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金凤:福慧双全》第239章


平凡,没有再出个能干的人,家越分越小,就没什么实力。
忽然皇上要来,下子全乱了套。
卫氏共有十七个侄儿,现在还有九个健在,他们都没能进学,成了普通农民。
府台大人和县太爷很着急,把自己家的东西拿来,却发现和卫家竟然寒碜得令他们意外。
县太爷调来民夫,连夜把卫家墙壁粉刷番,院子铺了砖,然后,摆上他和府台送的家具,卫家人都穿上他们送的衣服,炕上铺了他们给的被褥。
府台和县太爷这把,就出去了上千两的银子,他们眼里,卫家依然寒碜得很,卫家人已经十分满足了。
皇上到了,群表哥表弟表姐表妹都来拜见,他们面黑手粗,言语空泛,皇帝很无聊:“朕来看你们,是想知道乡村的日子到底过得怎样,你们句实话都不敢说,朕当如何对待?”
卫老大唯唯诺诺,其余的倒是有机灵的,却不敢说话,而是撺掇了比较年轻的卫十五,他磕了个头:“万岁爷英名盖世,当知道小民的难处,再肥的草地上都有瘦牛,再好的皇帝手下也有贪官,咱们这里,眼下的府台大人和县太爷,都是好的,可前任都不好,地皮都差点刮没了,家里祖宗留下的家具、字画,本来也值些钱,不至于如此寒碜,都让那些官儿搜刮走了。现在家里摆的,我们身上穿的,都是前天官员送来的。”
赵弘琛只觉得无脸见人。他不待见舅家人,这些人也比较老实,没有打着自己的旗号四处招摇,估计地方官也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便毫无顾虑地肆意盘剥。
“你们就不会找人给朕捎句话吗?”
“父亲不让,他说,怕给万岁爷丢脸。”
赵弘琛心大痛,是外祖父不许母亲嫁父亲,跟大舅舅没关系,大舅舅到了那个时候,还想着自己,真不容易。
“你们这么多人,怎么不供个读书的?”
卫老大磕了个头,羞惭地道:“我们几个大的,都不是那个材料,到了小的跟前,家里已经没有那个能力了。”
“好了,我会派人给你们送银子来,把孩子都给我送书房去,全部送去,再过十年,卫家若是改不了门风,朕拿你是问!”
“谢万岁恩典!”卫家人千恩万谢。
当晚,皇上就离开了卫家,去了驿站,他立刻派人,百里加急送信给太子,要他查查,荣国县前面几任官员都在哪里,是否清廉。
赵弘琛现在当皇帝久了,处理事情非常理智,他没有把那些官员,都当贪官拿下,就是怕偏听偏信。
其实,和平日久,官场腐化是必然的事情,太子早就想整顿吏治,可惜皇上味求稳。
燕然离京时,还从卫国公府和护国公府抽调了护卫,这个动作,大概勾起了皇上对舅舅家的关心,这才有了这么场意外。
或者,皇上已经知道官场**滋生,他是故意来调查的?
接下来,皇上依然按照既定路线,不紧不慢地四处闲逛,路上,虽然不收礼,但地方官还是尽量搜集山珍海味来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
皇上并没有为此斥责过哪个,地方官也只有这条途径博好感。
又过了十来天,燕然发现,皇上开始接见些年轻士子,他们还没有进入官场,读的圣贤书,做的正气歌,在皇上面前,还是实话比较多的。
皇上高兴的表情越来越少,眉头越来越皱。
这天傍晚,燕然有些歉意地对皇帝道:“都是臣妾不好,非要皇上出巡,惹得皇上不高兴。”
“跟爱卿没关系,若不出巡,朕如何知道民间疾苦?原来,朕的统治也很不好,万里河山千疮百孔。”
“万岁,不能这样说,是洁玉微暇。”
赵弘琛摆摆手:“爱卿就不要给朕戴高帽了,朕心里清楚,这十年,朕有些放松了,朕的确老了,没有了当年的锐气。”
“万岁,你很不容易的!”
“幸好有爱卿提醒,不然朕可就成了赵家千古罪人了!”
“哪个不说皇上乃兴之君?何况,皇上现在发现了问题,已经着手整改了呀!”
“难怪,那些人帮咱们制定的路线,路上没有什么好风景,却多是富裕之地,贫困地方的官员,还不知道把老百姓祸害成什么样了呢。”
燕然默默给那些地方的贪官点个蜡,皇上下了决心了。
“皇上,那些臣子,都是你提拔的,看得跟自己左右手般,想要处理,也有些不忍,不如,就交给太子吧,我们只管游玩,好不好?”
赵弘琛想了想:“好!”
第三百零七章 太子夫妇
皇上走了,太子要总览朝政,他本来有意变革,皇后走的时候,也暗示让他先从人事入手,有了人,才会有其他。
于是,太子下子就特别的忙,甚至晚上都歇在上书房。
前天,皇上六百里加急送来封信,让他调查几个贪官。
太子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若是从这里打开缺口,整顿官场秩序,皇上回来,不但不会反对,说不定还要嘉奖他。
太子在前面忙得昏天黑地,太子妃在宫里玩地不亦乐乎。
送走了皇后,太子妃只觉得浑身轻松,虽然婆婆对自己极好,但有个长辈盯着,她每天的日子都得循规蹈矩,感觉挺累的。
硬忍了半个月,料想皇后已经远得听不到风声了,太子妃便在府里开了宴会,娘家的姐妹,还有亲戚家的表姐表妹表嫂都来了,好好热闹几天。
太子和她见钟情,虽然当时皇后略有微词,但她还是尊重太子的意见,娶了这个门第不高的女孩子进了门。
太子对太子妃十分宠溺,皇后也是宽容的人,她对太子妃循循善诱,却从不过分要求,般都是点到为止,太子妃内心里对皇后还是很惧怕,才直不敢越雷池步,没有犯什么大错。
现在,他们成亲将近十年,儿子都岁了,又颇像太子,聪明伶俐,还十分好学,皇上已经有意立这个孙子为太孙了。
太子妃觉得自己地位稳固,前途可期,心里已经有几分懈怠。
皇孙赵光宇虽然启蒙了两年,但因为还小,没有搬到外院住,对母妃这样恣意玩乐,颇有微辞,他在外院是有书房的,这两天吃住都在那里,不回来。
太子妃到了晚上,才想起儿子,派人叫了过来,光宇和母亲、妹妹共进晚餐,从头至尾都不说话,太子妃也觉得自己过分,就有些讨好地问儿子:“这两天的菜,可好吃?”
光宇点点头:“就怕过几天,得天天吃咸菜了。”
“怎么会?”
“母妃不要忘了,咱们的花费是有定例的,个月不得超过。”
太子妃摇摇头:“儿子放心啦,母妃用嫁妆补下就好。”
“你的嫁妆都是父君给的,庄子和奴仆也都是父君的人,他们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太子妃有些不高兴:“你父亲说过,给我就是我的,由着我花。”
“儿子不知道,是儿子多虑了。”赵光宇停了停,给母亲道歉。
“小宇不知道,母妃不怪你,你也是为母妃考虑的。”
“母亲知道就是,孩儿还是希望母亲不要明知故犯。”
“什么明知故犯?”太子妃又不高兴了。
赵光宇没说话。默默吃饭。
太子妃多少有些顾忌,接下来的十多天,直安分守己,但太子太忙,直不回来,她又寂寞难耐,便再次在宫里举办宴会,这次,还让宫里的伶人给大家表演,热热闹闹,好不惬意。
就在这天晚上,太子回宫,五岁的小女儿光荣手摆腰扭,给父亲跳舞。
伶人地位下贱,贵女们要行止端庄,女孩子练练身姿没错,但是不可以出格,太子妃冷汗迭出,她白天只顾玩了,忘了提醒女儿了。
太子却是个细心的,他温和地问女儿:“小宇,你的教养嬷嬷呢?”
“她帮母妃宴客去了,招待喜乐侯家的女眷。”
喜乐侯是太子妃的娘舅家,看来,这个教养嬷嬷太不合格了,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去攀附权贵了。
难怪,母后当时反对刘淑云做小公主的教养嬷嬷,是太子妃力承担,她才勉强点头。
想想,刘淑云当年不就是很会奉承太子妃吗?
看到男人的脸色不渝,太子妃十分懊恼。
太子也有些懊恼,老婆和老妈水平相差太大了。
老妈说得对,爱情来得快,也去得快,她本来是要在等两年,太子妃大了些,定性了再成亲的,是太子急不可待。
他虽然聪明睿智,但感情上却和父亲样,早熟且钟情。
皇帝当年和母后还是青梅竹马呢,那才多小点儿,竟然在大了之后,发展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