防万一?”方离一拳砸在地图上,低吼道,“不管他是真看穿了文若的计谋还是什么别的,一旦让韩军在受铎成功集结,寡人的谋划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二百八十六 刺客夜袭
亥时左右,洛阳下起瓢泼大雨,电闪雷鸣此起彼伏,浇得方离的心脏也是透心凉。
贾诩举着烛火皱眉沉思,眼睛在地图上不断游走。
方离焦躁地在书房里走来走去,靴底砸在地板上砰砰直响:“文和,我军集结的如何?”
贾诩从沉思中惊醒,想了想答道:“各地从甘城中转开往昆都,目前就位的不到五万。”
韩国共有十六万大军,除去各地守军之外,倾举国之力抗唐能调动的兵卒也不过十万,但胜在国土面积相对不大,不到半月时间就能在受铎集结完毕。
但唐国疆域辽阔,尤其南北纵深太长,从延州、司州、少梁等地赶来的十万大军就算不经过甘城中转,没有一个半月也绝对无法齐集昆都,何况对周军的洗脑还没有完成,此时开战的话,方离根本不敢让他们上战场。
“算了,不管这么多!”方离恨恨地停下脚步,“寡人这就下令,让各地大军无需再过甘城,直接开往昆都集结,甘城大营的两万五千唐军也即刻出发,让在曲沃驻扎的一万魏军也同时行动!”
说着就要召唤侍进来磨墨,一直杵在地图前沉思不语的贾诩此时却突然开口:“主公且慢!”
方离刚到嘴边的呼唤又咽了回去,不解地看向贾诩:“文和有其他建议?”
“越是此时,主公越不可急躁。”贾诩把烛台放回手边的架子上,“韩武此时只是调兵而已,并不代表他已经知道了主公的谋划,开始防备我军。”
“寡人知道。”方离不耐烦地皱眉,“但一旦韩军集结成势,我军出其不意速战速决的计划就会全盘落空,寡人不能不急!”
贾诩却不急不缓地笑道:“主公放心,韩武就算要调兵守边,一时半会儿也调不出十万大军的。”
“什么意思?”方离慢慢缓和下表情,“我大唐兵力双倍于他韩国,韩武难道不会倾举国之兵对付寡人?”
“韩武当然想,可惜他无兵可调!”贾诩胸有成竹地轻抚胡须,“主公可是忘了,韩非可不是任他韩武宰杀的普通臣子,他是韩国公子,有领地有私兵,在朝中军中都颇具威望,韩武这时要杀他,不管为的什么原因是否能成,能不调兵遣将防备国内势力反扑吗?”
“何况除了内忧之外,韩国还有外患。”贾诩指向地图西北部,“主公请看,韩国西北边境紧邻白狄,隔义渠也不远,几乎每年都会受到滋扰,秋季尤甚,秦国太强义渠不敢造次,对韩国可就没这么客气了。”
“就算如此,草原人打秋风也只是在秋季,初春就算犯边也不会大举进兵。”方离仍旧是疑惑不解,“小打小闹韩武的边军就能应付,不会让他顾忌太多。”
“可如果草原人知道韩国将乱,会不会趁机给韩武找点事做呢?”贾诩轻声提醒道。
听了贾诩的话,方离眉头反而皱得更深,眼中似有寒光闪过:“你让寡人把草原戎狄引入中原?”
“臣绝无此意!”贾诩一愣,急忙垂首解释道,“草原戎狄人人得而诛之,等主公马踏韩国,自可一鼓作气把他们赶回草原!”
换汤不换药,还是要利用戎狄进犯中原的机会,让同为中原国家的韩国雪上加霜。
方离沉默不语,在理智上他知道贾诩说得对,引诱戎狄攻韩,分散韩军的兵力才是最事半功倍的选择。
但是在理智上,只要想到草原蛮族会对中原人不分老幼的屠戮,却又狠不下心来把韩国边民推入火坑。
当年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