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第61章


大理寺。
卫谚正在一筹莫展间,突然听人说有人来报案。
卫谚看到来人,倒是一惊。
太常寺掌控宗庙礼仪,和大理寺并无什么交集,卫谚和太常寺卿陶三景也没什么交情,在他的印象中,陶三景是个极为孤僻的人,沉默寡言,我行我素。
陶三景怎会来报案?
“陶大人要报什么案子?”卫谚问道。
陶三景道:“有人要杀我,就在明日亥时!”
卫谚还是第一次听到报案报这样的事。
知道有人要杀自己很容易,还知道有人在何时杀自己……
陶三景看到卫谚不太相信的表情,立即道:“是真的,有人要杀我,卫大人,你得派人保护我。”
卫谚道:“陶大人先坐下。”
陶三景整个人都呈现出一种急切的状态,卫谚话音落,他极为不耐烦,但还是坐了下来。
卫谚给他倒了一杯茶,陶三景喝下茶后,心情稍微缓和了一些。
“陶大人可否讲讲事情的前因后果?你是为何觉得有人想杀你,你还知道杀你的时间?”
陶三景道:“我养了一只鹦鹉,那鹦鹉能口吐人言。就在两日前,鹦鹉突然说我要在三日后的亥时亡!”
“或许是有人故意恶作剧?”卫谚道。
陶三景给出的线索完全无法说服卫谚。
“若是这般也就罢了。而且,鹦鹉的声音很像我一个死去的故交。”陶三景说着,便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
明明是白日,却让人毛骨悚然。
卫谚再三保证会派人去保护他,并查出幕后之人,陶三景才离去。
卫谚将这件事告诉姚菀。
“鹦鹉的声线都是一样的,怎么可能会像他的一个故交?”姚菀道。
卫谚点了点头:“若不是我知晓陶三景的性子,我还以为他是故意来找我麻烦的。”
卫谚此时可谓焦头烂额。
朝中一连死了三个位高权重的大臣,朝野之间传说纷起,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下令让卫谚尽快破案,找出凶手,安抚民心。
陶三景竟然以一个这么奇怪的理由来报案。
“陶三景说了故交是何人吗?”姚菀问道。
卫谚摇头。
“心中有鬼。”姚菀道。
“正是心中有鬼,所以才将鹦鹉的声音听成故交的声音。

“之前查得两件事查得如何了?”姚菀问道。
“当年涉及宫变的五位王爷,六王爷有一子一女,十五年前,一个十九岁,一个十六岁,八王爷有两个女儿,当时一个十七岁,一个十五岁,十王爷,也就是叠龙营效忠的人,有一双双胞胎儿子,具是三岁,十一王爷有一子,早夭,卫王无子。只是他们的孩子都在十五年前死去。当今圣上斩草除根,是绝对不会留下祸患的。”卫谚道。
“十王爷的孩子若是活着,今年便刚好十八岁。”姚菀道。
“而且,我还查到一件事。在那次宫变之前,发生了一起科考舞弊案。李丞相李淑,正是参加了那次的科考。林太傅时任吏部尚书。李丞相的丈人,正是那次的考官。。”卫谚道。
姚菀那时年幼,那时她父亲在朝为相,所以对这件事有些印象。
“这次的科考舞弊案牵连甚广,据说牵扯到某位王爷?”
“就是十王爷,那舞弊之人,拿到考题,答卷十分完美。最终查出的结果是,十王爷结党营私,往朝中安插自己的人。皇帝震怒,将十王爷软禁在府中。”
“科考舞弊案之后,便有了宫变。”
李丞相、林太傅、明将军,这几人都与当年的十王爷有牵扯啊。
那场宫变牵连五位王爷,牵连甚广,乃是一场宫廷秘辛,所以无论是户部典籍还是史书上,对这件事的描述都是相当简洁。
姚菀和卫谚要还原十五年前的事,单从记录上是很难实现的,他们必须从其他方面下手,比如寻一些经历过科考舞弊案的人,问一下之前的事。
科考案后,负责科考的吏部大换血,其中官员,有罪的流放,无罪的都告老还乡,如今的吏部,都是后来提拔上来的。
第二日,他们方才寻到一人。
那人当年在吏部只是一个小官,稀里糊涂的进吏部还没多久,便被免了职,永世不得为官。
他家中无人,便在长安留了下来,自己摆了一个摊,卖卖小玩意,十五年下来,也开了间小店,衣食无忧。
大理寺的到来,倒是令他一惊。
科考舞弊案断送了他的前程,他对这件事时分抵触,很少提及此事。若非他婆娘与人争吵,拿自己男人曾做过官的这件事炫耀,是没有人知道这件往事的。
卫谚直接说明了来意:“可以说说十五年前的那桩科考舞弊案吗?把你知道的全部说出来。”
他不得不将那埋藏着的记忆挖出来。
“那一年的吏部尚书是如今的林太傅,考官是郑大人。我不过是小小的考功令史。林太傅说,那一年入京的举子是这么多年来最有才华的,今年的皇殿上,将会热闹了。举子有才学,吏部和林太傅以及郑大任的面上都有光。林太傅最看重的其实是李淑李丞相,但是结果出来后,有一举子的答卷十分出人意料。后来又有一人指认道那考生的考卷其实是出自自己之手。这便引出了科考舞弊案。”
“科考关系到朝廷选拔能人,陛下知道后大怒,下令一定要彻查此事。后来,三司对这件事进行会审,最终查出答案是出自十王爷的府上。”
“王爷利用科考往朝堂安插自己的人,自古以来都是十分忌讳的事。当日那个舞弊的考生不得再参加科考,吏部的人也全部换了一个遍。”
他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这明明是一场权力的博弈,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人便如小虾米一般被冲到了岸边。
“那个指认文章出自自己之手的人是何人?”卫谚问道。
那人沉思了一下,终于想出一个名字:“陶三景。”
他的话一出,卫谚和姚菀都不禁站了起来!
陶三景!
陶三景竟是牵扯进这桩旧事里!
卫谚觉得陶三景的报案实在荒唐,为了给太常寺面子,便派了两个衙役随便应付了一下他。
此时想来,陶三景的处境应当十分危险!
第六十三章辨恶钟(二十)
陶三景报了案,带着两个大理寺的人归来保护自己,却依旧觉得不放心。
他让府里所有的下人夜里都不要睡觉,而是组成巡逻小队,在府外巡逻着。
“陶大人。”
陶三景正在房中,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顿时吓了一跳,回头看着来人穿着大理寺的衣服,才松了一口气。
“在下赵阿牛,是卫大人派我来保护您的。我们在暗中保护,希望您不要声张。”赵阿牛道。
赵阿牛带着二十个大理寺的人,埋伏在陶三景的门外。他们的目的不仅是保护陶三景,还有守株待兔,抓住凶手。
卫谚对此番的期待还是很大的。
他不知道凶手的身份、样貌和年龄,他们其实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境地,而今晚是个很好的机会。
但是凶手竟然敢预告杀人,便说明他有足够的自信。他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让陶三景恐惧,这煎熬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严重,同时,也根本不将大理寺放在眼里。在大理寺的眼皮底下杀人,这是明晃晃的挑衅。
大理寺的人从两个增加到二十个,陶三景依旧觉得不安。
有些东西,不是人多就能守住的,比如——鬼。
黄昏降临,陶三景一口饭都没有吃。
夜色渐深,他愈加焦躁不安起来。
陶三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潜伏在他房间外的衙役们都可以看到一道影子映在墙上,晃来晃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阿牛等一众人都有些紧张起来。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遇到这种预告杀人,对方会不会只是和他们一个恶作剧?
即使是真的,他们将陶三景的房间围得水泄不通,凶手又如何进得去?
凶手挑这个时间来行凶,不是自投罗网吗?
想到这里,一众人又不由得放松下来。
就在这紧张与放松之间,亥时渐渐临近。
房中的陶三景不安到了极点。
赵阿牛躲在草丛里,浑身紧绷着,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房门,看着陶三景的身影。
亥时到了!
众人开始都是十分紧张的,连吞口水都悄无声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亥时渐渐接近尾声,凶手还没有出现,众人渐渐放松下来。
果然是开玩笑的吧。
凶手不会出现了。
就在此时,房间里突然响起“啊”的一声,陶三景的身影竟然消失了。
赵阿牛心中一惊,身影立即从草丛中窜了出来,一脚踹在门上,将门踹开了。
赵阿牛本以为会看到陶三景倒在血泊里毫无声息的模样,却没想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