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第248章


“阿丑,娘娘这是?”待李世民离去,青岚这才走了过来,悄然问了一句。
话说她看见长孙回来的模样,可真吓得不轻,只是适才皇帝和众殿下们都在,她不好多问。
“四天前的晚上,有刺客闯到了陛下和娘娘休息的寝宫,行刺者是赵长胜。”阿丑左右瞧了一眼,附在青岚耳边道了一句。
“。。。。。。”青岚听完,眉宇间顿时笼上了一层忧色。
这赵长胜她们都认识,他不仅是李建成的贴身侍卫,与李世民的关系也不错,在洛阳的时候,李世民经常亲切的称他为赵大哥。
“你也别太担心,我瞧蒋太医的意思,娘娘不会有大碍,只不过调养的时间会长些罢了。”与她在一起已经二十多年的阿丑一眼就能瞧出她的心事,出言安抚了一句。
“嗯,陛下说得不错,娘娘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你在这看着娘娘,我去熬药吧。”青岚点了点头。
长孙皇后身体不好、需要用药的时候,她和阿丑几没有假过他人之手,都是亲力亲为。
蒋太医不愧是孙思邈似都推崇之人,他两副汤药下去之后,长孙皇后安睡了两日,第三日就醒了过来。
她清醒的时候,除了两岁的明达和才三个多月的新城公主之外,五个孩子都在屋里,李治孩童听说她醒了,跑得最快。
他几乎是扑到长孙的榻边,一脸惊喜的开口:“母后,你醒了。”
城阳,长乐,豫章,李泰,李承乾都跟在他身后走了过来,一脸惊喜的看着她。
“嗯,母后无事,你们不用担心。”长孙皇后脸上扯出一抹笑容,嘴巴翕动了几次,口中才吐出这么几个字,她虽醒了过来,可浑身酸麻无力,精神十分不济。
“雉奴,母后刚醒,体力不济,我们不要多打扰她,母后,您多休息,青岚,阿丑,你们看母后想吃点什么,先喂她吃点,恢复下体力。”
已经十六岁的李承乾见状连忙制止了两个小的继续问话,他看了母亲一眼,转目对旁边的青岚和阿丑道了一句。
虽说他们都是长孙的子女,可论起会照顾长孙,肯定谁也比不过青岚和阿丑。
“好,几位殿下先在外面坐坐,我先喂娘娘喝点粥。”青岚点了点头。
长孙这一病数日,绝大部份时间都在昏睡,汤药都是好不容易才喂下去的。
青岚根据蒋太医的建议,将熬制的药膳端了大半碗过来,长孙免强喝了一半,就再次昏睡过去。
这一睡又是两日,直到八月十三才再次醒来。
李世民和几个孩子们见她虽醒了一次,转眼又昏醒了两日,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长孙再醒来的时候,精神较前一次强了不少,足足醒了一个多时辰,和大家说了好些话才睡去。
就在大家以为她要逐渐康复的时候,长孙皇后却开始了漫长的昏睡期,通常是醒几个时辰,就昏睡几日。
若非情况没有继续恶化,李世民和他几个孩子几乎都忍不住要抓狂。
一开始李世民还禁止外人来探视,可皇后病重的时间一长,这事就不可能瞒住。
不说宫里的妃嫔,就连年岁已高的高氏,都由长孙无忌搀扶着来看了她一次。
好在高氏来的那一次,长孙正好醒来,高氏年岁已高,受不得刺激,她看过长孙一次后,长孙就告诫哥哥,别让母亲再来了。
至于众嫔妃们的心事,不须多说,自然是想什么的都有。
长孙久病不愈,她的几个子女都揪心无比,太子李承乾满心惶恐。
十月中旬的时候,趋着长孙皇后清醒,李承乾对她道了一句:“母后,儿臣想去向父皇请求赦免囚徒,同时请高僧来为您渡脱祈福。。。。。。”
“不可,高明,大赦是国家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自己的教规,若随便动用,定会有损于国体,即便你父皇同意,本宫也不会同意,切记,此事万不可违。”长孙一听,连忙阻止。
李承乾听得双目蕴泪,伤心无比,又不敢违逆母意,只能作罢。
“高明,母后没事,你不用担心。”长孙皇后瞧着儿子的模样,不由叹了口气。
她的儿女们年纪都还不大,若是她不在了……
太子李承乾的婚事原本定在十一月初,因皇后病重,婚期只能后延,此事一出,苏家顿时被推上了风浪口。
好在到十月底的时候,长孙的身体逐渐开始有了好转,到了十一月中旬,她已能起床走动。
李世民父子对此自是大喜过望,长孙能起床走动后对太子所说的第一句话是:“高明,对不住,原本你的婚事应该在这个月,却因母后。。。。。。”
第三百三十七章 太子娶妃
“母后,您这是什么话,您这是要折煞儿臣啊。”李承乾吓了一跳,一脸惶恐的接口。
“傻孩子,那苏家女确是难得一见的好姑娘,母后这一病只怕没少给她添麻烦,心里确实觉得很愧疚。”
“过两日我便和你父皇商量,将你们的婚事定于明年年初吧。”长孙皇后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太子与苏家女婚事刚定下一年,她和皇帝原本都打算让他们今年十一月成婚。
结果她去了一趟九成宫就一病不起,这事对苏家女的名声肯定是有些影响的,尤其是那些眼红太子妃位的人家,只怕少不得要拿此做文章。
长孙对苏娴这个儿媳妇挺满意,一点不希望因自己而让她背上什么不好的名声。
李承乾知道母亲的心事,心头感激莫明,鼻子不自觉的泛起了酸意。
十二月初,一指诏书再次下到了秘书丞苏亶的府中,这是一旨成婚圣旨。
旨文如下:秘书丞苏亶长女,门袭轩冕,家传义方,柔顺表质,幽闲成性,训彰图史,誉流邦国。
正位储闱,实惟朝典,可为皇太子妃,所司备礼册命,主者施行,婚期定于贞观九年正月甲申。
苏家接到这旨诏书,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到了肚子里。
话说太子娶妃的时间原本定在今年的十一月,但时年八月,皇后从九成宫回来,就一病不起。
京中已有谣言说太子妃与皇后命格不合,与其相克云云。。。。。。
苏家这一段时间承受的压力实在非同小可,就连一向淡定的苏亶一颗心都紧紧悬了起来。
虽说他不太相信以皇帝的英明会随意迁怒自家闺女,但若万一皇后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以皇帝对皇后的深情,再听得京中的谣言,会做出什么决定,委实难以预料。
苏夫人更是紧张的很长一段时间连觉都睡不好,倒是苏娴表现很平静。
许是这些年一心钻研医理的原故,她对婚事的态度比普通女子要豁达许多。
婚期圣旨下达的当日,苏夫人激动得泪流满面,待传指之人一走,她就进了家里的小佛堂,在菩萨像前诚意诚意的举香叩头:“多谢菩萨慈悲,保佑垂怜。。。。。。”
“娴娘啊,后日你随我入宫去看看皇后娘娘。”从小佛堂出来,苏夫人又去了女儿的院子,对手里正捧着一医书的女儿开口道。
“好。”苏娴点了点头。
她对皇娘的印象是极好了,皇后病重的这段时间,她也不只一次入过宫探望过。
虽说尚未过门,她也算是皇家钦定的媳妇,未来的婆婆病重,她自没有不去探望的道理。
十二月初九,圣旨颁布下去的第三天,苏氏与女儿一同入了宫。
两人来到立政殿,见过礼落座之后,苏娴悄然打量了长孙皇后一会,半刻之后,一双秀眉不自觉的轻轻一颦。
“苏大娘子,因本宫之故无端让你和乾儿的婚期迟了两个月,并因此给你和苏家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实在是对不住。”
正好在此时,长孙皇后抬目朝她看了过来,开口道了一句。
“娘娘折煞臣女了,于君臣之道,您是贤德兼备的一国之后,母仪天下,不知庇佑了多少人,您凤体有恙,臣女即当诚心为您祈福。”
“于长幼尊卑之道,臣女为太子殿下尚未过门的妻子,是您未过门的儿媳,您身体有恙,臣女本该近身侍奉,臣女只恨医术不精,不能立即解除娘娘的病痛,又岂当得起娘娘这声对不住。”
苏娴吓了一跳,敛下心绪,连忙站了起来,一脸惶恐的开口道。
“坐下说话,别这么紧张,待你嫁过来与本宫相处久了,便知本宫这里没这么多规矩。”长孙皇后摆了摆手,意示她坐下来。
皇后和她们聊了小时个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