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纹》第19章:说故事

    就见广世突然站起身,疾步走到禅房门口,关闭房门,插上门闩,回身来到桌前,铺开一张偌大的宣纸,边研墨边说:“贫僧自幼修持,也曾四处游历,于机缘间习得一小术,如今尚算可观,还请二位居士不吝指教。”
    说着,广世也不等他们回话,又从袖中抽出一根细细的银针,插进砚台,蘸了些墨汁,在宣纸上不停地点刺起来。
    徐唐二人凑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就见针尖游走不定,洁白细软的宣纸上,渐渐出现了一座高塔的轮廓,线条虽然极为简单,却又气势非凡,仔细辨别一番,竟然是六和塔。
    刺到最后,广世手臂大开大合,袍袖飘扬飞舞,犹如风注一般。他连续在塔下横向划拨,手掌不停抖动,数十条细长扭曲的波浪线随即出现,那是写意的钱塘江潮,奔腾咆哮之势跃然纸上,甚至隐隐有风雷之意。广世手势一顿,银针不停地虚点纸面,一层淡淡的雾气慢慢透出,六和塔身处其中,更显巍峨高耸。
    广世收回手臂,从怀中掏出一块丝帕,慢慢擦着银针上的墨迹,回头看向目瞪口呆的唐寅和徐经,面带微笑,说:“二位居士,不知贫僧的这幅‘烟波江塔图’,还入得了尊驾法眼否?”
    讲到这里,唐伯虎忽然停住了,偏头看向窗外深沉的夜色,双眉渐渐皱起,不停地摇头,似乎到了今天,仍在为当日所见而感到无比惊异。
    桃笙早就听得入了迷,急忙扯住父亲的胳膊,用力左右摇晃,说:“爹爹,你快讲,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唐伯虎回过头,摸着女儿头发,叹了口气,缓缓地说:“那日在六和塔院,得见广世禅师以针作画,为父与你徐经叔叔都是震撼莫名,这般手艺当真了得,几似浑然天成,宣纸却完好如初……”
    说着,唐伯虎手抚那本《墨文堂集》,又给桃笙慢慢地讲下去……
    广世将银针收好,告诉唐寅和徐经,此乃刻形之术,与文身之术并列为墨门两大绝艺。随后,他又详细给二人讲述了墨门的由来和发展。
    广世自幼出家修持,于幼年行走江湖之时,遇见一位世外高人,跟随恩师掌握了墨门绝艺。如今已至百岁高龄,早感时日无多,最近几年来,曾四处游历探访,只为寻个可以继承衣钵之人,却始终难得其愿。今天恰好见到他们,通过相貌观察,便知是人中之翘楚,而且还分别悟到了墨术之极尊法门,便有意将此术倾囊相授。
    说到这里,广世指着徐唐二人,哈哈一笑,说:“功名利禄,终是过眼云烟,仕途险恶,如同泥淖陷坑,这些又有哪般好。你二人虽因科考受累,不得施展志向,但若是习我墨门之术,他日发扬光大,未必便不能青史垂名。”
    之前看广世以针作画,徐唐二人已是大感神奇,此时听他说出这番话,更是心潮澎湃,神向往之,扑通一声,齐齐跪倒在地,就要叩拜认师。
    广世抬手将他们拦住,低声说:“且慢,还有一事要与你等言明,须得应了我,才可作数。”言罢,从床下抱出一只古旧的红木小匣,打开后,里面是两本薄薄的蓝色线装书册,装帧完全一致,封皮都写着“墨文堂集”四字。
    广世一手抓起一本,分别交予唐、徐二人,并再三告诫,“此乃墨门修艺之法,分为上下两册。代代相传,修上册者不可习下册,修下册者不可习上册。你二人需时时谨记,切不可贪图一观,更不可执性修习,否则祸患无穷。”
    徐经捧着书册,不住点头称是,随手翻了几页,纸张单薄,上面密密麻麻,尽是蝇头小字,又夹杂着很多奇异图形,略加品读,所载内容奇绝精深,无可言述。他颇感好奇,问道:“恩师,敢问您所学是哪一册?”
    广世摇头不答,只说:“日后你们修习,自然便会明白其中奥妙玄机之所在。”
    两人认为广世在卖关子,也不以为意,同时应允下来,又行了跪拜之礼,各自将书册揣入怀中。
    广世取出一根极细的小针,让他们伸出左手拇指,蘸上红彩,轻轻点刺。唐寅是一个六字,徐经是一个西字。擦抹之后,红字鲜明,如同刻印,片刻,便逐渐消失褪去。
    见两人面露疑惑,广世抚须微笑,告诉他们,当今世上共存四大奇门,分别为键、络、格、墨,是四种不同异能手段。六西二字代表着墨门至高境界,与键门天境、络门联意和格门通替,同为当世四大奇门的关键所在,从古至今,鲜有门人可以窥得天机。你二人暗合墨术之六西法门,算是有缘人,我刚才便是用内文刻法,将这两个字刻入彼此体内,从此便是墨门嫡传弟子,即日功成之后,是否能发现其中奥秘,就看个人的资质造化了。
    说过这些,广世又仔细叮嘱两人修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就盘腿坐于禅床上,不停地抚须点头,面露欣慰,口中反复低声念着:“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说到最后,声音渐趋低微,直至垂头不语,竟然就此圆寂了。
    待广世的遗体焚化,唐寅、徐经黯然离开六和塔院。此时的唐伯虎已隐隐猜出,自己指甲内的这个六字,应该代表着六和塔的名称含义。但是徐经却满心疑惑,怎么也猜不出为何要给他雕刻上一个西字,难不成是指西湖的西。
    随后几年,两人游遍名山大川,途中不断钻研各自手中的《墨文堂集》。或许因为天资差别,唐伯虎逐渐掌握了高深的文身刻形手艺,又触类旁通,施展在绘画中,终成冠绝千古的大画家。但徐经却始终无法深入一步,怅惘之余,便说只能传给后代了。
    由于同为墨门传人,彼此又是莫逆之交,两人在临别时曾击掌约定,待子女年长时要结为秦晋之好,且永世通婚。后代子嗣指甲内部,均要以内文刻法,写入六西二字,一是为纪念这份交情,二是为叮嘱子女,时刻不忘广世禅师遗训,务必要参悟透这两册《墨文堂集》中蕴含的奥秘。
    唐寅回到苏州老家后,整日闭门谢客,全心钻研文身刻形之法,更是感到其中所记载的学问高深至极。可由于身无长技,因此搞得家道败落,最后迫于生计,只得靠卖画为生。
    明正德九年,江西宁王朱宸濠突然派人来到苏州,到处征聘贤者名士。当时唐寅已经四十五岁,受生计所迫,又不甘于终生埋没市井,便抱着美好的政治愿意,乘船赶赴南昌,并得到了宁王的热情款待。
    一段时日后,唐寅慢慢发现,宁王平时豢养大量江湖人士,又不断征集内卫军,在乡里欺压百姓,对上密谋造反,才知自己处境不妙,可又不敢提出辞呈。思来想去,他只好装疯卖傻,赤身**,沿街乱跑,又胡乱骂人。朱宸濠对此极为不满,觉得“孰谓唐生贤,真一狂生耳”,便放他回到苏州。
    五年后,也就是正德十四年,宁王果然起兵造反,但很快就被王守仁平定。唐寅虽然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被认作党徒投进大牢。幸得扫平叛乱的王守仁从中斡旋,才得以脱身。此时,回想起广世圆寂前曾说的那番话,唐寅羞愧不已,看来自己还是没有领会恩师所言之深意,至此转而信投佛教。他平日诵经参禅之余,不断地抚摸指甲上那个小小的六字,苦苦思索。时间久了,深有所感,从此便自号“六如居士”。
    又过了几年,唐寅眼见女儿桃笙年岁渐大,想到当年与徐经之约,便只身赶往江阴,寻至徐家提亲。不承想,徐经曾闻唐伯虎发疯,后来又不知其下落,已让两个儿子另娶了别家女儿。
    面对此等尴尬局面,唐伯虎凄然大笑三声,仰天叹道:“墨门六西,生生世世,难以参悟透了。”说罢,他猛地转过身,踉跄着走远,哭泣声却随风传来。
    见故友落泪而去,徐经羞愧难当,几次抬手欲要呼唤,但还是强行忍住,大错已然铸成,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那天深夜,唐伯虎将往事一一说给女儿桃笙,直听得桃笙坐立不安,神魂飘荡,怔怔地望着父亲,一时不敢相信这些都是真的。
    讲到最后,唐伯虎老泪纵横,欷歔不已。缓了很久,唐伯虎擦干泪水,慢慢合上黄锦包裹,系好红绳,拍着女儿的手背,说道:“这本书虽然成就了为父画业之功,但时至今日,却始终无法参透那六西二字的含义。现下你与徐经之子都另有归处,恐怕以后也不会有人得知了。”
    顿了顿,他脸上露出浓浓的悲伤,又说:“徐经因科考误我一生功名,但是又因为他,为父得知了另一个大境界,也不算亏得。当年为父与他的盟约,仍作数。你将来的子嗣,指甲中务必要刻进六西二字。为父就算此时立刻死去,也能闭眼了。”
    桃笙泪流满脸,急忙跪倒在地,“父亲说的哪里话,父亲说的哪里话。”
    唐伯虎待她哭了一会儿,轻轻捧起包裹,交到桃笙手中,说:“你能做到这些,便是对我好,我便心中欢喜。”
    桃笙默默听着,眼泪扑簌簌地落在包袱上,双手发抖,接过来打开包袱,里面是一本薄薄的蓝皮线装书,残破不堪,封皮上写着四个白色楷体字“墨文堂集”。翻开来,第一页写着“非我唐门子嗣不得擅启”。笔画飘逸,果然是父亲的手笔,桃笙呜咽道,“父亲训示,孩儿绝不敢忘。但孩儿有一事不解,既然孩儿已嫁作他人妇,六字可算传承衣钵,却为何还要雕刻西字呢?”
    唐伯虎长长地叹了口气,起身走到窗边,抬头仰望远天一轮明月,月光在他身上笼罩了一层淡淡的光辉。许久,唐伯虎头也不回,只是怆然说道:“刻上吧,这六西之境总不能经我之手断绝,也算是为父对广世恩师的一个承诺。”
    随后,唐伯虎又为桃笙详细解说修习时应该注意的关键要领。直至天色蒙蒙见亮,父女二人才各自睡下。
    第二日早上,桃花坞鼓乐齐鸣,宾客盈门,桃笙含泪拜别父亲,被一顶花桥接走,远嫁去了王家。此后不出半年,唐伯虎痼疾发作,医治不及,撒手人寰,一代墨门宗师至此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桃笙成婚后,对父亲的嘱托念念不忘,于闺房绣楼内,暗自修习《墨文堂集》,数年之间,竟然成了一个深藏绝艺而不世出的女文身师。她牢记父亲嘱托,不但将绝艺传给子孙后代,又让他们继承唐姓,指甲内部一律刻有六西二字。
    明朝末年,烽烟四起,民不聊生,为避战乱殃及,桃笙一脉举家迁往盛京,也就是如今的沈阳市。此后绵延发展,能人辈出,终成墨门北系。其中以清朝咸丰年间的唐雨林最为出名,关外人送绰号“唐一针”,据说曾为景德镇恭祝慈禧太后寿诞特制的龙穿花纹高足杯琢刻龙纹,为刻形之作的绝佳上品。时至今日,唐家虽然人丁不旺,仅由一个唐雅琪独立支撑,却也是远近驰名。只不过他们为唐伯虎后裔,就无人得知了。
    至于徐经一脉,则始终居住在南方,或许当时的徐经修习不得法,后辈也没见出过多少高手,族人都深以为憾。到了明万历年间,徐家长子徐有勉天资聪慧,掌握了一定的文身刻形手艺,但仍旧无法继续精进,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给他取名弘祖,字振之,其心意就此立现。
    徐弘祖自幼受父亲熏陶,早已萌生振兴墨门南系的夙愿,从二十二岁开始到五十六岁去世,游历九州五岳,于途中努力钻研家传的那册《墨文堂集》。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有所领悟,成了一位可与唐家并驾齐驱的大文身师。因其行迹飘忽,犹如流霞,又自号霞客。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
    历史在那天,在那个漆黑如墨的塔层内,被完完全全彻底地颠覆了,颠覆者竟然还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女孩。
    听小唐说完种种往事,我和老穆呆呆地看着她,心中无比惊骇,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墨门发展历史竟是如此。尤其,不但唐伯虎,竟然连那徐霞客,都是墨门传人。
    老穆突然叫了声不对,说他以前去过六和塔,塔上偶数六层封闭,奇数七层分别与塔身相通,塔芯里面是螺旋式阶梯,从底层盘旋直达顶层,全塔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可按照小唐的说法,当年广世禅师带着唐伯虎和徐经,曾在偶数层做了停留,与现实情况根本不符。
    这时我也猛然想到,当年我和罗远征新婚蜜月旅行就在苏杭,也曾登过六和塔,我记得清清楚楚,六和塔确实是偶数层封闭。讲解员似乎说过,这六层是在清朝重建时封上的。不过具体内情,当时光顾着游玩,就记不清楚了。
    我和老穆疑惑万分,同时看向小唐,只等她做出解释。小唐轻轻摇头,低低地说:“我也不知道。”
    听她这么说,老穆沉默不语,使劲摸着胡子,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暗暗叹口气,既然都是外八内六的结构,看来那座六和塔也有些问题,等我们出去后,没准也要游上一番,探个明白。
    (六和塔封闭之谜,涉及光绪年间一件大事,与慈禧有关,又和楚轻兰上辈有些联系。主持重修者,是前兵部右侍郎朱智,此人也是一个关键,独立筹资修建六和塔,并耗时多年,最后突然决定封闭偶数六层。)
    我忽然想到一件事,回头看着小唐,说:“广世禅师口中的四大奇门,其中键门是开锁、墨门是文身,这我都已经知道了,那络门和格门又是什么呢?”
    小唐想了想,说:“键门我小时候就听过,但也是通过认识兰兰姐,才第一次看到真正传人。至于那两门究竟是啥,我不知道。不过,我估计他们的手艺,也不会比我和兰兰姐差,要不然咋能同时列为四大奇门呢?”
    我点了点头,心中波澜起伏,感慨无限,中国古老手艺复杂神奇,通过小唐就可见一斑。再想到络门联意、格门通替那两种至高境界,也不知道与键门天境和墨门六西会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小唐的叙述足足持续了三个小时,讲到最后,明显有些支撑不住,手捂嘴巴,接连打了几个哈欠,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老穆拍拍我俩的肩膀,说:“行了,小唐的身世大家都知道了,你们赶紧去睡觉,等养足了精神,咱们还得继续向下深入。”
    我脱去外衣,给熟睡的小唐盖好,在她旁边慢慢躺下。虽然身子极端乏累,却根本无法入睡,脑中恍恍惚惚,始终沉浸在小唐的叙说中难以自拔。
    我头枕双臂,不错神地盯着头顶的黑暗,胡思乱想着。小唐虽然解释了很多,却留给我更多的迷惑,真正的历史为何与我所知所学完全不同,还有舅舅的人皮战士与那两块红木龙板,似乎一切的秘密都隐藏在另一种历史中。
    想着想着,我逐渐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睡梦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一个个走到我面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我一个都不认识,脸孔鲜活,口唇嚅动,好像在说着什么,却又听不到任何声音。或许那就是我潜意识中的广世、唐伯虎、徐经、桃苼和徐霞客等人吧。
    这一觉一睡就是十多个小时,要不是老穆将我们摇醒,恐怕还能再睡上一个来回。
    醒来后,我们都觉得精力充沛,浑身有劲,只是肚子饿得厉害。翻出压缩饼干,一顿风卷残云,觉得世间任何美味也不过如此。
    能量补充完,我们走到生息木塔柱前,盯着那六枚细小的针孔,手里各捏两根刺针,准备马上开启进入。
    老穆一再告诫我们,无论六道哪个打开,开合时间必然极为短暂,眼下登山索已经用光,他会先迅速下到底部,让我们要紧跟着进去,省得六道闭合,大家再次走失。
    我和小唐点头答应,分别操纵两根刺针,慢慢插入生息木。
    一阵强烈的颤动过后,塔壁前方的六具太极图慢慢旋开,我们急忙跑到跟前。老穆随便选了一道进去,我用手脚快速地撑着内壁,也跟着跳了下去。老穆把我牢牢抱住,在地上滚了几圈,卸去下坠的力道。起身后,我们又合力接住小唐,然后互相靠在一起,立刻打开手电向周围照去。
    这层塔身与上面毫无区别,六面墙壁两两相对,上面却是我之前看过的那三种古怪生物,原来刚巧又落进畜生道内。
    没等我说话,小唐突然轻呼一声,快步走过去,几乎将头贴在上面,仔细端详着第一幅壁画。看到最后,她脱口而出道:“呀,这是五虫中的六鳞、六羽、六毛。”
    当年唐伯虎和徐经,虽然各自修习《墨文堂集》的上下册,但也曾彼此借阅过,两册开篇都是同一句话:“天地神鬼人,蠃鳞毛昆羽,五仙五虫皆为周天之物。墨门并分文身刻形,然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假以时日,穷力竭能,则进六西化境。”大概是说,这世界上的任何有形有体的东西,都可以在上面施展文身刻形术,努力修习到最后,就能进入六西那种至高境界。
    至于书中所说的那句“蠃鳞毛昆羽,五仙五虫”,其中羽虫指禽类;毛虫指兽类;昆虫指有甲壳的虫类及水族,如海螺、螃蟹、龟等;鳞虫指鱼类及蜥蜴、蛇等身体有鳞的动物,还包括有翅的昆虫;蠃虫也作倮虫,即无毛覆盖的意思,指人类及蛙、蚯蚓等。以上合称五虫,是古人对生物的最原始认识。至于五仙,就是天地神人鬼。
    五虫中的“鳞、羽、毛”三虫,又被六道中的畜生道涵盖其中。更以六鳞、六羽、六毛为尊,说的是三种很奇怪的动物,同时兼具六种同属生物的特征,但又独自成形,分别叫做“三界六不像”。
    我听后一阵讶然,一来是这些东西闻所未闻,二来是看小唐年纪不大,怎么知道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学问。
    小唐笑了笑,说:“这些都在《墨文堂集》识物篇里记载得明明白白,我不过是照着书背,有什么厉害的。”
    我慢慢点头,看着那些所谓的“三界六不像”,心里乱糟糟的,感觉自己突然穿越时空,回到了洪荒年代,这些停留在传说中的生物,今天竟然都被我看到了。
    一时间,我们谁也没有说话,默默地站在黑暗中,呼吸渐渐变得急促,似乎都被眼前所见震慑住了。
    许久,小唐取出一根文针,快步走上前,轻轻挑拨着那条巨大怪鱼的鳞片。密密的椭圆形鳞片依次泛起,哗啦啦、哗啦啦,声音清脆悦耳。当行到一只乌黑圆润的鱼眼处,小唐微微用力,噗嗤一声,针尖一刺即入,破口中立刻渗出一股黄绿色的黏稠液体,沿着墙壁缓缓流下,浓重的鱼腥气顿时扩散开来。
    我抽了抽鼻子,感觉很像鲜鱼的味道,和走进海鲜市场差不多,难道鱼是活的?我猛地晃了晃脑袋,真是异想天开,但那些鱼腥味又该如何解释呢?
    老穆伸出手,用指头捻起一些汁液,搓了搓,放在鼻前一闻,眼睛一下瞪圆了,扭头疑惑地看着小唐。
    小唐冷着脸,摇了摇头,说:“等我再看看。”她慢慢转到那只所谓六羽虫的怪鸟前,伸手轻捋,翎羽蓬松,微微摇晃。用针尖插进尖尖的鸟嘴,稍稍使力,咔哒一声,鸟嘴上下开启,一条滑腻腻的粉红小舌慢慢垂了下来,表面隐隐有水润痕迹。再用文针插入那头六毛怪兽体内,拔出后,针尖沾有少许红色液体,伤口部位也渗出一些,怎么看怎么像血。
    我感到脖颈子发硬,生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惊恐,难道这三种怪兽真是现实存在的,死后被封在墙壁上这么多年。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体液不干,血色新鲜,难道它们还活着?莫非舅舅口中的他们,并不是说人类,而是它们?
    想到这里,我不自觉地往后退了几步,呆呆地望着那些怪兽,身子逐渐发冷,耳中也无端传来怪声,似乎听到一种诡异的鸟兽嘶鸣,在空荡的塔层内,慢慢回荡着。
    眼前这一切根本无法理解,我只得将希望寄托于小唐,“妹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看这三个动物有毛有肉,就差能动了,你确定都不是真的吗?”
    小唐皱了皱眉,转身走到生息木前,轻轻地抚摸着,又抬头望着塔顶,眯起眼睛,思索一会儿,说:“肯定不是活的,要是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利用生息木的润活养生效力保持住的。”
    原来,生息木分有六枝六脉,极其庞大,被封在塔层结合部位,枝丫树叶曲折之后,又分六面垂下,盘绕充堵在塔壁中,润养那三种死去的生物,可以确保多年不腐。
    这种解释虽然看似合理,但仍旧不能让我彻底信服,尤其是那三种生物太过逼真,毛羽俱全,有血有肉,宛如活物,为什么以前从未见过。
    小唐伸出手,从六羽虫身上拔下一根红白相间的尾翎,在掌心捻了几下,小声说:“蠃鳞毛昆羽,六蠃、六鳞、六毛、六昆、六羽又叫尊虫,可怎么说也是传说,从未有人亲眼见过,我也搞不清楚啊。”
    说着,她走到六毛虫前,用手指去拨弄那些黑色短毛,低头仔细搜寻,眼睛一眨不眨,十分专注。过了半天,她突然说:“也许,它们都是利用拼皮术造出来的。”
    文身之术专指在人物鸟兽体表行针刺画,皮子作为重要的载体,其中又有截皮、拼皮之说。截皮是单独取下一块皮子,运针在上面刺画。拼皮一般都是刺画大型花案前,将小块皮子拼接对位,利用文针的冲、压、点、划、拨等特殊技法,汇聚做成一大块。手艺高明的文身师,足以令整体看似严丝合缝,再配上花形油墨掩盖,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眼前这只六毛虫,头部、身体及各肢体之间都有一条淡淡的接缝,明显就是拼出来的。
    我听得胆战心惊,这简直就是现代医学中的器官移植嘛,古代人怎么会掌握这种技术。又想到舅舅后背那个头像,徐万里当日明明看到,舅舅却始终不承认,后来又莫名消失了,是否就是拼皮术的结果呢?
    听我提出如此疑问,小唐微微摇头,说:“肖姐姐,记得宋月婉那个九窍堂吗?墨门中不光有九禁之说,还有活禁之说。拼皮术只能在死物身上施展,活物是万万不行的,那属于通天的大不敬,是要遭天打雷劈的。还有,拼皮术施展后,皮下肌肉、血脉和骨骼都难以对位,也就是蒙个大皮罩子罢了。至于你舅舅那块人皮,我真是想不透,等咱们出去,我亲眼看看再说吧。”
    没等我答话,老穆一指墙壁,接口说:“要不咱们把这几个虫子抠出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
    小唐“啊”的一声,突然大叫起来,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使劲朝老穆摆手,急急地说:“不行不行,尊虫圣灵,不可亵渎。要是脱离生息木枝叶的润养,很快就会腐烂,绝对不能起出的。”
    说完,小唐伸手理理头发,整整衣襟,给那三只稍稍被她破坏的尊虫跪下,嘴里小声念叨着:“墨门唐宗雅琪失礼。”又弯腰砰砰地磕起头来,神情虔诚而恭敬。声音虽低,却是全心全意的,到后来,已听不到具体的言语,只听到一句句祈求的声音,是那么恳挚,那么热切。
    见她这般态度,如同一个忠实的信徒,想来那些所谓的尊虫真是有些古怪,我和老穆更不好多说,也随同拜了几拜。当时我心里暗想,给些人造的畜生磕头,还真是有点意思。
    我们商议之下,认为这第四层也就如此了,就决定继续往下走。由于已经知道地下塔层的基本结构,这次只是随机选择一具太极图开启进入。
    落地后,我们打开手电,四处走动查看,果然与第一、三层构造相同,看来这第五层确为一个新的六道出发点了。
    依照前法,我们用刻针刺探生息木,打开六具太极图。小唐走到人道前,说:“人走人道,咱们走老路,咱们还从这里下吧。”
    身子刚钻进管道,我就觉得有些不太对,里面有股微弱潮冷的气流,竟是团团灰色,嗅之无味,好像温泉的蒸汽,又类似浓雾,脸颊、衣服上迅速挂满水珠,滴滴答答往下流。
    正合计着,噗的一声,又喷出一团灰色的雾气,直接冲到了脸上。我猝不及防,伸手摸了摸脸,都是细微的颗粒。
    大家对此十分诧异,老穆想了想,说:“深层地下蓄水层是指深度在地表之下1公里左右的蓄水层,其蓄水量要比地表河湖总蓄水量大得多,目前探明的蓄水量已是地表水量的100倍。某些地下蓄水层甚至还存在着被封闭了几百万年的‘化石’水。”
    虽然老穆的解释合情合理,我却依旧有些纳闷,潮湿尚可理解,毕竟已经深入地下千儿八百米了,但这奇怪的雾气,明显带有喷涌性质,就让人有些费思量了。
    穿越孔道落地后,满眼尽是那种灰色浓雾,翻翻滚滚,将我们密密地包裹在里面,如同置身于一个大澡堂,那种怪味对鼻黏膜非常的刺激,我刚吸了一口,就打了个喷嚏,赶紧用手掩住口鼻。突然我感觉有些头晕,大概是这里潮湿的空气和古怪的味道让我开始缺氧。
    灰雾浓得吓人,能见度很低,为防止彼此走散,我们手握着手,手心湿湿的,也不知道是汗还是水。我靠着他们,举起手电慢慢向周围照去。雪亮的光柱切割满室迷雾,所到之处立刻形成一片狭长的通透区域,雾气中的颗粒到处飘逸,犹如一只只极小的生物,在里面盘旋飞舞着。
    我用手拨了一下,雾气简直就是水,一拨之下竟然出现了肉眼看得见的气流旋涡,那些颗粒则动得更快了,景象非常诡异。
    我忽然想起,管道紧贴墙壁,上面会不会有壁画呢,急忙转身用手电去照。
    由于光源汇聚,仅仅照出局部,我也只能看见白乎乎的一小块,质地似乎非常细腻。
    我微觉奇怪,墙怎么是白的,就松开小唐的手,旋转手电前端,让光芒扩大,想看清楚一些。
    随着受光面陡然增加,我猛然看到一张惨白的人脸,正睁着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
    当时相距不过半米,根本就没看清是男是女,但如此近的距离,莫名出现了一张人脸,完全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我头皮一炸,眼前几乎一黑,咣当一声扔掉手电,噔噔噔向后退了好几步,用手捂着胸口,心脏剧烈跳动,手都快按不住了,只能大口大口地喘气。
    老穆和小唐急忙凑过来,拉住我的胳膊,问我怎么了。我哆嗦着指向墙壁,出口的声音都变了调,“有……有人……”
    他们脸色一变,同时回头用手电去照,顿时浑身一抖,小唐尖叫一声,跑在我后面,牢牢地扣住我的腰。老穆哼了哼,一步蹿到我身前,飞速地拔出匕首,反手握住刀柄,锋刃朝外,微微下蹲,全神戒备着。
    他整个身体挡住了我的视线,让我看不到前面到底有什么。不过,我发现他肩头剧烈颤抖一下,口中传出咯咯的咬牙声,似乎心情受到了巨大的波动。
    一时间,我们谁也不说话,只是直挺挺地站着。四下非常安静,手电光凝固于身前,除了老穆的咬牙声,仿佛又能听到彼此咚咚的心跳。
    这种状态持续了十几秒,我几乎快憋疯了,轻轻叫了声:“穆哥。”老穆身子一晃,慢慢转回头,面如死灰,哑着嗓子说:“这不是人。”
    我张了张嘴,好几秒后,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可不对啊,我分明看到一张脸,而且肯定是一张人脸,怎么……突然,我的心重重一沉,不是人,难道是……
    看我神情不对,老穆摇了摇头,向旁边移开身体,又用手电去照。我战战兢兢地向前一看,立刻呆住了。该怎么说呢,那东西确实很难被称作人,即便是人,也不是一个人,而是半个人。
    就见黑漆漆的墙壁上,严丝合缝地镶嵌着半个*的躯体,整体埋在里面,面孔相对凸出,虽然看不见头发,但喉部平坦,*耸立,显然是个女子,却怎么都看不出具体的年岁。她大睁着双眼,眼珠水润,微微闪光,几乎就是活人,但表情异常奇特,不知是在笑还是在哭。
    黑白分明,反差强烈,好像一幅黑白撕纸画,有种令人窒息的异样美感。
    我随即想起之前看过的三尊虫,也是这般形式,难道还是利用拼皮术造出来的?这种自我暗示确实管用,我立刻觉得不那么怕了,心跳也慢慢平缓下来。
    我拉起小唐的手,壮着胆子走上前,慢慢探出食指,去触摸她的脸。虽然触手冰冷,但是绵软而富有弹性,和摸到人类躯体一模一样。用手电一照,皮肤上的褶皱、汗毛,甚至色痣都清晰可见。我下意识地摇了摇头,竟然产生一种眼球在追随我的错觉,和舅舅的人皮画一样。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虽然我明知道她是死人,但她的那张脸却充满生气完全与活人无异。
    我回头看了老穆一眼,他低低嘟囔几句,突然说:“这东西我以前见过。”与此同时,他使劲摸着胡子,手指向里按压,指甲上的红润迅速褪去,逐渐发白变青,脸上露出悲痛愤怒的神色。
    与老穆相识这么久,他一贯处变不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产生如此大的情绪变化。然而更让我不解的是,他怎么可能见过这半截女子。面对我的追问,他却闭口不答,只是咬牙切齿地死死盯着墙壁。
    我暗自纳闷,转头看向小唐,她和老穆一样,也着迷似的望着,眼中透出一种无法形容的光芒,显然对此也并不陌生。我更是疑惑重重,轻轻推了她一下,“妹子,这是拼出来的吗?”小唐立即神经质地回头,嘴角抽动几下,颤抖着说:“不,不,这……就是一个死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