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君临天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开端

    朱由榔这番话算是为这次恩科定下了基调,话中透露的意思非常明显,恩科以策论为主,八股文自然要靠边站。
    朱由榔走后,他的言论免不了传扬传去,不出半天,复旦所有的学生都已知道了这则令人兴奋的消息。
    第二天,朱由榔视察复旦学院以及发表的言论便登上了大明日报的头版头条。
    梧州一家茶楼内,不少读书人手拿一份报纸,有人感叹道:“这复旦学院竟然能得到监国的青睐,真是好运道啊!”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朱由榔十分重视复旦学院,不然也不会亲自到访,而且关于朱由榔任命涂绍煃、刘同升等人的消息也流露了出来,这更惹得不少人羡慕,悔恨当初为何没有进复旦学院。
    “你们说朝廷要开恩科之事究竟是不是真的?为何之前没有一点儿风声?”有人拿捏不准,怀疑道。
    “应当假不了,我有好友就在复旦学院,他可是听说这消息出自监国之口,监国金口玉言,能假的了吗?”有人相当肯定道。
    林正茂与张子聪、马守直几人齐坐一桌,静静听着旁人高谈阔论,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担忧。
    按理说,他们都早已高中举人,如今有此良机,本该高兴才是,但他们却是愁云满面。
    张子聪紧皱眉头,扭头望向林正茂,道:“林兄,你怎么看?”
    “不妙啊!”林正茂叹了口气道,“有监国作为后盾,看这架势,复旦学院的崛起已势不可挡。而且,若这一切都是真的,此番恩科以策论为主,对我等可都是大大不利。”
    张子聪微微点了点头,他深有同感,八股文的优劣决定了他们能否高中,是以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八股文之上,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分散在策论之上。
    张子聪忧心忡忡道:“纵观监国的种种举动,依我看更像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
    “什么信号?”一旁的马守直不解道。
    “监国并不看重八股文。”张子聪说道,“你们难道忘了复旦学院宣传的理念吗?他们处处标榜经世致用之学,反对八股。先前我以为他们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毕竟朝廷开科取士,最终还是要以四书五经为主,他们再怎么蹦跶,中不了进士,进不了朝堂,也只是白费功夫。”
    “但是如今看来,是我大错特错,若是朝中有人支持,而且还是我的大明未来的皇帝,这可就说不准了。”
    “监国不去梧州其它书院,偏偏去了复旦学院,而且那复旦学院的院长还是监国的老师,让我不得不做此念想,监国对于朝廷以八股取士,可能有所不满。”
    马守直像是明白了什么,瞪大了眼睛,惊呼道:“你是说监国要废除八股取士!怎么可能?”
    林正茂与张子聪的想法不谋而合,道:“没有什么不可能,监国不一定是要废除八股,只需要将科举考试重点偏向策论便可,此番恩科没准儿就是监国的一种试探。”
    “大明科举早已形成定制,二百余年都是如此,岂是说改就改的!”马守直兀自不相信道。
    张子聪苦笑一声道:“规矩是人定的,朝廷若是真想要改变,我等又能如何?”
    “若真如张兄所说,到时候,我等可以联合同道一起抗议。”马守直斗志高昂道。
    林正茂和张子聪这回都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说易行难,正所谓枪打出头鸟。
    他们两人能够揣摩出其中的一些门道,都不是愚笨之人。朱由榔是什么样的人,只是看他监国以来的作为,就能揣摩出一二,岂会屈服于一群书生的抗议,别到最后将他们自己的前途搭进去。
    张子聪情知马守直为人,劝道:“鸡蛋碰石头的傻事,马兄还是不要做为好。你我是举人之身,距离那进士只不过一步之遥,就算朝廷真的将科举考试重点放在策论之上,我等不过是多花费些时间罢了。”
    “是啊!况且这只是咱们得猜测,马兄也不必太过当真,也许是我们多想了。”林正茂也担心好友一根筋的毛病犯了,真做出什么傻事。
    马守直摆手道:“两位不必再劝,科举关系到我大明所有士子的前途,岂容朝廷随意更改。朝廷若真想要变更考试内容,我到时候拼了命也要组织朝廷的倒行逆施。”
    张子聪心中暗暗叫苦,他有些后悔将这番猜想说给马守直听了。
    两人再三劝说无果,只得再另想他法。
    三人散去之后,马守直一人独留茶楼,显得郁郁不乐。
    不知何时,马守直身旁多了一人,只见他拱了拱手道:“在下龙泉书院黄智诚,见过这位兄台!”
    马守直抬头,见来者同为读书人,回礼道:“梧山书院马守直。”
    黄智诚落座后,面带微笑道:“刚才马兄与几位好友的谈话,在下不小心听到了,马兄的高风亮节令在下十分佩服!”
    “不敢当!”马守直谦虚道,“不知黄兄有何见教?”
    黄智诚自从知道复旦学院流传出的消息后,肠子都悔青了。如今再想入读复旦学院,还需要层层考试,他也曾见过复旦学院流出的考卷,光是看到那些术数题,他就头疼得要命,更别提他的弱项策论,要是考四书五经,他胸有成竹,至于策论还是算了吧。
    刚刚他在一旁听到张子聪他们的言论,猛然惊醒,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若真让他们不幸言中,那他的前途可就到头了。
    黄智诚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寒窗苦读二十载,将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八股文之上,这个时候朝廷若改变科举考试内容,这不等于要他的命吗?
    是以,他绝不希望这糟糕的局面发生。
    “在下也认同马兄的见解,科举之制,历经大明几代先贤完善,早已形成定制。今天朝廷能改变,他日也能再次改变,如此朝三暮四,我等读书人如何求学!”黄智诚义愤填膺道。
    “啪!”马守直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高声喝道:“说得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