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君临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悲大喜

    朱由检怒气冲冲回到乾清宫,秉笔太监王承恩看崇祯这架势,定是又在朝堂受了气,急忙吩咐一旁的小太监去冲杯热茶。
    “臣等俱是穷官,哪里捐得许多?”
    “老臣安得多金?”
    .............
    崇祯脑海中不断浮现朝堂上群臣哭穷的面孔,捐几百两,甚至几十两,心中怒不可遏,这是把当他成乞丐,打发吗?咆哮道:“一个个全部欺骗于朕!他们真当朕不知他们家中境况,该死!”
    乾清宫侍候的小太监、宫女们见得圣上发怒,全部匍匐于地,身子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王承恩接过热茶,上前劝慰道:“陛下息怒,不值得为那帮大臣动怒,龙体要紧!陛下先喝杯茶,消消火!”
    崇祯没有动,声音中带着凄凉,惨笑道:“大伴,你说朕是不是薄德?国家危难至此,满朝文武家中不乏万金者,竟无一慷慨解囊者!”
    王承恩望着崇祯苍白而憔悴的脸颊,眼角也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鱼尾纹,眼窝也有些发暗,心疼道:“陛下自登基以来,宵衣旰食,事必躬亲,政事丝毫没有懈怠,堪称一代明君,哪个敢说陛下薄德?”
    崇祯自嘲道:“朕登基十七年了,大明却几乎年年闹天灾,不是大水,就是大旱,鼠疫,天灾不断,致流贼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如今流贼更是直逼京师,朕有何面目见历代列祖列宗?”
    崇祯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自顾自坐到御座,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却几乎没有一封文书让他高兴。这些奏疏不是报告哪里又闹了灾荒,就是哪里又丢城失地,大臣殉国或弃城而逃,无一不是如此。崇祯每天看着这些奏疏,心都在滴血,他不想看,不愿看,不忍看,但是身为大明皇帝,他不得不看。
    崇祯打起精神,伸手从案上拿起最顶端的一份奏疏,一手持笔,准备开始批改奏折。
    一旁侍候的王承恩看到皇上拿起顶端的奏折,脸上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笑容。王承恩身为秉笔太监和崇祯最亲近的人,心里清楚最近传来的坏消息让皇上的神经一直紧绷着,没有一刻放松,所以今日司礼监难得有一份可以使皇上龙颜大悦的奏疏。他第一时间放到了一摞奏疏的最顶端,就是为了让皇上高兴高兴。
    崇祯拿到奏疏,就看到这份奏疏竟然是来自桂王府,心中不禁一紧,生怕又是什么不好的消息。大明藩王,如洛阳福王、武昌襄王等先后被流贼所杀,身为大明皇帝却不能保全大明宗亲,已令他愧对列祖列宗。
    此时崇祯感觉手中的奏疏重若千斤,慢慢打开,当看到是桂王叔亲自上奏,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崇祯细细阅读了起来,看到桂王自愿放弃桂王府禄米,脱口而出道:“桂王叔竟然愿意放弃宗室禄米?”
    身为大明皇帝就不会不知道宗室禄米早已大明最严重的负担,大明全国税粮总收入不过两千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八百多万石,约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
    几代大明皇帝都想法设法想要解决宗室问题,但祖宗之法在上边压着,谁也不敢轻言废除宗室禄米。尽管禄米一减再减,但是还是朝廷一笔很大的开支。
    所以当崇祯看到有藩王自愿放弃宗室禄米,心中如何不震惊,如何不惊喜。凡是都有第一步,有了桂王叔的带头,这是个很好的开头。一旦所有藩王,不,哪怕只有一半藩王自愿放弃宗室禄米,朝廷的国库立刻能丰裕起来,到时朝廷有粮,不愁无法解决各地灾荒,和流贼之患。
    崇祯拍案而起,大喜道:“好!好!好!”
    王承恩都不知道他已经多久没有看到过皇上如此酣畅淋漓的大笑了,心里也是由衷感到高兴。
    崇祯激动地在乾清宫内来回团团转,少倾,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下心情,重新落座继续看桂王的奏疏,看到后面桂王叔捐赠两万两白银,眼皮一跳,看向王承恩,惊讶道:“桂王叔还给朕捐了两万两银子?”
    王承恩肯定道:“桂王爷确实送来了两万两银子!”
    崇祯闻言,叹了口气,道:“都是朕无能,令桂王叔流落梧州,连一座像样的府邸都没有,如今桂王叔更是毁家纾国难。若是满朝文武百官都如桂王叔一般,何愁不能消灭贼寇!”
    崇祯一口气看完桂王奏疏,道:“大伴,你可知桂王叔提及的香皂是何物?”
    王承恩道:“回陛下,是一种胰子,不过使用起来更滑,更舒服,更干净!”
    崇祯点点头,他本来还担心桂王又是放弃禄米,又是捐赠银两,那桂王府以后生活怎么办呢。如此看来,桂王叔是找到了维持王府生计之法。
    大明藩王从事商贾之事说出去,必为他人诟病,可桂王放弃禄米这个大饼太诱人了,崇祯询问王承恩道:“大伴,你说朕该不该同意桂王叔的奏疏?”
    王承恩都伺候崇祯三十多年了,哪能不明白朱由检心中所想,皇上是在担心那些言官们,道:“奴婢以为关键在于此举是否于国有利,况且此乃陛下家事,陛下应当乾坤独断!”
    崇祯叹道:“只是委屈了桂王叔!”
    王承恩说道:“桂王忠贞体国,知晓如今国事艰难,等朝廷消灭流贼、鞑虏,到时陛下再重重厚赏桂王,也不枉桂王为大明做出的牺牲!”
    崇祯也是这样想的,道:“大伴说的不错,一旦朕平定外忧内患,定要厚赏桂王叔!”
    至于桂王提及的暂留梧州,朱由榔就藩当地,在崇祯看来都是小事一桩。湖广刚刚收复不久,谁也不知道,张献忠何时会杀出来,他哪里能让忠心耿耿,做出如此牺牲的桂王一家现在回险地。
    崇祯提起象管狼毫朱笔,在桂王奏疏上批了个大大的可字。
    几月以来,崇祯从没如此高兴,心情愉悦之下,他继续拿起下一本奏折,只是看了一眼,脸色旋即由晴转阴,大怒道:“混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