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文]好欢喜》第64章


梅若英:“。。。。。”
“皇上不用这么看着臣,臣从前也以为臣醉心于政事,可后来才发现,比起为皇上在前朝分忧,臣更愿意待在后宫,盼着皇上的恩宠,给皇上做个伴。”
“你是我弟弟,这一点所有的人都知道。”梅若英隐约觉得头疼。梅如涵的倔强和执拗从来都没有放下过。 
“我大楚律法并未规定远房姐弟不许联姻。如果皇上实在介意这一点,臣可以脱离宗籍,正式更名柳依瀚。”梅如涵信誓旦旦,毫不退让,“皇上可以没有臣,可是臣不能没有皇上。”
梅若英突然怔了一下,这话仿佛谁从前说过,只不过那人表情浮夸,还嬉皮笑脸。那真是很久很久的事情了。
“如涵,我今天累了,你退下吧。”梅若英大概意识到梅如涵一定会纠缠不休,索性不再搭理他,召桂子进来,真的扶着她去寝殿歇着了。
午后阳光正好,照得满地光华流转,梅若英转身的瞬间,梅如涵振振有词,“皇上!皇上如果不答应,臣就跪在这里不起来。”
梅若英果真没答应,回去寝殿歇着,到了晚上,梅若英被噩梦惊醒,复想起梅如涵的话,记着他有些倔强的性子,忙问桂子人走了没,桂子说康郡王在养心门口一直跪着呢。
“快扶进来吧。夜里凉,让他歇会儿,再打发他赶紧回去。”梅若英眼角直抽抽,她如今就这么一个可人意儿的兄弟,偏总让她难堪。
“皇上勿忧,郡王爷必定是累了,跪着跪着睡着了,刚才还打呼噜呢,奴才已经给叫醒啦。”桂子领命出去,回来时也忍不住笑了。
梅若英:“。。。。。。”
梅如涵睡意未消,讪讪的进了暖阁,还顺道打了好几个喷嚏。梅若英见这个光景,打发桂子去端碗热姜汤,自己难免生气,披着外衫坐在一旁数落梅如涵:
“我如今一个亲人都没了,就你这么个兄弟,你还想气死我不成?!”
“臣不想做皇上的兄弟,臣想做皇上后宫里的男人,”梅如涵依旧执着,看着梅若英满脸不悦,便偏过头去,低声埋怨,“臣原本就是后宫慎嫔,满朝文武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
梅若英是真拿他没辙。从前,他刻意模仿慕非白,可如今说话的神情和语气乃至动作行为,又慢慢地向秦小七靠近。不得不说,梅如涵是个通透人,什么都明白,但却什么都不真正明白。
“满朝文武?呵,你是想让满朝文武看我的笑话罢!”梅若英就像被牛皮糖粘上了,甩都甩不掉,索性指着他的鼻子骂,“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你我同为天下之表率,我只问你,这同宗能结亲吗?!”
“怎么不能?!,臣的母亲是白彝人,臣幼时跟着母亲在白彝州住过很长时间,堂兄妹联姻就如同汉人表兄弟姐妹一样,并无不妥。抛却白彝州,皇上不妨去打听打听,放眼我朝各地,别说远房,便是亲堂姐弟,成亲的也大有人在,论起亲疏远近,臣弟和皇姐还隔着好几辈的生分呢。”
梅若英竟无言以对。
梅如涵决定趁热打铁,一咬牙,豁出去了,站起来慢慢走近梅若英,开始解衣服。
梅若英:“。。。。。”
“皇上,给臣一个机会吧,”梅如涵从没如此奔放过,这才脱了个外衫,脸颊就火烧火燎的,说话都不自然了,“臣想做皇上背后的男人,永远不问政事。”
“。。。。。。”梅若英暗自捏紧了拳头,这臭小子,就是欠揍!
“臣愿为皇上侍寝,”梅若涵又近前一步,看着梅若英目光如炬,硬着头皮嘟囔,“臣一直。。。。。在等这一天。。。。。”
梅若英站起来,黑着一张俏脸,照着梅如涵光洁的胸膛就是一脚,“梅如涵!前日南方雨灾,冲垮河道,你作为朕的工部侍郎,不为朕分忧,反了天了!朕命你前去疏理,即刻启程,河道不通,耽搁漕运,朕就剐了你!”
作者有话要说: 解释:①形容慕皇贵妃那两句是从前百度来的,忘了出处。感谢百度。
通知,第五十三章的更新时间挪在明晚十二点以后,五十四章恢复正常(十点半以后)。
眼花求捉,么么哒。
☆、第五十三章(捉)
梅如涵被女帝一脚踹到南方治理河道,一走小半年,再回到京城,已是大雪纷飞。因他此番立功,女帝依先前所言,除继续任工部侍郎外,又授梅如涵文渊阁大学士一职。梅如涵跪在当廷接了桂公公双手递过来的圣旨却没见到皇帝的面,犹不甘心,兴冲冲跑来养心殿找梅若英。
他进宫时,还给梅若英带了不少当地的土特产,说要亲手交给皇上,因为梅若英从前特许的便利,梅如涵入养心门,完全忽略守在门口的若干人等,一溜烟跑进了东暖阁。
彼时梅若英独自一人盘坐在炕床上涮菜吃暖锅,梅如涵近半年没见她,手里抱着的干货物产不自觉都洒落在地上,差点热泪盈眶。激动之下,当场脱了狐裘,又麻利开始解长衫,这回可比半年前坦然多了。
“。。。。。你要干什么?!”梅若英一口涮豆腐噎在嗓子里,险些喷出来。
女帝凌厉的眼刀从梅如涵脸上划过,仿佛要生生将人劈成两半,梅如涵心里打颤,坚强勇敢地抛个媚眼,结结巴巴道,“皇上,你。。。。这。。。。屋里热,生着火,还吃暖锅,雾气。。。腾腾地。。。。,这也。。。。太热了。。。。。”
梅如涵心跳得有些快,手却没停。他好歹也是宫里待过的,想当年,宠冠后宫的静妃全靠着死缠烂打才留在皇姐心里的嘛,呵呵,不就是不要脸么,谁、不、会、呀!
梅若英实在受不了,一双筷子麻溜儿伸出去,直戳梅如涵那双不停朝着她眨巴的眼睛。
梅如涵嗷呜一声,栽倒在地上,还没来得及嚷嚷,又听女帝严肃道,“梅如涵!!上个月赵王梅衍受他父亲挑唆,在长沙违规建府,多盖了几层门楼不说,还占了居民的半条街,现下让人给告上来了,你身为工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又是赵王的舅舅,责无旁贷,去看着处理一下罢!”
“。。。。。”梅如涵捂着快要被皇姐戳瞎的眼珠子,欲哭无泪。苍天果真不怜悯他,回来京城一日不到,又该启程了。。。。。
。。。。。
承明三年,民生安定,天下太平无事。只不过战争之后,各路军中损兵折将,一时填补不全,梅若英与新组成的内阁反复沟通,除了防线上的几位总督和兵部尚书自朝中提拔,目前最重要的边境线山西兵备道总兵一职,梅若英力排众议,将大任交予在承明二年年初与鞑子一战中因为功勋卓著脱颖而出的女将杨铁环。
杨铁环何许人也?倘若有人论起九爷,或者胖九爷,众人便知道说的就是她了。
曾在江湖上摸爬滚打的九爷,自从换了主子,摇身一变,成了新任山西总兵。她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杨铁环,也是那个曾经非常瞧不起老七哥媳妇梅若英的杨胖九,不过今非昔比,她现在对女帝梅若英那可真是服的五体投地,而且只服梅若英。
当年梅若英领兵出征,江湖上不少高人义士前来投效军中,其中就有胖九杨铁环。因为之前的渊源,梅若英留她在身边,彼时一众男将颇有些瞧不起年纪轻轻的胖姑娘,杨铁环二话没说,走出帐外,将一口三百斤重的大鼎单手拎起来轻而易举扔出百步之外,惊得众人合不拢嘴。打仗时,杨铁环举着长刀冲锋陷阵,杀敌就跟砍西瓜似的,一刀下去劈死两三个,鞑子兵见了她,躲都躲不及,战争还没结束,杨铁环就已经具备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威望,深得女帝看重。
打完了仗,杨铁环跟着梅若英回到京城,留任虎贲卫参将,去年又升了副将。女帝得空时便召至宫中,亲自授她兵法谋略。承明三年三月,女帝再度开恩科取天下之才,杨铁环参加武举,轻松拿下头名状元,堵住了悠悠众口,彼时跨马游街,着实威风了一把。
阁臣对杨铁环出任山西总兵多有不满,胖九爷虽威武不凡,比起在军中历练十几二十年的人来说,资历尚浅。人人都明白女皇帝的心思,清楚她是有仇必报的人,于是众臣猜测,五年之内,女帝必将再燃战火,一举拿下兵家必争之天险河套,一劳永逸。打仗非同儿戏,这样重的担子,交给一个市井出身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女人,总是叫人不放心的,不过女帝坚持己见,另有内阁群辅康郡王梅如涵连同几位年轻要员极力赞成,众人便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过了五月,杨铁环等新任的山西兵道将领启程赴边境,女帝亲自于宫中设宴践行,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