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第52章


“阿袖,我说过要带你来这里的,这里是不是很美?”
吴能的模样,赫然已经疯了。
卫谚的用意在于问出那些名字是不是吴能写的,吴能为何要这样做,在李淑的死中,他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但是这样,明显什么也问不出来了。
两人又去见董掖,却被拦在刑部尚书府外。
“我们家大人说您有两个选择:要么您让这位姑娘去见大人,要么谁都不见。”
卫谚是个很记仇的人,可记得董掖对姚菀做的那些禽兽事,哪里放心让她一个人去见董掖?
“我选择第三个?”卫谚道。
“啥?”传话的护卫顿时愣住了。
卫谚一出脚,便将面前的护卫踹到了一旁。
卫谚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打进尚书府。尚书府的护卫迅速围了上来,护卫们又迅速倒了一地。
当护卫将这件事禀报给董掖的时候,董掖还在湖边平静地钓着鱼。
董掖听闻,便收了线:“卫大人总是能给我惊喜。”
见卫谚比钓鱼其实有趣多了,但是卫谚和姚菀形影不离,这便有些刺眼了。
不过卫谚下了决心要见到他,便会愈挫愈勇,在卫谚折腾出更多的幺蛾子之前,董掖决定先去见他。
董掖到的时候,地上已经倒了一大片的护卫。
卫谚收了脚,意犹未尽道:“董大人应该晚点来的,我还没打够呢。”
护卫们的的哀嚎声此起彼伏,董掖的眼角不禁抽了抽。
董掖带着卫谚与姚菀去了会客厅。
“卫大人,有何贵干?”董掖问道。
“自然是想你了,董大人。”卫谚道。
董掖握着茶杯的手不由得紧了紧,阴柔的脸上露出一个诡异的笑:“那卫大人便留在刑部吧。”
“做上门女婿吗?”
这种时候,卫谚还要占一个便宜。
姚菀已经看到董掖额头的青筋秃了出来。
姚菀轻声咳了咳。
卫谚道:“董大人,那就对不住了,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
董掖手里的茶杯已经出了裂痕。
为了防止卫谚继续作死,姚菀立即道:“大理寺已经查出杀死李淑的凶手了。”
董掖眼眸一凝,神色变得莫测起来。
“董大人,你和李丞相的赌局,是谁提出来的?”姚菀问道。
“我提出来的。”董掖道。
那时,辨恶钟的事萦绕在心头,李淑是长安城里有名的善人,他便顺口提了一句。
没想到他赢了,李淑真的去了辨恶钟前,竟被吓死了。
这里的每一件事都是偶然,但是事后想起来,竟是一环扣一环的必然。
“李丞相是自杀的。”姚菀道。
董掖的表情顿时变得怪诞:“你还不如说李淑是看到辨恶钟呈现出他的罪行而吓死的。”
“你的说法也是对的。”姚菀道。
董掖一时不明白她话中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一点可以肯定,李淑确实有罪行。这或许是他此生唯一的罪行,他一直被这一桩罪行折磨着,最后想以死赎罪。”
董掖陷入沉思中。
他的脑海中呈现出那日和李淑下棋时的情景。
当他提出输了的人要去辨恶钟前时,李淑竟像是松了一口气,有种屈从于命运的认命感,眼神里又带着一丝异样的兴奋。
李淑的棋艺其实很好,董掖与他对奕,多半是输的。那一日,李淑像是心不在焉,所以便输给了他。就像是故意输的一般。
董掖越想,越觉得姚菀的说法没有那么怪诞了。
“李淑的罪行是什么?”董掖问道。
“这便是本案关键的地方。”
“你们不是已经查出凶手了吗?”
“李淑是自杀,但是这个案子并没有结束。李淑寻死赎罪根本不需要这么复杂,故意毁坏自己的名声,像李淑这样的,是最在乎自己的名声。有人这样做,明显就是为了报仇。李淑的罪行应该早就犯下了,他为何此时才寻死,便说明有人刺激了他,有一双手推着李淑去寻死。”姚菀道。
董掖没有说话。
卫谚和姚菀其实已经从董掖的表情里看出了答案。
李淑的确是自杀的。
只是那个让李淑惶惶不安的罪行究竟是什么?
他们翻遍李淑的生平,都只发现这是个彻彻底底的大好人,为官也是一生清廉。唯一的仇人或许就是吴能了。
吴能已经疯了。
这还真成了一桩未解之谜。
“夺人所爱,这或许便是李淑心中的结呢。”姚菀道,“吴能对郑氏的爱已近偏执,一直说李淑是伪君子,便想借机让天下人看清李淑的伪君子面孔。”
吴能的嫌疑确实是最大的。
郑氏葬在了李丞相的身边,这对夫妻,终究还是永远在一起了。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丞相逐渐被百姓和长安城所遗忘。
只是,百姓们想到李丞相,不再是那个清廉爱民的好官形象,而是不知道做了什么恶的伪君子。
辨恶钟却成了一个禁忌,让人觉得是不详的存在,没有人敢靠近。
抑或是人们给自己找个借口,毕竟每个人心中都藏着恶。
天气晴朗,卫谚带着姚菀踏着青。
走着走着,姚菀便闻到了香火的味道。
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两条路,卫谚指着其中一条路道:“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东西指引我走这条路。”
姚菀便跟着他走这条路。
香火味越来越浓。
然后他们便走到一间庙宇前,上书“月老庙”三个大字。
“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指引我们来到这里。”卫谚高深莫测道,“这真是缘分。”
姚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明明是你引的路。”
“仙人之地,便不要说这样俗气的话了。”卫谚厚着脸皮继续瞎编,“既然已经到这里,我们就去求月老给我们挑个合适的时间成亲吧。”
“啊喂,月老负责姻缘,可不负责帮人算日子。”姚菀叫着,却被卫谚拉了进去。
这里香火旺盛,不过来的多是独身的男女。像姚菀和卫谚这般一对的,多半是来还愿的。
姚菀和卫谚面对着月老在蒲团上跪下。
他们身旁跪着的是一豆蔻年华的姑娘,正诚心地拜着。
卫谚闭着眼睛一会儿便睁眼道:“月老说下个月十六日是良辰吉日,我们在这一日成亲,可以三年抱俩。”
旁边的姑娘拜完了,明显听到卫谚的话,正以一种十分奇怪的目光看着他们。
姚菀顿时觉得十分丢脸。
两人求完了,便离开了月老庙。
两人是走着下山的。
“这条路也是通往兴善寺的吧。”姚菀觉得这条路有些熟悉。
卫谚点了点头。
他们下山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多是下山的人,上山的人寥寥无几。
一人急匆匆地往山上走着,撞了姚菀一下。
卫谚连忙扶住了她,一看撞人的人还是熟人:“林太傅?!”
卫谚本来是要发火的,但是这人是太子太傅,极为风雅的一个人,在朝中的人缘也很好,卫谚与他是点头之交,但是对他印象很好,这火便发不出来了。
卫谚叫了林太傅一声,林太傅却像是没听到一般,跌跌撞撞地朝着山上走去。
姚菀回头,看着那急切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不由得有些好奇。
这么晚了,是有什么事让他急着上山吗?
第五十四章辨恶钟(十一)
天边暗红色的夕阳,四周幽暗的树林,一级一级的台阶,汹涌的下山人潮,这一切在他眼中都逐渐模糊,他只有一个念头,上山,在规定的时间到达约好的地点。
他感觉不到疲累,也感觉不到痛苦。
他终于看到了庙门,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个狂喜的笑。
但是,他依旧没有松一口气。
直到他赶到约定的地点,看到一个人背对着他站着。
“邗轩。”他几乎颤抖着叫出一个名字。
那背对着他站着的人缓缓转过了脑袋,当看到他的脸时,他露出错愕的表情。
“怎么是你?”
太子太傅林敏学死了,死在辨恶钟前,死的时候是跪着的,是早晨起来的僧人发现的。
就在卫谚和姚菀觉得辨恶钟的事已经完结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接到报案后,卫谚和姚菀带着人便立即赶往兴善寺。
“林敏学是昨日傍晚上山的,上山的时候慌慌张张,很不寻常。”卫谚道。
换句话说,林太傅其实是自己送上门被杀的。
昨日里见到的活生生的人,今天便死了,世事难料。
因为是清晨,所以路上的人并不多,入了兴善寺,辨恶钟四周围了一群僧人。
卫谚一到,其中一个僧人便走上来道:“主持让我们守着不得任何人靠近,便于大人查案。”
卫谚点了点头:“帮我谢过主持了。”
若说上一次,李丞相自杀于辨恶钟前,这与兴善寺无关,但是林太傅明显是被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