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正圆》第232章


裴时回觉得这太可笑了,这一切都太可笑了,他大醉一场,痛哭流涕,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算个什么笑话……他父亲还没见过就死了,母亲还活着,却宁愿让自己当她死了……
早在那一日,裴时回就默默告诉自己,自己这一辈子,就只有一个母亲,是豫州岳家的五娘子,内阁首辅的许夫人。
他不是没来得及听黎衾的倾诉,他是知道的太清楚了,根本就不屑于再去听眼前之人的诡辩。
黎家的灭族之灾,黎衾也一并记在了岳怀媛头上,只觉得是对方生不出孩子,就想抢了她的孩子,杀了黎家人更方便收拢、独占时回。
可惜那一桩连与裴时回都无关,更无论岳怀媛了。
裴时回觉得自己唯一做的,也不过就是否认了一个他早已死去的生母的存在,然后漠视了一场官场倾轧的发生。
那不是很寻常很寻常的事情么?
但黎衾怎么也不会像裴时回那样想,她只知道,夺夫之恨加上夺子之恨,她这仇不报羞得为人!
黎衾偷来宝物傍身,又有前世记忆加持,很快就在浑水中愉快地摸起了鱼,与台面下的几方人手依次过招,互有输赢,各定盟约。
但黎衾自觉自己比他们看得更远一筹。
什么章明,什么平远侯府,无论是为了情仇,还是因为利益,他们那些人的底子都在前世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翻出来扒得一干二净了,黎衾自然不惧。
黎衾独辟蹊径,是把宝押在了自己的肚皮上的。
前世数十年的消磨,黎衾早已对裴景容断情绝爱,她甚至觉得自己上一世的苦难,皆是由裴景容和岳怀媛二人而起。
裴景容不爱她是错,裴景容不够厉害也是错,恐怕在黎衾眼里,裴景容最大的错,该是没让她成功当上皇后、产下太子吧。
岳怀媛夺了她爱的人是错,岳怀媛成了容王正妃是错,岳怀媛替她养大儿子是错,岳怀媛养得她的儿子竟然不愿意舍命救她这个生母更是大错特错。
大概在黎衾这里,岳怀媛就是跪在她脚边做她的洗脚婢女也是错。
总之,黎姑娘想得美啊,男人总是靠不住的,唯一能靠得住,就只有儿子了。
什么,上辈子儿子也没靠住?那是儿子被岳怀媛那个贱人魅惑了心神,此番有她这个生母亲自教导,必然不会步入前一世的后辙。
黎姑娘既然想让儿子登基,那就不需要拦着裴景容的死,唯一需要的,不过是让裴景容死得好看些、光荣些罢了。
然后再弄死皇长孙,坐等东宫太子嗝屁升天,这位置自然就拱手而来了。
黎衾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岳怀媛加诸在她身上的折辱全都原封不动地返回去。
可惜她来迟了一步,重生回来时岳怀媛已经嫁人了,黎衾嫁得裴景容为妃,勉强算是扳回一城,但总觉得哪里缺了点滋味。
后来纵容十二公主叫嚣着嫁给傅霜如,未免没有这个缘故。
当然,那一次纯粹是自取其辱罢了。
岳怀媛的那盏茶泼出了黎衾的邪性,她暴怒起来,甚至把原本设想的第二出折辱都顾不得了。
——重生回来后,黎衾还愿意嫁入容王府,除了她无缘无故地没有理由提出悔婚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裴时回。
作者有话要说: 仁宗对章献太后的态度是真实史料所记载的。
大概背景是刘皇后当时生不了儿子,就让自己身边的一个宫婢承宠,生下了一个儿子,抱在自己膝下,然后给那婢女封了宸妃,也就是李宸妃。
仁宗一直到登基后才知道自己不是刘太后(原来的刘皇后)生的,然后很生气地质问对方,甚至想给她治罪,削了她的太后之位。(当时的李宸妃已经亡故了)
刘后就很从容地给仁宗看了李宸妃的墓,是按着一国太后的规格建造的,仁宗看了之后才放下怒火,然后追封了自己的生母。
当然,我看到的也是百度的资料,可能有后人夸大杜撰,而这个故事,就是京剧“狸猫换太子”的原型,当然了,李宸妃就是那个无辜的被换了孩子的李妃,刘后就是恶毒的刘妃……
讲真我觉得这对章献太后(刘后)真的不大公平。
抛开这个故事来讲,生恩和养恩哪个更重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讨论过,我倒不是想说这个,只是真的本文里的黎妹子,不说她对别人如何,她至少,不配做一个母亲。
当然,面对死亡威胁金蝉脱壳我觉得是有情可原的,毕竟不能道德绑架人家,谁都有追求生的权利,为此抛弃了时回在我看来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大错。
但她既然已经抛弃了这个孩子,就应该已经做好不能再拥有这个孩子的准备。
她最根本的错误,是后来黎家的事上还妄图操纵时回。
总有一些父母,不管是跟黎妹一样完全没养过的,还是养了一点点,还是给孩子好好养大十八岁的,反正不管哪个情况,都会有父母有这种的想法
【你是我生的,你当然要听我的,你当然就该救我,你当然就该帮我,你当然就该……,我给了你一条命唉,没我能有你么?】
恕我直言,没有那么多的“应该”,而这些父母,无论经济上养了没有、养了多少。从感情层面上,我真觉得他们作为父母,是有缺了那么点资格的。
好吧我的言辞可能有那么一点偏激,抱歉QAQ
第210章 谋亡
黎衾本来的计划非得要再给裴景容生个儿子来; 取名时回; 然后示意这儿子替她亲手处置了岳怀媛的。
尤其在猜测着岳怀媛可能也重生了的时候; 黎衾的这点欲望就更为激烈。
但一盏茶下去,黎衾却是连那也顾不得了; 她已经再也容不下岳怀媛半分了!
但黎衾纵然是气得如何头昏脑胀; 她就是想立即对岳怀媛下手; 也是不能做到的。
她只有一边怀恨在心、隐忍不发,一边按部就班地筹谋着她的“大计”。
八月中秋宴那晚; 裴景昭为了刺探念慈庵上被敬太妃被带到棺材里秘密; 刻意在丧训正式传到洛都宫城前; 打了个微妙的时间差; 提前了一点点,“不小心”地透漏给了章辛娘。
而章辛娘仓促之下; 来不及掩饰; 满腹心事的被黎衾撞了个正着。
黎衾用言语诈了她几句,得知敬太妃暴毙; 黎衾大惊失色。
前一世的敬太妃可是一直好好地活到了皇长孙裴时观登基的!
既有变数,必有变故发生,黎衾虽然不知道敬太妃提前亡故意味着什么,但她知道敬太妃长居念慈庵啊。
而念慈庵里; 可还有一个麻烦人物呢!
——当年的先王皇后未死而是被秘密囚禁在念慈庵的事实黎衾是知道的。
她还知道对方是以“意图弑君”的罪名被秘密关押的。
只因那时候岳怀媛与裴景容的关系已经降到冰点; 而不知道因为发生了些什么,二人的关系有一段时日突然回暖,和谐了不少; 黎衾不敢大意,就派了不少心腹暗自打听。
裴景容不喜她那种鬼鬼祟祟的做派,但当时黎衾正怀着孩子,他也不好对她说什么重话,就托了个知情人把先皇后王氏当年因为给庄平帝下绝育药而孕中被拘的前事告知了她。
那是天家阴私,裴景容既是告诉她,也是制止她再继续纠缠下去,免得惹祸上身。
所以小王氏之事黎衾是不晓得的,她是奇怪过岳怀媛怎么会与先皇后王氏有什么深仇大恨,明明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
不过那时候的裴景容盯得紧,黎衾又确实怕事,就没去细究。
重生回来后,黎衾也不想趟念慈庵的那滩子浑水,先皇后王氏那把能割人手的利器,她本来是想这留到最后万不得已了当作针对东宫的无上法宝的。
敬太妃死了不要紧,可手里的最后一张底牌若也因此出了什么变故就不好了……
黎衾当机立断,用黄粱指抹除了章辛娘适才一盏茶时间内的所有记忆,然后拿着寄魂绳就去偷偷跟在了章皇后身后。
黎衾表示自己摸不清楚敬太妃的路数不要紧啊,有一个人肯定知道些什么,捆着她听章辛娘来禀告不就好了。
不过章皇后的意识要比十二公主强悍许多,要不是章辛娘迷糊一阵后急急赶到章皇后处传递的消息使得她心神巨震,黎衾还不会就那么容易地就得手了呢。
之后更是借着章皇后的怒意,一鼓作气蛊惑她出手直接给皇长孙下毒。
旁人皆以为,无论是谁,中秋宴那会儿竟然妄图给长孙下毒,绝对是一出昏招,只有黎衾自己明白,这是一出一箭双雕、一石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