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第1036章


微软目前做的事情,可以算是“盗的门槛很高”,比尔·盖茨自己不出支援笔记型电脑的windows作业系统,别人一两年内也做不出来,没人会损害盖茨“借鉴者中的头把交椅”,那他当然要让顾骜和乔布斯多活一会儿了。
反正个人电脑行业如今处在井喷期,可以跑马圈地的新增空白市场很大,何必要贴身盯防搞得所有人都不敢创新呢。
后世的历史早已证明,比尔盖茨这厮,在“什么时候假装严打实则放纵盗板、什么时候真的严肃认真打击盗板”这一方面,可是全球最精的。
说句难听的,比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还精呢。
……
跟钱伯斯分析清楚了这一波,顾骜就知道,这意味着至少未来两年之内,王安公司在笔记型电脑这个细分市场上,不用担心微软的直接竞争。
这两年还是留给封闭式作业系统的厂家们自相厮杀的窗口期,不用害怕巨头进场这个超级变数。
那么原本模糊的大目标,也就可以先拆解成几个容易短期内实现的小目标。
这两年,外交上要继续跟微软保持虚与委蛇的友好,然后集中力量先把苹果彻底干掉。
四年前那一波竞争,只是让苹果狠狠伤了点元气、并扭转87年时王安因为高层交接混乱而带来的颓势,把苹果公司压到只占王安三四成的体量。
不过因为苹果的底子还在,而且人家曾经也是纳斯达克明星上市公司,所以一次性击垮是不可能的。
现在,就要毕其功于一役了。
顾骜不希望到1994年的时候,苹果公司依然以“主流名牌笔记本供应商”的姿态活在这个世界上。
它可以不破产,但必须被打入二流。
“这两年是关键期,一定要好好安排、全面压制住苹果。趁着笔记本这个新品类没被微软侵蚀,赶紧圈走核心客户。这样一来,就算未来微软进来了,我们也有一战之力。”
顾骜如是给包括约翰·钱伯斯在内的王安高管们打气。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钱伯斯向他汇报,但其他高层也都是列席的。
“按照微软现在这个局势……听说他们在做一个操作界面极为直观的新式作业系统,叫windows,将来微软杀进来之后,我们真能顶住么?就算抢跑两年也没什么用吧……”
一些技术口的高管,也不管是在顾骜当面,非常耿直地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因为几年前那些封闭式系统的台式机大牌们,已经在微软的攻势下开始收缩了。人们总是相信历史容易重演,所以信心因此被打击也并不奇怪。
不过敢提意见、直言不讳自己的看法,总归是一件好事,说明王安内部并没有一言堂,而是广开言路的。
面对手下在老板面前暴露出来的士气问题,钱伯斯也是有些惶恐,他意识到自己最近在统一公司思想和士气方面做得有些不够了,产品上市之初,所有精力都被销售牵扯,内部有些涣散。
“你们怎么会有这么鼠目寸光的想法,笔记型电脑跟台式电脑是两种场景两种需求的东西,在台式机上发生过的事情,不一定会成为笔记本时代重演的历史,大家要有信心!你们还是眼光太局限于技术和产品了。”
几名之前提出异议的技术高管,本来也就是吐槽一下,见状便不再发声。
顾骜也意识到,眼下似乎有必要在内部统一一下士气认知。
“这个问题上,我赞同钱伯斯。不是因为鼓舞士气,而是我真这么想的。”顾骜明确表态。
第899章 不买不是美国人!
“大家不要小看笔记型电脑市场的容量——虽然今年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总容量,估计在1100万左右、笔记本只占200万。
但明年,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部门按数据趋势分析,有可能新增市场总容量会超过1500万台,而笔记本的需求有可能飙升到2000万台!
如果微软公司目前研发中心的、代号为windows的ms…dos7。0版本发布,明年全球个人电脑市场总份额,有可能逼近2000万新增。”
为了让王安上下都统一思想、鼓舞士气,钱伯斯就在这场原本只是向顾骜汇报的会议上,当众给大家画大饼。
那些平时只醉心于产品和技术的高管听了之后,果然对这个数据非常怀疑。
“这不可能吧,今年全球笔记本出货最多200万,明年这个细分市场怎么会突然涨到500万?”
“我也算元老了,十几年前就开始跟着老王总干。咱公司卖了这么多年电脑,从一年十万台到一年一百多万台,从没听说过某一年瞬间跳涨几倍的。”
这些朴实的技术男们,如是窃窃私语。
便在此时,顾骜开口表态:“这一点上,我完全相信钱伯斯调研的数据,从这两个月的销售数字组成成分变化上,我也看得出来这种趋势。”
钱伯斯本来想继续他的说服工作,但既然老板表态了,他自然要把表现机会让给老板,于是就换了一副“不知有何更高的高见”的姿态,虚心捧哏请顾骜开口。
顾骜也无所谓,随口说道:“台式个人电脑的应用场景,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私家办公的用具,是摆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的——大家见过的,就美国这边的大公司,至今连会议室里都很少配个人电脑吧?秘书或者书记员的场景,大多也都是手写做会议纪要的。
所以,大家做了十几年个人电脑,似乎已经忽视了电脑的社交属性,只考虑了它的工具属性。对于工具,大家是懒得出更多溢价的,而对于社交攀比的奢侈品,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笔记本是要拿出去用的,还可以出现在商务谈判场合,可以作为一方资质实力的侧面烘托。未来如果笔记型电脑普及了,两家公司一起去围标商业洽谈,其中一方能够给自己的秘书配笔记本,另一方却不能,那至少三五年内,能配笔记本的一方都能为自己的公司撑面子。
这时候,就不能用工具来衡量其价值了,而会像公司买商务车的时候,要考虑奔驰或者bmw的标是否更有社会影响和号召力、能让客户或者供应商最快地发现你的实力。
所以,在笔记本领域,全社会对一个品牌的档次、历史的认知,将会成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哪怕将来其他量贩式的便宜货性价比更高、或者应用软体更丰富,也不影响商务型客户买一个大牌笔记本撑门面——这,就是这两年,我们利用微软系时间差抢跑圈地的意义。”
顾骜说的道理,其实搁十几年后稍微有点商业远见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为什么pc时代苹果被微软打得那么惨,而到了手机时代就能扳回一些呢?说到底是因为电脑是关起门来自己宅着打游戏的,而手机是拿出去装逼的。
如果你被当成了工具人,那你就别怪别人不跟你讲感情只讲性价比。
如果反过来,那你就别怪别人跟你讲感情、不太讲性价比(我不是在说小米)
如今谈手机还太遥远——当然事实上,1992年的手机,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哪怕在美国,也依然算是一件略微值得装逼的奢侈品。
在亚洲就更是纯奢侈品了。
所以顾骜能谈的,暂时就是笔记本的奢侈品装逼属性。
人类为了那个逼,所能掏钱的潜力,不是为了工具掏钱的潜力可比的。
顾骜说到这儿,本来还想引经据典那点销售数据来分析一波。可惜他也是今天才看到报表,所以不是很熟,只能临时往回翻看。
钱伯斯在一旁心领神会,知道老板是想从数据里找点佐证他观点的论据,于是立刻结腔。
“我们目前的销售数据组成变化趋势,恰好可以完美地证明老板的观点:4月份的时候,全月跟踪抽样的购买客户,有90%以上,都是‘原先没有购买过我司办公电脑’的新用户,也就是说是用于解决‘个人电脑有没有’的问题。
而五月份开始,这个比例下降到75%,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用户,是过去五年内买过wps台式办公电脑的,而且旧电脑肯定还没用坏,就购买了新机。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这些人是为了携带型的需求,以及社交和展示商务实力的需求,才掏的钱。
大家想象一下,为了证明商务实力而掏钱的精英客户,全球能凑出多少规模来?而这些潜在客户,在今年和明年,就只能选择我们或者苹果或者ibm下个月才开卖的thinkpad,没有第四个选项。
按照最新的经销商预估调货的跟踪,我们觉得今年的笔记本用户,能有一半左右是‘已经有了台式电脑,还想再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