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倾城之情倾李世民》第123章


败吧。”“哦,那曦儿看,是何战事妥当啊?”杨广淡淡的道。
这个,出什么题好呢。嗯……有啦,不过,算啦,死就死吧!我深吸了一口气:“父皇曾三征高句丽,此,此中成败事原多,儿臣……”“杨天曦!”杨广断喝道:“来人!”
完啦完啦,我明知道杨广三次征辽不利,大败亏输,是他平生之大耻辱,还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下捅了马蜂窝了,估计这回轮到我下大牢了。哼,反正都快亡国了,到时候一个样!我一扬脖,不服气的直视杨广。 
杨广忽然一笑道:“好好好,曦儿这题目,出的辛辣,出的绝妙,借古讽今,果然是好一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来人,把纸笔都给朕撤了下去。这样的题目还舞什么文墨?!诸位贤卿,朕三征高句丽皆未克全胜,依你们看是为何啊?”这一下变启突然,殿上诸人就有些面面相觑,半晌无人应答。杨广环视一周,微笑道:“哪位爱卿先做高见哪?”
只见角落之中有人缓缓站起,端起酒杯好像下了极大决心一样猛地干下,殿上一人顿时勃然变色,只冲着这人杀鸡抹脖子一样的使眼色。
作者有话要说:
☆、第154节、平边之策
第154节、平边之策
虞世南正一正衣冠,环视四周片刻,朗声道:“以我泱泱大国,于苦寒之时,集百万兵丁之众,役使民夫无数,靡费钱粮虚耗国库,劳师远征,却无半分卫邦守土之义,解民倒悬之仁,仅以一己之私,便重开战事,血染江山,万民涂炭,如此不仁不义之师,安得不败?!”
虞世南一开口,我便暗叫一声不好,这个书呆子!这样说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虞世基也未必能保得了他,那岂不是等于我害了他?我离席站起,刚要开口,就觉得一道凌厉的目光直逼过来,却是杨浩满面惶急的瞪着我,手猛得一摆。
我一怔,就听杨广阴测测的道:“虞世南妄议朝政,蛊惑民心,居心叵测,来人啊……”
忽听一人朗朗言道:“皇上,虞大人此言差矣,臣不敢苟同!”
我一愣,这当口,是谁这么勇啊?敢拦杨大大的话?赶忙偷眼看去,只见李世民缓缓站起,深施一礼道:“皇上,微臣亦有些愚见,不知可否准臣一言?”
却见杨广乌云满面,顿了顿,才从鼻子里哼了一声道:“讲。”
李世民道:“皇上,虞大人才学虽高,却乃文臣,于这边塞武备之事,不甚分明。微臣年少,虽未有幸亲历,幼时却常听家父提起,高句丽这等蛮夷,狼子野心,凶狠残忍,时常侵扰辽西等地边境,劫夺财货、杀我子民……”
李世民说到这里,只听咔吧一声脆响,我忍不住偷眼打量殿上诸人,却是菩萨把他带的串珠捏碎了一颗,嘴里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边说边冲着李世民怒目而视。
他这是骂谁呢,真是!现在国家之间领土纠纷还不断呢,何况那时候又没个联合国,边疆土地归于何人之手,谁又说得清?拳头硬才是王道。当时隋与四邻之间,若非实在太孱弱,只有被欺负份的小国,这种兴兵犯境互相侵扰百姓的事,谁都没少做,李世民这两句话,尤其是这句蛮夷一出,座上这几国王子,除了听不太懂李世民那些文绉绉的汉话,又自负没带翻译的伦赞赞普,面上就都有些红白变色,只有统叶护自顾自的喝了一口酒,混若无事。
“……我朝一再警示,却是阳奉阴违,为祸更甚。若再不迎头痛击,只怕内境亦不自安,祸连更多无辜百姓,皇上这才发兵平乱。微臣愚钝,不及皇上万一,私心里猜度……”李世民冲杨广拱手道:“若是微臣未能体会圣意,还请皇上赎罪,恕微臣俗陋。”
杨广微微额首,李世民迟疑了片刻,接着道:“皇上此时出兵,乃是未雨绸缪,病自浅中医之理,以防高句丽坐大成为心腹之患,极是高明。”
他说到这里却又顿住,略抬头看了看杨广的脸色,我顺着他的眼神看过去,见杨广面色虽不像刚才般吓人,却仍是阴晴不定。
只听李世民继续说道:“自汉时,发兵远征,便有成例,所谓一丁三役,为的便是随时供应补给粮草衣物兵器弹药等事。那高句丽虽是弹丸小国,但居于东北苦寒之地,沿途又多山地,道路崎岖,若再赶上严冬岁寒之时,冰雪封阻,道路必然更为艰险,运输极为困难。试想,我国军士无食果腹,无衣御寒,拳拳报国之心再盛,又岂可久支?况且,我军多为南方将士,长于暑湿之地,不适当地气候,而高句丽之军,皆为其地之人,更耐这干寒之地,又可就地取材,随时补充衣食,此消彼长,此其一也。再者,即是路途艰险,往来传递消息,定也不易,一有军情,前线将士不敢自专,必以快马回京禀奏,千里之遥,岂是朝夕之事,而军情紧急,不可久待,往往等不得皇上圣裁,形势又变。此其二也。是以,我军三征高句丽皆未奏全功,非将帅无谋、兵士孱弱也,皆高句丽侥天之幸,握有天时地利之故尔。”
李世民说完,行了个礼,却未敢坐下,仍是站在原地。杨广沉吟片刻,掀了掀眼皮,瞥了一眼李世民,面色终于略有些和缓,一摆手道:“你年轻识浅,说的不甚对,不过有这些见识,在小辈之中,也算不错了,那依你说,只此两点,可有解决之法?”
李世民思索了片刻道:“前辈先贤早有解决之法,也非微臣之思,只是一直未能有得力之人而已。比如粮草运输困难之事,可选取将士沿路屯田戍边,步步为营,无战之时种田植棉,积粮备战,一有战事,随用随取,一应俱全。至于第二点,皇上可下一道圣旨,着前线统帅便宜从事,另选取忠直刚正,皇上信赖的大人为钦差大臣,监军即可。既无为将帅者欺瞒圣上任意妄为之患,又不至贻误军情。”
此言一出,座上各国王子,不免有些惊疑之态,杨广不禁面有得色,捻须一笑道:“你说得也罢了,下去吧。坐了这大半会子,朕也乏了,各位王子多有怠慢,今天就先回去休息吧。”
我听到这里,好似得了皇恩大赦,行了礼退下去,仿佛劫后余生。 
“哎……”正要走出大殿,忽听身侧一声轻轻的叹息,似有若无,我一顿,却是杨浩擦肩而过,鼻翼间是熟悉的味道,目之所及,却是陌生的青色蟒袍,心里一痛,紧着的脏腑不自禁轻吐了口气,都松下来,连脚步都有些虚浮了。
我跟云儿一起回到宫里,想着,今天真是冒失了,只觉得有阴谋,想也不想嘴里就乱跑舌头。即使大隋气数将尽,我要在这乱世里好好活下去,怎么也不能失了杨广的庇护,怎能轻易就得罪了他呢?!哪个帝王不多疑,何况杨广还是帝王里出名多疑的,我今天闹得这一出,还不知道他会怎样猜度。我在他心里,原本可能就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合了他的脾气,他偏疼一点,但是要是让他对我生了疑,怀疑我别有居心,那可真是大大不妙!
刚才实在险中又险,我揭了杨广的疮疤,虞世南这书呆子又非要上赶着演什么文死谏的戏码,李世民截了皇上的话头,看来他跟虞世南的交情不错,竟敢拼着命救人,还胜了虞世基一筹。可我自己闯得祸也罢了,要是他答得有一点让杨广不满意,只怕除了虞世南,还要搭上他,岂不成了我不杀伯仁,伯仁为我而死?那我的罪过就大了!我不是军事发烧友,历史也就是二半吊子,也就只知道三征高句丽这么个名词,李世民答得怎样,是不是合了杨广的心意,我也拿不准,但事以至此,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隔天一早,李世民忽然着人送了一张帖子来,我打开看时,却是后日约我与几位王子、公子一起去西山跑马打猎。
作者有话要说:
☆、第155节、杨门立风
第155节、杨门立风
我拿着帖子,看看上边的名字,除了咄苾跟铁木耳这两个外人,还有几个看着眼熟却又分不清是谁的,想来不外是哪家大人的公子,倒愣了愣,跑马打猎,这时候?还嫌事不够多?!这是怎么想起来的,我去还是不去呢?我这人一向贪暖怕冷,这天寒地冻的时辰里,本来就懒得出去,何况之前那次出行已经够惨烈了,现在又赶在这节骨眼上,我刚闯了大祸,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我让云儿去回了来的人,歪在榻上琢磨着近来的这些事,胡思乱想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云儿就端了个食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