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打脸日常[重生]》第94章


而这个岌岌可危的朝堂,却又在以一种平衡的状态继续坚持了下去,直到沈绾的回归。
她犹如突然降落的惊雷打破了这个困顿的局面。
大聿朝臣并不是瞎子,他们也注意到了随沈绾一起回来的人,那可是刚刚反了大齐的沥王,手中也是握有兵权的,此时以非敌的身份来到大聿,是不是能暗示他们什么呢?
那个答案呼之欲出,却又哽在喉咙之中,弄得他们心痒难耐,可林柏荣偏偏不说,他们也无法下定论。
他不说,大臣们又要开始猜测他不说的理由。上位者吐口唾沫都深有用意,他们不敢怠慢,这不仅关乎他们的前途,还关乎大聿未来的去路。
大臣们便都开始揣摩起来,将燕京中近来发生的事,大大小小的势力,即将到来的风雨,一一加以拼凑和分析。
越想越深,越深越迷茫,到最后,却又似乎醍醐灌顶一般。
皇上不说,是不是就是在等他们像现在这般思考,然后等他们这些人主动站队呢?
来到燕京的第二日,梨亭园外便门庭若市,前来探口风的大臣们不在少数,却都被挡在了门外,连门槛都没能进。
沈绾一直待在屋子里,想着林世叔替她做的这个决定。
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林世叔会认她当做养女,虽然知道其中局势推动的成分可能更多一些,可她还是觉得这一切都像做梦一样。
沈绾突然想到了之前在安郡城门前,她和萧承衍说的那些话。现在想来,这个结果他可能很早就知道了,或许其中也有他促成的几分努力在,当日她毫不顾忌地说起自己的担忧,有身份的鸿沟在,她永远也没办法敞开心扉,萧承衍那时却并不在意。
现在便知道,萧承衍其实已经替她想好了答案。
身份不够,就抬高她的身份,这样还不够吗?
事到如今,沈绾才知道,她的担忧并非是因为天差地别的身份天堑,而是她心底里从未给萧承衍分过一丝信任。
以前她一直不愿承认,事到如今,好像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他们在一起了,沈绾才明白自己心里的懦弱。
真是一朝怕蛇咬,十年怕井绳。
只有萧承衍,为了让她接受,为了让她舒服,为了消除她心底的担忧,在做着她不曾知道的努力。
沈绾起身,走出了院子,感觉到日落后扑面的凉风,和饥肠辘辘的肚腹,她才发觉自己竟然坐了整整一天之久。
她迈步向外走,刚跨出这个二进的小院,就在门边看到了来回踱步的萧承衍,他不知道在那里走了多长时间,肩膀上全是落花。
沈绾远远看着,发现萧承衍一脸纠结和急躁,他脚步微乱,双手背在身后,机械地重复那个动作,像热锅上的蚂蚁。
沈绾不自觉地扬起嘴角,她走过去,佯装清了清嗓子,才看到萧承衍回过神来,有些惊愕地看着她。
“你出来了?”他脱口而出,随后又觉得自己这句话问得有些多余,伸手捂着嘴,发出“唔”的声,似乎在思考自己下一句该说什么。
沈绾却走近一步,笑着仰头看他,双眼弯成了月牙儿:“殿下饿了吗?”
“饿?”萧承衍顿了顿,点点头,“饿了……”
沈绾从没见过他如此局促的模样。
她从前遇到的人,几乎都是一路踏着血泪成长过来的,那些人都变得越来越稳重,越来越谨慎,也变得越来越冷酷,就像她一样。
唯有萧承衍,却是倒着走,从最开始那个喜怒无常,惯会伪装束缚自己的木头,变成今日这般喜怒皆形于色的翩翩少年郎。
只在他眼里明亮的少年郎。
“殿下还不熟悉燕京吧,我带您出去逛逛吧。”沈绾突然上前拉着萧承衍的袖子,第一次这样没有规矩,不等他回话,就拽着他出府了。
萧承衍就这样一步一踉跄地跟着她走到了街上,本以为日落之后,街道上的人会减少,却没想到外面竟然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都涌动着人,与白天是不一样的热闹。
“每月十五城中都会灯会,许多百姓都会在今日出来,沿着淇水放灯祈福,闹到戌时才回去。”沈绾指了指前面卖河灯的铺子,转头笑着看他。
“殿下要不要也放一个?”
萧承衍没有说话,而是直接挽起她的手走到了那个铺子旁,卖河灯的是个白发苍苍的老翁,他家生意不错,前面排满了不少人。
萧承衍一看围了这么多人,眉头就皱起来了,他到底没怎么接触过平民的生活,像是这样,买东西还要等的,似乎不太能接受。
沈绾抬起两人紧握的手,指了指铺子上挂着的那个河灯:“殿下喜欢莲花样式的,还是那个兔子样式的?”
这个动作似乎讨好了萧承衍,让他一下忘记了方才的不快,他抬头看了看,最后却是指向那个最不起眼的河灯:“我喜欢这样的。”
那个河灯看起来有点像孔明灯,完全没有任何装饰,模样普普通通,灯上也没有任何花纹。
沈绾倒是觉得挺符合他的。
正想着,前边最后一个人已经拿着买到的河灯离开了,终于轮到了他们两个,老翁笑呵呵地看着两人,眼中是明了的神色:“夫人喜欢哪个?老叟这里的河灯是最全的!而且物美价廉!”
萧承衍本是在后面站着,听到这声“夫人”,眼睛立马亮了亮,跨一步走到沈绾身前。
“你刚叫她什么?”
那老翁愣了愣,以为自己喊错了,马上改口:“那是令妹?还是……”还是偷偷跑出来幽会的少爷小姐呀……
“你没说错,我只是想让你再说一遍,”萧承衍似乎十分开怀,“我将你这里的灯都买下来!”
“得了!”沈绾赶紧将他推开,扭头对笑得合不上嘴的老翁道歉,“他平时就喜欢说大话,您不要被他骗了,他身上没钱的。”
老翁转瞬之间收了笑容,幽怨地看了一眼萧承衍,沈绾已是指了指上面挂着的两盏灯:“那个,和那个莲花灯。”
老翁面色不悦地将河灯拿了下来,递给沈绾,仿佛错过了一大笔银子似的。
河灯最后自然是沈绾花钱买下来的,萧承衍的确没带银子。两人行到淇水河岸,才发现人们早已经放上灯了,水粼粼的河面上零零散散地漂浮着河灯,将绵延千里的河岸都照亮了,各式各样的灯浮在水上,飘飘荡荡,好像要一直漂到尽头,飞上天去。
上面寄予了多少人的祈望。
沈绾蹲下身,将河灯点亮,亲手将它放到了水上,闭上眼悄悄许下一个心愿。萧承衍本不屑于做这种事,可是看了看沈绾,他终究是学着她的样子,也将手里的那盏河灯放了。
微亮的灯火映照着她的脸庞,萧承衍蹲在旁边看着她,忍不住想,到底是什么心愿,能许这么长时间呢?
沈绾突然睁开了眼,萧承衍若无其事地转过头看着波光暗沉的水面。
“去吃点东西吧。”沈绾站起身,拍拍自己的衣摆边道,两人登上河岸,走到了繁闹的夜市里,萧承衍看着路过的人,寻常人家的夫妻俩,加上一个半大的小孩子,小孩子骑在爹爹肩头,指着风车咯咯地笑着。
周围那么热闹,他心里却突然安静下来,嘴角也忍不住慢慢上扬。
“到了,就是这里。”沈绾停下脚步,指了指路边的一个面摊。
这家店连一个店面都没有,只是随便支起了一个棚子,棚子旁边立了一个歪七扭八的招牌,上面写的却是“云记包子”,可见,这棚子白日里应是卖包子的。
不过里面的人倒是很多,位子几乎都坐满了,人们嘴上吃的都油光锃亮的,看起来应当也不是很难下咽。
萧承衍神色有些复杂,他从没在这种地方吃过饭,可是沈绾今日与平时不同,难得对他如此亲近,他又不愿扫她的兴。
“大娘!要两碗阳春面!”沈绾已经自己走进去了,找了一个靠边的位置,边和外面的萧承衍招手,边对煮面的妇人道。
“好嘞!”那妇人应得很是利落,只是说完之后却愣了愣,急忙扭头看过来,见到沈绾,脸上浮现出惊喜的表情,“好久没见到姑娘了!我还以为姑娘离开京城了呢!”
妇人似是和沈绾相熟,一下就认出了她,言语间颇为遗憾,沈绾笑了笑,回道:“是出京来着,不久之前才回来!”
妇人笑眯了眼:“才回来就过来吃面啦?”
“对,在外面的时候一直想呢,别的地方的阳春面,我总吃不惯!”
妇人更高兴了,转身继续煮面,扬声道:“难得姑娘这么抬举,今儿就要你一碗的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