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这个妃子居然》第222章


“可以取先贤的名字,也可以取山川之名。要从怀,要从水。”
枕春半嗔道:“那倒让臣妾不知如何发挥了。不是听说,取名忌国忌官,不可山川、隐疾、牲畜与器币吗?”
慕北易道:“山川好,绿水青山不改,万年恒在。你听这孩子的名字,该知朕的魂魄在星汉之中,随着大河奔流,不会朽化、不会消散。”
“陛下万世流芳。”
慕北易神光闪烁,忽然撑身起来,气息略顺了顺,道:“朕,有一件礼物要讨你欢心。”
“哦?”枕春盈盈笑起来,“臣妾喜欢收礼物。”
“你猜猜是什么。”
“唔……”枕春指点下颌,思忖才道,“吃的,玩耍的,或是衣裳首饰?”
慕北易因病中消瘦而显得更骨节清晰的手,凉凉地握住枕春的手:“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倘若朕赠给你衣裳首饰,你不会记得朕。”昏黄的烛火映照慕北易的脸,照成了金纸的颜色,镀得他此刻好似神祗的雕像,眉目深刻。
枕春只作听不懂的模样,淡淡笑着,轻轻攥紧慕北易的手:“您病得有些糊涂了,岂需记得,日日见着也便好了。”
“十一娘。”慕北易又唤她,因疲惫的胸膛上下浅浅的起伏,“朕这一辈子做过许多事情,有得意的,也有后悔的。”他轻轻叹谓,眉眼被光线揉得稍显温和,“如今最后悔的,是来不及全心全意地对一个人。我负天下人……”
“陛下。”枕春掐紧他的指节,不敢听。
慕北易抬起手指,指向屏外几案:“朕给你的礼物,就在那抽屉里头,你快看看。”
“哎。”枕春敛裙起身,便出屏后翻找。
烛火噼啪地跳动,摇曳着晃动的光彩,在暖阁之中莹莹生辉。
几案的抽屉她是偷偷看过的,里头藏着慕北易那些“小破烂”。枕春此刻颤抖着双手打开,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卷她来不及打开的圣旨。它静静搁在那里,好似等待着枕春的览阅。
慕北易在帘后徐徐说着,声音平静:“就是那卷圣旨,朕出征前便备下了,准备战捷回来再给你看的。如今来不及了,你且看看吧。”他的声音越来越淡,“十一娘,朕有时梦回……回到那年三月,初见你时的那个夏天。上有秋暝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嗯。”枕春对着昏暗的烛火,小心翼翼地抽开卷轴。慕北易厚重的字迹与那盖着红泥的玉玺之印。
……门下,朕绍膺骏命,奉天顺运,今上苍以皇后安氏赐朕,共襄朝政……今特遣散内宫诸妾,诞育庶嗣者就藩,无嗣者赐千金归还各府……当立五子为储,自今夫妻同体,摄内宫事宜唯凰元尔……
枕春的眼泪模糊了眼睛,看不清那些小小的字迹,只听见啪嗒啪嗒地水珠掉落声响。
他此举无异于剖开了心肝给她,唯凰元宫尔。
“慕北易,你何须做到如此……遣散后宫……你何须……”她的眼泪滑落下颌,打湿了墨迹,“我是一个凡人,我有一颗自私的心。我今生今世,此生此际,唯有这件事情上说不来谎……可是慕北易!你是一个皇帝,我明白,我明白这是你能给的所有了……是我,我那么固执……”
那不知是懊悔还是惶恐,一种直击内心的愁绪占据了枕春的情绪。枕春将那卷圣旨丢在炉火之中,摇摇晃晃站起来:“倘若时间倒流,我能与你……”
枕春跌跌撞撞,泪眼婆娑,撩开帷幔唤着慕北易的名字走进去。
他已经静静地躺在那处,面上温柔,好似睡着了。
星辰陨落,天下素缟。
第199章 紫微星
天子征战负伤,归京驾崩,庙号神宗。
星辰陨落,天下素缟。
寡丧的皇后身怀六甲,身着素白的羽衣,站在荣煊门前的广场上扶棺。她阖目感受着肌肤上靡靡的热宛如针扎,抬头所见,是浩荡天下朗朗的乾坤与烈日。
好似慕北易的魂魄已经化作了天上的神祗,还给大魏国一场哀伤的梅雨后灼烈的艳阳。那是一场久违的怒晴,五月的骄晒化了大魏与扶南国的每一寸土地,晒干了所有的泥泞和潮湿。
他不是枕春此生的那个相知如春风化雨的有情人。可于大魏而言,他是这个国家的守护神灵,将毕生的心血与肉身都奉先给了大魏的土地。黎明百姓,痛呼哀哉,道一声归兮圣君。
战报如雪花纷至沓来,慕永钺一把火烧开了扶南国的十万大山,千里荒野化作灼烫的海洋。炼狱般的南疆,两军局势顺势倒转,于五月初六那日,迎来了久违的战平。
枕春坐在慕北易生前坐过的龙椅之上,蹙眉展开一封又一封的文书,与满朝文武夜以继日地争论、捍卫慕北易留下来的万里河山。
大魏的金銮高殿之下层层白幔,百官俱是披麻戴孝,同守国丧。长皇子额上绑着素白的长巾,立在枕春身前,念诵着隆国公前线的回报。
“我大魏参战十四万三千人,如今战力还剩七万一千人。扶南国参战十四万六千余人,如今战力还剩八万余人。”大皇子将枢密院的奏折一卷,“并肩王以为,我军死伤过半,不宜再战。加之五月连日的怒晴,趁着将士们大挫扶南国锐气,特此向母后请旨意欲谈和。”
是谈和,而非求和。枕春略眯眸子,手掌椅上龙头。扶南国在此几日连日怒晴之中连败三战,但大魏也是歼敌一万自损八千。如今谈和,的确是大魏止损休养生息的好时机。加之天子国丧,大魏国连月风雨飘摇,经不起再加疮痍。
然而……
川崎王拱手上前:“臣有异议,臣主战。”他趋前一步,细陈其详,“我大魏自祈武年以来,从未尝败。掸压暴乱洞民,雁北驱逐蛮夷,素来皆以武力震慑四方诸国。如今南疆一战,倘若轻易谈和,往后我大魏还有甚么积威可言?”
临淄王却以为非也:“倘若天气不放晴,如今我大魏国早已被扶南人入侵南关,何来积威?鏖战自能扬国威,可那死去的七万余魏军,是七万个丧夫的女人与七万个丧父的孩子……”
说着,众人皆是噤声,望向高堂上坐着的枕春。
临淄王蹙眉低头,退向一侧。
枕春轻轻扬眉,手抚小腹,沉声而道:“宰辅如何以为?”
安青山捋须执笏:“臣主和。倘若只为积威而征战,这便违背了战争的初衷。战争是为守护家国不受异族侵略,是为国泰民安。武安君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歼敌军百万,杀降、斩首,为取胜仗无所不用其极。到头来,落得一句暴酷之称啊。”
枕春微微倾身靠在椅背上,眉宇紧蹙:“诸卿以为,倘若谈和,于国威有损,倘若继续征战又累及元元。”她轻轻偏身,朝向大皇子:“秦王以为?”
“儿臣……”大皇子乍听此言,有了怔忪,旋即道:“儿臣主和。”
兵部尚书出言苛责:“秦王身为先帝长嗣,竟如此胆怯,不堪鏖战?!”
大皇子摇摇头,向枕春拱手:“母后,儿臣有一言。”他眼中不忍一闪而过,诚然道,“昨日儿臣前往御书房听午朝,恰遇母后的亲眷,是安家的大小姐安琇莹。安大小姐自幼学医,如今跟在母后身侧照顾,使得一手好医术。”
兵部尚书不屑道:“秦王朝堂之上提此小女子之事做甚?”
“安家大小姐今日与儿臣说……”大皇子略是沉吟,“学医与打仗是一样的。人生病了,便需要吃药看大夫;家国受侵略,便需要将士们戎装去抗敌。可是吃药不能使人高兴,打仗也不能使人幸福。家国受侵,自然需要将士们跨马银枪去守卫,可战争之疮痍是要二十年、三十年一代父子辈的更替才能磨平。诸位大人,试问是国家的颜面更重要,还是子民的安平更重要。”他略是叹息,少年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匹配的忧思,“与扶南国一战,本王已经没有父皇了,大魏失去了他的君主。诸位大人,要让如今南疆还剩的七万将士的儿子,也失去他们的父亲吗?”
“秦王……”枕春沉声唤,“倘若你父皇在世。他会如何选择呢?”
倘若慕北易在世。他是喜欢面子的,他疑心重且手段凌厉,他对皇权视如命脉。他刚愎自用也自视甚高,纵有千万种的不好,但他会在慕家的颜面与苍生的福祉之间选择哪一个。
众人心中,那个答案昭然若揭。
满朝文武,撩袍举笏而跪,声音响彻金銮殿:“恭请皇后赦令谈和——”
枕春颔首立身,朝着龙椅上方建极绥猷的描金牌匾,轻轻低头。
她是无梦的。自从慕北易驾崩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