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贵女做谋士》第120章


吒岸偈┘勇榉场?br /> 而北胡的大军由于气候和传统等种种原因,主要分布于北境的中部,东西两边牧民少部落的势力也相对弱,如果乌图隔段时间来打上一下,然后打完就跑,对冒顿来说还真是烦不胜烦。
须知由于大魏和西羌的存在,冒顿是不敢轻易令人率领大军离开大本营前往西域的,那样可能引起西羌的如临大敌不说,老巢亦可能被大魏的军队出兵攻打,得不偿失。
所以乌图的存在于冒顿来说,唯有膈应二字可以形容。
听公孙绩讲完这些前情后,顾小楼对乌图的观感变得复杂了起来,这样一个精明谨慎的人,要说服他出兵恐怕并非易事。从楼兰到北胡,即便是快马加鞭通行无阻也得要三个多月,可西戎的兵马粮草要向东行,必然躲不开北胡的眼线,到时又少不了一番斗智斗勇。
这么下来,即便立时出发,到达北胡恐怕也得六个多月了,到时燕北的形势又不知变成了什么样……
而公孙绩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才会不辞辛苦地亲自折返,且就之前他们在楼兰的那段时间来看,大魏使团中最得乌图认可看重的,明显是曾被北胡的上一任老单于□□了五年的公孙绩。
果然,进入楼兰王城后乌图的态度很好,对他们一席人皆是奉为上宾美食美酒招待着,但就是绝口不提出兵一事,每次他们一开口就会被乌图以如今正值冬季天寒地冻,若是长途跋涉定会兵疲马倦、粮草不足为由给回绝,但乌图又不说不出兵,只说要等。
顾小楼和公孙绩都清楚,乌图这是在观望,他为人颇狡猾谨慎,不然也不可能从冒顿的手下逃出来,之前谈合作的时候都是停留在纸面上甚至口头上的,他自然乐得多给自己铺条路。如今要落到实处让他出力了,他就要仔细衡量一下利弊得失了。
大魏和北胡才刚刚开战,谁占上风一时还看不出来,然而事实上,不管大魏和北胡谁占到了明显的上风,乌图都不想出手,只有这两方势均力敌平分秋色又打得难舍难分,才是乌图心目中最合适的出手时机。
因为如果是北胡占了上风,那西戎和大魏合作就是弱者的集合,一旦他真的出兵去打北胡了,大魏不仅无法反帮他,甚至可能还会拖他的后腿,他不可不敢冒这种风险,大魏好歹有百年的经营没那么容易一下被打散。
但他西戎就不一样了,乌图心里很清楚自己手下的势力有多少斤两,说起来是个小国,实际上也就是刚从北胡分化出来的一个部落而已。北胡一旦腾出手了,一定会先把他收拾了再去全力攻打大魏。大魏若是实力不够,自顾不暇,他连个喊冤的地方都没有,至于西羌,在他心里也只是同他一样的墙头草罢了,见到有利可图怕才会出手。
可如果占上风的是大魏,他同样不愿出手,毕竟大魏的实力既然已经如此强悍,他要是再去帮着对方把北胡的老巢打下来,那大魏就更加势如破竹了,一定不会让北胡保存一点势力下来以防其东山再起。
一旦北胡彻底被剿灭,他西戎离败亡也就不远了,因为用脚想也知道,到时候大魏腾开手了做的第一件事,说不定就是将他这点和北胡一脉所承的残余蛮狄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而只有北胡和大魏斗得旗鼓相当僵持不下、谁也不具备完全的赢面时,他这只渔翁才能从鹬蚌的相争中谋到利益。因为北胡若向他回攻,大魏必定会对北胡乘势追击,从而形成夹击之势;北胡若不回攻,他便可稳坐大营静看前面双方打个你死我活,最后趁着北胡起数将尽时,将冒顿手下的残余势力一并收复;而大魏亦是元气大伤,就算有心也无力再向他发兵。
这时,他就可主动同大魏提及当初合作时的盟约,请求双方止戈和谈,为自己寻得几十年的喘息时间,如此岂不大好?
乌图心里打得一手好算盘,只是,能坐到这里的也都是聪明人,乌图的想法瞒不了他们,可这件事难就难在乌图也不傻,他这样的考虑确实有道理,公孙绩等人现在说出的一切话开出的一切利,确实都还是空头的,根本很难动摇乌图。要让乌图改变想法现在就出兵,可比之前谈合作时还要难上百倍……
另一边,纳兰朝在燕北也同样遇到了麻烦,房钲此人在北地经营多年,根基极为深厚势力不可小觑。纳兰朝来之前就调齐了房钲之前的所有信息,一路上都在研究此去该如何行动。
世人有句话叫强龙也难压地头蛇,在燕北的地界上,纵你是太子,也少不得给这位官至一边总督的房钲几分面子。
初来乍到,若一上来就摆出十分强硬的态度恐怕是行不通的,你一强硬,别人就难免对你多提防几分,事情就难办了。
最好是能尽早了解燕北军如今的实际战力,以及燕北军部上层的实力划分,从燕北军内部入手争取到与房钲面和心不和的势力,彻底在燕北站稳脚跟了再和房钲面对面对峙。前一个月只要战事上没有急需他站出来的地方,还是蛰伏为上。
不过房钲此人虽贪恋权势但总还算没被权势彻底蒙了眼,他也看出了北胡这次不是还像以前一样预备抢一波就跑的,这场仗看似以突袭开场,但实际上北胡军不管是从布兵还是到用计,都能隐约寻摸出深思熟虑过的意思,意识到对手这次动真格的了,房钲亦不敢松懈,但离皇帝心中的预期还差多远就难说了。
这次在对抗北胡军队的过程中,燕北军属于有胜有败,不过整体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北胡要比大魏更能适应寒冷气候下的对垒作战,这些年经过冒顿的经营,各部落间的凝聚力和战力都在呈一个直线上升的趋势。相对而言,在元庆帝这位重文轻武的治理下,大魏这些年的边防军纪已经远不如前朝时整肃,房钲心里清楚,若单靠他手上这些兵力,要想不失一城只怕是不可能了……
这场仗是持久战,京城必定会从各处调遣兵力,但除了西北军,其他地方军有一个算一个甚至包括禁军,他统统没看在眼里。燕北军再不如前,也是在战与血中洗礼过来的,朝廷每年拨出的军饷配给的装备,也就西北军还能较量一下,至于其它军队是拍马也赶不上的……
等到纳兰朝到时,战事已进行的如火如荼,大魏北境已连续丢失了两城,不过前面两城的位置不大紧要,燕北军目前所把守的宁城才是重中之重,此城往前有座函阳关,易守难攻,是为北境第一险,一旦此关被攻下,军心只怕会散,因此,房钲也带着心腹亲到了宁城坐镇,并与纳兰朝在这里打上了第一个照面。
第119章 
乌图对燕北战场的关注丝毫不比顾小楼等人弱,每旬派出的斥候,基本前后相隔五天就会来回报一次军情,消息反而要比他们这些身在异乡的使团成员更灵通。
这日一大早,乌图突然派人给公孙绩传信,叫他前往议事大厅议事,公孙绩并没有独身前去而是带了几位同伴,其中就包括顾小楼。
“诸位朋友请坐。”王座上的乌图面色平静,不悲不喜,叫人看不出端倪。
众人落座后,乌图并没有开门见山的直接说事儿,而是东拉西扯地问了几句之后才试探着问道:“敢问众位可知,你们大魏的太子如今正守在宁城?”
话音落下,殿内静了一瞬,这边乌图明明什么都还没说,顾小楼心中却没来由地紧张了一下。
公孙绩凝眉思索了一阵,随后摇头答道:“不知,某等来之前只知太子殿下带兵去了燕北,但具体驻守扎营在那座城,某等就不清楚了。您的消息一向比某等快,您既这么说想必是有准确的消息了?”
“确实。”乌图点点头,顿了一下才又道:“本王的派去燕北前线的人来报,贵国目前的局势好像不太妙。据闻,燕北军内部有级别很高的将领同北胡人勾结在了一处,双方暗结珠胎已久,宁城可能要守不住了,贵国太子的处境亦是艰难。”
顾小楼听到最后一句时,心脏猛地紧缩了一下,几乎就要忍不住直接开口冲乌图问话了。但她并没有彻底丢失理智,她现在的身份是大魏使臣,在这样的场合下她不能表现出一点失态的举动。所以即便心已经快跳到嗓子眼儿,她还是忍下了,最后只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努力保持着镇定,等候公孙绩的回应。
“不知贵国暗探的消息来源可准确?是有人亲眼所见,还是只限于听闻?那位将领又是谁?某当年亲身去过宁城,此地前有函阳关易守难攻,后有属城粮草支援不断,地利可谓得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