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
府城外的行营之中,作为赵匡胤的结义兄弟之一的李继勋远眺北方,眉头深皱。
这一次辽军南下,赵匡胤直接派出了自己这个老哥哥率军北上驰援赵德昭,想要阻挡一下辽军的锋芒。
说实话,对于这个任务,不光是其他人了,就连李继勋自己都觉得不是个什么好差事。
这一次辽国南下的大军远超了当初辽太宗当年南下时的规模,达到了三十万之众。
于民间的流言蜚语之中,更是将之夸大到了百万之数。
而李继勋率领的援军呢?
只有五万不到。
北面的赵德昭就更别提了,据说只有不到万余人的部下。
靠这么些人,怎么可能与辽国的大军相抗衡?
这倒并不是说赵匡胤不肯给李继勋更多的人手,其中关键就在于当初耶律贤派人送来的那封信。
那封带着迷惑性质的信件,确实让宋国内部许多人对于辽国抱以了虚无的期望。
要知道中原实在是战乱了太久了,好不容易蜀地平定,带来了大量财富,让大家过上了几天的安生日子。
人心思定的情况下,赵匡胤想要强力推行备战,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再加上大量的通事局探子四处散播流言,上下串联,将宋国朝堂上的鸽派势力都给勾连到了一起。
在这些人的齐心协力之下,赵匡胤的提前备战工作进展情况不是一般的缓慢。
不是新兵招募不到,就是粮草征调转运延期,又或者是军械装备无法补充。
毕竟想要做好一件事是很困难的,而想要搞砸一件事那就不要太简单了。
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雨点般冒出来,哪怕是以赵匡胤的卓越能力,也是应对的身心俱疲。
否则的话,他就不会把李继勋给派出去支援了。
而是他自己再一次的御驾亲征。
要知道在辽军真正南下之后,这些一直阻碍着赵匡胤的绊脚石们并没有说是很自觉的躲到了一旁。
又或者说是开始转变态度,开始全心全意的帮助赵匡胤进行备战工作。
反而是有很多人开始破罐子破摔的,变本加厉的破坏赵匡胤的备战。
为此,武德司已经在开封府里掀起了一股腥风血雨,抓捕斩杀了一大批人。
可即便如此,也没能止住这一股妖风邪气,甚至于,还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所以,赵匡胤在这种时候根本不敢离开开封府。
不然,天知道这帮人还会做出些什么事来?
说不定,他们就要重演当年摆开皇帝仪仗,恭迎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旧事了。
在自己这些兄弟里面,也只有李继勋这个老哥哥能让赵匡胤放心的托付了。
所以,赵匡胤找上了李继勋,恳切的要求他替自己率军北上驰援。
而李继勋虽然知道这一次北上凶多吉少,他也没有推辞。
这个倒并不是说他和赵匡胤的关系真的好到了什么地步。
李继勋很清楚,自从他将自己的兵权交出以后,他和他家族的荣华富贵也就算是彻底的和赵匡胤,和大宋捆绑到了一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必须要舍命搏上一搏。
故而,李继勋就这么临危受命,率领大军北上了。
只不过,李继勋虽然答应了北上支援赵德昭,但是他对于赵德昭的死守策略却并不认同。
在他看来,辽军大军南下,仅凭河间府,或者说任何一座城池都是不可能阻挡的了的。
固守的话,只会让自己陷入死地。
李继勋的策略是,现在正值大河水沛期,己方完全可以放弃前方的部分城池,将辽军放到河网相对密集的大河下游。
这样一来,辽军的补给线拉的长了,便可以有机会进行破坏。
而且,他们也可以利用辽人不善水的缺点,以水网来引诱分割敌人,各个击破。
这一番老成的谋略,得到了赵匡胤的高度赞扬,坦言李继勋不愧是经年老将,将军队交给他,自己就可以放心了。
在李继勋率军出发的当天,这一份战略计划就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赵德昭手中。
然后,就石沉大海了。
赵德昭没有任何回复,依旧是一根钉子一般,杵在河间府不动弹。
这让李继勋十分不满。
怎么说我也是你爹的义兄,你这是什么意思?
虽然你爹让我去支援你,可你就此认为我就得照着你的意图去做事,带着大军跟你去和辽军死磕?
你未免也太天真了吧?
随即,李继勋便将这一切报告给了赵匡胤。
意思很简单:
这是你儿子自己要找死,可不能怪我。
不出李继勋所料,赵匡胤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李继勋继续按照自己的意图行动便是。
至于赵德昭那边,赵匡胤表示自己会派人去问。
然而,一直到现在,李继勋的大军都已经抵达了大名府,赵德昭那边依旧没有丝毫的回应。
反倒是开封府那边前些日子派出了一队飞骑经过,他们似乎是送了什么人北上。
连带着,还有一份来自赵匡胤的手书。
手书上,赵匡胤急切的表示要李继勋立刻北上,尽快赶往河间府。
然而,李继勋并没有遵从这个命令的打算。
在他的计划里,大名府便是接下来的防守计划的中心,他决定就在这里展开防守工作,不再继续北上。
至于赵匡胤的命令,他也只当作是一位担心儿子的父亲的恳求罢了。
但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难道说为了一个不相与谋的竖子,就要把我这几万大军给搭进去吗?
而且说实话,李继勋对于赵德昭,其实并不怎么喜欢。
一方面,作为武勋一系,他天然的就更加亲近赵德芳那一边,毕竟赵德芳的母族就是武勋。
哪怕王家现在已经没落,可各种旁枝末节的关系,还是能续上的。
另一方面,当初在蜀地,赵德昭可以说是得罪了一大批武将们,使得本就在武将派系里毫无根基的他更难立足了。
以至于赵匡胤想要帮他在武将里站稳脚跟,都得重新把李处耘这个边缘人物给拉起来。
李继勋有不少的亲朋好友,可都是恨得赵德昭牙痒痒的。
要不是赵德昭这几年来确实功勋卓着,他们无法撼动的话,他们又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赵德昭坐大?
所以说,现在赵德昭就这么待在河间府不挪窝的举动,李继勋其实可以说是乐见其成的。
若是赵德昭战败了,那他之前所经营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赵德芳便有了机会。
要是赵德昭就此战死,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到时候,李继勋是肯定要去赵德昭的衣冠冢上好好哭一番的。
也就是在李继勋谋划着自己的河网防线的时候,一队背着令旗的飞骑自大名府外经过。
飞骑在驿站直接换了一匹马,口中大喊着:
“捷报!捷报!燕王殿下前日大破辽军,辽国皇帝败走,俘杀无算!”
飞骑接连将这段话重复了三遍之后,就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远去了。
从传令兵口中得知这一切的李继勋,如同一根木头一般,呆立了许久。
许久。
小说推荐
-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 作者:神剑武林客第一回下贱之人和海盗时间2011-4-1118:10:08:56991551年的秋天,九州罕见的没有被海啸和台风袭击,农户们在金黄的稻海里忙的不亦乐乎,渔民也看着满仓的活鱼乐的合不拢嘴,佐嘉城附近100里的商人町皆举办了大大小小的集会,他们一掷千金,好像对着上天炫耀自己的财富,他们大
- 最新章:第468章
- 一千多年前的荣辱是非:大宋的人大宋的事(选载)
- 第一章 从夹马营开始的历史 不寻常的夜晚(1 后唐天成二年(927)二月十六日的夜半,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 据说,在他降生时有种种不寻常的事情发生,首先是有红光笼罩宅院,屋内一片光明,还有就是胞衣形状奇特,像一朵大荷花的花蕾,而且异香缭绕,居然三日不散 就是因为体有异香,他的父母给他起了个乳名叫“
- 最新章:第53章
- 重生之华年昭昭
- 《重生之华年昭昭》作者:翡翠虾饺皇沈宁,前世一路顺风顺水,嫁入皇室做了太子妃,后来又做了皇后。偏偏摊上一个不守诺言的丈夫,让她心情郁结难产而死。老天给了她一次重生到幼年的机会,她只想将前世的遗憾尽量挽回,顺便避开那个说话不算话的男人。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那个人也重生了呢?翡翠虾饺皇说:年华昭昭,重
- 最新章:第232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
- 君心意昭昭
- 作者:山有嘉卉文案:小时候得不到的糖,长大后凌如意就再也不要了。是她的终究会是她的,比方说霍昭远这个人。不求自得,却是一生一世,清甜入骨。霍昭远参加某综艺节目,主持人问“理想伴侣是什么样的”某人描述得非常仔细“一米六,长发,右手食指有刀疤,喜欢手表和灌汤包,医术精湛”粉丝甲“说得那么详细,感觉有猫腻
- 最新章:第112章
- 大昭女相
- 简介:在局势动荡、家国飘摇之际,昭国的宫廷里出现了一位面目清秀的“少年”首辅,她文弱的外表之下究竟藏有多少本事、多少秘密?一个关于成长和前世今生的爱的故事(已有数本百万完结作品,坑品有保证,欢迎跳坑)95630上架感言)亲们,在经过了两个月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后《大昭女相》终于要在今天上架了,作者君一
- 最新章:第497章
- 昭昭日月
- 昭昭日月作者:红尘紫陌盗贼入室广宇清寒,朔月当空,寂寥的疏星乱点天幕,寒辉万里。重重庭院夜阑人稀,遍地青光,乍看去白蒙蒙一片疑是满地玄霜。两点豆灯光徐徐移向凤州大驸马府金库的方向,如暗夜潮涌中漾动的两颗璀璨耀眼的晓星。那是丫鬟手中两盏别致的琉璃狮子绣球宫灯,灯压得很低,映亮脚下残雪未尽的碎石小径,步
- 最新章:第130章
- [全职]昭昭
- [全职]昭昭》作者:夏越澈文案是这样,你的一辈子,是很好的一辈子。爱与被爱,无有辜负。阅前提示:1、谈感情,讲琐事,没什么内涵,为苏女主而写。2、服于第一条,不讲理。3、厚着脸皮说是个原著向,大框架不变,具体内容拐了山路十八弯。4、理想是把我心里的总攻三角一网打尽,具体情况参见“其它关键字。前后两段
- 最新章:第146章
- 天下昭昭
- 天下昭昭作者:如笑春山1第一章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幸而官道两旁的绿树成荫,为赶路的行人送来了清凉之意,减轻了些夏暑之苦。不过越往前走,绿林就越稀疏,刺眼的阳光不时从纷杂的枝桠中射入,带来丝丝灼热之感,但赶路的行人不但没有为之焦躁,反而振作了精神,加快了赶路步伐。因为密林一出,前方不远一定会有城池。时
- 最新章:第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