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长公主》第160章


她笑起来:“所以她那个侄儿,其实是她的情郎?慕容焕体恤她,让她经常召见娘家侄子进宫陪伴,其实还给两人创造幽会的机会了?”
户部尚书说:“这点倒是没有实证,全为推测。因高广寻自高熙垂帘听政之后,就全无顾忌,日日宿在宫内,纵使是亲侄子也不见能有此亲密。龙都内外已有不少风声。”
康平突然想到一点:“那真如步六孤继所言,高熙在成为淑妃之前就同高广寻过从甚密,岂不是就连慕容暄都不一定是真慕容血脉?”
户部尚书点头:“步六孤刺史觉得此情报重要,就在此处。”
若慕容暄不是慕容焕的儿子,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就算慕容旭死了,也轮不到他来继位,更何况慕容旭还活着。
康平大笑起来:“高熙还真是自掘坟墓!崔尚书,实际上慕容暄到底是谁的儿子已经无所谓了,只要有人相信他不是慕容焕的儿子,那他屁股底下的皇位就不用坐了!”
慕容暄究竟是否是皇家正统已无所谓,既然龙都已经传出这种流言,而也有证据证明高熙和高广寻关系暧昧,想反的人根本不会去关注事实真相。
“步六孤继还真是立了大功。”她看向户部尚书,道,“不若再让他立个功吧,若他能将龙都的风声变成一场风暴,待我攻破龙都之时,广固那座坞堡依然留给他住。”
她方才还在想有什么可以一举击溃高熙的捷径,就有人把把柄递到了她的手上!
十有**是高熙见青州刺史步六孤继是个胡人,想要撤换成汉人,让他离开广固。步六孤继把广固那座坞堡当做眼珠子一样疼,怎会轻易放手?高熙还真是亲手将自己的队友推向了敌方啊。
崔仲欢亦是红着脸笑:“此消息确实是和潼关大捷一样的好消息了。如此一来东燕自会从内部土崩瓦解。”
这两年冬天很长,山东山西两处的农作物冻死不少,年景并不好,康平这儿本就是刚刚建国,急需用钱的时候,每天早上醒来就觉得大大的赤字压在脑袋顶上让人喘不过气。
修复长安要钱,扩建太学要钱,兴修畅新园要钱,前线攻东燕更是花钱如流水。每每崔仲欢给她报账,她听着那大笔大笔的支出都头晕脑胀,恨不得自己能练成点石成金之术,做梦都能梦见关中哪哪儿又发现了什么铜铁金矿。
她从御座上跳下来道:“高广寻入嗣之事是高大臣一手操办,他和高熙的事情,高大臣定然一清二楚。如今他人就在晋阳,折了窦安,估计正心慌着。我们更不能放下这千载难逢之实际,定要乘胜追击!”
她作战素来激进,当下宣来诸军务重臣。
宣室殿的殿中正绘着东西燕两国地图,以黄河、太行为界,山东是富饶,但如今已经处处危机的东燕,山西则是略贫穷却欣欣向荣的西燕。
康平借了崔仲欢的拐棍指向黄河几字弯底部壶口,又向上挪了几寸:“潼关之战时高大臣固守蒲津,未来得及对窦安施以援手,因此才让我们成功过风陵渡。窦安之死定叫他阵脚大乱。”
任兵部尚书者是曾参与过漠北柔然战争的须卜氏长老,年逾六十,看着那太行之地,道:“高大臣驻守此地为东燕咽喉之处,如今单于已经攻破风陵渡,相当于将刀架在了高大臣的脖子之上。不若继续引兵攻蒲坂。”
康平问:“那高大臣在蒲坂放了多少兵力?”
兵部尚书答道:“二十万。”
康平道:“不行,我们的精锐不过十二万,渡风陵渡已经折损不少,此举有些冒险。且现在即将开春,蒲坂的黄河化冻,我们若要继续从蒲坂二渡黄河,需要搭设浮桥,这对大部分将士来说不熟悉,很困难。”
兵部尚书道:“那么,便从风陵渡上攻晋州,吸引高大臣援兵,再将援兵歼灭,便可消耗其主力部队。但这样的话,我们需要兵分三路,一路盯紧蒲坂,一路北上攻平阳,另一路守住潼关。高大臣因援兵不至已经丢了风陵渡,这回应该不会对平阳不管不顾。”
康平点头:“平阳是重镇,高大臣不可能丢下不管。高熙过分谨慎,不肯大面积使用胡人将领,但军户皆本是那些胡姓的部落兵,如此一来兵将之间联系缺失,军心涣散,不堪一击。若能在此战中戮高大臣,高熙只怕再无人可用,直接变成孤家寡人。”她忽然想到了什么,对秋韵道,“贺赖孤呢?”
秋韵答道:“贺赖孤说有急事需要处理,已经请假半月。虎贲军务现在都是由副将协领。”
康平皱眉:“还未回来?”
她自知道贺赖孤需要摆平罗阿斯那帮死心眼钻牛角的人,去不想用了这么久。但她也已无暇顾及,只道:“罢了,我再找人去做暗杀高大臣之事。”
*
河东裴宅,灵幡笼罩,主母柳氏因病故去不过半年。裴希声闭门谢客,甚至连同族都不愿相见。
柳氏同裴希声少年夫妻,虽不如胶似漆,却也相敬如宾,携手多年。柳氏不曾为裴希声留下子嗣,但这么多年来裴希声也从未纳妾,只在数年前听说有个河西混血私生子。知道此事后,柳氏不曾责难裴希声,反而是派人到河西寻访,将人认到了名下。简直是可以成为正妻楷模了。
柳氏故去,裴希声大恸谢客,河东诸人也表示理解。
这一日紧闭的裴宅大门被人敲响。
门房头戴白绢,开门见到一带着黑纱帷帽的胡服高挑女子站在门前,问道:“娘子是来吊唁夫人?请娘子回吧,我家郎主已经谢客了。”
“节哀。”那个女子客客气气地说,“但我此来并非吊唁裴夫人,而是有要事要同裴先生相商。”
门房听她口音并不是本地人,眼底露出狐疑神色。接着他瞧见那女子掀开帷帽,露出半张面孔。
她虽然风华逝去,那双眼中依然风情流转,更重要的是,那张脸立体骨干,显然是胡人样貌。
裴家久居河东,很少同胡人相接触,唯有裴希声早年在漠北结交过一般胡人兄弟。但战争结束后裴希声回到河东郡,就也和他们断了来往了。
门房仔细一瞧,觉得此女虽为胡人,却极为面熟,仔细看了一眼,蓦然发现,可不面熟吗!此女不就同裴家那位混血少爷长得七成相似!
他一个激灵,都不知道该称呼什么,张嘴啊啊半晌:“您是……大郎的生母?”
在裴家仆从眼中,裴大郎的生母就是裴府外室,主母过世,外室跑来,他更不肯开门了。
呼延丽放下帷帽,道:“我不是什么裴大郎的母亲。我的儿子并不姓裴。”
门房把这门迟疑了半晌。
呼延丽道:“我奉皇命前来会见裴先生。”她拿出手中使节,镀金节在门房面前一闪而过。门房一惊,把门的手便一松。
呼延丽不由分说,踢开门蹿了进去。
“这位夫人!”门房大骇,这个胡女,若她真是使节,那也是西燕的使节,如今河东尚在东燕控制之中,郎主若同这西燕使节座谈,岂不成了通敌?
但呼延丽对他的呼喊置若罔闻。府上家仆部曲冲出来欲拦住她,她便拔了刀一副要砍翻他们冲进去找裴希声的姿态:“你们郎主现在何处?”
“你若要见我,何必弄出那么大的动静?”
呼延丽转头看见裴希声站在廊下。他穿着一袭孝衣,连发都用白色缚带束住,面色颓然。就连年轻时曾让呼延丽为之痴狂的挺拔腰杆,都已经有些佝偻。
她甩掉帷帽,定定地看向裴希声。
裴希声望着她亦是不言。
呼延丽看着这满室缟素,竟然有些鼻头发酸。她想嘲笑裴希声那么多年蜗居河东,都窝成了一个皱巴巴的糟老头,又想笑他自从解甲归田,还真弄起这些汉人的繁文缛节。可调笑之言却哏在喉头半个字也不得出。
裴希声看着她,神色亦是不断波动。柳氏的灵堂还未撤去,她却素服前来,喊打喊杀,若是寻常人家见到这样的女人定是要十七八个大汉冲上去把人赶走的,但他只觉仿佛又回到三十年前的漠北草原,竟不知该拿她怎么办。
他张口,正想呼唤“阿丽”,却被呼延丽一下子打断——
“擅闯裴宅,真是对不住。”她道,一边右手握拳放在胸口向他恭谨行礼。
裴希声一怔。
呼延丽又说:“裴夫人的事情我也很悲痛,但此次我奉单于之命来河东,是有重要的事情同裴先生商议。”
裴希声看着她坚定的眼神、严肃的神色,听她正正经经地唤他“裴先生”,顿了顿,才道:“呼延夫人请吧。”
进入内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