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第123章 南巡:福建篇(5)

    11月31日,朱由校终于到达了福建。一下船,就看见福建省的大小文武官员在那里整整齐齐地站着,肯定是等候多时了。可是他左望右望就是没看见南、俞二人前来,向人打听才知道他们两个全部都已经去澎湖指挥作战了,颇有些‘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架势。
    在感叹于两人工作效率的同时,朱由校也不由得为自己在臣子心目中的形象表示担忧。
    现在明荷澎湖之战的历史,在朱由校这只“小蝴蝶”的干扰下已经和原时空的历史大有不同。
    在原历史中,这次明荷间的军事冲突从1622年一直持续到了1624年,但真正的激烈交战时间累积起来却只有八个月。这是因为澎湖岛的事情最初并没有引起明中央政府的重视。因此,自然没有上谕调兵,而是让地方政府自行处理。于是,福建地方政府决定以交涉、外交手段为主,战争为辅,希望尽可能的和平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624年年初。
    在这期间,荷属东印度与明福建政府达成了“停火一年”、“荷方撤出澎湖”、“明方同意荷方在台湾本岛进行贸易”等初步协议。但因为荷兰的出尔反尔与其无端残害沿海中国渔民、海商的行为引发了明政府的愤怒,导致谈判破裂,战火复燃,这才开始了八个月的激战。
    而朱由校可不是原先历史上的那个木匠皇帝,他可以自豪地说,除了木工行业以外自己绝对能够碾压历史上的那个前身。
    朱由校一直以来就对海疆、西夷高度重视,不但在事件一开始就给了地方政府调兵权,而且将保守派的商周祚等人调任,换上了强硬派的那南居益等人,可导致相关的历史进程被大大的加速提前了。
    “来人,朕要修书一封,送给南卿。”不知道朱由校龙飞凤舞的提笔之时,是否有想到自己的行为在对方眼中很可能完全就是‘常凯申队长空投手谕’呢。
    而在距离大陆100多公里的地方,澎湖列岛上,战火仍在继续着。
    澎湖地区虽然不大,但也着实不小,共辖澎湖本岛、牛母件屿、白沙岛、金屿、吉贝屿等64个岛屿,面积约127平方千米。本岛与白沙岛、西屿岛呈环状连接,十分适合船舶停靠,一旦在四周修建炮台与堡垒,更是易守难攻,但是毕竟全是岛屿,用水的补充就不方便,而这个问题也是明军围困方计中可以突破的重点。
    可以说,彭湖的地理位置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是连接大陆与台湾的桥梁,也是进攻的跳板。澎湖有失,则台湾不保;而相反,一旦澎湖在手,则台湾无险可守。
    只要占领台湾,就可以建立对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海上交通线,并且控制中国东南沿海的各个口岸与整个琉球;更可以辐射日本九州、四国地区与吕宋群岛。
    所以澎湖必须掌握在中国手里,这是朱由校在信中向南居易等人不断重复和强调的。
    11月26日,明军先锋部队守王梦熊部三千人从繇吉贝进入镇海港成功登陆,当日既攻克荷军堡垒一座,随后即修筑石垒一座驻守,荷军不得不收缩防线。
    28日,顾思忠率水师赶到镇海港与王梦熊汇合。明水陆两军于筑造石城同时发动攻击,进攻澎湖风柜尾城,逼荷兰军退守城内。
    随后继续修筑攻势,等待着援军的到来。
    31时,南居易率孙国祯、刘游击、洪际元、洪应斗等明军主力陆续前往澎湖。同时在妈祖宫制高点设置火炮阵地,准备为强攻作打算。
    12月2日夜,朱由校到手墨终于到达了前线将领的手中。
    “怎么样?南大人,陛下有什么指示?不会是催咱们赶快进攻的吧!”
    “你这匹夫,怎能轻易揣测上意,诽谤陛下。”虽然在看到信里的内容之前,南居易也是这么想的,但他还是训斥了俞咨皋一一这家伙没大没小的,这也是能公开说的事情吗?
    年轻的皇帝在大臣们心中是一个急燥的形象,总是小心翼翼的,好像天会踏下来一样。大明虽然已经无法掩盖它那衰落的气息,但也未透露出一丝亡国气象。
    只要君主励精图治,国朝中兴有望啊。大家都觉得他太悲观了。
    “放心吧!陛下对咱们的进展十分满意,告诉咱们不要急躁冒进,以稳为主,务必歼灭敌军,寿光复澎湖。”
    “还有就是陛下命令我们,多派军舰去东面巡视,绝对不能放跑了荷兰人,更不能让他们登陆台湾。”
    两人觉得这些命令多少有些名莫名其妙,但是现在大局已定,做这些事情并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依然奉命行事。
    调离了三十艘战舰在台湾海域巡视,并且派洪际元率兵3000离开澎湖,驻守台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