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第250章


“你呢?”郑氏问。
“我,很感谢嫂嫂。”长孙鼻子一酸,目中的泪几乎忍不住要夺眶而出。
郑氏见状张了张嘴,似想说点什么,可终没有开口。
长孙沉默了一会,待情绪平复了一些,又问:“对了,四弟媳还好麽?”
“她比我看得开,从进来那天开始,就没有纠结过。”郑氏道。
长孙没有再开口,她端起茶杯,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着。
直到一杯茶喝尽,她才抬目看着郑氏道了一句:“嫂嫂和四弟媳都是这世上少见的好女子,无论是谁能和你们成为妯娌,都是莫大的福分。”
“能再见嫂嫂一面,饮一杯淼淼泡的茶,我很满足,嫂嫂,我走了。”说罢,起身站了起来。
“你不去看看四弟媳么?”眼看着她就要跨出门槛,郑氏脱口问了一句。
“不了,能得知你们一切安好,对我而言便足够了。”长孙脚步一顿,紧接着便抬步走了出去。
她从郑氏的宫殿中出来之后,下意识的驻足抬目朝杨氏居住的地方看了一眼,目中情绪万千,最终一言未发的转身离去。
“阿娘,皇婶她?”待长孙离去之后,顺婉才开口道了一句。
“你皇婶是个真正的好人,她的慈悲良善是刻在骨子里的,她的贤后之名,也是众望所归。”
“只可惜,她的内心太过柔软,玄武门这一道坎她始终迈不过去,感情太过充沛、内心太过柔软的人,在皇家活得太过辛苦。。。。。。”郑氏淡淡的道了一句。
第三百三十九章 油尽灯枯
长孙皇后从长乐门出来,走到马车边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停住脚步,再次转身朝里面望去,足足过了半盏茶的功夫,才收回视线,抬步上了马车。
“娘娘,您心里惦记齐王妃,为何不去见见她?”上车之后,青岚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不了,知她安好即可。”长孙摇了摇头,目中蕴着青岚和阿丑不懂的复杂情绪。
马车回宫经过承天门的时候,长孙拉开车帘,抬目朝外望了过去。
视线触及之处,是巍峨富丽的宫门,森严肃穆的守城将士和一排排连绵起伏的飞檐兽脊。
这里,是人间富贵的极致,是柄权者向往的最高殿堂,但,这里也是世间最无情的的牢笼,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笼子里的困兽。。。。。。
车子缓缓驰过这道世间最显赫的宫门,快速的朝着内庭奔去。
长孙皇后默默的看着从眼前飞驰而过的朱墙檐脊,心思却不知不觉间飞到了二十多年前。
“娘娘,娘娘,到家了。”马车到了立政殿的门口,长孙仍沉浸在往事中没有回神,直到青岚和阿丑的声音在她耳畔响了起来。
“哦,这么快。”长孙回过神来,由阿丑扶着,从车上走了下来。
青岚和阿丑瞧着她的神色,心头颇为忧虑,最近娘娘时常走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今天去了一趟长乐门,愈发的让人看不懂了。
“青岚,阿丑,我今个儿精神头不错,你们陪我去花园走走。”下车之后,长孙没有立即进宫殿的意思,她抬目朝着南边的花园看了一眼,对青岚道了一句。
“是,娘娘。”青岚和阿丑应了一句。
八月的时季,花园里虽不像春天那般万紫千红,盛开的花卉仍有不少,开得最好的当属月季和桂花。
菊花也开了一些,不过一些珍贵的品种此时花期未到,尚未开放,比如十丈垂帘,瑶台玉凤什么的。
许多人都以为长孙喜欢菊花,因为她这座花园里种的名贵菊花着实不少,足有十数个品种。
其实不然,喜欢菊花的不是她,是皇帝,李世民对十丈垂帘,瑶台玉凤这类花型硕大,颜色鲜艳,美不胜收的名菊情有独钟。
长孙个人则比较喜欢梅花和桂花,她喜欢梅的风骨,桂花的淡雅无争和持久芬芳。
又因桂树太常见,民间随处都是,不够名贵,整个后宫的妃嫔们的花园里,唯有她的花园中桂树最多。
长孙皇后走进花园,来到一株桂树前,伸手轻轻扶住一簇花得正艳的丹桂,伸头过去嗅了嗅。
淡雅清新,香韵悠长,闻着这熟悉又令人安心的味道,她的脸上不由主的露出了一抹柔和的笑意。
“又是一年丹桂飘香时,一转眼本宫都三十五了,时间过得真快啊。”长孙皇后轻轻嗅着四周熟悉的芬芳,不无感慨的道了一句。
青岚正准备搭话,却见城阳公主蹬蹬蹬的从屋里跑了过来,她跑到长孙皇后身后,怯怯的唤了一句:“母后。”
“城阳,过来。”长孙听见她的声音,转头朝她招了招手。
“母后。”城阳走到她身边,将手放到母亲的手中,又唤了一句。
“今个儿在家里,可有听先生的话?”长孙皇后蹲了下来,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问。
城阳今年已有五岁,已开始接受启蒙教育。
“嗯。”城阳小鸡啄米般点了点头,双目亮晶晶的看着母亲。
长孙看着女儿乖巧的模样,心头软成一片,伸手将她抱了起来,指着面对的桂花笑着开口道:“城阳,喜欢桂花么?”
“喜欢,桂花是所有的花中味道最好闻的,城阳最喜欢了。”城阳将小脸往花簇丛中凑了凑,深深吸了一口,小脸上顿时露出愉悦的笑容。
“城阳公主这个爱好倒是和娘娘如出一撤。”一旁的青岚笑着接了一句。
“阿丑姑姑,抱抱。”城阳在母亲怀呆了一会,复朝阿丑伸出双手。
阿丑连忙走过来,从长孙怀里将她接了过去,长孙皇后见状忍不住点了点她的额头,笑骂了一句:“小淘气,怎么,嫌弃母后抱得不舒服?”
“母后身体不好,城阳太重了,怕累着母后。”城阳一本正经的开口道。
长孙听得一怔,随即鼻子莫明一酸,不由自主的转过头去,她的儿女们都这么懂事,这么的恋眷她,她,得好好的活着才行。
下午申时末,已经七岁的李治一下课,就蹬蹬蹬的跑到了立政殿。
他进来的时候,城阳正领着三岁的晋阳在花厅里吃点心,长孙皇后静坐在一旁,面含微笑的看着一双女儿。
“母后。”李治一看见她,立即扑了过来。
“都多大了,还这么毛毛躁躁的,瞧瞧,都跑出了一身的汗。”
长孙看到跑到自己面前的幼子,但见他一张漂亮的小脸红扑扑的,鼻尖和额头上都是汗珠,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立即掏出手帕,一边帮他擦脸,一边嗔了一句。
“雉奴不是想念母后,想念妹妹们么。”李治朝母亲扮了个鬼脸。
长孙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帮他擦干净了汗,又让宫女给端了杯不凉不热的茶来让他喝了,这才让他去和妹妹一起玩。
人的寿命快到终点的时候,自己往往是最先察觉的那个人,接下来的日子,长孙皇后为了年幼的儿女们,尽可能的与天争命。
她尽心尽力的配合太医们的调理,每日的饮食也会尽自己所能多吃几口。
可她的精神却是一日不如一日,即便无病无痛,她坐上一会,就感觉昏昏欲睡,有时一睡就是一两天醒不过来。
身体也是一日比一日消瘦,众太医束手无策,李世民焦虑之余,派人去把颇有一段时日没有回京的孙思邈找了回来。
孙思邈帮皇后看过之之后,他沉默了半晌,开了一张药膳的方子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来看了两眼,一脸希翼的开口:“孙神医,皇后她,这身体还能调养好么?”
“先按食膳调着吧。”孙思邈道了这么一句,就转身离去。
他没有告诉李世民的是,长孙皇后在连生了七个孩子以后,一身元气几乎已经耗尽。
再加上她心事沉重,这么些年下来,早已是心焦力悴,油尽灯枯,任凭神仙也无能为力。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多延续她几个月的寿命。
第三百四十一章 陛下,你喜欢珪娘就娶了吧
贞观九年十月二十七日,李世民在献陵安葬太武皇帝李渊。
十一月三十日,加“特进”勋号的萧蠫参预朝政。
安葬完太上皇李渊之后,李世民又罢朝两月,让太子监国。
直到贞观十年(636)正月初三,在众多朝臣的请奏下,李世民才再次亲理政事。
贞观十年正月二十二日,李世民下令改封李元景为荆王,李元昌为汉王,李元礼为徐王,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