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这般好命》第206章


都到这份上,还冲他们撂那种话实在没得意思。
皇上叹息道:“朕还有不少事情想做,就拜托诸位爱卿了。”
皇上召见太医时,燕王也在身侧,听到这话险些落泪。他当时没插嘴,待闲杂人等退下又劝了自家皇兄,请他安心静养,保证说朝上一定乱不了,再说这天下迟早要交到太子手里,现在就可以让他承担起来,没必要为那些事耽误了治病。
“阿弟你别劝了,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为兄时日无多,哪还有空静养,我有不少事没做完。”
永隆帝扪心自问,过去这几十年他为天下人呕心沥血,哪怕有些方面没做好,至少当皇帝他尽力了。相较而言,其他方面遗憾更多,有很多以前想做的事到现在也没做成,都要活到头了,他想一尝夙愿。
不光是自己想做的事,还得为太后为兄弟安排好,皇上心里藏了很多话要一点点说给太子听,得让他对天发誓继位以后一定善待兄弟一家。
还有皇后,他们几十年夫妻……
反而他跟燕王没太多可叙,虽然想到现在的情况都很难过,但两兄弟经常见面,话平时就说了。
后面一段时间,皇上逐渐将手中大权移交给太子,他也把杰哥儿那个情况原原本本对太子说了,让他无论出于情感或利益,登基后都必须善待亲叔叔燕王一家,最近这些年朝廷倡议推广的那些东西几乎都是他家人的努力,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欣欣向荣。
除此之外,皇上还告诫了太子,让他以后还是要孝顺皇后,可是切莫将朝中大事拿去找皇后商议决断,都登基了就得有个当皇帝的样子,别让身边的人把持了朝政。底下人说得对的你是要听,可也得有自己的想法。当皇帝的很多时候免不了跟大臣们打太极,有时心里非常气愤还不能点名骂他,这种时候怎么办?让燕王或者燕王世子去办,他们父子都值得信任,也是拉得下脸的……
皇帝说了很多,以前他不太会把朝臣们掰碎了分析给儿子听,因为自己寿命将尽,他把自己对朝中要臣的看法都说给太子。
太子没有卓绝的天分,可他既然能安安稳稳走到今天,没遭厌弃也没犯下重大错误,就说明他这个人多少还是有智慧的,并且安分踏实。
都知道皇上这回恐怕真不好了,这种时候的告诫他敢不听?
这一冬,太子的心情分外复杂。
你问他想当皇帝吗?他当然想,不是今天,他以前就想过自己登基以后要做什么。以前脑补的时候只想到好的方面没觉得这是个沉重的命题,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登基那天就是父皇驾崩之时,哪怕皇家父子的感情没那么纯粹,想到父皇病重就要死了,心里还是怪难受的。尤其他父皇在最后这段时间里爆发出相当的父爱,为他考虑以及铺垫了很多……太子更加触动。
还有七皇子,明面上自甘堕落实际是在为他搜集情报,他赚的钱相当一部分也流到皇上手中,这个情况太子总算是了解了。
了解之后他意识到越王当初栽得不冤,拉拢谁不好偏盯上七弟,这不就是撞铁板上了?
很多事以前都是瞒着太子的,现在他知道了,自然也就理解皇上曾经做过的一些决断。
到这时,父子才算交了心。
要说给太子的话说清楚了,又安慰了太后以及皇后,还见了几个在他心里有一定分量的儿女妃嫔,他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都差不多了,这时已是隆冬时分,再过不久就要过年。
腊月二十左右,皇上已经很瘦很瘦,他吃不下太多东西,平常几乎是躺在床上已很难起身。哪怕像这样,他跟皇后独处时还说希望能熬得过这个年,想最后热闹一把。
皇后背过身去抹了眼泪,说一定行,说她肯定会安排得很好,比前头任何哪个年都过得热闹……
听了这话,皇上高兴的笑了,结果次日他的病情更进一步加重,太医们想尽办法也无力回天,距离过年还有一个巴掌的数,皇上驾崩了。
这场病拖了太久,满京城都有准备,真到这天还是有不少人哭崩了。
太后哭得是肝肠寸断,皇后也痛哭了一场,回头看大家都是六神无主的样子,她强逼自己平静下来,宫里得有人主持大局,伴随着天子驾崩而来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太子继位,得分封兄弟,先帝那些妃嫔有儿子的准备出宫跟儿子过,没儿子的得统一搬出去,让出妃嫔居所,新皇的妃嫔经过大封就要进宫了。
这里面很多事都得有从前的皇后现在的太后娘娘来办,新皇当然也没闲着,哭他父皇的同时还要全面接手朝中之事,为兄弟授爵,还要册封臣子妃嫔以及他的儿子。
在他继位之后,下的第一道圣旨是歌颂先皇的,之后连着两道,一是请燕王鼎力助他,度过这段时间。二是将谢士洲从御前调出去,倒不是打算弃用,而是有更重要的安排,新皇将整个京城的治安交到了堂弟手里,新皇上任之初是对朝廷掌控力最弱的时候,可能会有人蠢蠢欲动,还有人想要借机兴风作浪,新皇将京城交给谢士洲来负责,给了他相当大的权力,必须得力保京中不乱,平安度过这段时间。
把这些安排妥了,接下来才是各种册封,诸如皇后贵妃这个亲王那个郡王的……
这个冬天其实有不少人在私下议论,哪怕不敢说出口也在心里想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大家普遍认为等太子登基以后顶多给燕王一些尊重,应该不会像前代那么倚重他。
一直以来太子都挺尊重燕王,也是因为他还是太子,不敢不尊重而已。
他作为太子,在皇上心里的分量却没有燕王来得重,光凭这点他就不太可能真心喜欢这个叔叔。
结果谁知道呢,继位之初的三道圣旨有两道都是发去燕王府的,那对父子非但没失势,还得到重用。
又有人说,兴许因为对朝廷的掌控力不够,不得不依赖他们。或者是想平安度过这段时间,现在还看不出新皇真正倚重的是谁,得等等,过一两年再说。
这些自然是不敢摆到明面上说的,至少到钱玉嫃跟前的都是恭维。
钱玉嫃将这些话听在耳中,她没太多表示。
怎么说呢?算心里也为相公高兴总不能真的笑出来,这还在国丧期间。
本来说要把这个年过得十分热闹,结果非但没热闹起来,还是自出生以来最冷清的一次。各家连红灯笼也不敢挂,更别说舞龙舞狮放爆竹了,好好一个年过得跟七月半似的。
第140章 
正好这一年已经到头,新皇登基以后改年号天福,年关一过就是天福元年。
皇城根下的人已经逐渐从先皇驾崩的悲痛中走出来,做好准备迎接后一任皇帝的统治。其他省份消息慢很多,就拿钱玉嫃的故乡蓉城来说,正月头上才得到消息,衙门立刻叫停民间各种喜庆活动,还安排了文人为先皇写文章歌功颂德。
其实用不着安排,老百姓对永隆帝的评价从来不低,尤其最近五年,朝廷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使得各地生活水平都有一定改善,即便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皇上让百姓看到了他想造福万民的心。
虽然还是有阴阳怪气说话难听的人,至少多数百姓都发自内心认可了他是个好皇帝,大家都盼着他还能多在皇位上坐个几年。
“难得的一代明君,怎么就……”
“是啊,你回头去看能有几个朝代的皇帝比先皇还要心系百姓?他们有些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自己享乐,还有一门心思放在朋党斗争上的,实心实意为咱们考虑的少得可怜。”
都认可先皇在位期间政绩卓著,也不至于拉踩前朝前代,就有人说前面有些是有心无力,以及他们并非没做事,只是不像先皇做的这么一目了然,农业方面的成就更容易看到罢了。
“你说再多我还是那看法,谁能让咱吃饱饭谁就了不起,其他那些事不关我们乡下农户。”
“可惜了,这么好的皇帝。”
“可不可惜都已成定局,只盼着虎父无犬子,新皇别跟他爹反着干,还是继续把心思放在农业上头。”
……
地方上舍不得先皇和担心新帝做不好的各占一半,陆续有歌颂永隆帝的诗篇文章从四面八方涌入京城。
新皇了解之后,又是为他父皇骄傲,也感到自己肩头上担子不轻。他这阵子跟燕王商议好几回,下很多决定之前都忍不住想听叔叔的看法。
这对燕王来说称得上是甜蜜的负担。
他才刚失去兄长,心里难过的同时又要肩负起宽慰母亲镇守朝堂的重任,现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